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庄玲玲  冯木兰  张佳虹 《西部医学》2020,51(1):28-29,32
目的探讨经皮穴位电刺激对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患者吞咽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60例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功能障碍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各30例。2组均采用吞咽康复训练,试验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经皮穴位电刺激,每日1次,每次20 min,连续干预10 d。观察2组干预前后洼田饮水试验评级分布情况及标准吞咽功能评估(SSA)评分变化,并比较其疗效。结果与对照组比较,试验组治疗后吞咽功能评级和SSA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能够一定程度上改善脑卒中后假性球麻痹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吞咽功能训练在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康复护理中的应用效果。方法 选择2019年7月—2021年4月于南通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82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41例)与观察组(41例)。对照组开展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神经肌肉电刺激,共治疗4周。比较2组干预前后洼田饮水试验分级、X线透视吞咽功能检查(VFSS)评分及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SWAL-QOL)评分。结果 干预前,2组洼田饮水试验分级、VFSS评分及SWAL-QOL评分对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分级优于对照组,观察组VFSS、SWAL-QOL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吞咽功能训练能提高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康复效果,利于吞咽功能恢复及生活质量提升。  相似文献   

3.
许金波  韩辉  童光磊 《中华全科医学》2022,20(12):2119-2122
  目的  观察在神经肌肉电刺激和吞咽康复训练的基础上,联合头针治疗脑性瘫痪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  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2年6月于复旦大学附属儿科医院安徽医院就诊的脑性瘫痪吞咽障碍患者4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成头针组与康复组,每组20例。2组患者均给予常规康复治疗,康复组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和吞咽康复训练,头针组在康复组基础上加用头针治疗,头针穴取顶颞前斜线、顶颞后斜线下2/5,2组均每日治疗1次,每周治疗6 d,共治疗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观察2组患者吞咽障碍造影评分量表(VDS)评分、洼田饮水试验评级、进食能力分级系统(EDACS)评级、吞咽障碍调查表(DDS)评分。  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VDS评分、DDS评分较治疗前降低,洼田饮水试验评级、EDACS评级较治疗前改善(均P<0.05)。头针组VDS评分[(29.20±1.99)分]、DDS评分[(10.55±1.63)分]低于康复组[(31.30±3.92)分、(11.80±1.58)分,均P<0.05]。头针组洼田饮水试验评级、EDACS评级改善程度优于康复组(均P<0.05)。  结论  在神经肌肉电刺激及吞咽康复训练基础上联合头针能提高脑性瘫痪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改善患者吞咽功能及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4.
目的 观察深层咽肌神经刺激联合针刺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0例。在吞咽康复训练的基础上,对照组采用针刺治疗,观察组采用针刺治疗和深层咽肌神经刺激治疗,疗程均为3周。3周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标准吞咽功能评价量表(standardized swallowing assessment, SSA)评价患者吞咽功能,采用吞咽相关生活质量量表(swallowing-related quality of life, SWAL-QOL)评价患者生活质量,采用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 MBI)评价患者的活动能力,测定血清白蛋白(albumin, ALB)、血红蛋白(hemoglobin, Hb)、血清前白蛋白(prealbumin, PAB)评价患者的营养状况,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 观察组吞咽困难疗效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分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5),观察组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分级变化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两组患者SSA评分均明显降低(P<0.05),且观察组SSA评分降低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SWAL-QOL、MBI评分均明显升高(P<0.05),其中观察组患者MBI评分升高程度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PAB、ALB、Hb水平显著升高(P<0.05);观察组治疗后ALB、Hb升高程度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深层咽肌神经刺激联合针刺可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吞咽障碍和营养状况,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5.
