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目的探讨鼻咽癌(NPC)患者治疗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对65例NPC患者在治疗前、治疗结束后1个月和治疗后出现局部复发或远处转移者,50例头颈部良性病变患者及50名正常人血清中VEGF水平进行检测。结果NPC治疗前组和治疗后复发组患者的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头颈部良性病变组和正常对照组(P<0.01),与NPC治疗前比较,治疗后患者的血清VEGF水平明显下降(P<0.01),而治疗后复发组明显上升(P<0.01);临床Ⅲ~Ⅳ期NPC患者治疗前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临床Ⅰ~Ⅱ期患者(P<0.01)。结论血清VEGF水平可作为NPC患者治疗前后病情监测及预后判断的一个新的检测指标。 相似文献
2.
肿瘤的发生、发展、侵袭和转移往往依赖于新生血管的形成。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能刺激内皮细胞分裂、增殖 ,促进内皮细胞移行 ,增强血管渗透性 ,在肿瘤血管生成中起着重要作用。在实体瘤VEGF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与疾病恶性进展呈正相关。最近 ,VEGF在白血病病理生理学方面的作用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和重视。我们检测了急性白血病 (AL)患者VEGF蛋白及基因水平的表达 ,并进一步探讨其临床意义。1 资料与方法1 .1 研究对象 70例成人AL患者为 2 0 0 1年 1~ 1 2月本院住院及门诊随访患者 ,共包… 相似文献
3.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是促血管生成的主要因子,能增加血管通透性;卵巢肿瘤血供丰富,生长迅速,其恶性度、转移和预后直接与VEGF相关。本文对正常人、良性卵巢肿瘤和恶性卵巢肿瘤各发展阶段VEGF表达及其检测作一简要综述。 相似文献
4.
恶性血液病患者血浆血管内皮生长因子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是主要的促血管新生因子 ,国内有关恶性血液病VEGF表达的研究尚少。我们对恶性血液病患者及正常人血浆VEGF进行了观察 ,以期探讨其在恶性血液病中的表达情况及意义。对象和方法1 研究对象 病例 :2 0 0 1年 8月~ 2 0 0 2年 2月我院血液科收治的恶性血液病患者 4 2例 ,男 2 4例 ,女 18例 ,年龄 13~ 80岁 ,中位年龄 5 5岁。其中急性髓系白血病 10例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2例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3例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2例 ,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4例 ,非霍奇金淋巴瘤 16例 ,… 相似文献
5.
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在子宫内膜异位症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子宫内膜异位症(EM)诊疗中的意义。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动态检测25例EM患者和25例非EM患者手术前后血清中VEGF的含量。结果EM患者术前血清中VEGF水平明显高于非EM患者(P<0.01),Ⅲ~Ⅳ期EM患者血清VEGF水平高于Ⅰ~Ⅱ期(P<0.01),术后EM患者血清VEGF水平迅速下降,2例术后3个月复发患者的血清VEGF水平呈增高趋势。结论血清VEGF在EM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并可作为评价EM临床疗效及病情转归的重要指标。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非霍奇金淋巴瘤(NHL)患者中水准及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39例NHL患者血清VEGF在化疗前后含量的变化。结果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治疗组在化疗前血清VEGF含量明显增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13.21±23.22vs75.23±13.16,P<0.01)。未缓解组化疗前血清VEGF的含量与完全缓解组化疗前血清和健康对照组相比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121.33±28.47vs75.23±13.16,97.18±26.71vs75.23±13.16,均P<0.01),未缓解组化疗后血清VEGF的含量无明显下降,但明显高于完全缓解组化疗后(120.11±25.18vs78.13±32.13,P<0.01)。结论VEGF在NHL的发病中具有重要作用,可作为了解病情、观察疗效、判断预后的指标之一。 相似文献
7.
检测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与血红蛋白在肿瘤患者中的意义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VEGF)在肿瘤患者诊治中的临床意义以及血红蛋白 (Hb)浓度与VEGF水平间的关系。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方法检测未经任何治疗的肿瘤患者血清VEGF浓度 ,同时常规检测患者Hb含量。结果 胃癌、肺癌、结直肠癌等肿瘤患者血清VEGF较正常对照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1)。相关分析表明 ,肿瘤患者Hb含量与血清VEGF浓度呈负相关 (r =- 0 .2 89,P <0 .0 1)。低Hb(<12 3.5g/L)水平组肿瘤患者血清VEGF含量 [(6 95 .3± 5 72 .4 )ng/L]与高Hb(>12 3.5g/L)组 [(42 3.7± 35 7.5 )ng/L]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 2 8例手术前Hb浓度正常 (>110g/L)的患者 ,17例手术后 1周Hb低于正常者 ,其中 13例术后血清VEGF升高 ,11例手术后 1周Hb仍正常者中只有 3例血清VEGF浓度较术前升高 ,两组间差异有显著意义 (P >0 .0 5 )。结论 血清VEGE有可能作为肿瘤辅助诊断的指标 ,低的Hb浓度很可能是患者血清VEGF升高的诱因 ,提示及时纠正肿瘤患者低Hb含量有可能是预防血清VEGF水平升高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8.
