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呼和浩特地区中老年人群腰椎骨密度测定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呼和浩特地区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的患病情况,为呼和浩特地区老年病的防治和老年人群的骨保健提供资料。方法采用美国GE公司生产的LUNAR-Bravo双能X线骨密度仪对呼和浩特地区500对汉族中老年夫妇进行骨密度(BMD)测定。结果①按年龄分组,从45岁以后开始男性和女性随着年龄的增大,BMD值和T值逐渐降低,女性降低幅度明显高于男性(P<0.05)。②女性在55岁以后可见明显的骨量丢失加速,男性是逐渐和缓慢的。女性的患病率明显高于男性(P<0.05)。③BMD测定结果与年龄的相关性分析显示,BMD值和T值与年龄呈显著的负相关(P<0.05),女性相关性更强。结论呼和浩特地区汉族中老年人群随着年龄的增长,BMD逐渐降低,骨质疏松患病率明显增加,女性更为明显,但比其他地区(广州、上海、长沙、成都等地区)报道骨质疏松的发生的年龄推迟,这与呼和浩特地区特殊的地理环境和饮食习惯有关。  相似文献   

2.
赵宇宙  马蒲阳  陈晓静  张平方 《安徽医药》2020,24(11):2213-2217
目的探讨成年男性内脏脂肪面积(VFA)与腰椎骨密度(BMD)的相关性。方法收集 2017年 5月至 2017年 8月入华北石油总医院体检男性共 1368例,年龄(50.91±0.30)岁,年龄范围为 25~65岁。所有研究对象均测定身高、体质量、腰围,计算体质指数(BMI);利用定量 CT(QCT)测量 L1、2椎体的平均骨密度值及 L2层面的腹部皮下脂肪面积(SFA)与 VFA。根据研究对象的骨密度分为骨量正常骨量组、低骨量组及骨质疏松组,比较各组年龄、 BMI、VFA、SFA的差异,并分析其与腰椎骨密度的相关性。结果正常骨量组 805例、低骨量组 449例及骨质疏松组 114例。正常骨量组、低骨量组和骨质疏松组年龄分别为(39.25±9.33)、(56.17±7.61)、(67.28±8.19)岁, BMI分别为(24.31±4.62)、(22.65±2.81)和(19.84±3.11)kg/m2;低骨量组和骨质疏松组年龄均高于正常骨量组,骨质疏松组年龄高于低骨量组;低骨量组和骨质疏松组 BMI均低于正常骨量组;骨质疏松组 BMI低于低骨量组;低骨量组和骨质疏松组内脏脂肪量(VAT)[(25.59±2.11)g和(39.68±5.05)g]和 VFA值均高于正常骨量组(24.20±2.09)g,同时骨质疏松组 VAT、VFA值明显高于低骨量组,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腰椎骨密度与 VFA呈负相关,且控制年龄及 BMI因素后,男性腰椎骨密度与 VFA仍呈负相关。结论男性腰椎骨密度与内脏脂肪组织呈负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社区中老年男性居民骨密度情况及骨质疏松(OP)知识的认知情况.方法 2014年4月至2014年6月采用问卷调查方法,整群抽样,分次进行,以社区内大于50岁的中老年男性居民为对象,使用统一问卷进行调查,并行超声波骨密度仪检测跟骨骨密度.结果 基线调查911人,有效问卷896份.此次调查骨质疏松患病率4.56%,骨量减少患病率46.56%,骨折发生率为22.32%.中老年男性居民对骨质疏松相关危险因素、防治知识认识较片面,认知率低.结论 应提高社会对男性骨质疏松的关注度,普及相关知识,提高就诊率,给予规范化治疗.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与骨代谢指标、骨密度(BMD)、脆性骨折的关联性。方法 将110例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按Hcy检查结果分为两组,高Hcy组(Hcy≥10μmol/L)及正常Hcy组(Hcy<10μmol/L)。高Hcy组75例,正常Hcy组35例。比较两组的一般资料及I型原胶原氨基端延长肽(PINP),β胶原特殊序列(β-CTX),腰椎、髋部骨密度及脆性骨折发生情况。结果 高Hcy组患者的年龄、BMI、血钙、血磷、腰椎骨密度、髋部骨密度、PINP、25-OHD与正常Hcy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Hcy组的β-CTX与正常Hcy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Hcy组患者脆性骨折发生率高于正常Hcy组(P<0.05)。结论 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与绝经后2型糖尿病患者骨质疏松及脆性骨折发生存在一定关联,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可能是骨质疏松及脆性骨折发病过程中的一个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5.
张凯  杨武燕  张金盼  张英民 《河北医药》2023,(13):2002-2004+2008
目的 分析腰椎压缩性骨折行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后再骨折危险因素以及影像学特征。方法 选择骨科2018年8月至2022年8月接受PVP手术治疗的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216例,根据PVP术后是否发生再骨折分组,将52例再骨折患者设为观察组,164例未发生再骨折的患者设为对照组,统计患者基本信息、临床特征、影像学参数、术后其他并发症等,单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VP术后腰椎再骨折的危险因素。结果 观察组性别、合并基础病、年龄、体重指数(BMI)、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注入方式、伤椎椎体恢复高度、并发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既往椎体骨折病史、骨密度、伤椎数、Cobb角、骨水泥渗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既往椎体骨折病史、骨密度、伤椎数、Cobb角、骨水泥渗漏是PVP术后腰椎再骨折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 PVP术后腰椎再骨折的风险仍旧较高,影像学特征以Cobb角增高为主,既往椎体骨折病史、骨密度降低、伤椎数多、Cobb角增加、骨水泥渗漏均是诱发腰椎再骨折的危险因素,临床...  相似文献   

