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采用人工合成的N-乙基-N-亚硝基脲(ENU,60mg/kg体重),经胎盘和皮下给药分别在妊娠晚期孕鼠子代和3天龄Wistar大鼠经12个月诱发出神经系统胶质瘤。成瘤率分别为73.2%和68.3%(胶质瘤为65.9%和63.4%);胶质瘤以少突-星形细胞瘤和少突胶质细胞瘤为主,呈小灶性、多灶性、混合性,并伴有灶性和/或弥漫性胶质增生存在。结果表明,这两种胶质瘤模型为深入研究胶质瘤的发生、生长及分化  相似文献   

2.
【摘要】 目的 探讨microRNA-210(miR-210)在星形胶质细胞肿瘤和少突胶质细胞肿瘤中的表达差异及意义。方法 将组织标本分为正常脑组织、少突胶质细胞肿瘤、星形胶质细胞肿瘤三组,星形胶质细胞肿瘤再分为A[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WHO Ⅰ级)],B[弥漫性星形细胞瘤(WHO Ⅱ级)],C[间变性星形细胞瘤(WHO Ⅲ级)],D[胶质母细胞瘤(GBM,WHO Ⅳ级)]。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检测各组中miR-210的表达水平。 统计学分析miR-210的表达和星形胶质细胞肿瘤的相关性。结果 miR-210在各级别星形胶质细胞肿瘤中表达水平依次为D,C,(B,A)(P<0.001),除A、B组间外,其他组间都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说明星形胶质细胞肿瘤级别越高,miR-210表达水平越高;然而在少突胶质细胞肿瘤中呈低表达(P<0.05),且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中表达量低于少突胶质细胞瘤中的表达量。结论 miR-210在不同起源、不同级别胶质瘤中的表达水平不同,可以作为不同起源胶质瘤病理检查的辅助鉴别手段,也可作为星形胶质细胞肿瘤恶性进展的生物学标志物。  相似文献   

3.
EGFR、PTEN在常见恶性脑肿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和抑癌基因——人10号染色体上缺失的磷酸酶和张力蛋白类似物(PTEN)在常见恶性脑肿瘤中的表达及与脑肿瘤预后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结合激光共聚焦免疫荧光显像法对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髓母细胞瘤、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和间变性室管膜瘤四种脑肿瘤,共计100例标本的EGFR和PTEN表达进行检测与分析。结果EGFR的阳性率在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髓母细胞瘤、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和间变性室管膜瘤中分别是76%(19/25),36%(9/25),28%(7/25)和24%(6/25)。PTEN的阴性率在上述四种肿瘤中为40%(10/25),8%(2/25),8%(2/25),4%(1/25)。PTEN阴性的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7个月,PTEN阳性的患者平均生存时间为18个月。两组患者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EGFR的过表达和PTEN的缺失在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中常见,并和预后关系密切。但是,在髓母细胞瘤、间变性少突胶质细胞瘤和间变性室管膜瘤中EGFR的过表达和PTEN的缺失不常见。因此针对EGFR和PTEN的靶向治疗在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中有意义,而在其他三种肿瘤中不实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多体素磁共振波谱(MRS)对鉴别低级别胶质瘤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Ⅱ级胶质瘤患者的MRS,其中星形细胞瘤16例,少突胶质细胞瘤14例。比较不同亚型低级别胶质瘤代谢物浓度及其比值的差异;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其相关影响因素。结果星形细胞瘤中Cho、Cr的相对浓度以及Cho/Cr、Cho/NAA比值均高于少突胶质细胞瘤(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ho为鉴别低级别星型细胞瘤和少突胶质细胞瘤的相关影响因素(OR=1.153,95%CI:1.083~1.227,P〈0.05)。结论 Cho的相对浓度是鉴别Ⅱ级星形细胞瘤和少突胶质细胞瘤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5.
报告14例脑胶质细胞瘤患者术前、术后外周血淋巴细胞中自然杀伤细胞(NK)活性检测结果,并与7例颅骨成形术患者对照,结果显示:(1)脑胶质瘤患得的NK活性较颅骨成形术患者降低(P<0.05)。(2)脑胶质瘤患乾术后3-6个月,NK细胞活性明显回升(P<0.01),甚至有的病例恢复到正常水平。(3)激素对NK活性有明显抑制作用(P<0.01)。(4)脑胶质瘤复发1例NK活性回升不明显。  相似文献   