溃疡性结肠炎患者血清血清内皮生长因子测定的意义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溃疡性结肠炎(UC)的发生机理尚不清楚,多数学者认为属自身免疫性疾病,细胞因子和炎性介质的参与在UC的发生发展中可能起着重要作用。为此,测定UC患者血清VEGF水平,并探讨其在UC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胃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生存素(Survivin)水平变化规律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136例确诊胃癌患者(观察组)和136例健康成人(对照组)血清VEGF和Survivin水平,并分析其相关性.结果 观察组血清VEGF和Survivin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VEGF和Survivin水平与胃癌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P<0.05);胃癌患者血清VEGF和Survivin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 胃癌患者血清VEGF和Survivin水平异常升高,二者可能在胃癌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早期联合检测VEGF和Survivin可能对患者预后判断及指导临床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肺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sVEGF)的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酶联免疫法检测 5 4例肺癌患者sVEGF水平 ,同时测定 16例肺癌患者术后 1个月的sVEGF浓度。结果 :肺癌患者sVEGF浓度为 10 2 .5± 31.9ng/L(x±s) ,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 (P <0 .0 1)。 16例肺癌患者术后 1个月测定sVEGF浓度 ,有 11例sVEGF浓度下降 ,5例sVEGF浓度升高 ,升高组和下降组手术前后测定值差异均有显著性 (P <0 .0 1)。结论 :sVEGF浓度测定对肺癌的辅助诊断及监测术后肿瘤的复发和转移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1.
原发性肝癌TACE治疗前后血清VEGF含量的变化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研究肝细胞癌(HCC)患者经肝动脉灌注化疗栓塞术(TACE)后外周血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及其相关因素的探讨。方法: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法(ELISA)定量检测28例HCC患者TACE术前、术后即刻,术后1天、3天、5天、7天、14天、28天的血清VEGF的含量,并在术前及术后1天测定肝功和外周血血小板数量。结果:TACE术后1天血清VEGF升高达峰值,之后逐步下降,术后14天又开始升高。术后1天肝功(ALT和AST)升高达峰值,以后下降。术后1天较术前血清VEGF的变化与相应肝功变化,外周血血小板数量变化及术中碘化油用量无相关性。结论:TACE术后外周血VEGF含量的变化,反映了HCC患者TACE术后肿瘤组织缺氧及肿瘤血管生成状况,依据VEGF分泌规律,TACE术后选择合适时机进行抗肿瘤血管生成治疗,有望提高TACE的疗效。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serum 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sVEGF)水平在小细胞肺癌( SCLC)诊治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用放射免疫的方法检测69例未经任何治疗的SCLC患者sVEGF水平以及治疗后的sVEGF水平,同时用相同方法检测了50例健康体检者的sVEGF水平作为对照,分析SCLC患者与健康体检者的sVEGF水平差异,并分析SCLC患者sVEGF水平与临床分期及治疗效果之间的关系.结果 SCLC组sVEGF水平[(236.83±72.35)ng/ml]明显高于健康对照组[(114.18±27.57) ng/ml,t=12.853,P<0.001],广泛期患者的sVEGF浓度[(263.09±81.30) ng/ml]高于局限期浓度[(204.63±42.04)ng/ml,t=-3.846,P<0.001],治疗有效组治疗后sVEGF水平[(129.43±29.12) ng/ml]低于治疗前[(236.90±68.76)ng/ml,P<0.05],治疗无效组治疗后sVEGF水平[(236.72±78.60) ng/ml]与治疗前[(258.70±72.93) ng/ml,t=-1.100,P=0.281]无明显变化.结论 sVEGF浓度检测有助于SCLC诊断,监测治疗前后SCLC患者sVEGF浓度变化对评价治疗效果具有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旨在探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和白介素-17(IL-17)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初治MM患者40例,其中临床Ⅰ期9例,Ⅱ期18例,Ⅲ期13例。在40例中25例采用长春新碱、阿霉素和地塞米松(VAD)方案治疗,15例采用硼替佐米和地塞米松(BD)方案治疗。正常对照组20例。用ELISA方法检测化疗前后血清VEGF和IL-17的水平。结果表明,MM组的VEGF和IL-17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且随着临床分期,VEGF水平和IL-17水平呈递增趋势(P<0.05)。VEGF和IL-17水平在Ⅲ期高于Ⅰ期组和Ⅱ期组(P<0.05)。