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凯  张振  杜彦凯 《当代医学》2021,27(32):170-172
目的 探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结合镜像疗法对偏瘫患者手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8月至2020年8月于本院接受治疗的偏瘫患者11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59例.两组患者均给予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对照组在此基础上应用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治疗,研究组联合应用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和镜像疗法(MT).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FTHUE-HK评分和MBI评分及治疗后的CMCT和MEP潜伏期.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FTHUE-HK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MEP潜伏期和CMCT短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研究组MBI评分和FMA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结合镜像疗法治疗偏瘫患者效果理想,能提高患者上肢功能和独立生活能力,降低MEP的潜伏期和CMCT,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 观察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动作观察疗法对脑卒中偏瘫上肢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 选取2020年6月—2021年10月浙江康复医疗中心就诊的脑卒中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研究组,各40例,对照组进行动作观察疗法训练,研究组在对照组基础上进行醒脑开窍针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和治疗6周后Fugl-Meyer运动功能测试上肢部分(FMA-UE)、Wolf运动功能测试(WMFT)、美国国立卫生院脑卒中量表(NIHSS)和改良Barthel指数(MBI)的评分。结果 治疗6周后,两组FMA-UE评分、WMFT评分和MBI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升高(P<0.05),且研究组FMA-UE评分较对照组改善明显(P<0.05),两组NIHSS评分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0.05),且研究组NIHSS评分较对照组降低明显(P<0.05)。结论 醒脑开窍针刺法联合动作观察疗法能进一步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手功能、神经功能缺损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疗效确切,临床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镜像疗法联合作业治疗对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方法  将40例脑卒中后上肢功能障碍的患者随机分为镜像组和对照组,每组20例。对照组接受作业治疗,镜像组在作业治疗的基础上接受健侧上肢的镜像治疗。于治疗前、治疗2周、治疗4周后采用Fugl-Meyer 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运动功能状态量表(MSS)、Brunnstrom分期量表、改良Ashworth痉挛量表及改良Barthel指数量表(MBI)分别对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  结果  随着治疗时间的延长,镜像组与对照组的FMA-UE、MSS、Brunnstrom评分、MBI均显著提高,且镜像组患者的以上评分明显优于治疗组,具有统计学差异(P < 0.05);镜像组和对照组组内的改良Ashworth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间改良Ashworth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  镜像疗法联合作业治疗能有效改善脑卒中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镜像疗法可作为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康复的一种辅助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4.
目的运用经颅直流电刺激(transcranial direct current stimulation,tDCS)后效应配合眼针带针运动疗法对中风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恢复的疗效。方法将120例中风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治疗1组(眼针带针运动组)、治疗2组(TDCS配合眼针带针运动),各40例。对照组给予单纯运动疗法治疗,治疗1组给予眼针带针运动疗法治疗,治疗2组在给予经颅直流电刺激后立即应用眼针带针运动疗法进行治疗。对比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简化Fugl-meyer评分量表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定Barthel量表评分及Berg平衡量表评分。结果治疗后3组患者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明显下降,且治疗2组下降幅度高于治疗1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组患者简化Fugl-meyer肢体运动功能量表评分升高,且治疗2组上升幅度高于治疗1组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3组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评定Barthel量表分数升高,且治疗2组上升幅度高于治疗1组高于对照组(P0.05);Berg平衡量表评分升高,且治疗2组上升幅度高于治疗1组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运用经颅直流电刺激后效应配合眼针带针康复疗法治疗中风后肢体运动功能障碍,能够进一步增强眼针带针康复疗法的疗效,使患者的运动能力能够明显的增强,显著的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5.
目的对比不同频率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表法将2017年8月至2019年8月在西峡县人民医院就诊的124例卒中后偏瘫患者分为A组和B组,每组62例。A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低频rTMS治疗,B组在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接受高频rTMS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Fugl-Meyer运动功能评价量表(FMA)评分、Wolf运动功能评定量表(WMFT)评分、卒中患者运动功能评估量表(MAS)评分、患侧脑区运动诱发电位潜伏期(MEP)及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水平。结果治疗后,两组FMA上肢、下肢评分高于治疗前,B组FMA上肢评分高于A组(P<0.05);治疗后,两组FMA下肢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WMFT、MAS评分高于治疗前,B组WMFT评分高于A组(P<0.05);两组治疗后M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EP、CMCT短于治疗前(P<0.05);两组治疗后MEP、CMC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低频率和高频率rTMS治疗均可有效改善卒中后偏瘫患者肢体功能,但高频率rTMS治疗对改善卒中后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更佳,更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6.
