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 毫秒
1.
董晖 《临床医学》2013,33(9):94-95
目的观察阴道顺产与剖宫产对初产妇早期盆底功能障碍的影响。方法根据分娩方式选取产后6~8周的130例初产妇分为阴道顺产组和剖宫产组各65例,观察不同分娩方式对早期盆底功能障碍的影响。结果剖宫产组阴道前壁脱垂率66.15%、阴道后壁脱垂率26.15%、子宫脱垂率14.14%,明显低于阴道顺产组95.38%、76.92%、38.46%,P〈0.05;剖宫产组盆底深层肌力受损率29.23%、盆底浅层肌力受损率49.23%与阴道顺产组32.31%、52.31%比较,P〉0.05。两组SUI发生率方面比较,P〉0.05。结论选择性剖宫产与剖宫产对初产妇盆底肌力和SUI的影响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选择性剖宫产能够降低POP的发生率,在促进产妇早期功能康复和提高生存质量方面具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盆底表面肌电值的影响。方法:选取2020年8月—2021年12月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后6个月内进行盆底检查的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分娩方式分为顺产组(n=117)、侧切或撕裂伤组(n=146)和剖宫产组(n=229),比较3组初产妇一般人口学资料、临床特征及盆底表面肌电各参数值的差异,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分娩方式对初产妇盆底表面肌电值的影响。结果:盆底表面肌电各参数中,3组初产妇前静息阶段平均值、快肌阶段最大值、快肌阶段恢复时间、慢肌阶段平均值、慢肌阶段变异性、慢肌阶段上升时间、后静息阶段平均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分娩方式是影响盆底表面肌电静息值、快肌和慢肌电值的因素。结论:不同分娩方式对初产妇盆底表面肌电的影响不同,顺产尤其是存在侧切或撕裂伤者快、慢肌的平均肌电值较低,而剖宫产前后静息值较高,应根据孕妇各项临床指征选择合适的分娩方式。  相似文献   

3.
女性骨盆底由多层肌肉和筋膜构成,它封闭骨盆出口,主要作用为承托并保持盆腔脏器于正常的位置。妊娠过程中,子宫重量的增加、激素水平的变化、胎先露部对盆底组织的过度压迫以及基因水平决定的胶原纤维和结缔组织的脆弱均会造成盆底组织松弛。不同分娩方式会对女性盆底肌肉、纤维、神经等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进而在产后及老年期导致盆底肌肌力下降、压力性尿失禁(SUI)、盆腔脏器脱垂(POP)和大便失禁(FI)等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PFD),严重影响女性生活质量。随着肌电图、超声、动态MRI技术的发展,产后盆底功能的筛查已被予以重视,女性产后都应进行盆底功能的筛查,并根据自身情况选择盆底肌肉训练、生物电刺激或生物反馈训练等方式恢复盆底功能。不同分娩方式对女性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将在以下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康复训练对产妇产后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20年3~12月收治的200例产后发生盆底功能障碍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0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盆底肌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联合生物反馈电刺激治疗。对比两组盆底肌力、盆腔脏器脱垂情况、阴道压力及收缩时间、并发症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治疗后Ⅰ类肌纤维电压值、Ⅱ类肌纤维电压值均大于对照组,盆腔脏器脱垂程度轻于对照组,阴道静息压大于对照组,阴道收缩持续时间长于对照组(P<0.05); 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低于对照组的16.00%(P<0.05)。结论:生物反馈电刺激联合盆底肌康复训练可通过改善产后盆底肌力,改善盆腔脏器脱垂程度,提高阴道收缩力,并减少产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孕期联合产后盆底锻炼对预防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探讨持续性盆底锻炼对预防孕产妇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的作用。方法选择2013年4月-2015年2月符合入组标准,最终完成研究的产妇252例。随机分为4组,观察1组65例,观察2组64例,观察3组61例及对照组62例,观察1组于孕16周开始行Kegel盆底肌锻炼,产后42d行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至产后3个月,观察2组于孕28周开始行Kegel盆底肌锻炼,产后42d行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至产后3个月,观察3组仅于产后42d开始行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至产后3个月,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宣教和护理,无任何锻炼指导。分别于首诊(孕16周)、分娩时、产后42d、产后3个月测量4组孕产妇的阴道压力,孕期、产后3个月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率及产后3个月盆腔脏器脱垂测定。结果观察1组孕晚期、产后42d、产后3个月的盆底肌力均高于其它3组,观察2组产后42d、产后3个月盆底肌力均高于观察3组及对照组,观察3组产后3个月盆底肌力高于对照组,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个观察组在孕期及产后3个月SUI的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1组、观察2组产后3个月盆腔脏器脱垂POP-Q分度得分低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意义(P0.05)。结论孕期Kegel锻炼联合产后电刺激及生物反馈盆底肌持续锻炼可改善因妊娠及分娩引起的盆底肌力减弱,降低尿失禁的发生率,预防因妊娠及分娩引起的盆底功能障碍,妊娠16周开始行Kegel锻炼较妊娠28周开始行Kegel锻炼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盆底康复训练对子宫切除术后盆底功能障碍的治疗效果。方法:子宫切除术后重度盆底肌力减退的患者156例,分为观察组102例和对照组54例,观察组采用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辅以阴道哑铃进行盆底肌肉锻炼;对照组在家中自行缩肛运动锻炼盆底肌肉。结果:治疗2个月后,观察组手测及电测肌力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提高(P<0.01),观察组漏尿次数、漏尿量及对生活的影响程度均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明显减少(P<0.01),对照组各项评定治疗前后比较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后,观察组总有效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生物反馈联合电刺激辅以阴道哑铃治疗重度盆底肌力减退疗效显著,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7.
