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1 毫秒
1.
血小板直方图分布异常的分析及临床意义的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小板直方图的意义。方法根据XE-2100型血球仪检测600例血液标本结果中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红细胞平均体积(MCV)、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分为正常血小板组、大血小板组、血小板聚集组、小红细胞干扰组。并且对以上各组进行了手工计数,手工计数与仪器结果配对t检验。结果正常血小板组手工法和仪器法测定结果无显著性差异,大血小板组、血小板聚集组、小红细胞组手工法和仪器法测定结果有显著性差异。结论血小板直方图异常者应手工计数,进行复核。  相似文献   

2.
血标本放置时间对血液分析仪血小板计数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探讨血标本放置时间对血小板计数(PLT)的影响。方法 留取健康人静脉血37例,在血液分析仪上分别于即刻、1h、2h、4h、8h、24h时测定血小板总数、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及直方图,同时以手工方法计数血小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8h时仪器法PLT结果明显低于即刻测定,且部分直方图曲线低平,不光滑,呈锯齿状。24h时两法结果均明显低于即刻测定,而MPV 2h时就明显高于即刻测定。结论 血标本采集后室温放置4h对血小板总数计数无明显影响,而MPV测定应在1h内完成。  相似文献   

3.
血标本放置时间对血小板计数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标本放置时间对血小板计数(PLT)的影响。方法:留取健康人静脉血40例,在血液分析仪上分别于即刻、1小时、2小时、4小时、8小时、24小时测定血小板总数、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及直方图,同时以手工方法计数血小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8小时仪器法PLT结果明显低于即刻测定,且部分直方图曲线低平,不光滑,呈锯齿状,24小时两法结果均明显低于即刻测定,而MPV2小时就明显高于即刻测定。结论:血标本采集后室温放置4小时对血小板总数计数无明显影响,而MPV测定应在1小时内完成。  相似文献   

4.
血小板异常直方图在判断血小板计数结果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小板异常直方图在判断血小板计数结果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利用Sysmex K-4500血细胞分析仪对276例血液标本分析测定,并根据检测结果中血小板直方图、血小板平均体积(MPV)、血小板板分布宽度(PDW)、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和红细胞体积分布宽度(RDW)不同,分为正常血小板组、大血小板组、血小板聚集组、小红细胞干扰组,并对各组血小板进行显微镜手工法计数。结果 正常血小板组两种方法计数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O.05);大血小板组与血小板聚集组两种方法计数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仪器法结果偏低;小红细胞干扰组两种方法计数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O.01),仪器法偏高。结论 对于血小板直方图异常的标本应分析原因,重留标本复查或手工法计数进行纠正,为临床提供可靠检验数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PLT)假性减少的原因及处理对策。方法对Beckman LH780自动血细胞分析仪计数PLT100×109/L的351例样本进行手工稀释计数及涂片染色镜检,按血小板直方图类型分组,A组(正常血小板直方图):297例;B组(小血小板直方图):13例;C组(大血小板直方图):11例;D组(血小板聚积直方图):19例;E组(红细胞碎片直方图):11例,对血细胞分析仪计数与手工稀释计数进行比较,并与涂片染色镜检进行相符程度比较。结果①与手工稀释计数比较,A、B组血细胞分析仪PLT计数无显著差异(P0.05);C、D组血细胞分析仪PLT计数减少,有显著性差异(P0.01);E组血细胞分析仪PLT计数增高,有显著性差异(P0.01)。②手工稀释计数比血细胞分析仪计数与涂片染色镜检结果相符程度高。③30例血小板假性减少的样本中,7例EDTA依赖性假性PLT减少(EDTA-PTCP);8例采血不顺造成;4例冷凝集;大血小板及红细胞碎片11例。结论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有可能出现血小板计数假性减少,对血小板直方图异常的样本必须进行手工稀释计数和涂片染色镜检来提高血小板报告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6.
张海霞 《检验医学》2002,17(2):109-110
目的探讨血标本放置时间对血小板计数(PLT)的影响.方法留取健康人静脉血37例,在血液分析仪上分别于即刻、1 h、2 h、4 h、8 h、24 h时测定血小板总数、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及直方图,同时以手工方法计数血小板,进行对比分析.结果 8 h时仪器法PLT结果明显低于即刻测定,且部分直方图曲线低平,不光滑,呈锯齿状.24 h时两法结果均明显低于即刻测定,而MPV 2 h时就明显高于即刻测定.结论血标本采集后室温放置4 h对血小板总数计数无明显影响,而MPV测定应在1 h内完成.  相似文献   