6.
为探讨N-糖苷键型糖蛋白在肺癌诊断中的意义。取肺鳞癌、腺癌、大细胞癌、小细胞癌术后切除新鲜癌组织匀浆混匀,提取蛋白质并标记上辣根过氧化物酶,在ELISA板上与血清中N-糖苷键型糖蛋白反应,按常规方法显色。以正常人血清与肺癌蛋白提取物反应,在490nm的吸光度平均值加两个标准差作为阳性阈值。肺癌病人血清的阳性率43.3%(26/60),非癌性肺病为15.0%(6/40),健康对照组为10.0%(4/40),肺癌病人血清的阳性率与病理类型无相关性。结果提示,肺癌病人血清中N-糖苷键型糖蛋白能较特异地与肺癌组织提取蛋白相结合。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中国人脑星形胶质细胞瘤中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方法(Evision-HRP法)检测人脑星形胶质细胞瘤标本(含配对瘤周组织)以及体外培养的多株人和大鼠胶质瘤细胞系的EGFR表达。结果:人脑星形胶质瘤组织EGFR阳性表达率为70.3%(26/37),明显高于瘤周组织(32.4%,12/37),两者差别非常显著(P<0.01),病理分级为Ⅲ-Ⅳ级肿瘤标本EGFR阳性表达率为21/25,显著高于I-Ⅱ级者(5/12,P<0.01)。体外实验显示人脑胶质瘤细胞株U251MG、U87MG以及大鼠脑胶质瘤细胞株C6和EGFR平均表达水平分别为“ ”、“-~+”、“+”。结论:中国人脑星形胶质瘤存在EGFR的过度表达,提示EGFR可能是恶性脑胶质瘤细胞的重要标志物。  相似文献   

8.
目的 研究cyclinD1/p16-pRB路径在脑胶质瘤中的异常情况,并对其意义进行分析。方法 用免疫且化对23例脑胶质瘤(包括14例星形细胞瘤和9例胶质母细胞瘤)及6例正常脑组织中3种因子的表达进行检测,并分析了实验结果与肿瘤分型的关系以及各个因子在此路径中的作用。结果 23例肿瘤中有17例cyclin D1过度表达(73.9%),13p16和8例pRB缺失(56.5%和34.8%),3种因子的  相似文献   

9.
应用免疫组化SP法观察了bcl-2和P53蛋白在74例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中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1)bcl-2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为10.8%。(2)P53蛋白在胶质瘤中均有表达,表达率不同,颅咽管瘤、垂体瘤、脑膜瘤、反应性胶质细胞增生和正常脑组织为阴性。据此本文认为:(1)bcl-2基因在脑瘤发生过程中的作用有限。(2)P53蛋白可能参与了脑胶质的发生、发展过程,且与肿瘤的组织分化程度有关。(3)bcl-2和P53两种癌蛋白表达无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10.
N,N-二甲基苯胺的亚硝化反应在一定酸度(pH≤4.70)条件下发生。产物有三种情况:(1)pH4.70~4.22时,产物为对亚硝基N,N-二甲基苯胺绿色结晶(m.p86℃);(2)pH≤1.70时产物为醌肟结构的桔黄色盐;(3)pH3.57~2.08时,产物为以上两种产物的混合物黄绿色结晶体。  相似文献   

11.
AnexperimentalstudyonN-ethyl-N-nitrosourea-inducedratbraingliomasBianXiuwu(卞修武);ShiJingquan(史景泉);TaoHaipeng(陶海鹏);YangGuanghua...  相似文献   