MM患者血清VEGF水平、血肌酐、血轻链λ、尿轻链λ、IL-17水平、C反应蛋白、血钙、β2-微球蛋白水平等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治疗后VEGF和IL-17水平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BD方案化疗效果较VAD方案更为显著(P<0.05)。结论:检测血清VEGF和IL-17水平对于MM患者的临床分期、病情判断和疗效观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5,(22)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放疗前后血清上皮型钙黏蛋白(SE-CAD)、同型半胱氨酸(Hcy)、血小板源性生长因子(PDGF-BB)水平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化学法和ELISA法对30例鼻咽癌患者(研究组)进行了放疗前后血清SECAD、Hcy和PDGF-BB水平检测,并与35例健康人(对照组)作比较。结果研究组治疗前及放疗后1个月血清SE-CAD、Hcy和PDGF-BB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2.352、2.683、3.125,均为P0.05)。复发患者上述3项指标明显高于未复发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E-CAD、Hcy和PDGF-BB表达均为阴性的患者5年生存率为72.0%,SECAD、Hcy和PDGF-BB表达均为阳性的患者5年生存率为62.5%,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鼻咽癌患者放疗前后血清SE-CAD、Hcy和PDGF-BB水平的变化与鼻咽癌的病情和预后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通过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放疗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变化,探讨VEGF与放疗的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ELISA法测定35例NSCLC患者放疗前后VEGF含量,并与21例正常人做比较.结果:NSCLC患者放疗前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放疗后较前明显下降(P<0.05);放疗3个月后,未复发组23例,治疗3个月后血清VEGF含量已基本恢复至正常组水平(P>0.05),放疗后复发和转移组(复发组)10例,其血清VEGF含量较治疗前有大幅下降(P<0.05),但与未复发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治疗3个月后,复发组血清VEGF恢复到治疗前水平(P>0.05),与未复发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NSCLC患者血清中VEGF水平明显增高,放疗后明显下降,并与NSCLC患者病情进展密切相关,可作为一种辅助诊断及有价值的预后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6.
17.
目的 分析肝癌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可溶性胸苷激酶-1(TK-1)、T淋巴细胞亚群与肿瘤临床病理特征及生存预后的相关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2020年9月105例确诊肝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检测入院血清VEGF、TK-1和T淋巴细胞亚群水平(CD3+、CD4+、CD8+百分比和CD4+/CD8+)。结果 入院VEGF、TK-1与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TNM分期、分化级别、淋巴结转移、血管浸润和生存预后显著相关(P<0.05)。入院CD4+/CD8+与HBV感染、TNM分期、分化级别、淋巴结转移、血管浸润和生存预后显著相关(P<0.05)。与治疗前比较,105例肝癌患者治疗后VEGF、TK-1水平下降,CD4+百分比、CD4+/CD8+升高,CD8+百分比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鼻咽癌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factor,VEGF)水平,与其生物学特征及放射治疗前后的变化率,以进一步明确肿瘤诱导的血管生成反应与肿瘤的生长、浸润转移和预后密切相关。方法:随机选取广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0-03/05经病理确诊且临床资料完整的92例鼻咽癌患者作为研究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其放射治疗前、放射治疗后个月和发生复发或远处转3移时的血清中VEGF水平,并随机选取30例健康人的血清做正常对照。结果:鼻咽癌患者放射治疗前和放射治疗后3个月的血清VEGF水平分别为(493.71±241.03)ng/L和(295.24±136.05)ng/L,与健康人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临床Ⅰ,Ⅱ,Ⅲ期之间以及T1,T2,T3期之间血清VEGF水平的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Ⅳ期患者的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Ⅰ,Ⅱ或Ⅲ期,T4期患者的血清VEGF水平也明显高于T1,T2或T3期患者的血清VEGF水平(P<0.01)。放疗后局部复发者的血清VEGF水平为(398.00±24.01)ng/L,与放疗前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发生远处转移者血清VEGF水平明显高于放疗前(P<0.01),且其放疗后血清VEGF亦保持在较高的水平。结论:鼻咽癌患者的血清VEGF表达水平,有可能作为鼻咽癌侵袭生长和转移潜能的生物学指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