《现代诊断与治疗》2019,(21):3699-3701
目的观察电刺激-生物反馈联合盆底康复训练治疗产后轻中度盆腔脏器脱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2017年1月~2018年1月收治的产后出现轻中度盆腔脏器脱垂患者84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2例。对照组患者给予进行盆底康复治疗,观察组患患者给予电刺激-生物反馈联合盆底康复训练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盆底肌力、脏器脱垂改善情况及性生活质量等指标差异。结果治疗后,两组盆底肌力最大收缩力、收缩持续时间及性生活质量均明显升高,盆底肌疲劳度明显下降,且观察组盆底肌力最大收缩力、收缩持续时间及性生活质量高于对照组,盆底肌疲劳度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脏器脱垂程度分级改善程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刺激-生物反馈联合盆底康复训练治疗产后轻中度盆腔脏器脱垂可明显提高患者盆底肌力,改善盆底脏器脱垂程度,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8.
目的:分析阴道分娩产妇的产后盆底肌力改变及盆腔脏器脱垂情况,探讨盆底肌力受损的高危因素。方法:选择2015年4月至6月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门诊进行产后复查的阴道分娩产妇288例,回顾性分析其产后6周盆底功能检查结果。通过调阅住院病历获取其临床数据,对影响产后盆底肌力的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288例产妇中,252例(87.5%)产后出现盆底肌力受损。其中,149例(51.7%)阴道前壁膨出,29例(10.1%)阴道后壁膨出,7例(2.4%)产妇子宫脱垂。单因素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均显示,仅新生儿体质量与盆底肌力受损相关(P0.05),而产妇年龄、产次、分娩孕周、体质指数、产钳助产、第一产程时间、第二产程时间及侧切等产科因素与盆底肌力受损无相关性。结论:妊娠和分娩易导致盆底肌力异常及盆腔脏器脱垂;在各产科因素中,新生儿体质量与盆底肌力受损明显相关。  相似文献   

9.
嵇曹 《妇幼护理》2022,2(2):309-311
目的 探究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早期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 随机抽选出本院在 2019 年 12 月至 2021 年 12 月间收治的 102 例产妇参与研究,根据分娩方式不同分为剖宫产组、顺产组和产钳组,每组各 34 例。对比早期盆底肌功能,不良事件发生率、 和生活质量评分。结果 三组患者在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后,盆底肌功能均明显恢复,剖宫产患者恢复程度优于对产钳和顺产 组(P<0.05)。三组患者护理后尿失禁、大便失禁、子宫脱垂等不良情况发生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0.05)。剖宫产患者术后生 活质量评分高于其他 2 组(P<0.05)。结论 不同分娩方式均会对产妇的盆底肌功能产生影响,剖腹产对产妇盆底肌影响较小, 需要重视阴道分娩产妇盆底肌功能恢复,采取针对性护理手段,提升产妇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0.