12.
青藤碱对脑缺血再灌注大鼠行为及脑梗塞范围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非开颅可逆性大鼠大脑中动脉栓塞法观察青藤碱(Sinomenine,Sin)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功能障碍,脑水肿及脑梗塞范围的影响。结果表明,脑缺血 2h再灌注 4h大鼠脑梗塞范围达 29. 6 ± 5. 30.脑组织含水量为 83. 05±0. 54%,神经功能出现明显障碍。于大脑中动脉阻断前 10min腹腔注射 Sin 30,60mg/kg,可明显减轻行为障碍。减轻脑水肿及缩小脑梗塞范围。实验显示 Sin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神经细胞干细胞因子(SCF)mRNA在大鼠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后不同时间,不同部位的表达情况。方法:成年SD大鼠,以线栓法建立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MCAO模型),随机分为缺血1.5h、再灌注2h至14d组和假手术组。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脑缺血再灌注后脑组织不同部位的SCFmRNA表达情况。结果:脑缺血再灌注后,SCFmRNA的表达在皮质区及纹状体区均明显高于假手术组,于7d达高峰,14d下降。结论:脑缺血再灌注后SCFmRNA表达在脑内不同部位、不同时间具备同样的规律,可能具有促进内源性神经干细胞的增殖作用。  相似文献   

14.
蒿甲醚对大鼠原位脑胶质瘤抑瘤及抗血管生成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蒿甲醚是否在选择性地杀伤SD大鼠原位脑胶质瘤的同时还具有抑制血管生成的作用.方法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不同浓度蒿甲醚对大鼠C6脑胶质瘤细胞株的生长抑制作用,计算半数抑制浓度(IC5)0;采用立体定位仪在48只SD大鼠大脑皮质层接种C6脑胶质瘤细胞(1×106个/μL),雌、雄各半;随机分为3组,每组8只.分别为空白对照组、阳性对照和实验组.在接种第3天后,实验组各组采用灌胃给药法连续给药10 d;于接种后的第20天解剖大鼠,经活体左心室灌注4%多聚甲醛,固定肿瘤的全脑标本.在大鼠脑部接种穿刺点做冠状切口,按垂直和水平方向测量肿瘤大小.肿瘤体积=a2bπ/6(a为肿瘤的短径,b为肿瘤的长径).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移植瘤组织微血管密度.结果实验组各组对SD大鼠原位脑胶质瘤的抑瘤率分别为:54.5%、61.0%、64.5%和69.8%,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各实验组血管计数均明显少于空白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各实验组SD大鼠原位脑胶质瘤体积较空白对照组显著减小.结论在一定剂量范围内,口服蒿甲醚对SD大鼠脑部原位接种C6脑胶质瘤有明显的抑制作用;蒿甲醚抑制原位脑胶质瘤生长的机制之一可能是透过血脑屏障抑制脑胶质瘤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15.
化合物N-2035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异黄酮类化合物N-2035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利用大脑中动脉栓线阻断法(MCAO)制备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观察化合物N-2035对缺血再灌注大鼠的脑水肿、细胞内钙及凋亡抑制基因bcl-2表达的影响。结果:化合物N-2035能改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水肿,降低细胞内钙,增加bcl-2的表达。结论:化合物N-2035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化合物N-2035抗细胞凋亡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相脑微血管及某些脑区中NO含量变化,为临床应用NO合酶抑制剂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将Wister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缺血(I)和再灌注(R)3大组。采用线栓法造成大鼠右侧大脑中动脉阻塞的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模型。以蛋白漂洗法提取大鼠右侧大脑皮层的脑微血管,Lowry法测定蛋白含量。荧光分光光度法测定NO含量。结果:脑缺血不同时相脑微血管中NO含量呈渐进性升高(I1、I4、I8组与S组比较,P<0.01),I24组虽较S组略有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在纹状体与海马,除I1与I8外,其余各组均显著下降(P<0.01);再灌注不同时相脑微血管中除I1R23组显著升高(P<0.01)外,其余两组无明显变化;在脑区,无论纹状体与海马,均显著下降(P<0.01)。结论:在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不同时相、不同部位,其NO含量变化不同,提示NO参与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的病理生理过程。  相似文献   

