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背景:纤维蛋白原升高是心脑及周围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纤维蛋白原及其降解产物大量存在于动脉粥样斑块中,刺激平滑肌细胞增生和迁移而在动脉硬化早期就发挥作用。 目的:分析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 设计:描述性观察。 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神经内科 对象:为2001-09/12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神经内科的81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男53例,女28例;年龄41~85岁,平均年龄(65&;#177;11)岁。 方法: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查,将81例缺血性卒中患者分成颈动脉有斑块组和无斑块组,检查两组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其他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观察各危险因素指标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 主要观察指标:颈动脉硬化的各项危险因素指标,颈动脉斑块。 结果:81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颈动脉有斑块组(45例)纤维蛋白原、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分别为:(4.38&;#177;1.33)g/L;(5.19&;#177;1.27)mmol/L;(3.15&;#177;0.73)mmol/L,高于无斑块组(36例)(3.20&;#177;1.30)g/L;(4.56&;#177;1.30)mmol/L;(2.49&;#177;0.92)mmol/L,P〈0.05)。②颈动脉斑块在纤维蛋白原低、中、高三组中的比例分别为11%(5例)、16%(7例)、73%(33例),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2)。③颈动脉硬化的多因素分析表明,糖尿病、低密度脂蛋白、纤维蛋白原和年龄水平增高是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 结论:纤维蛋白原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
背景纤维蛋白原升高是心脑及周围血管病的独立危险因素,纤维蛋白原及其降解产物大量存在于动脉粥样斑块中,刺激平滑肌细胞增生和迁移而在动脉硬化早期就发挥作用.目的分析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和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关系.设计描述性观察.单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神经内科对象为2001-09/12在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神经内科的81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男53例,女28例;年龄41~85岁,平均年龄(65±11)岁.方法通过颈动脉超声检查,将81例缺血性卒中患者分成颈动脉有斑块组和无斑块组,检查两组患者的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血清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及其他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观察各危险因素指标与颈动脉斑块的关系.主要观察指标颈动脉硬化的各项危险因素指标,颈动脉斑块.结果81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全部进入结果分析.①颈动脉有斑块组(45例)纤维蛋白原、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分别为(4.38±1.33)g/L;(5.19±1.27)mmol/L;(3.15±0.73)mmol/L,高于无斑块组(36例)(3.20±1.30)g/L;(4.56±1.30)mmol/L;(2.49±0.92)mmol/L,P<0.05).②颈动脉斑块在纤维蛋白原低、中、高三组中的比例分别为11%(5例)、16%(7例)、73%(33例),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2).③颈动脉硬化的多因素分析表明,糖尿病、低密度脂蛋白、纤维蛋白原和年龄水平增高是颈动脉粥样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结论纤维蛋白原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发生发展过程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3.
缺血性脑卒中与血浆纤维蛋白原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与血浆纤维蛋白原之间关系。方法检测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和恢复期)及20名正常对照者血浆中纤维蛋白原浓度,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与恢复期纤维蛋白原浓度显著高于对照组。结论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急性期纤维蛋白原浓度显著升高,间接反映病情程度;恢复期纤维蛋白浓原度仍高于对照组,提示恢复期患者仍需积极治疗。  相似文献   

4.