7.
罗招凡  范侠 《江西医学检验》2001,19(4):195-196,199
目的:了解β-地中海贫血患儿红细胞、血小板体积分布直方图对判断血小板计数结果所起的作用。方法:采用Abott公司Cell-DYN 3500血细胞分析仪对51例β-地贫患儿及40例健康查体对照儿童进行血常规分析及人工血小板计数,同时涂片瑞氏染色后油镜检查。结果:发现正常对照组血小板人工计数值与仪器计数值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β-地贫患儿组红细胞及血小板直方图均呈异常改变,出现RBC MORPH及URI报警。血小板仪器计数结果明显高于人工显微镜计数(P<0.05)。结论:由此说明对于β-地贫患儿,应通过对其红细胞、血小板直方图的观察,结合显微镜人工计数及涂片染色镜检,方能得了血小板的准确计数结果。  相似文献   

8.
血小板直方图对血小板结果的参考作用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 探讨血小板直方图的意义.方法 根据200例血标本仪器检测结果中血小板直方图,分为正常血小板直方图,大血小板增多直方图,血小板聚集干扰直方图,小红细胞干扰直方图4种进行血小板分析仪与手工显微镜结果作对照,两组资料作配对t检验.结果 正常体积血小板分布组2种方法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血小板增多及血小板聚集干扰结果假性降低,而小红细胞干扰组计数仪器法结果假性增高.结论 大血小板增多、血小板聚集干扰,小红细胞干扰对直方图产生较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血小板直方图异常的原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XT2000i血液细胞分析仪所测血小板直方图出现异常峰现象的原因进行了初步探索。方法将116例血小板直方图出现异常峰患者进行血小板直接计数,红细胞直接计数,外周血涂片观察,同时取20例检验结果正常的本院健康体检者为正常对照组。结果血小板直接计数、红细胞直接计数结果均比XT2000i血细胞计数仪检测结果偏低,显微镜直接计数法与仪器法比较,血小板直方图异常组:血小板t=2.256〉t0.05(115),P〈0.05。红细胞t=2.017〉t0.05(115),P〈0.05。正常对照组:红细胞t=2.017〉t0.05(115),P〈0.05。结论结果证实出现此现象主要由小红细胞异常增多而导致,血小板异常峰的出现对血液系统疾病患者的血液细胞分析结果分析极有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Sysmex XE-5000全自动血液分析仪(AHA)检测血小板的准确性以及假性异常的原因和纠正措施。方法用Sysmex XE-5000AHA以常规方法(电阻抗法即PLT-1模式)对患者血小板进行检测,随机选择血小板直方图及红细胞(RBC)直方图均正常的50例标本作为试验组1,另外选择血小板直方图异常或(和)RBC直方图异常的50例标本作为试验组2,然后对试验组2的各标本逐一在Sysmex XE-5000AHA上以荧光染色激光散色法(光学法即PLT-O模式)检测血小板作为试验组3,仪器检测的3个组数据分别与手工法进行比较。结果在试验组1中,仪器的检测结果与手工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试验组2仪器的检测结果与手工计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3仪器的检测结果与手工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ysmex XE-5000AHA检测血小板的结果准确、可靠,但需要熟练掌握其影响因素和仪器的性能及检测原理,才能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检验报告。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血小板直方图与计数的关系。方法:对134例血小板直方图异常的标本用手工法进行了对比分析,同时随机抽取血小板直方图正常人50例标本对照分析。应用CD-1700型血细胞分析仪及采用许汝和法按《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第2版操作。结果:分析表明,血小板直方图正常人,仪器计数血小板结果与手工计数结果非常接近。血小板直方图异常的计数结果与手工计数结果相差悬殊。结论:凡血小板直方图异常者,不能仅凭仪器计数结果发出报告,必须经手工方法复检计数,以确保血小板计数的真实性。  相似文献   