6.
跌倒的低能量创伤造成的骨折往往是骨密度降低所致的骨折,也称为骨质疏松性骨折.骨质疏松性骨折是骨密度降低和骨的微观结构退化的结果.老年人的跌倒风险与平衡能力、骨质疏松程度、年龄等相关.骨量和骨质量的致病、药物、BMI、营养状况、维生素D的摄入、新近的骨折病史、最近吸烟史、酒精的摄入量、运动情况、最近是否使用糖皮质激素、是否有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及其他导致继发性骨折的危险因素,均为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素.文章就骨质疏松性骨折常见的骨折因素进行分析,并对目前国内外预测骨折的工具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7.
目的 分析合肥市某社区中老年人群骨质疏松患病率及其相关影响因素,为社区骨质疏松预防控制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方便抽样的方法,抽取合肥市某社区中的部分40岁以上中老年人群进行跟骨骨密度检查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 在调查的820例中,平均跟骨超声传播速度(SOS值)男性为(1 496.50±28.51),女性(1 490.80±27.98),男性高于女性(t=2.39,P <0.05).骨质疏松患病率为女性高于男性(x^2=27.8326,P=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性别、年龄、体质指数、每周运动次数、每天奶类摄入及每天静坐时间为骨质疏松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 性别差异、高龄、少运动、体重指数低、奶类摄入量低和静坐时间过长是该社区中老年入骨质疏松患病危险因素,其中运动、静坐时间和体质指为可控因素.  相似文献   

8.
目的 评估成年男性肾移植受者中骨量丢失和脆性骨折的患病率,探索其骨量丢失的影响因素,为成年男性肾移植受者骨质疏松的防治提供依据.方法 纳入2018年8月16日至2019年9月16日南昌大学附属江西省人民医院定期随访的男性成年肾移植受者141例,所有患者均完成问卷调查、实验室检查和双能x线骨密度仪及胸腰段侧位x线片检查.结果 141例男性成年肾移植受者中,平均年龄40.94±8.90岁,骨量丢失组72例(51.06%),发生脆性骨折5例(3.55%),骨折部位包括锁骨1例、前臂2例、胫腓骨1例、髋1例,年龄在35~58岁,平均年龄40.77±8.74岁.所有受者均未接受过双膦酸盐、地舒单抗、降钙素或特立帕肽等治疗.几乎所有的肾移植受者都接受过长期的移植前透析治疗(139/141,98.58%),平均接受了12(6,24)月的透析.大部分的移植肾供体来自于非亲属供肾(115/141,81.6%).在骨量丢失组和正常骨量组男性肾移植人群中,比较有统计学差异的变量有:体重、移植时年龄、体质量指数(bone mass index,BMI)、年龄、婚姻、每周运动次数、1型原胶原N-端肽(procollagen type 1 N-terminal peptide,P1NP)、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糖皮质激素使用时间、糖皮质激素日负荷剂量、糖皮质激素累计使用剂量(P值均≤0.05),将其纳入二分类Logistic回归模型,结果显示每周锻炼次数、移植时年龄是男性肾移植受者的可能保护性因素,糖皮质激素使用时间及PINP浓度是可能的危险因素.结论 在成年男性肾移植受者这一特殊人群中,有着非常高的骨量丢失的患病率.移植年龄越早,PINP值越高可能意味将来发生骨量丢失的概率越大,减少糖皮质激素的暴露时间、维持适当每周锻炼次数,可能会有利于维持肾移植受者的骨量.  相似文献   