随机选取了2005年在我院住院的2型糖尿病患者101例,根据血脂、血糖及纤维蛋白原的关系分为三个组。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纤维蛋白原的升高与血糖无明显相关性,与血脂的升高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血浆纤维蛋白原(Fbg)升高是血栓形成的危险因素,被作为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子。血脂异常又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脑血管疾病的主要原因之一。笔者测定了85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纤维蛋白原与血脂水平,以探讨其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中的临床意义。1材料与方法1)一般资料:对照组86例,选择TG、TC、HDL-C、LDL-C、LP(a)都在参考范围内的体检健康者,其中男44例,年龄50~75岁,平均59.7岁;女42例,年龄49~75岁,平均58.9岁。缺血性脑卒中组85例,为本院2003年11月~2004年8月住院病人,其中男43例,年龄51~78岁,平均60.8岁;女42例,年龄50~79岁,平…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肾小球疾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 (FIB)浓度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经肾活检证实的肾小球疾病患者 333例 ,其中非肾病范围蛋白尿 177例 (A组 ) ;肾病范围蛋白尿 15 6例 (B组 ) ,比较两组FIB与白蛋白 (ALB)、尿蛋白排泄量 (U pro)、总胆固醇 (TC)及甘油三酯 (TG)浓度间的相关性。 结果 A组FIB与上述指标无明显相关 (P >0 .0 5 ) ;B组FIB与ALB负相关 (r =- 0 .5 7,P <0 .0 1) ,与U pro、TC及TG正相关 (r分别为 0 .376 ,0 .4 95和 0 .19,P <0 .0 1,<0 .0 1和 =0 .0 17)。FIB >8.0 g/L者易发生血栓、栓塞。结论 尿蛋白排泄量越大、白蛋白浓度越低则FIB和血脂浓度越高 ,FIB >8.0 g/L者有诱因 (如脱水 )存在时易形成血栓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与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相关性.方法 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240例,男132例,女108例,全部受试者均采用高分辨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判定下肢动脉病变程度,按下肢血管病变严重程度进行评分,所有入选病例分为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组(病变组又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组)与非病变组,比较病变组与非病变组间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同时根据纤维蛋白原水平,比较高纤维蛋白原水平和正常纤维蛋白原水平患者的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率及病变严重程度情况.结果 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组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高于非病变组(3.20±0.66)g、L VS(2.85±0.57)g、L(P<0.01),高纤维蛋白原患者较正常纤维蛋白原的下肢血管病变发生率显著增加,病变程度更重(50.94%VS 26.20%,P<0.05).结论 血浆纤维蛋白原升高是2型糖尿病下肢血管病变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不同临床类型冠心病患者血浆B型利钠肽(BNP)、纤维蛋白原(FIB)浓度的差异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经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冠心病患者100例,按临床类型分为急性心肌梗死(AMI)45例,不稳定型心绞痛(UAP)29例,稳定型心绞痛(SAP)26例.20例非冠心痛者作为对照组.检测AMI患者发病16-20 h以及其他研究对象入院时的血浆BNP浓度,同时测定所有患者FIB浓度.比较各组间BNP、FIB的差异.结果 ①AMI组平均BNP明显高于UAP组、SAP组和对照组(t值分别为5.233、10.133、11.800,P均<0.01),UAP组平均BNP明显高于SAP组和对照组(t值分别为4.809、5.884,P均<0.01),SAP组高于对照组(t值为2.830,P<0.05).多支病变组平均BNP高于单支和O支病变组(t值分别为10.262、15.366,P均<0.01).②AMI组平均FIB明显高于UAP组、SAP组和对照组(t值分别为3.871、5.403、6.505,JP均<0.01),UAP组平均FIB明显高于对照组(t值为2.720,P<0.05),SAP组和对照组FIB无明显差异(t值为1.211,P>0.05).多支病变组平均FIB高于单支和O支病变组(t值分别为4.983、6.364,P均<0.01).结论 不同临床类型冠心病患者的血浆BNP、FIB浓度存在差异,其水平高低与冠心病的病变范围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9.
为了分析β-纤维蛋白原-455G/A(β-Fg-455G/A)基因多态性与环境因素对血浆Fg水平及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影响,应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及限制性内切酶分析的方法,分析了10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156例健康人的β-Fg-455G/A基因多态现象,用比浊法测定血浆Fg水平.研究结果显示,病例组血浆F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无论男、女患者与对照相比,A等位基因携带者血浆Fg水平均比同组GG基因型者明显升高(P<0.05).对照组内只有A等位基因携带者随年龄增长血浆Fg水平有明显升高(P<0.05).病例组男性按吸烟及基因型情况分组,在GA基因型中,吸烟组血浆Fg水平高于不吸烟与戒烟组(P<0.05);GG基因型组吸烟与否对Fg水平无显著影响(P>0.05).病例组与对照组A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无差异.结论提示,A等位基因携带者血浆Fg水平升高,并随年龄、吸烟而更加显著,提示β-Fg-455 A等位基因携带者血浆Fg水平更易受环境因素影响而升高,故此基因多态性可用于易感人群的检测,对缺血性脑卒中早期防治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血浆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对进展性脑卒中的诊断价值。方法 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期间,选取我院进展性脑卒中患者及健康体检者分别作为观察组、对照组,每组各50例,于入院24h、入院3d、7d、14d,检测和比较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及D-二聚体(DD)水平,以及入院后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变化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入院24h、3d、7d FIB水平明显增高;观察组FIB在入院3d浓度达到最高,而在入院7d浓度逐渐降低,在入院14d浓度基本恢复至正常范围;观察组入院24h、入院3d、入院7d DD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入院24h内,观察组DD水平呈现进行性增高趋势,而在入院7d浓度达到最高,在入院14d浓度基本恢复至正常范围。观察组入院3d、入院7d、入院14d NIHSS评分均较入院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浆纤维蛋白原及D-二聚体浓度水平检测有助于进展性脑卒中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  相似文献   

11.
