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中药治疗近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4.
5.
目的:探讨高尿酸血症与缺血性脑卒中的关系。方法:选取2005.6-2013.6我院收治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56例(观察组),及同期收治的160例体检非脑卒中者(对照组),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的尿酸水平差异和观察组组内尿酸水平差异。结果:观察组平均血尿酸浓度为(396.58±43.23)μmol/L,显著高于对照组平均血尿酸浓度(256.88±23.61)μmol/L,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中重度者尿酸水平高于轻度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中度和重度者间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尿酸水平增高是缺血性脑卒中的重要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6.
樊凌  常小荣 《世界中医药》2007,2(3):165-167,176
目的介绍针刺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中的古今临床应用,探求其作用机制。方法从古代文献和近年来的临床、实验研究等方面进行综述。结论针刺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具有良好的效果,值得临床推广应用。其作用机制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有待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7.
我们采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50例(下称治疗组),并按随机抽样设西药对照组40例(下称对照组),经临床观察,治疗组疗效显著,现报告如下。1临床资料全部病例均为住院患者,临床诊断均依据1986年中华医学会第二届全国脑血管病会议第三次修订的诊断标准,经头颅CT检查证实的患者。治疗组50例中,男27例,女23例;年龄34~80岁,平均63岁;病程8小时~1个月。对照组40例中,男22例,女18例;年龄38~81岁,平均60岁;病程3小时~3个月。梗塞部位:治疗组中,基底节23例,内囊4例,颞枕交界4例,丘脑7例,颞顶交界5例,枕叶…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灯盏花注射液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机制,方法:26例患者用灯盏花注射液治疗,观察治疗前后血浆内皮素(ET)水平,并与20例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治疗组治疗前患者血浆内皮素水平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P<0.01),治疗后血浆内皮素显著改善,与治疗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灯盏花注射液可明显改善缺血性脑血管疾病血浆内皮素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不同剂量的川芎嗪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 (ICVD)的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 :69例ICVD患者随机分为A组 (川芎嗪 12 0mg)、B组 (川芎嗪 2 4 0mg)、C组 (川芎嗪 4 80mg) 3组 ,观察 3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 :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组、C组与治疗前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总有效率 :A、C两组间比较 ,差异有显著性 ;血液流变学 ,与治疗前比较 ,A组 1项、B组 3项、C组 7项差异有显著性。结论 :大剂量川芎嗪治疗ICVD具有临床疗效好 ,血液流变学改善明显 ,基本无因药物剂量大而出现的副反应等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银杏叶提取物对高尿酸血症小鼠血清尿酸水平的影响及对黄嘌呤氧化酶(XOD)的抑制作用。方法:以银杏叶不同剂量提取物灌胃,观察氧嗪酸钾盐诱导的急性高尿酸血症小鼠血清尿酸及XOD的含量变化,以及提取物对正常小鼠血清尿酸的影响。结果:银杏叶提取物不同剂量给药组小鼠血清尿酸水平和肝脏XOD活性与高尿酸血症组相比均有显著下降。银杏叶提取物对正常小鼠血清尿酸水平没有显著影响。结论:银杏叶提取物能够降低高尿酸血症模型小鼠的血尿酸。,抑制XOD活性是其降低高尿酸血症小鼠血清尿酸水平的可能机制。  相似文献   

11.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CVD)的治疗目前主要集中于4个方面:①防治CVD;②超早期或早期溶栓治疗;③脑保护治疗;④尽可能早期康复治疗。如何结合基层医院和患者的具体情况,顺应或遵循上述“四大原则”,使基层医院于治疗CVD方面更上一个台阶并发挥其特色,笔者就此略述己见。 1 关于防治CVD 1.1 控制危险因素 由于乡镇人们保健意识薄弱、饮食习惯不合理或不规律等因素,吸烟、饮酒、对刺激性食物或高热量食物暴饮暴食,尤其高热量食物含较多的动物脂肪、胆固醇、糖和盐等易致血脂异常、肥胖、高血压和糖尿病,成为动脉粥样硬化(AS)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不同剂量的川芎嗪对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疾病(ICVD)的临床疗效及血液流变学的影响。方法:69例ICVD患者随机分为A组(川芎嗪120mg)、B组(川芎嗪240mg)、C组(川芎嗪480mg)3组,观察3组患者治疗前后临床疗效、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及血液流变学指标的变化。结果:神经功能缺损评分:B组、C组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总有效率:A、C两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血液流变学:与治疗前比  相似文献   