9.
老年男性109例骨密度影响因素调查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症发病相关危险因素及防治骨质疏松的策略。方法对109例老年男性采用骨质疏松危险因素相关的健康生活方式情况调查表作问卷调查,并应用美国XR-36型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左股骨颈、大转子及Ward三角区骨密度。结果老年男性股骨骨量减少(骨质疏松症)的检出率高于腰椎;骨密度与年龄呈负相关(P〈0.01),与体重指数(BMI)呈正相关(P〈0.05)。结论年龄是骨量减少的独立危险因子,运动及BMI是骨量减少的保护因子,健康的生活方式可延缓骨质疏松症的发展和预防骨折的发生。  相似文献   

10.
骨质疏松是以骨量减少、骨组织显微结构退化(松质骨骨小梁变细、断裂、数量减少,皮质骨多孔、变薄)为特点,以至骨脆性增高及骨折危险性增加的一种代谢性疾病。在我国,年龄超过60岁的骨质疏松发病率男性为60.7%,女性90.8%,而且研究显示椎体压缩骨折病死率比对照组高23%。椎体压缩骨折最常见的症状是顽固性腰背痛,脊柱后凸畸形,因此椎体压缩骨折的治疗极为重要。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T2DM)患者周围神经病变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 按照2011年中国骨质疏松诊断标准,300例T2DM患者分为骨量正常组(A组,113例)、骨量减少组(B组,102例)和骨质疏松组(C组,85例)。收集患者相关临床资料,计算肾小球滤过率(GFR)和胰岛素抵抗指数,测定双足震动感觉阈值,并分析T2DM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影响因素以及震动感觉阈值与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与A组相比,B组和C组年龄、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率、双足震动感觉阈值增加,男性患者比例、体重、GFR减少(P<0.05);C组男性患者比例低于B组,双足震动感觉阈值高于B组(P<0.05);C组ALP和餐后2-h胰岛素水平高于A组和B组(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高右足震动感觉阈值和高水平ALP是T2DM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而男性是T2DM患者发生骨质疏松的独立保护因素(P<0.01)。右足震动感觉阈值与患者年龄、ALP水平、颈动脉粥样硬化呈正相关(P<0.05或P<0.01),与GFR呈负相关(P<0.0...  相似文献   

12.
<正>尽管肥胖是许多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但是一般认为个人体质量指数(BMI)越高,骨质疏松症风险就越低,由于BMI增高,骨矿物质密度(BMD)也相应增加[1]。然而,肥胖和骨折之间的关系仍然不清楚。有研究表明,BMI增加与骨折风险降低有关;但最近研究提示,肥胖可能会增加骨折风险[2,3]。绝经后妇女创伤性骨折的发病率较高,尽管大多数骨折患者中BMD正常[4]。最近的荟萃分  相似文献   

13.
骨质疏松骨折重要的危险因素有:高龄、女性并早绝经、低体重、吸烟、饮酒、低钙摄入量、低体力活动、创伤性骨折等。最近的流行病学调查显示,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cy)水平增高可能成为骨质疏松骨折新的普遍的独立危险因子^[1-3]。据荷兰学者推算,19%的老年人骨折与血中Hey含量增高有关^[2]。美国一个研究小组发现,处于Hcy血浆浓度四分位中高值的男性未来发生髋部骨折要比低值的男性多约4倍,而女性则约2倍^[3],说明高Hcy血浆浓度与未来骨折发生密切相关。高Hcy血症与高骨转换相关,可影响骨代谢^[4,5]。  相似文献   

14.
天津市老年人2型糖尿病流行病学调查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天津市老年人2型糖尿病(T2DM)的患病情况并分析其可能影响因素。方法:选择天津市区和乡镇年龄≥60岁且居住≥5年的居民,按比例分层整群抽样抽取4325人,并对其进行问卷调查、空腹血糖检测及体格检查。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T2DM危险因素。结果:老年人群的高血糖筛查阳性率为21.00%,糖尿病患病率为16.43%,以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资料标化后筛查阳性率为20.26%,糖尿病患病率为16.15%,其中女性筛查阳性率、糖尿病患病率均高于男性。城市男女筛查阳性率、男性糖尿病患病率均高于农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老年人T2DM发病的可疑危险因素包括体质量增加、糖尿病家族史、腰臀比增高和高血压;可疑保护因素包括新鲜蔬菜、水果的摄入量大(均P<0.05)。结论:天津市老年人T2DM患病率与国内其他大城市相似。体质量增加、糖尿病家族史、腰臀比增高和高血压可能是发病的危险因素,新鲜蔬菜和水果摄入量大可能为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15.
骨质疏松是以骨量减少,骨脆性增加,骨折危险性增高为表现的全身骨代谢障碍疾病。女性骨质疏松比男性多5倍,已被视为是一种妇女病。胎儿期、婴儿期和青春期是人体骨骼生长发育最重要时期。骨质疏松症被称为“具有老年期影响的儿科疾病。  相似文献   