17.
目的建立简单易行、可靠稳定的大鼠C6脑胶质瘤模型,为研究脑胶质瘤的发病机制和防治方法提供操作平台。方法采用立体定向技术,将体外培养的大鼠C6胶质瘤细胞浓缩悬置,2.5×10^6个.25μ^L-1接种于SD大鼠的右侧尾壳核区,种植后连续观察大鼠的生存状态,并分别于7、14、21 d处死大鼠,立刻取脑,制作病理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结果大鼠接种C6胶质瘤细胞后,7 d左右生存状态良好,14 d左右出现较为明显的颅内高压症状,21 d左右时多数处于濒危状态。大体标本检查,18只大鼠中除3只意外死亡外,其余成瘤率100%,瘤体随着鼠龄的延长,中线结构明显移位,占位效应愈来愈明显。HE染色可明显观察到大鼠脑组织胶质瘤的形成。结论建立的C6大鼠脑胶质瘤动物模型可靠、稳定,其肿瘤生长特性及病理特征与人脑胶质瘤相似,可作为临床胶质瘤基础研究的理想模型。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环黄芪醇对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损伤脑组织的保护作用。方法:采用线栓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缺血2h再灌注24h)模型并给予环黄芪醇干预,评价大鼠的Garcia JH神经功能评分,并采用TTC染色法计算大鼠的脑梗死灶容积百分比。结果:环黄芪醇中、高剂量组大鼠神经功能评分明显高于模型组(P<0.05),脑梗死灶容积百分比明显低于模型组(P<0.05)。结论:环黄芪醇能提高脑缺血再灌注损伤大鼠的神经功能评分、缩小脑梗死体积,对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脑组织损伤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9.
彭华  郭洪志  赵忠新 《上海医学》2008,31(3):179-184
目的研究大鼠急性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Bax、Bcl-2在脑和肺、肠的表达变化规律,探讨急性局灶性脑缺血致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的发病机制。方法采用阻断大鼠大脑中动脉后再灌注法建立大鼠局灶性脑缺血致MODS模型,将54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6只)、假手术组(6只)及手术组(42只),手术组又分为缺血再灌注后2、6、12、24、48、72 h及5 d 7个亚组(各6只)。应用苏木精-伊红染色观察大鼠各脏器的病理变化,免疫组织化学链霉菌抗生素蛋白过氧化酶连接法检测脑和肺、肠Bax、Bcl-2的蛋白表达,并计数阳性细胞数,计算平均阳性率(LI)。结果大鼠脑缺血后各时间点的肺、小肠组织均有不同程度的病理损害。大鼠急性脑缺血后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的发生率为100.0%,MODS的发生率为57.1%;手术组大鼠大多时间点Bax和Bcl-2阳性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假手术组(P值均<0.01)。结论SIRS和Bax与Bcl-2表达平衡的失调是脑缺血致MODS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胶质细胞源性神经营养因子(GDNF)对局灶性脑缺血大鼠在体海马齿状回脑电活动的影响。方法:制作右侧局灶性脑缺血模型,右侧脑室注射GDNF,通过神经电生理学方法,记录正常组、脑缺血模型组、生理盐水组和GDNF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90 min后再灌注14 d海马齿状回的脑电活动,分析脑电频谱。结果:免疫组化检测显示,GDNF组各时间点BrdU阳性细胞较脑缺血模型组和生理盐水组增多。大鼠脑电图显示,GDNF组较脑缺血模型组和生理盐水组脑电活动恢复明显,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均P〈0.05)。结论:GDNF可改善局灶性脑缺血后的脑损伤,促进激活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增殖、分化,改善脑缺血后的行为和脑功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