13.
银杏叶冲剂为主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4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翠萍  张志英 《河南中医》1995,15(4):231-232
银杏叶冲剂为主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40例王翠萍,玉祥礼山东中医学院附院(250011)张志英大连甘井子区医院向阳门诊部(116031)丁书文指导刘淑珍山东胶南市人民医院(266400)主题词%银杏叶冲剂/治疗应用,脑梗塞/中医药疗法,脑栓塞和血栓形成/...  相似文献   

14.
脑心康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65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提高缺血性脑中风的疗效,笔者运用中药脑心康胶囊配用西药扩张血管剂,治疗缺血性中风65例,并与西药扩张血管剂治疗的30例作为对照。结果,观察组治愈率61.6%,对照组治愈率50%,二者差异显著(P<0.01)。治疗前后两组血液流变学及甲皱微循环的检测结果显示,观察组有明显的改善;相反,对照组不显著。该方具有养阴通络、降低血液粘度增加脑血流量、祛瘀生新、改善脑循环、使脑组织免遭坏死、促进神经功能恢复的作用,是治疗缺血性中风的理想方剂。  相似文献   

15.
针灸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研究概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江宗华  幸小玲 《新中医》2011,(10):103-105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临床上常见,属中医学中风病范畴。近年来,针灸治疗该病有了广泛、深入的研究,开发了众多有效的针灸疗法;在针灸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机理方面,也取得了可喜的成绩。现就针灸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研究概况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6.
中药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药理研究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包括脑血栓形成、脑梗死、短暂脑缺血发作、脑血管痉挛等 ,临床上发病率、死亡率、致残率均较高 ,是威胁人类健康最严重的疾病之一。中医药在治疗心脑血管疾病方面历史悠久 ,在预防、治疗、康复方面都有明显的效果。特别近年来随着对中药有效成分及药理作用的进一步研究 ,中药在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疾病方面也取得了新进展 ,尤其是中药剂型的改革、成药的开发 ,使中药更好地运用于临床 ,现将中药的药理研究结果综述如下。1 传统中医对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认识缺血性脑血管疾病属中医“中风”、“眩晕”等范畴。认为其发生与先…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神经重症监护内容及护理要点。方法:对我院2010年开展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工作以来,缺血性脑血管疾病需要重症监护的内容及护理要点进行分析。重点分析了昏迷、呼吸肌麻痹以厦院内感染。结论:认真做好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的重症监护,可以减少疾病的并发症,并有效地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8.
《中药药理与临床》2015,(6):226-230
尿酸排泄需要依赖上皮细胞的转运体,尿酸转运体的异常会导致高尿酸血症的发生。中药治疗高尿酸血症的研究逐步受到关注,并取得显著进展,近年来大量的实验研究表明,萆薢、土茯苓、车前草等中药及其有效成分具有降尿酸的作用,此外临床上一些中药复方也常用于防治高尿酸血症和痛风。中药降尿酸机制主要是通过调控尿酸转运体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本文主要从中药有效成分及组分、单味中药、中药复方三个层次对中药调控尿酸转运体研究进行综述,为中医药防治高尿酸血症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9.
痹清胶囊对鸡高尿酸血症模型尿酸代谢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目的:建立与人类代谢相似的高尿酸血症动物模型,观察中药复方制剂痹清胶囊对其血尿酸代谢的影响并探讨机理.方法:选用鸡为模型动物,以高蛋白,高钙饲料制备造模剂,塑造高尿酸血症模型,于造模第七天选取血尿酸水平大于80mg/L的蛋鸡,分组给药,观察痹清胶囊3个剂量组连续灌胃给药2周后,检测血尿酸和XOD活力的变化.结果:模型组用药后,模型鸡的血尿酸值显著下降,粪便尿酸排泄量增加,血清XOD活性降低.结论:痹清胶囊有明显的降尿酸作用,其机制可能是既抑制尿酸生成又促进尿酸排泄.  相似文献   

20.
目的:通过对尿酸水平在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影响进行观察与研究,以期探讨二者关系指导临床、协助诊疗.方法:选取156例缺血性脑卒中者且按照尿酸水平将其分为高尿酸水平组和尿酸水平正常组、每组78例,同时对两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积分、血尿酸水平和两组患者治疗情况进行对比,然后对其所得数据在统计学处理基础上进行分析.结果:高尿酸水平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明显高于尿酸水平正常者(p〈0.05)、尿酸水平与缺血性脑卒中者神经功能损伤程度呈正相关性(p〈0.05)、高尿酸水平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差于尿酸水平正常者(p〈0.05).结论:加强对尿酸水平的监测与积极防治对评估病情、指导治疗和判断预后具有十分重要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