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 毫秒
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技术在假性动脉瘤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对14例假性动脉瘤患者进行MSCTA检查,将图像传至工作站进行后处理,运用不同的重建方法对血管进行显示,包括多平面重建(MPR)、曲面重建(C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显示(VR)技术。结果:14例假性动脉瘤MSCTA诊断均被手术或血管介入治疗证实。轴位图像与多种重建图像相结合能清晰地显示假性动脉瘤的解剖细节及其与周围器官的空间解剖关系。结论: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可显示假性动脉瘤的特征性征象,可作为假性动脉瘤的首选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胰腺炎并发假性动脉瘤的CT征象及CT在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DSA证实的6例胰腺炎并发假性动脉瘤患者的CT资料,分析假性动脉瘤的部位、大小、CT表现等。结果6例假性动脉瘤患者中,2例并发于急性胰腺炎,4例并发于慢性胰腺炎。发生于脾动脉2例,位于腺体尾部脾动脉走行区;胃十二指肠动脉及胰十二指上肠动脉分别为2例和1例,位于胰头区域;肠系膜上动脉1例,位于肠系膜上动脉走行区域;瘤体直径3.2~7.0cm,平均5.8cm。假性动脉瘤平扫时呈圆形或类圆形低密度病灶,中心密度均匀或不均匀,增强后病灶部分明显强化,与同层面主动脉CT值接近,病灶周边存在无强化区域。结论增强CT扫描在胰腺炎并发假性动脉瘤的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3.
多层螺旋CT诊断急性腹部假性动脉瘤临床价值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急性腹部假性动脉瘤(visceral artery pseudoaneurysm,VAPA)的多层螺旋CT影像学表现及其诊断价值。方法 本文对我院20例急性腹部假性动脉瘤患者多层螺旋CT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 本文20例急性腹部假性动脉瘤患者在平扫时VAPA中心密度均匀或不均匀,13例呈现稍低密度,3例呈现稍高密度,4例表现为混杂密度。CT均发现为圆形或类圆形边缘光滑的软组织肿块,与腹主动脉或母体血管关系密切。20例在经肘正中静脉注射碘海醇后的增强扫描后部分或全部明显强化;增强扫描后12例瘤体中央处增强与腹主动脉同步,8例瘤体增强稍迟于动脉,随时间的延长,瘤体密度逐渐升高,等于并超过腹主动脉密度。结论 CT检查腹部假性动脉瘤的简便、无创和可靠检查方法,尤其是行增强MSCT和CTA对腹部假性动脉瘤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杜渭清  徐俊卿  徐健  彭勇  龚雪鹏 《西南国防医药》2007,17(6):707-708,F0004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MSCTA)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2例主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进行MSCT检查,将图像传至工作站进行后处理,运用不同的重建方法对血管进行显示,包括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显示(VR)技术。结果:12例主动脉假性动脉瘤MSCTA诊断均被手术或血管介入治疗证实。轴位图像与多种重建图像相结合能清晰地显示假性动脉瘤的解剖细节及其与周围器官的空间解剖关系。结论:MSCTA是一项简便、无创而有效的影像检查技术,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64层螺旋CT对主动脉假性动脉瘤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主动脉假性动脉瘤患者29例,男16例,女13例,年龄35~68岁,平均56岁.均行64层螺旋CT扫描,并将扫描原始数据采用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多平面蓖组(MPR)处理.结果 VR明确显示动脉瘤的范围和周围血管的关系;MPR对瘤体内附壁血栓范围的显示较佳;而MIP对瘤壁的钙化及对管腔各段的精确测量颇有价值.结论 64层螺旋CT是主动脉假性动脉瘤诊断、随诊观察和术后随访较理想的影像技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评价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外周假性动脉瘤中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搜集2008年9月至2011年7月临床拟诊假性动脉瘤患者19例并行MSCTA检查,对比剂总量80~90 ml,注射流率3.0~3.5 ml/s,扫描延迟时间25~35 s,将获得的容积数据传至图像工作站进行多种后处理,重组技术包括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结果 19例外周假性动脉瘤的MSCTA 4例为外科手术证实,15例同期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证实,其中位于股总动脉6例,股浅动脉8例,股深动脉2例,肱动脉2例,胫后动脉1例,其中17例破口清晰显示,15例瘤腔周边见不规则低密度血栓或高密度血块影,4例仅显示假性动脉瘤瘤体、载瘤动脉及其破口。结论 MSCTA是一项简便、无创而可靠的影像检查技术,可以很好地显示假性动脉瘤的特征性影像,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可作为外周假性动脉瘤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7.