汪波琴  徐扬 《系统医学》2023,(3):147-150
目的 探讨孕期Kegel锻炼对预防产后盆底功能障碍的作用。方法 选取2019年6月—2022年8月在扬州市妇幼保健院医院规律产检、分娩,并愿意行凯格尔锻炼的经产妇250名,根据锻炼情况将其分为经常锻炼组80名、偶尔锻炼组109名、无锻炼组61名,比较3组尿失禁问卷表简表(ICI-Q-SF)评分与产后Ⅰ类、Ⅱ类肌纤维肌力及盆腔器官脱垂量化分期(POP-Q)。结果 经常锻炼组产后3 d、6~12周ICI-Q-SF评分分别为(8.34±1.86)分、(3.67±1.14)分,均低于偶尔锻炼组、无锻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030、4.172、7.520、9.332,P<0.05)。产后6~12周经常锻炼组Ⅰ类肌纤维肌力≥3级82.50%,Ⅱ类肌纤维肌力≥3级96.25%,均优于偶尔锻炼组与无锻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72.008、43.782、76.436、110.272,P<0.05)。经常锻炼组阴道前壁、后壁、前穹窿或宫颈POP-Q分度0度率35.00%、86.25%、90.00%,均高于偶尔锻炼组、无锻炼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盆底超声检查和盆底肌力评估研究分析不同的分娩方式对女性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5年7月至2017年2月间我院收治的50例顺利生产的产妇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分娩方式的不同将其分为自然分娩组与剖宫产组,各25例,另选取同期我院体检的健康女性24例设为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产妇的盆底超声检查和盆底肌力评估指标变化以及与对照组的对比差异。结果:自然分娩组产妇的盆底超声检查结果均显著高于剖宫组产妇,剖宫组产妇显著高于对照组;自然分娩组产妇盆底肌力评估结果均显著低于剖宫组产妇,而剖宫组产妇则稍低于对照组,三组对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自然分娩与剖宫产两种分娩方式均会使产妇盆底肌力下降并使尿道膀胱颈位置发生改变,而选择性剖宫产对于产妇盆底功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经会阴三维盆底超声检查对不同分娩方式产妇盆腔脏器脱垂(POP)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0月—2023年9月常熟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POP产妇86例,根据分娩方式差异,将其分为自然分娩组(45例)和剖宫产组(41例),另外选取健康志愿者86例作为健康组,所有研究对象均接受经会阴二维及三维盆底超声检查,比较各组的盆底解剖结构指标,对比经会阴二维及三维盆底超声检查的诊断效能。结果:不同分娩状态POP患者组间二维超声及三维超声检出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与同组二维超声检查结果相比较,不同分娩状态POP患者的三维超声检查的检出率均较高(P <0.05)。与健康组相比较,不同分娩状态POP患者的静息状态、Valsalva动作、肛提肌收缩状态时肛提肌裂孔面积、矢状面长度均较大(P <0.05);不同分娩状态自然分娩组与剖宫产组POP患者的静息状态、Valsalva动作、肛提肌收缩状态时肛提肌裂孔面积、矢状面长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经会阴三维盆底超声可定量评估POP患者肛提肌裂孔解剖结构变化,对于不同分娩状态的...  相似文献   

13.
分娩方式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施君  李勇 《实用医学杂志》2007,23(6):930-930
尿失禁是目前影响女性生活质量的常见疾患之一.其中分娩方式及相关因素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发生的影响日益受到广大妇产科医师的重视。本研究通过问卷或电话调查的方式对部分产妇进行回顾性分析.探讨分娩方式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影响。现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4.