为了分析 β 纤维蛋白原 4 5 5G A(β Fg 4 5 5G A)基因多态性与环境因素对血浆Fg水平及缺血性脑卒中发病的影响 ,应用聚合酶链反应 (PCR)及限制性内切酶分析的方法 ,分析了 10 4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及 15 6例健康人的 β Fg 4 5 5G A基因多态现象 ,用比浊法测定血浆Fg水平。研究结果显示 ,病例组血浆Fg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 (P <0 .0 1)。无论男、女患者与对照相比 ,A等位基因携带者血浆Fg水平均比同组GG基因型者明显升高 (P <0 .0 5 )。对照组内只有A等位基因携带者随年龄增长血浆Fg水平有明显升高 (P <0 .0 5 )。病例组男性按吸烟及基因型情况分组 ,在GA基因型中 ,吸烟组血浆Fg水平高于不吸烟与戒烟组 (P <0 .0 5 ) ;GG基因型组吸烟与否对Fg水平无显著影响 (P >0 .0 5 )。病例组与对照组A等位基因频率分布无差异。结论提示 ,A等位基因携带者血浆Fg水平升高 ,并随年龄、吸烟而更加显著 ,提示 β Fg 4 5 5A等位基因携带者血浆Fg水平更易受环境因素影响而升高 ,故此基因多态性可用于易感人群的检测 ,对缺血性脑卒中早期防治有一定意义  相似文献   

12.
肺癌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通过检测肺癌患者血浆中的纤维蛋白原(FIB)含量,研究肺癌患者FIB与肺癌的病理分型、分化程度、临床分期、以及和转移与否的关系,评价其在肺癌辅助诊断及判断预后的临床意义。[方法]使用ACL200血凝分析仪检测277例初诊肺癌患者和37例肺良性疾病患者血浆FIB,之后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肺癌患者血浆FIB明显高于肺良性疾病患者;鳞状细胞肺癌和其它细胞肺癌FIB明显高于腺癌;临床分期越高,FIB越高;存在转移者明显高于无转移者;分化程度越低,FIB水平越高。[结论]肺癌患者存在FIB异常,重症肺癌患者(高临床分期、低分化、远处转移等)血浆FIB升高。通过检测血浆中FIB含量对肺癌的辅助诊断及判断预后可能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贾婕 《中国误诊学杂志》2009,9(18):4317-4318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D-二聚体和血浆纤维蛋白原(FIB)水平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分别对6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和5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D-二聚体和血浆FIB水平进行测定,并分析两者与缺血性脑卒中的相关性。结果: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血清D-二聚体和血浆FIB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高(P〈0.05)。结论:血浆FIB含量的增高是脑梗死的主要危险因素,血清D-二聚体、血浆FIB水平变化对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诊断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4.
