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48例新生儿破伤风及其并发症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晓莉 《成都医药》2004,30(3):148-150
目的:总结新生儿破伤风(NT)及其并发症的治疗经验,分析死因,以降低NT的发病率及死亡率。方法:对48例NT的治疗及死亡因素作回顾性分析。结果:48例患者中治愈28例,占58.3%;好转13例,占27.O%;未愈7例,占16.7%。3月内死亡总数14例,院外死亡7例。结论:NT死亡率仍高,死亡主要原因为并发症,因此,治疗的重点除强调过“三关”外,对并发症的防治非常重要。降低NT的发生率及死亡率,主要措施是推广新法接生、免疫接种、促进地方经济发展。  相似文献   

2.
2004~2008年西岗区60例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为提高儿童保健工作质量,掌握西岗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变化趋势,对本地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进行了分析。结果60例死亡儿童中,7d内死亡29例,占新生儿死亡率的76.3%,新生儿死亡38例,占婴儿死亡率的76.0%,婴儿死亡50例,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的83.3%。导致5岁以下儿童的主要原因是先心病、其他先天异常、早产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另1—4岁儿童死亡占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16.7%,以其他肿瘤、先心病、其他消化系统疾病为主。结论我区的儿童死因顺位已由过去的早产低出生体重、出生窒息为主要死因,演变成近5年来以先心病+其他先天异常为主的死因顺位。建议:加强新婚夫妇优生优育知识宣传;提高产前诊断技术,尤其是B超诊断水平;提高先心病患儿救治率;减少早产低出生体重发生率、出生窒息死亡率。  相似文献   

3.
蒋惠娟  虞梅宁 《江苏医药》1997,23(7):F003-F003
为降低围产儿死亡率,研究围产地的死因,作者对1985年1月~1994年12月间我院孕满28周至出生7天的256例死亡围产儿尸检分析,报告如下。临床资料围产期死亡尸检256例,其中新生儿死亡98例(38.28%),死产34例(1.28%),死服124例(48.44%)。男138例,女118例,男:女一1.17:1。98例新生儿中,早产儿和足月儿各49例,生后1小时内死亡31例(31.63%),生后1~24小时内死亡43例(43.88%)。死因:256例中,缺氧IOS例(占42.19%),非感染性肺疾患98例(占38.28%),致死性畸形25例(占9.77%),颅内出血13例(占5OS%)…  相似文献   

4.
本文分析了1991~1995年我市两个办事处(志城、民权)辖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结果。资料显示:我市5岁以下儿童平均死亡率、婴儿平均死亡率、新生儿平均死亡率分别为30.10‰,28.04‰,25.09‰,均高于1991年全国城市水平(20.86‰、17.31‰、12.52‰);年龄与死亡率的关系:婴儿死亡占93.44%,新生儿死亡占婴儿死亡的89.48%,年龄越小儿童死亡所占比例就越高;死因顺位:婴儿组、新生儿组死因前3位均是窒息,肺炎、先天性心脏病和早产低出生体重。提示应加强围产期保健和婴幼儿急性呼吸道感染的防治,提高新生儿窒息的复苏水平,最大限度降低产前合并症和影响胎儿发育的因素,减少早产和低出生体重的发生率是提高存活率关键  相似文献   

5.
新生儿破伤风综合护理体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新生儿破伤风的护理措施,提高综合护理水平,降低患儿死亡率。方法对75例破伤风患儿进行综合护理。结果治愈40例,治愈率为53.33%,好转自动出院12例,占16%;因经济困难放弃治疗6例,占8%;死亡17例,占22.67%;住院时间为1~40d,平均14d。结论综合护理对降低死亡率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6.
孙卫平 《现代医药卫生》2004,20(10):861-862
新生儿期占婴儿期死亡的60%~70%,1周内尤其3天内死亡又占新生儿死亡的一半以上。新生儿中则以生后第一天第二小时内死亡的最多,死因多数为窒息,如复苏及时可以及时抢救生命,复苏欠佳则可至残。现将新生儿窒息复苏抢救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为降低汕头市新生儿死亡率提供科学依据,制定行之有效的策略和措施。方法对2000~2004年全市按要求上报的新生儿死亡监测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期间活产数共283797例,新生儿死亡2136例,新生儿死亡率7.6‰;死亡的前四位死因依次为: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新生儿窒息、新生儿肺炎、出生缺陷。结论做好孕产妇系统管理,提高新法接生率和住院分娩率,加强产、儿科协作,提高产前诊断水平,加强围产期及新生儿期医疗保健知识的宣传,提高基层妇幼卫生人员的业务技术,建立完善的新生儿转运系统,是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8.
王多德  陈建丽 《贵州医药》1994,18(4):202-203
我院新生儿科1989年11月~1992年2月共收治新生儿1209例,其中感染性疾病927例,占同期住院新生儿76.7%,死亡34例,死亡率3.7%,占同期新生儿死亡病例57例的65.4%。发病率中呼吸道疾病占首位,其次为腹泻。死亡率中肺炎第一位,败血症第二位。据死亡有关因素表明,早产儿、体重<2500克、日龄<7天、入院时间<24小时死亡率明显增高。本文对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与死因进行分析,旨在提高对新生儿疾病认识,做好围产期保健工作,以达到降低新生儿期的患病率及死亡率。  相似文献   