主动脉假性动脉瘤(pseudoaneurysm of aorta,PAA)较为少见,其临床表现无特异性,诊断主要依赖于影像学检查。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是一种无创性血管成像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价螺旋CT对急性胰腺炎的诊断价值。方法对经临床及手术明确诊断的56例急性胰腺炎CT表现进行分析。结果急性水肿型胰腺炎53例,急性坏死型胰腺炎3例;CT表现为胰腺弥漫性或局限性增大,胰周脂肪间隙模糊、胰周渗液、肾筋膜增厚。胰腺内低密度灶20例,假性囊肿形成6例,胆道结石28例。53例急性水肿型胰腺炎和1例坏死型胰腺炎保守治疗痊愈,2例坏死型胰腺炎手术治疗痊愈。25例合并胆道结石者行腹腔镜手术。结论螺旋CT诊断急性胰腺炎及其并发症是最有效的方法,而且对急性胰腺炎的临床治疗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9.
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6例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动脉瘤疑似患者均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检查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将两种检查结果进行对照分析、比较优缺点,CTA后处理采用容积再现(VRT)、最大密度投影(MIP)和表面覆盖法(SSD)。CTA重建采用0.75mm层厚、0.7mm层间隔,延迟扫描时间采用提前监控、静脉团注法。两位放射专家用盲法分析CTA、DSA资料,对颅内动脉瘤作出诊断。结果:36例SAH病例中,CTA发现32例37个动脉瘤,包括前交通动脉瘤15个、大脑前动脉瘤2个、后交通支9个、颈内动脉4个、大脑中动脉主干5个、基底动脉2个,其中1例CTA检查为颈内动脉海绵窦段动脉瘤,直径<3mm,DSA检查为阴性,其余均经DSA证实。4例SAH病例CTA、DSA检查均为阴性。CTA能够清晰显示瘤体、瘤颈、载瘤动脉及毗邻关系,其敏感性为94.5%。动脉瘤直径大于3.0mm者,CTA、DSA检查结果基本一致。CTA以VRT重建效果最佳。结论:CTA对于动脉瘤疑似患者是一种安全、无创伤的检查技术,能够精确显示动脉瘤的空间关系,可作为颅内动脉瘤首选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急性胰腺炎(AP)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8例经手术病理及临床证实的AP患者的螺旋CT资料,全部病例均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结果:水肿性胰腺炎49例,出血坏死性29例。其中5例患者合并脓肿,4例死亡。按Balthazar分级:A级5例,B级19例,C级21例,D级18例,E级15例。左膈下脂肪浸润(LSFI)占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的41.38%(12/29)。肾周间隙(PS)受累占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的48.28%(14/29),肾旁后间隙(PPS)受累占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的44.83%(13/29)。结论:螺旋CT对AP具有定性诊断价值,Balthazar分级、胰腺坏死分型、LSFI、PS及PPS受累对急性出血坏死性胰腺炎的病情判断有很大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提高对慢性胰腺炎并发胆总管扩张的知识。方法 对16例慢性胰腺炎并发胆总管扩张患者的CT图像进行分析。结果 16例中,胰头缩小8例,增大饱满6例,体积不变2例。轮廓不规则11例;胰实质不均15例;胰周脂肪间隙模糊12例;胆总管均扩张,直径在11mm~15mm之间的13例,15mm~20mm之间的3例;胰头段胆总管受压14例,胆总管狭窄2例。结论 慢性胰腺炎并发胆总管扩张的CT诊断并不困难,但在临床上应重视与其他中腹部疾病的鉴别。  相似文献   

12.