妊娠高血压综合征(下称妊高征)是产科一种常见病,患者的凝血系统活性及多种凝血因子含量明显增加,血液处于高凝状态。本文采用凝固法应用BE-Compact X全自动血凝仪分别对妊高征患者、健康孕妇、健康非孕妇的血浆进行纤维蛋白原测定,研究妊高征患者血浆中纤维蛋白原浓度的变化,为妊高征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氟伐他汀对高脂血症患者血小板CD6 2p、CD6 3及纤维蛋白原的影响。方法 :测定 5 0例高胆固醇血症和混合性高脂血症患者 (治疗组 )降脂治疗前和治疗 (氟伐他汀 4 0mg/d) 8周后及 5 0例健康者 (对照组 )的血脂、血小板CD6 2 p、CD6 3及纤维蛋白原 (Fg)。结果 :治疗组患者CD6 2 p、CD6 3、Fg较对照组明显增高 (P <0 .0 1) ,氟伐他汀治疗 8周后CD6 2p、CD6 3及Fg较治疗前明显下降 (P <0 .0 1)。结论 :氟伐他汀治疗高脂血症患者 ,在有效调脂的同时 ,可抑制血小板活性及降低纤维蛋白原  相似文献   

16.
血浆纤维蛋白原测定的进展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血浆纤维蛋白原是临床上常用的测定项目,它与出凝血性疾病、血栓病、缺血性心脑血管病等有关。本文综述了纤维蛋白原水平、亚组份、纤维蛋白单体聚集功能和基因多态性的测定方法以及各自的临床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颈动脉粥样硬化与纤维蛋白原和高教C-反应蛋白水平的关系。方法 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应用颈部多普勒超声检测颈部血管内中膜厚度覆斑块形成情况,并同期检测患者血纤维蛋白原和高敏C-反应蛋白浓度。结果 125例患者中40例发现有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其中16例经超声检查诊断为颈动脉粥样硬化斑块,24例诊断为颈动脉内中膜增厚。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患者平均纤维蛋白原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显著高于无颈动脉粥样硬化组(P〈0.05和P〈0.01)。并且随着平均纤维蛋白原水平和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颈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发生率升高。结论 缺血性脑卒中颈动脉粥样硬化和纤维蛋白原、高敏C-反应蛋白水平之间有密切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8.
血浆纤维蛋白原浓度增高患者97例血液流变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在日常血液流变学检查中 ,我们发现血浆纤维蛋白原 (FIB )浓度增高对血液流变学有很大的影响 ,即使在血糖、红细胞压积 (Hct)、胆固醇 (CHO)和甘油三酯 (TG)正常情况下 ,全血粘度、血浆比粘度、血沉 (ESR)和聚集指数亦随着FIB水平的不同而有差异 ,现报告如下。1 资料与方法1 1 观察对象 高FIB组为观察组 ,97例 ,男 48例 ,女 49例 ,年龄 34~ 6 8岁 ,平均年龄 5 4 3岁 ;入选标准 :血浆中FIB浓度大于 3 6 8g/L ,同时排除血糖、Hct、CHO和TG对血液流变学的影响 ,此四项指标在正常参考值范围内。正常FIB…  相似文献   

19.
纤维蛋白原 (fibrinogen ,Fg)是临床常用检测项目 ,除在止血过程中扮演重要角色外 ,其含量增高被认为是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发病的独立因素之一 ,检测其血浆含量有助于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危险度判断[1] 。目前Fg测定主要包括Fg血浆水平、亚组分、纤维蛋白单体聚集功能、基因多态性等几个方面 ,其中血浆Fg含量测定最为常用 ,现就此作一综述。一、血浆Fg的测定方法Fg是一大分子可溶性糖蛋白 ,其分子为一长条状的二聚体 ,含 3对由二硫键相连的多肽链 (Aα、Bβ和γ) ,正常血浆浓度为 2~ 4g/L。在分子结构和生理活性的基础上 ,发展了许多测…  相似文献   

20.
糖尿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与功能的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糖尿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水平增高早有报道[1],但纤维蛋白单体聚合功能的研究报道较少,本文对糖尿病患者血浆中纤维蛋白原的水平及其分子聚合功能进行了测试,现报道如下。1材料与方法1.1检测对象糖尿病患者40例,均为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内科住院病人,诊断按1982年2月北京全国糖尿病研究协作组扩大会议制定标准。40例均为非胰岛素依赖型糖尿病(Non-insulin depententdiabetes mellitus,NIDDM)。分为两组:NIDDM无并发症组20例,男11例,女9例;年龄28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