杨秀华  郭峰 《新医学》2015,(3):172-176
目的 探讨不同分娩方式产后盆底功能障碍(PFD)的发生情况,分析盆底肌力异常与产科分娩因素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0例产后6~8周复查的足月初产妇,其中100例经阴道分娩的产妇为阴道分娩组,另100例剖宫产分娩产妇为剖宫产组,该组下设产程中剖宫产组和选择性剖宫产组各50例,通过徒手和机器检测盆底肌力,观察压力性尿失禁(SUI)和盆腔器官脱垂(POP)的发生情况,比较不同分娩方式产后PFD发生率的差异。结果 产后6~8周,阴道分娩组、选择性剖宫产组和产程中剖宫产组产妇的盆底肌肉疲劳度及肌纤维肌力异常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Ⅰ类肌纤维异常与分娩前BMI有关(P<0.05)。妊娠期SUI总发生率为27%,产后SUI总发生率为9%;阴道分娩组的产后SUI发生率高于选择性剖宫产组(P=0.015)。产后POP总发生率为78%,阴道分娩组产妇在产后的阴道前、后壁脱垂发生率高于产程中剖宫产组及选择性剖宫产组(P均<0.017)。结论 剖宫产不降低产妇盆底肌力异常的发生率,但在产后早期可降低SUI和POP的发生率。分娩前孕妇BMI是盆底I类肌纤维异常的相关因素,怀孕前及妊娠期应控制体质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时有不同缺陷的盆底功能障碍患者行盆底重建手术,探讨其疗效.方法 采用聚丙烯网片经闭孔阴道前壁修复术、P-IVS术(经阴道后路悬吊带术)、腹腔镜下骶骨胛悬吊术,完成盆底3个平面的重建,合并有压力性或混合尿失禁的患者同时行TVT-O、TASS等.结果 手术时间平均为95.2 min,出血量平均为90mL,根据POP-Q分度法及问卷评价手术效果,41例患者的子宫脱垂、阴道前后壁膨出、尿失禁等症状全部得到纠正,无术后病率发生,未观察到其他与手术相关的并发症.术后随访平均11个月,相关症状消失或明显改善.未发现补片侵蚀、疼痛等.结论 以盆底功能障碍和治疗的整体理论为基础,行盆底修复是一种微创而又经济的盆底重建术,该手术术式中、短期疗效稳定,长期疗效有待进一步观察.在妇科泌尿学和女性盆底重建外科方面属于新的探索.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产后盆底功能障碍(PFD)效果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1年12月该院收治的262例产后PFD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采用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治疗2周后根据评估治疗效果分为有效组与无效组,统计两组临床资料,并分析影响治疗效果的危险因素。结果 262例产后PFD患者经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后,212例治疗效果较好,有效率为80.92%;50例治疗无效,无效率为19.08%;无效组产前体质量指数≥28 kg/m2、产次≥2次、阴道分娩、新生儿体质量≥3 500 g占比高于有效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年龄、孕次、文化程度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产前体质量≥28 kg/m2、产次≥2次、阴道分娩、新生儿体质量≥3 500 g是影响PFD治疗效果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 PFD患者采用电刺激联合生物反馈治疗利于改善尿失禁、盆腔脏器脱垂等症状,但仍有部分患者无法获得理想疗效,产前体质量指数≥...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经盆底超声检查、盆底肌力评估分析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妇盆底功能影响的价值.方法:选取2020年1月—12月于连云港市妇幼保健院完成分娩的产妇100例,根据分娩方式的不同划分为剖宫产组(50例)与阴道分娩组(50例),患者均接受盆底超声检查及盆底肌力评估,对比两组产妇超声检查各项指标,分析两组产妇最大收缩力、持续收...  相似文献   

18.
目的:应用盆底超声检查和盆底肌力评估分析不同分娩方式对女性盆底功能的影响。方法:将2018年10月—2020年10月期间于本院妊娠分娩的90例产妇依据分娩方式分别纳入阴道分娩组及剖宫产组,单组各45例。两组产妇均于同期分别接受盆底超声检查和盆底肌力评估。对比两组受检后的盆底超声检查相关指标及盆底肌力水平。结果:依据产妇的具体检查结果可得知,剖宫产组的各项盆底超声检查相关指标数值均低于阴道分娩组(P<0.05);剖宫产组的盆底最大收缩力及持续收缩力指标数值均高于阴道分娩组(P<0.05)。结论:与剖宫产分娩相比,阴道分娩对女性盆底功能的影响更大,盆底超声检查和盆底肌力评估的相应检查结果数据在评价女性盆底功能方面具有较高水平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不同分娩方式对产后早期尿失禁的影响。方法:选择2004年1月至2005年1月之间在我院分娩的初产妇1000名中的有效病例随机抽出阴道顺产,产钳。择期剖宫产各80例采用国际尿控咨询委员会(ICI)提供的问卷表改良后对患者进行电话访问,了解他们孕前,孕期。产后4个半月内的排尿情况。结果:阴道分娩、产钳助产、择期剖宫产各80例中。分别有29、33、15例在产后4个月内发生尿失禁,所占百分比分别为:36.25%、41.25%、18.75%。产钳助产最高。择期剖宫产最低。结论:阴道分娩,产钳助产的产妇产后早期发生压力性尿失禁比率明显高于剖宫产组,择期剖宫产可以降低产后早期压力性尿失禁的发生。但从长远的角度看,剖宫产和阴道分娩后尿失禁的发生率有明显差异,值得关注。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