符鲲  宋涛 《当代医学》2013,(31):142-143
目的探讨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上肢强制性运动疗法对脑卒中上肢偏瘫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0午10月--2012年5月收治的脑卒中患者50例,患者均合并上肢偏瘫,全部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研究组患者给予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上肢强制性运动疗法,对照组息者仅给予上肢强制运动治疗。治疗1个月后对患者康复治疗效果进行比较。结果研究组诒疗总有效率(92.0%)明显高于对照组(76.0%),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治疗后FMA评分[(53.46±12.97)分、(3846±13.14)】及Barthel评分[(67.25±14.33)分、(48.52±13.86)分】均较康复治疗前[EMA(28.59±11.24)分、(28.71±11.45)分;B&rthel(36.52±12.05)分、(37.03±13.20)分】升高,但研究组评分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上肢强制性运动疗法可有效改善脑卒中上肢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效果明显,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功能电刺激结合镜像疗法对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2022年1月—2023年1月治疗的脑卒中偏瘫患者156例为对象。根据患者参与意愿,分为对照组、电刺激组、镜像组和联合组,各组患者人数依次为38、38、39和41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电刺激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功能电刺激治疗;镜像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镜像疗法治疗;联合组采取常规疗法、功能电刺激治疗和镜像疗法结合的方式治疗。从患者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等方面比较治疗结果。结果 上肢运动功能评分,电刺激组和镜像组患者评分高于对照组;联合组评分高于对照组、电刺激组和镜像组。日常生活能力评分方面,电刺激组和镜像组患者评分高于对照组,联合组评分高于对照组、电刺激组和镜像组。以上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功能电刺激结合镜像疗法有效提高了脑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不同经颅磁刺激模式对脑卒中后下肢运动障碍患者患侧肢体运动功能的影响。方法 54例脑卒中后下肢运动障碍患者随机均分为对照组(常规康复治疗+假刺激)、高频重复经颅磁治疗(rTMS)组(常规康复治疗+10 Hz rTMS)、间歇性Theta爆发式经颅磁刺激治疗(iTBS)组(常规康复治疗+iTBS),1次/d、6 d/周、持续3周;采用等速肌力测试系统评定3组患者治疗前后患侧下肢膝关节屈伸肌峰力矩(PT)及其比值(F/E),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量表(FMA-LE)、Berg平衡量表(BBS)及改良Ashworth量表(MAS)评定3组患者治疗前后的下肢运动、平衡功能及下肢伸膝肌群痉挛情况,采用磁刺激仪评定3组患者治疗前后运动诱发电位(MEP)皮质潜伏期及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结果 治疗后,3组患者患侧下肢膝关节屈伸肌PT、F/E、FMA-LE评分、BBS评分、MAS评分、MEP皮质潜伏期和CMCT与同组治疗前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相比,rTMS组和iTBS组患者患侧下肢膝关节屈伸肌PT、F/E、FMA-LE评分、BBS评分升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对肩手综合征的疗效 方法 选取90位康复科内符合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SHS)诊断标准的患者,随机分至对照组和实验组,各30例。所有患者均接受常规药物治疗和康复训练,磁刺激组患者接受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阻滞组患者接受利多卡因星状神经节阻滞,联合组患者接受两种方法联合治疗。对比3组患者治疗前后SF-MPQ疼痛评分、上肢运动功能FMA-UE评分、Barthel指数(BI)评分及手掌肿胀度的变化情况的观察。 结果 治疗前,3组SF-MPQ、BI、FMA-UE、手掌肿胀度评定均无明显差异(P>0.05)。治疗后,组内比较3组SF-MPQ、手掌肿胀度评定较治疗前均降低(P<0.05);BI、FMA-UE评分较治疗前均提高(P<0.05)。两两治疗后比较,联合组SF-MPQ疼痛评分、FMA-UE评分、BI评分评分及手掌肿胀度改善优于磁刺激组和阻滞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高频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星状神经节阻滞疗法能有效改善肩手综合征症状,促进偏瘫上肢的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运动想象结合针刺疗法对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spastc hemiplegia after stroke, SHAS)患者上肢功能康复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方法,选取2015年1月—2017年5月期间在我院接受康复治疗的SHAS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数字随机法分为两组,各84例。两组均予内科药物及一般康复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给予运动想象结合针刺疗法,治疗3个月后采用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分上肢部分(Fugl-Meyer assessment-upper extremity, FMA-UE)、WOLF运动功能测试(WOLF motor function test, WMFT)评分表评价上肢运动功能康复情况。采用改良Ashworth痉挛分级量表(modified Ashworth spasm, MAS)评价腕关节痉挛程度改善情况,同时按照《中风病诊断与疗效评定标准》对腕关节痉挛恢复情况予以评价。结果:治疗前两组基线资料及FMA-UE、WMFT、M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个月后两组FMA-UE、WMFT评分均较治疗前升高,MAS评分较治疗前下降(P<0.05),同时观察组FMA-UE、WMFT评分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M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肢体痉挛程度改善总有效率(90.48%)明显高于对照组(65.48%)(P<0.05)。以有效为界,分为有效者及非有效者,采用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对性别、年龄及各评分系统进行校正,提示运动想象结合针刺疗法对SHAS患者腕关节痉挛程度改善良好预后的OR值高达8.768 (95%可信区间1.254~53.744, P<0.05)。