12.
ITP病人血小板异常直方图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观察ITP病人血小板计数异常直方图,分析判断血球计数仪计数血小板结果的准确度,是分析后质控的重要步骤,减少误诊和漏诊。[方法]应用血球计数仪和显微镜计数法分别计数80例临床已确诊的ITP病人血小板,并且观察血小板直方图、MCV、红细胞计数值。2种方法所测的血小板结果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通过观察ITP病人异常血小板直方图:RBC计数和MCV都正常组,血球计数仪法与显微镜计数法比较,血球计数仪血小板计数出现假性减低,P〈0.01;RBC计数)6.0×10 12/L,MCV(70fl时,血球计数仪法出现假性减低和假性增高同时存在,P〈0.01;RBC计数)6.0×10 12/L,MCV(70fl,此组病人治愈后,血球计数仪法只出现假性增高,P〈0.01。[结论]ITP病人血小板计数直方图出现异常时,必须用显微镜计数法复查,ITP病人异常血小板直方图可以作为结果的准确度和疗效观察的指标。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烧伤早期血小板变化与病情及转归的关系。方法对120例烧伤病人(总烧伤面积〉30%TBSA者44倒,〈30%TBSA者76例)入院早期血小板水平进行测定,并结合临床病情及转妇进行时比分析。结果总体上看.烧伤早期,血小板变化呈现出短暂升高、持续下降、然后恢复正常的趋势。总烧伤面积〉30%TBSA纽血小板值呈下降趋势(P〈0.05),〈30%TBSA组血小板值正常(P〈0.05);血小板水平与TBSA显著相关(P〈0.01);血小板≤60×10^9/L的痛人死亡率显著增高(P〈0.01),以血小板≤60×10^9/L作为预后判断标准,灵敏度为80%,特异性为99.1%。结论烧伤早期血小板变化与烧伤程度有关,并可预示其转妇,治疗中注意及早进行血小板干预可能有助于病人的救治。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网织血小板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的诊断价值。方法选择35例ITP患者作为ITP组,60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治疗前将ITP组患者按血小板计数(PLT)分为2组,PLT〉30×109/L组(n=20)及PLT〈30×109/L组(n=15)。以泼尼松或地塞米松治疗,总疗程为6个月。治疗后根据患者病情是否缓解,分为缓解组及未缓解组。采用Sysmex XE-5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网织血小板百分比及其绝对值。结果 PLT〉30×109/L组及PLT〈30×109/L组患者的网织血小板百分比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这两组患者的网织血小板绝对值低于对照组(P〈0.05)。缓解组患者网织血小板百分比及其绝对值与对照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未缓解组患者网织血小板百分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网织血小板的检测对于ITP的诊断、疗效判定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二维激光法和电阻法血小板计数进行比较研究。方法用德国拜耳ADVIA 2120(Bayer-2120,二维激光法)、美国雅培3700(CD-3700,电阻法)2台仪器及手工法分别对70份血液样本进行血小板计数,其中对照组30例、大血小板组(大血小板+++)20例、小红细胞组(平均红细胞容积〈60f1)20例。结果对照组检测结果为Bayer-2120:(172.9±89.2)×10^9/L,CD-3700:(165.8±82.7)×10^9/L,手工法:(169.8±78.7)×10^9/L;大血小板组检测结果为Bayer-2120:(70.0±31.8)×10^9/L,CD-3700:(30.9±17.4)×10^9/L,手工法:(65.2±30.1)×10^9/L。小红细胞组检测结果为Baye-2120:(150.6±100.6)×10^9/L,CD-3700:(194.8±124.3)×10^9/L,手工法:(144.6±91.3)×10^9/L。对照组3种计数方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病理情况下,大血小板组:二维激光法与手工法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电阻法与二维激光法和手工法比较,其结果明显偏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小红细胞组:二维激光法与手工法结果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电阻法结果明显高于其他2种方法所得结果,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正常情况下,3种计数方法呈高度相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病理情况下的大血小板、小红细胞,特别是临界值的血小板计数,电阻法结果差异较大,而二维激光法更接近手工法所检测结果,计数结果比较准确、可靠。