9.
本文分析了1991-1995年我市两个办事处(志城、民权)辖区5岁以下儿童死亡监测结果。资料显示:我市5岁以下儿童平均死亡率、婴儿平均死亡率、新生儿平均死亡率分别为30.10‰,28.04‰,均高于1991年全国城市水平(20.86‰、17.31‰、12.52‰);年龄与死亡率的关系:婴儿死亡占93.44%,新生儿死亡占婴儿死亡的89.48%,年龄越小儿童死亡所占比例就越高;死因顺位:婴儿组、新生  相似文献   

10.
陈佳  周艳 《贵州医药》1996,20(6):339-341
在我国围产儿的死亡率较高,为17.l%~307%’‘’。研究围产期婴儿死亡原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是优生优育的重要环节。本文对贵医附院及贵阳妇幼保健院1985年2月~1995年12月间365例围产儿尸检材料进行了回顾性分析讨论。1材料与方法围产期且定义以婴儿出生体重达10009(孕满20周)到出生4周为标准。责医附院及贵阳妇幼保健院10年间共出生胎婴儿37,620例,死亡围产儿共847例,死亡率22.5%。;尸检370例,尸检率43.7%,按时间计新生儿死亡290例,死产58例,死胎22例。2结果37O例围产儿的主要死因统计详见表1。从表回可见,围产儿…  相似文献   

11.
目的了解近5年儿科住院儿童死因变化情况及性别、年龄、季节分布情况以及儿科死亡病例占全院死亡病例的情况。方法从电脑检索近5年全院住院死亡人数和儿科住院儿童死亡病例,根据国际疾病《ICD-10》分类原则进行分类,统计分析儿科住院儿童死亡病例的一般情况和主要死亡原因。结果近5年儿科住院儿童死亡病例占全院死亡病例的4.67%;男女死亡之比为1.09:1;季节对死亡率有一定影响;婴儿死亡率最高;新生儿死亡原因主要是非感染因素,前五位死因是早产儿及合并症、先天性畸形、吸入性肺炎、窒息、感染,1~5岁则以感染因素多见,≥5岁则以感染及白血病为主要因素。结论儿童疾病以预防为主,加强妇幼保健工作,提高妇幼保健意识,加强产前检查和孕育指导,提高各级医院在围产期和婴儿期诊疗技术和护理水平,降低新生儿出生缺陷和早产儿出生率是控制新生儿死亡率重要措施,对早期疾病及时干预,控制环境危害对儿童健康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本收集1997年元月至2001年3月住院双胎新生儿(以下简称双胎儿)共29胎58例,占同期住院新生儿601例的9.56%,发生率有上升趋势。早产低出生体重、窒息、喂养困难为主要住院原因。窒息发生率高(21/58例),红细胞增多症多见,易患“肺炎、硬肿症、败血症”。住院过程中易出现呼吸障碍及喂养困难。治疗体会是:“三分治疗,七分护理。”实行专人护理,积极治疗原发病,防治并发症。共治愈43例,治愈率74.16%;好转8例,占13.79%;放弃治疗4例,占6.89%;死亡3例,死亡率5.17%。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无锡市新生儿死亡原因,提高儿童保健工作质量,降低新生儿死亡率。方法对无锡市2000-2006年新生儿死亡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新生儿总死亡率为4.68‰,1107例死亡的新生儿中,早期新生儿867例,占78.3%,死亡率为3.7‰,晚期新生儿:204例,占21.7%,死亡率为1.02‰,7年来新生儿各年龄段的死亡率呈波浪式下降趋势。死因:新生儿以早产和低出生体重、新生儿窒息和先天异常为主。结论加强围生期保健,预防窒息、早产,防止孕期感染,做好针对性筛查,预防先天异常的发生,是降低新生儿尤其是围生儿死亡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4.
分析我院近3年来住院分娩的足月新生儿4168例(除畸形儿)中274例新生儿窒息的产科原因,以求降低围产儿死亡率和提高产科质量。结果显示:新生儿窒息发生率6.57%,窒息病死率8.76%,占围产儿死亡的首位。274例新生儿窒息中脐带因素占23%,居首位,死亡占25%;胎盘功能不全占19%,死亡占33%,居新生儿窒息死亡的首位;不恰当的产式(包括吸引产、钳产、剖宫产)占14%;宫缩过强过频占12%;2例因剖宫产胎儿娩出前使用氯胺酮致新生儿重度窒息。提示:新生儿窒息是围产儿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应做好围产期保健,预防并及时处理妊娠合并症,注意胎心监护,维持正常的自然产程,避免宫缩过强过频及阴道多次助产和/或多种助产,选择最佳产式结束分娩,适当放宽臀位剖宫产指征,注意分娩过程中接近胎儿娩出时应禁用麻醉镇静剂  相似文献   