结论:运动想象结合针刺疗法可改善SHAS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并可减轻痉挛症状。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究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节律性运动训练对脑卒中偏瘫下肢痉挛患者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采用平行设计法,选取2021年3月至2022年8月在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康复医学科住院患者80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20例、观察组26例及联合组34例。对照组予节律性运动训练,观察组予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联合组予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节律性运动训练。3组均治疗3周。比较治疗前、治疗3周后患者的改良Ashworth(MAS)评分、Berg平衡量表(BBS)评分、改良Barthel指数(MBI)、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下肢Fugl-Meyer运动功能(FMA-LE)评分。结果 治疗后,与对照组、观察组对比,联合组MAS评分、NIHSS评分、CMCT均降低(均P <0.05);BBS评分、MBI评分、FMA评分均升高(均P <0.05);与对照组、观察组相比,联合组总有效率最高(P <0.05)。结论 重复经颅磁刺激联合节律性运动训练治疗,能够有效降低脑卒中偏瘫下肢痉挛患者下肢肌张力,改善平衡能力及神经功能,降低中枢运动...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运动想象疗法联合皮肤感觉输入训练对卒中偏瘫患者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1年7月至2022年6月该院收治的70例卒中偏瘫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35例。对照组采用常规康复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运动想象疗法联合皮肤感觉输入训练。比较两组治疗前后上肢运动功能[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上肢动作研究量表(ARAT)]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改良Barthel指数(MBI)]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FMA-UE、ARAT和MBI评分均高于治疗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常规康复治疗基础上实施运动想象疗法与皮肤感觉输入训练可提高卒中偏瘫患者上肢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效果优于单纯常规康复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分析功能性电刺激在脑卒中上肢运动功能障碍康复的运用及临床效果。方法选取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障碍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两组,其中治疗组30例给予功能性电刺激和常规的康复训练,对照组给予相同的常规康复训练,分别于治疗前及治疗一个月后采用简化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上肢部分,FMA-UE)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定量表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MBI)进行评定,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并比较其疗效。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及治疗前评分各项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FMA-UE评分及MBI评分均较治疗前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治疗组FMA评分及MBI评分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传统常规康复训练相比,结合了功能性电刺激治疗的康复训练,对脑卒中后上肢运动功能改善效果更明显。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阶梯式运动想象疗法对脑卒中患者上肢和手功能康复的疗效。 方法选取2021年1月—2023年4月上海市静安区北部地区医疗服务共同体成员单位脑卒中患者8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n=40)和对照组(n=40)。两组患者均接受常规康复,试验组在此基础上接受基于“闭环康复”的经皮穴位电刺激联合阶梯式运动想象疗法,而对照组则接受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和注意力无效对照干预,总共干预4周。分别于治疗前后对两组患者进行Fug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ugl-Meyer assessment-upper extremities, FMA-UE)、积木盒障碍测试(boxing and blocking test, BBT)、改良Ashworth评分(modified Ashworth scale, MAS)和改良Barthel指数(modified Barthel index, MBI)的评定,并采用手心理旋转测试评价患者干预前的运动想象能力。 结果试验组和对照组分别有35名和36名患者完成研究的所有干预和评定。治疗后两组FMA-UE、BBT、MBI评分均显著改善(t>3.545,P<0.001),试验组FMA-UE总分和近、远端子项目评分均显著优于对照组(t>2.187,P<0.05)。相关性分析显示试验组患者FMA-UE的远端子项目评分变化值与治疗前心理旋转反应时间呈负相关(r=-0.676,P<0.001)。 结论经皮穴位电刺激治疗联合阶梯式运动想象疗法可有效改善脑卒中的上肢和手运动功能,其疗效与患者的基线运动想象能力有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急性脑梗死患者运动功能恢复的疗效。方法:128例急性脑梗死患者随机分入rTMS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4例。两组均进行常规药物治疗及康复训练,rTMS组加经颅磁刺激。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运动诱发电位(MEP)、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和美国国立卫生研究中风量表(NIHSS)、Fugl-Meyer评分(FMA)、Barthel指数(BI)。