多层螺旋CT在不典型主动脉夹层诊治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在主动脉不典型夹层(AIH)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临床疑似主动脉病变的患者行MSCT增强前后扫描,发现17例AIH,并对保守治疗15-30天后的CT图像进行比较。结果:17例AIH,A型4例,B型13例。CT表现:①主动脉壁环形或新月形增厚>5mm,平扫血肿高密度5例,等密度3例,低密度9例,增强后均表现为充盈缺损;②6例见钙化的内膜内移;③12例并发胸腔积液或心包积液;④经内科保守治疗后,8例完全吸收,6例部分吸收,3例无明显变化。结论:MSCT能清楚显示AIH的部位、范围及并发症,是诊断AIH有效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并对治疗后AIH的转归提供影像学信息。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输尿管成像(MSCTU)对输尿管病变的诊断价值。方法:对32例输尿管病变的患者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应用最大密度投影、多平面重组、曲面重建及容积重建等方法,获得完整的肾-输尿管-膀胱图像。结果:32例患者均获得明确诊断。17例输尿管内高密度结石并显示输尿管壁增厚、狭窄。12例输尿管肿瘤,显示管壁局限增厚,管腔鼠尾状狭窄,有异常强化。2例输尿管结核,见输尿管壁广泛不均匀增厚,1例肾盂输尿管结合部狭窄,并清晰显示狭窄部位、程度、肾盂积水情况。结论:多层螺旋CT能明确诊断输尿管疾病的部位、病因及肾盂积水程度。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螺旋CT在急性胰腺炎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60例经临床确诊急性胰腺炎病例的CT影像学改变。结果:临床诊断水肿型胰腺炎52例;急性坏死型胰腺炎8例。CT检查表现为胰腺肿大46例,密度改变8例,胰周积液35例,并发假性囊肿5例,并发蜂窝织炎16例,并发脓肿2例,合并少量胸腔积液18例,两下肺炎症22例等影像学改变。结论:螺旋CT是诊断急性胰腺炎简便而有效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对指导临床正确诊断及制订治疗方案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MSCT在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MSCT在肝内周围型胆管细胞癌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及/或病理证实的28例原发性肝内胆管细胞癌的MSCT表现。所有病例均作平扫及三期增强扫描,19例作延迟扫描;22例作多平面重建。结果:肿块型24例,浸润狭窄型3例,腔内生长型1例。平扫多呈低密度,边缘不清。增强扫描动脉期多呈轻至中度周边强化或网格样强化,门静期及平衡期强化逐渐明显并向病灶内部延伸,12例病灶中央出现延迟强化。相邻肝脏局限性萎缩或肝包膜凹陷11例。合并肝内胆管扩张21例,结石6例,肝门及/或腹膜后淋巴结转移7例。本组定位诊断准确率为100%,定性诊断准确率为78.6%。结论:MSCT多期增强扫描,轴位结合多平面重建对周围胆管细胞癌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对临床治疗有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6.
应用多层螺旋CT多方位重建技术诊断急性阑尾炎的价值   总被引:29,自引:0,他引:29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多方位重建(MPVR)诊断急性阑尾炎的价值。方法2002年2月至2003年9月临床疑诊阑尾炎收治入院手术患者39例,术前均作了常规扫描和MPVR重建2种CT检查,术后31例确诊为阑尾炎,从阑尾充血、水肿至阑尾脓肿共分5级(正常阑尾为0级)。结果对照手术病理,MPVR重建诊断急性阑尾炎准确率872%,敏感度903%,特异度75%,阳性预测值933%,阴性预测值667%。常规CT检查诊断急性阑尾炎准确度385%,敏感度387%,特异度375%,阳性预测值706%,阴性预测值136%。28例确诊急性阑尾炎的MPVR重建片所示5种主要征象及出现频率如下阑尾肿大(管腔直径>6mm)(964%),阑尾结石(267%),回盲部肥厚(367%),阑尾周围炎(714%),脓肿(107%)。结论多层螺旋CTMPVR重建技术显著提高了CT对临床症状模棱两可、临床疑诊急性阑尾炎患者的术前诊断能力,并可减少重型阑尾炎病例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肝泡状棘球蚴病(HAE)的MSCT影像学表现,探讨MSCT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28例HAE患者的MSCT资料.28例均行MSCT平扫,其中16例行动态增强双期扫描.原始数据经过图像高级处理工作站行冠矢状面重建,分析HAE的MSCT表现并与手术病理对照.结果:28例共检出34个病灶,所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MSCT)对结肠癌的诊断价值。方法对检查中的36例疑为结肠癌的患者行低张水或3%泛影葡胺充盈结肠,进行MSCT平扫及增强扫描,以横断面为主,结合多平面重组(MPR),观察肿瘤部位、形态、大小及周围侵犯及转移情况,作出诊断及分期,并与术后病理对照。结果乙状结肠5例,升结肠12例,横结肠6例,降结肠8例,盲肠5例;大体病理呈息肉型或肿块型18例,溃疡型6例,浸润型或狭窄型12例。术前诊断与术后结果符合率100%。术前CT分期与术后分期总符合率91.1%。结论 MSCT在结肠癌检查中具有独特的优越性,是一种快速、安全、无创伤且较准确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