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地中海贫血病人与非地中海贫血病人血细胞检验报告中红细胞直方图和血小板直方图等指标的相关性。方法统计2005年1月~2012年12月期间我院门诊住院病人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的血细胞检验报告且均有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结果共200例,结合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结果,分为二组,一组为确诊的地中海贫血100例病人血细胞检验报告,另一组为地中海贫血基因检测正常的非地中海贫血100例病人血细胞检验报告,对两组病人血细胞检验结果的红细胞直方图图形和血小板直方图图形进行比对。结果地中海贫血病人血细胞检验结果的血小板的直方图呈现明显的双峰特征82例;血小板的直方图没有双峰特征的18例;红细胞直方图单峰明显左移79例,没有左移的21例。基因检测正常的非地中海贫血病人血细胞检验报告血小板的直方图呈现明显的双峰特征8例;血小板的直方图没有双峰特征的92例;红细胞直方图单峰明显左移10例,没有左移的90例。两组对照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从血细胞检验报告单中观察血小板的直方图及红细胞直方图的形态特征, 通过血细胞常规检验结果可对地中海贫血的快速筛查提供较可靠的临床诊断依据。结果地中海贫血病人血细胞检验结果的血小板的直方图呈现明显的双峰特征82例;血小板的直方图没有双峰特征的18例;红细胞直方图单峰明显左移79例,没有左移的21例。基因检测正常的非地中海贫血病人血细胞检验报告血小板的直方图呈现明显的双峰特征8例;血小板的直方图没有双峰特征的92例;红细胞直方图单峰明显左移10例,没有左移的90例。两组对照结果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从血细胞检验报告单中观察血小板的直方图及红细胞直方图的形态特征, 通过血细胞常规检验结果可对地中海贫血的快速筛查提供较可靠的临床诊断依据。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急性脑梗死患者血小板计数、体积、及其动态变化与脑梗死的关系。方法:用全自动细胞分析仪测定52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的血小板计数PLT及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对照组为30例健康志愿者。结果:脑梗死组的PLT显著低于对照组,MPV显著高于对照组,并呈动态变化;梗死面积与PLT呈负相关,与MPV成正相关。结论:血小板在血栓形成中起重要作用,检测血小板的计数及体积,对临床急性脑梗死的预防、梗死面积和病情判断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8.
血小板直方图拟合曲线在血小板减少标本中的应用探讨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探讨血小板(PLT)直方图拟合曲线在PLT减少标本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Coulter-GENS血液分析仪的检测结果根据PLT直方图有无光滑拟合曲线分为2组,与传统显微镜计数法相比较。结果PLT直方图有光滑拟合曲线组与显微镜计数结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LT直方图无光滑拟合曲线组与显微镜计数结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PLT直方图的拟合曲线可作为判断是否需手工复检的首选指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探讨血小板(PLT)直方图拟合曲线在PLT减少标本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将Coulter GENS血液分析仪的检测结果根据PLT直方图有无光滑拟合曲线分为2组,与传统显微镜计数法相比较。结果 PLT直方图有光滑拟合曲线组与显微镜计数结果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LT直方图无光滑拟合曲线组与显微镜计数结果比较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PLT直方图的拟合曲线可作为判断是否需手工复检的首选指标。  相似文献   

20.
"微孔故障”影响血小板计数及直方图变化的探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探讨"微孔故障”时血小板直方图异常对血小板计数结果的影响.方法筛选血小板直方图异常的标本,清洗仪器后,将筛选出的标本用仪器重新测试,并用目测法计数做为对照.结果仪器清洗后重新测试的结果显示,这些标本的血小板异常直方图恢复正常,而且血小板计数结果也有不同程度降低血小板直方图轻度异常者(6.9%~33.8%,P<0.05)、血小板直方图中度异常者(20%~80.6%,P<0.01)、血小板直方图重度异常者(60.3%~259.4%,P<0.01).结论"微孔故障”不仅能导致血小板直方图异常,而且可使血小板计数结果假性增高,因此,必须重新检测血小板或用目测法计数后才能发出报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