结果:治疗后两组MEP、CMCT、NIHSS、FMA、BI较治疗前改善(均P〈0.05),rTMS组治疗后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rTMS可以提高运动神经系统的兴奋性,缩短患者中枢运动传导时间;有助于改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患者运动功能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体外冲击波联合镜像疗法治疗脑卒中后上肢痉挛患者的康复疗效,阐述其可能机制。 方法 选取2015年1月—2018年6月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康复科收治的脑卒中后存在上肢痉挛的132例患者,排除12例失访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对照组在综合康复治疗基础上运用了体外冲击波治疗,治疗组在综合康复治疗基础上,增加了体外冲击波联合镜像疗法。2组患者采用改良的痉挛评估量表 (Modified Ashworth scale,MAS)评估患者的痉挛程度,采用简式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量表(FMA)评定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日常生活活动能力量表(Barthel Index,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运动功能恢复(Signe Brunnstrom创建 ,Brunnstrom)分期评定患者的上肢运动功能恢复疗效。 结果 与治疗前相比,2组患者偏瘫侧Ashworth评分、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均有明显改善(均P<0.01);同时治疗组的Ashworth评分、FMA评分及Barthel指数优于对照组(均P<0.01)。治疗后2组患者上肢及手Brunnstrom分期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治疗组上肢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 结论 体外冲击波联合镜像疗法,能部分改善脑卒中后患者上肢关节痉挛状态,改善患者上肢肢体功能,促进上肢肢体功能康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有利于患者脑卒中的康复。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探讨在急性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中采用强制性运动治疗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2017年9月至2018年7月广东三九脑科医院收治的急性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病患50例,每组各25例,随机将其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给予对照组病患常规运动疗法,给予研究组病患强制性运动疗法,对两组病患的Barthel指数(MBI)评分及FMA评分进行对比。结果两组病患经治疗后,研究组病患的MBI评分以及FMA评分均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在急性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障碍患者中采用强制性运动治疗,有着较好的治疗效果,可促进病患的康复,值得大力推广实行。  相似文献   

18.
目的:将经颅直流电刺激(tDCS)应用于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康复治疗中的作用分析。方法:选取本院2017年2月—2018年2月收治的150例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进行观察,根据不同治疗方法将患者分为研究组、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吞咽功能训练,研究组同时给予tDCS治疗。治疗2周后,观察两组改良曼恩吞咽能力(MMASA评分)、总有效率、日常行为生活能力(Barthel评分)。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MMASA、Barthel评分均有所提高,且研究组MMASA评分、总有效率、Barthel评分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急性脑梗死后吞咽障碍患者给予tDCS治疗可以刺激大脑咽部运动皮质,增强兴奋性,有效改善患者吞咽障碍,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改善患者生活质量,疗效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9.
重复经颅磁刺激在脑梗塞运动功能康复中的作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重复经颅磁刺激(repetitive transcranial magnetic stmiulation,rTMS)在脑梗塞运动功能康复中的作用。方法:选取40例急性脑梗塞住院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20例)和对照组(20例)在常规药物治疗及功能训练治疗相同的情况下,治疗组给予10次的重复经颅磁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后的运动诱发电位(MEP)、中枢运动传导时间(CMCT)和简易的Fugl-Meyer(FMA)运动功能评分。结果:治疗前,两组MEP、CMCT及FMA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的MEP、CMCT及FMA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的运动功能恢复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rTMS有利于脑梗塞运动功能的康复。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并探讨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对脑卒中偏瘫上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2016年3月-2018年3月收治的68例脑卒中偏瘫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34例。对照组实施单纯任务导向性训练,观察组实施任务导向性训练联合经颅直流电刺激治疗。比较两组治疗前、治疗后2周、治疗后4周的康复效果,疗效评定采用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偏瘫上肢功能测试(香港版)(FTHUE-HK)、Fugel-Meyer运动功能评分法(FMA)(上肢部分)、Barthel指数(BI)、Brunnstrom上肢和手分级进行评定。结果:在康复效果方面,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4周,观察组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其FTHUE-HK、Fugel-Meyer上肢运动功能评分、日常生活能力评分均高于对照组(P0.05),其Brunnstrom上肢和手分级也均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在脑卒中偏瘫患者康复阶段实施经颅直流电刺激联合任务导向性训练,可有效改善患者神经功能、上肢功能、日常生活能力,有利于提高其康复效果,改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