15.
目的了解本院2006-2008年5岁以下儿童死因、特点与趋势。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2006—2008年本院5岁以下儿童死亡进行死因及相关因素分析。结果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率2006年为7.78‰,2007年为9.47‰,2008年为3.78‰。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年龄分布,以新生儿死亡最高,占总死亡人数的74.19%,其次是婴儿占14.51%,1~5岁儿童占11.29%。五岁以下儿童死亡的原因前五位为早产低体质量儿占32.26%,出生窒息占17.74%,肺炎占16.12%,先天异常占9.68%,意外窒息占5.15%。结论本院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呈逐年下降趋势,加强围生期保健管理,是降低5岁以下儿童死亡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围产儿死亡原因及其相关因素,提出加强孕期保健降低围产儿死亡的干预措施。方法对2001~2006年分娩的74例围产儿死亡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01—2006年共分娩围产儿8203例,死亡74例,死亡率9.02‰,其中死胎41例(占55.41%);死产3例(占4.05%);畸形引产17例(占22.97%);早期新生儿死亡13例(占17.57%)。围产儿死亡原因顺位为胎儿畸形、母体因素、脐带因素和胎盘因素。影响围产儿死亡的相关因素有:孕产妇的文化素质、孕期接受围生期保健次数和医疗保健人员的技术水平。结论①加强孕产期保健知识的宣传,提高孕产妇文化素质及自我保健意识,自觉接受围生期保健;②开展优生优育咨询,提高孕期监测质量和宫内诊断技术,减少孕足28周畸形儿的治疗性引产数;③提高医疗保健人员诊疗技术水平,加强高危孕产妇的管理和严格遵守高危妊娠转诊制度可以有效降低围产儿死亡率。  相似文献   

17.
我国婴儿死亡率近年来已大幅度下降。新生儿死亡率虽也明显下降,但至今仍占婴儿死亡率的半数以上。已成为降低儿科住院死亡率的重要环节。我院新生儿病房是哈尔滨地区新生儿疾病的抢救治疗中心,这里集中了大部分危重患儿,死亡率较高。死亡病例占同期住院新生儿(10287例)12.34%,占同期婴儿死亡病例(525例)70.74%。为了探讨新生儿死因,以期助于临床防治,现将1985年1月~1989年12月收治的住院新生儿中死亡的1269例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8.
1893例住院新生儿病例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 探讨新生儿疾病病种及死亡率的变化,为今后确定新生儿疾病的防治重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的临床统计,分析了新生儿疾病的构成及死亡原因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文统计资料显示6年来我院新生儿疾病谱以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早产儿、新生儿肺炎、新生儿窒息、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为主要疾病,新生儿败血症发病率1.1%,明显低于国内的有关报道。1893例新生儿中死亡32例(1.7%)。主要死因是新生儿窒息及并发症。早产儿病死率高,出生日龄越小,死亡率越高。结论 针对新生儿疾病的特点,应采取相应措施,进一步降低新生儿窒息及早产儿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相似文献   

19.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地区社会发展和妇幼保健工作质量,提高儿童健康水平的重要指标。抽样调查公主岭市5个监测网点,得到活产数1519例,死胎死产7例,7d内围产儿死亡6例,婴儿死亡10例,5岁以下儿童死亡10例。发现5岁以下儿童死亡中,围产儿死亡占首位其死亡率8.5‰,其中死胎死产占围产儿死亡的53.8%,其次是婴儿死亡,死亡率为6.6‰,婴儿死亡中新生儿死亡占60%,新生儿死亡中主要为7d内新生儿死亡,占新生儿死亡的100%。通过此次调查及时发现危害儿童健康的因素,并对危害因素进行分析,提出干预措施。  相似文献   

20.
新生儿是儿科的重要阶段,也是儿科死亡率最高的时期,我院1983年~1994年共死亡病儿354例,其中新生儿292例,占82.5%,为进一步明确新生儿死亡原因,降低新生儿病死率,现将这些病例总结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本文统计对象为1983年~1994年十年期间死亡的新生儿病例,胎龄≥37周111例,占38%,胎龄<37周181例,占62%,其中男191例,女101例,男女之比约为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