《中国现代医生》2020,58(8):19-22+26
目的 观察项八针联合功能训练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147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74例)和对照组(7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内科治疗和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疗法基础上结合项八针,取大椎、风府、风池(双侧)和“项四花穴”,每日1次,每周5次,共治疗4周,3个月后随访。于治疗前后及随访时观察两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和吞咽障碍生活质量问卷评分(SWAL-QOL),并评定两组疗效。结果 两组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及SWAL-QOL评分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均0.05),且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均0.05)。随访时,两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SWAL-QOL评分较治疗后明显改善(P均0.05),且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均0.05)。观察组治疗后及随访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9.2%、91.9%,明显优于对照组的75.3%、76.7%(P均0.05)。结论 项八针联合功能训练能显著改善脑卒中患者的吞咽功能和生活质量,相比单纯功能训练有较高的近远期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分析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2017年4月我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69例,随机分为选择常规药物治疗的对照组(34例),与选择神经肌肉电刺激法治疗的观察组(35例),通过洼田饮水试验的方式,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经过治疗后,两组患者的吞咽障碍有所缓解,且较比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洼田饮水试验分级明显下降(P0.05),且经过治疗后,观察组患者的洼田饮水试验中的2级以下分级患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显著(P0.05)。结论:选择神经肌肉电刺激法可用于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可有效改善患者吞咽障碍,改善患者生存质量,效果显著,值得临床推广实践。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VitalStim电刺激联合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将6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0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治疗及吞咽训练。在此基础上,治疗组予以VitalStim电刺激治疗。在治疗4周后采用洼田饮水试验和摄食-吞咽功能评分评估患者的吞咽功能。结果 治疗后,治疗组洼田饮水试验的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相比于治疗前,两组患者的摄食-吞咽功能评分均有明显改善,且治疗组患者的评分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VitalStim电刺激联合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优于单纯的吞咽训练,更有利于吞咽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Vitalstim吞咽治疗仪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5例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和观察组53例。两组均在病情稳定后进行吞咽功能训练。对照组采用Vitalstim吞咽障碍治疗仪进行治疗,每次30 min,刺激同时患者进行吞咽动作,每天1次,每周6次。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醒脑开窍针刺法,每天1次,每周6次。两组疗程均为3周。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进行洼田饮水试验、标准吞咽功能评估、吞咽困难分级量表和吞咽障碍特异性生存质量量表评分。结果:观察组有效率为92.45%,对照组有效率为78.8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968,P=0.046);观察组治疗后洼田饮水试验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标准吞咽功能评分、吞咽困难分级量表评分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采用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Vitalstim吞咽障碍治疗仪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能显著改善吞咽障碍,提高患者生存质量,临床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老年患者脑卒中发生后吞咽障碍的相关的康复措施。方法:回顾性的分析2014年4月至2014年12月在我院就诊的48例脑卒中且发病后发生吞咽障碍的老年患者(年龄≥50岁),随机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照组进行常规吞咽障碍的康复训练,观察组进行Vital Stim电刺激治疗配合常规吞咽障碍的康复训练,分别在治疗前、治疗后四周利用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对其生存质量进行评估。结果:两组治疗后SWAL-QOL评分高于治疗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SWAL-QOL评分高于对照组治疗后SWAL-QOL评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吞咽障碍的康复训练对于老年脑卒中后发生吞咽障碍的治疗具有疗效,Vital Stim电刺激治疗配合吞咽障碍的康复训练具有显著疗效,更好的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应在临床给予推广。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Vitalstim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将60例吞咽障碍患者随机分为Vitalstim电刺激组和对照组,电刺激组接受Vitalstim电刺激配合康复训练,对照组只接受康复训练,两组患者均每天治疗一次,疗程20次。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积分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年龄,性别,发病到治疗时间,脑卒中性质,SSA评分,SWAL-QOL评分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SSA评分,SWAL-QOL评分比较,电刺激组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Vitalstim电刺激能促进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经颅超声、激光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对改善脑卒中患者生活质量与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8月-2016年12月来本院治疗的82例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患者接受常规治疗,观察组患者经颅超声、激光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观察对比两组治疗后的临床疗效、Barthel评分等级,TG、心率、血压变化以及洼田饮水分级、藤岛一郎吞咽障碍评分。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为88.1%,对照组为72.5%,治疗组临床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TG、血压改善程度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洼田饮水分级、藤岛一郎吞咽障碍评分以及Barthel评分等级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脑卒中患者采取经颅超声、激光联合神经肌肉电刺激治疗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2.
李本夫  张怀安  李召鹏 《吉林医学》2013,(31):6483-6485