16.
吴丹荣  张韬威  张巧 《贵州医药》2005,29(10):883-885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人定量超声骨量的变化规律及其影响因素.方法 测定118例2型糖尿病患者的超声传导速度(SOS),按性别、年龄、尿白蛋白排泄率(UAER)进行分组,采用Student-t检验进行组间比较;同时与性别、年龄、病程、体重指数(BMI)等作多因素分析.结果 (1)男性SOS值及其标准差均显著高于女性(P<0.01),男、女组SOS值随UAER的增加而降低,正常白蛋白尿组(NA)与大量白蛋白尿组(MA)之间差异有显著性(P<0.05);(2)男性病人SOS改变仅与UAER(对数值)呈负相关(P<0.05),女性病人与年龄呈负相关(P<0.01);(3)女性糖尿病病人骨质疏松发病率显著高于男性患者(P<0.05).结论 2型糖尿病女性患者定量超声骨量下降较男性明显;年龄与UAER分别是糖尿病女性和男性骨质疏松发病的相关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调查影响绝经后女性骨折的危险因素。方法 选择2015年04月~2016年03月的绝经后女性,分为骨折组(87例)和未骨折组(90例),采用双能X射线骨密度仪测定177名绝经后妇女股骨的骨密度(BMD),Logistic回归模型确定影响骨折的危险因素。结果 骨折组与未骨折组相比,在年龄、绝经年限和骨密度上有显著差异,在身高、体重、BMI指数等形态学指标上没有明显变化。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年龄是绝经后女性骨质疏松骨折的危险因素。结论 绝经后女性随着年龄的增大,骨质疏松发生率升高,是绝经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危险因子,应加强营养和骨密度监测,避免骨折发生。  相似文献   

18.
骨质疏松健康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骨质疏松是由于全身性骨量及骨组织的微细结构的改变,致使骨脆性增加,极易发生骨折的系统性多病因骨病。多发于绝经后妇女、老人和多种慢性疾病患,发病率女性高于男性,且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加重。骨质疏松已在世界常见病、多发病中居第7位。我国目前每14人中就有1人患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其中50~60岁的人发病率为  相似文献   

19.
不同部位骨量变化与骨质疏松骨折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包丽华  林华 《江苏医药》1998,24(7):480-482
为探讨不同年龄、性别的骨密度(BMD)与不同类型骨折之间的关系,用双能X线骨密度测量仪(DEXA)对132例骨质疏松骨折患者的腰椎及髋部的骨密度进行测量。结果表明:骨质疏松骨折时均有明显的骨量降低,椎体骨折和髋部骨折时相应部位BMD下降最明显。女性骨质疏松骨折发病年龄较男性早约10年,以椎体和Coiles’骨折为主,男性以髋部骨折为主。说明骨质疏松骨折患者BMD与性别、年龄密切相关,BMD的减少是骨质疏松骨折的根本因素,髋部BMD的测量对骨质疏松骨折的早期预测最具有价值。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沈阳地区中青年人群脂肪肝的患病情况,并分析其与体质量指数(BMI)、腰臀比(WRI)、血压、血脂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沈阳地区9 556名中青年体检者的临床资料,计算各年龄段脂肪肝的患病率;并按有无脂肪肝分为脂肪肝组和非脂肪肝组,比较2组BMI、WRI、血压、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L)、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差异;并对脂肪肝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①人群脂肪肝患病率为36.4%,其中男性患病率为46.2%,女性患病率为24.8%,两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各年龄段内脂肪肝组BMI,WRI,收缩压(DBP),舒张压(SBP),TG,CHOL,LDL-C均高于非脂肪肝组;而脂肪肝组HDL-C低于非脂肪肝组(P均<0.01)。③脂肪肝与BMI、WRI、DBP、TG呈正相关(P均<0.01),而与HDL-C呈负相关(P<0.01)。结论①人群脂肪肝的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②脂肪肝的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呈升高的趋势;③BMI、WRI、血压增高、血TG是脂肪肝的危险因素,而高HDL-C是脂肪肝的保护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