目的:观察吞咽障碍治疗仪联合吞咽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疗效。方法:将10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50例。两组均常规进行神经内科药物治疗,观察组增加吞咽障碍治疗仪联合吞咽训练治疗。对两组治疗前、治疗后洼田饮水测试及滕岛一郎吞咽功能评分、临床疗效评定。结果:住院治疗15 d后,观察组洼田饮水评级及滕岛一郎吞咽功能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临床疗效比较,两组吞咽功能均提高,但观察组疗效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吞咽障碍治疗仪联合康复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疗效显著,可明显改善吞咽功能障碍,提高患者生存质量,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VitalStim电刺激对脑梗死伴吞咽障碍患者康复训练效果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5月于本院住院的脑梗死伴吞咽困难的中老年患者84例为研究对象,通过随机抽签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奇数号为对照组,偶数号为观察组,每组4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与吞咽功能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实施VitalStim电刺激治疗。治疗4周后两组通过洼田饮水试验和标准吞咽功能评估量表(SSA)评估吞咽功能,采用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QOL)评价生活质量。结果:治疗4周后,两组吞咽功能分级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观察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的SSA评分均低于治疗前,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4周后,两组的SWAL-QOL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刺激疗法可提高脑梗死伴吞咽障碍患者康复训练的疗效,改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舌针结合运动想象疗法对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促进作用。方法:选取2018年5月-2019年5月本院收治的60例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0例。对照组进行常规干预加舌针治疗,观察组则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进行舌针结合运动想象疗法干预。比较两组干预前后的洼田饮水试验、SSA量表、SWAL-QOL量表评估结果及吸入性肺炎发生情况。结果:干预前,两组的洼田饮水试验、SSA量表及SWAL-QOL量表评估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2、4周后,观察组的洼田饮水试验、SSA量表及SWAL-QOL量表评估结果均显著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的吸入性肺炎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舌针结合运动想象疗法在中风后吞咽障碍患者康复护理中的临床效果较好,有助于患者疾病状态、生活质量的改善及并发症的控制,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不同时期介入康复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1年4月至2013年10月南阳南石医院收治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142例作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1例。对照组患者均经常规内科+康复训练治疗,包括呼吸、舌肌与咽部冷刺激锻炼,每日1次,每次动作重复10次,每周5次,连续训练4周;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基础上加针刺治疗,包括针刺、电针、点刺等,每日1次,间隔1日再治疗,每周3次,治疗14 d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60 d。以洼田饮水试验和吞咽障碍中医评价量表评价两组患者的疗效和不同时期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7.2%(69/71)比84.5%(60/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结束时,观察组洼田饮水试验评级低于对照组[(1.8±1.1)级比(2.2±0.9)级];随访时,观察组和对照组洼田饮水试验评级均低于治疗结束时[(1.5±0.6)级比(1.8±1.1)级;(1.7±0.6)级比(2.2±0.9)级],且观察观察组评级低于对照组[(1.5±0.6)级比(1.7±0.6)级],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急性期介入治疗的效果均明显优于恢复期,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联合康复训练能明显改善患者吞咽障碍,恢复吞咽功能,疗效优于单纯康复治疗,安全有效,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电生理疗法联合吞咽-摄食训练治疗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脑卒中后出现吞咽障碍的72例患者为观察对象,随机分为联合组、康复组和电生理组,每组24例。康复组采用单纯吞咽-摄食康复训练,电生理组采用神经肌肉电刺激联合表面肌电生物反馈治疗,联合组采用吞咽-摄食康复训练联合电生理疗法。比较三组患者的洼田饮水试验分级变化、临床疗效、吞咽功能评估量表(GUSS)和功能性经口摄食量表(FOIS)评分。结果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三组患者的洼田饮水试验分级均获得明显改善,且联合组优于电生理组,电生理组优于康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临床疗效联合组优于电生理组,电生理组优于康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后,各组GUSS评分、FOIS评分均明显高于治疗前,且联合组评分明显高于电生理组和康复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早期行电生理疗法联合摄食-吞咽训练可以有效提高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洼田饮水试验分级、GUSS评分和FOIS评分,改善吞咽功能,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VitalStim电刺激联合针刺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对接受VitalStim电刺激联合针刺治疗的脑卒中的吞咽障碍治疗组和对照组各56例进行观察比较.采用洼田氏饮水试验[1]评定标准进行治疗效果评测.结果 治疗组有效率91.1%,对照组有效率60.7%,其疗效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 VitalStim电刺激联合针刺作为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主要治疗手段有较高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在病房延伸训练治疗脑卒中患者吞咽障碍中加用冰刺激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洼田饮水试验为Ⅰ-Ⅱ级的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对照组每日由作业治疗师给予30min吞咽功能训练。观察组在吞咽训练的基础上,由康复护士在病房进行延伸训练,加用冰刺激(吞咽冰块)。1个月后运用洼田饮水试验进行检测,观察两组疗效。结果:观察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P﹤0.05。结论:在病房延伸训练中加用冰刺激治疗,能巩固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吞咽训练的效果,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  相似文献   

19.
目的 观察针灸结合电刺激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 50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5例)和对照组(25例),对照组单纯采用吞咽训练的方法治疗,治疗组在吞咽训练的基础上给予针灸结合电刺激治疗.每组患者均治疗30次,以洼田氏饮水试验积分评定治疗前后疗效.结果 针灸结合电刺激以及单纯吞咽训练治疗均可改善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的吞咽功能(P<0.05),而治疗组在综合治疗后疗效优于对照组(P<0.01).结论 对脑卒中后吞咽障碍患者在吞咽功能训练的基础上进行针灸结合电刺激有利于提高吞咽功能的恢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咽部肌群电刺激联合穴位按摩治疗老年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取2020年8月至2022年8月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神经内科收治的172例老年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研究对象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86例。对照组给予综合性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咽部肌群电刺激联合穴位按摩治疗,两组患者均治疗8周。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的吞咽功能障碍恢复情况。比较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吞咽功能[洼田饮水试验评分和吞咽X线电视透视检查(video fluoroscopic swallowing study,VFSS)评分]、表面肌电图指标(表面肌电图吞咽时程、最大波幅值)、舌骨喉复合体动度(舌骨上移距离、舌骨前移距离、甲状软骨上移距离、甲状软骨前移距离)以及生活质量[吞咽障碍特异性生活质量量表(swallowing quality of life,SWAL-QOL)评分]。结果 治疗8周后,观察组患者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与治疗前比较,两组患者治疗8周后的洼田饮水试验评分、表面肌电图吞咽时程均显著降低或缩短(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