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4 毫秒
1.
郑祥  黄伟剑 《新中医》2015,47(8):15-17
目的:观察生脉饮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将冠心病心绞痛患者92例随机分为2组各46例,对照组予以西药常规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生脉饮治疗,观察2组症状评分及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硝酸甘油用量情况,评估患者心绞痛及心电图疗效。结果:绞痛总有效率观察组为84.78%,对照组为67.3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心电图总有效率观察组为63.04%,对照组为41.30%,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胸痛、胸闷、不寐、心悸评分均较治疗前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上述指标评分降低较对照组更显著(P<0.05)。治疗后观察组心绞痛发作频率、持续时间、硝酸甘油用量均较对照组下降(P<0.05)。结论:在西药常规治疗的基础上联合生脉饮治疗冠心病心绞痛,能够有效改善患者胸闷、胸痛等症状,提高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加味生脉饮应用于冠心病心绞痛治疗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0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将其按单双号分为两组,单号为对照组,双号为观察组,每组各50例。对照组采取常规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增加加味生脉饮治疗。结果:两组治疗后各项指标对比显示,观察组的心绞痛发作次数、发作持续时间以及静息心电图下移幅度均优于对照组,观察组总有效率为92.00%,高于对照组的66.00%(P0.05)。结论:加味生脉饮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较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陈宇春 《光明中医》1999,14(5):37-38
本文报道了自拟丹芪生脉饮治疗冠心病心绞痛 (气虚血瘀型 ) 38例临床疗效观察 ,其临床总有效率为91 % ;心绞痛改善率为 95 2 % ;心电图改善率为 81 6 % ;高血脂改善率为 6 1 4 % ;冠心病常见症状改善率为94 7%。提示本方是一有效的抗心肌缺血药物。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疗效及其安全性。方法:对经冠状动脉造影确诊的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0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50例,常规西药加麝香保心丸治疗;对照组50例,单用常规西药治疗。观察治疗前后临床症状、心电图的变化及不良反应的发生。结果:治疗后临床症状缓解率治疗组96%,对照组80%;心电图改善率治疗组为92%,对照组75%。结论:麝香保心丸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5.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章琪 《新中医》2017,49(12):24-26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150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75例。对照组给予西药治疗,观察组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复方丹参滴丸,2组均连续用药2月。治疗后观察并比较2组心绞痛疗效和心电图疗效。结果:观察组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90.67%,对照组心绞痛疗效总有效率74.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89.33%,对照组心电图疗效总有效率70.67%,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方丹参滴丸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比单纯使用西药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6.
周慧成 《新中医》2015,47(10):19-21
目的:观察麝香保心丸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对不同时间点心电图变化的影响。方法:纳入64例冠心病心绞痛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4例与对照组30例。对照组给予抗血小板、调脂、抗缺血等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麝香保心丸,比较2组患者治疗1月、2月、3月心电图的变化。结果:ST段:治疗1月,临床总有效率对照组为53.9%,治疗组为61.1%,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月,临床总有效率对照组为59.6%,治疗组为83.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月,临床总有效率对照组为76.9%,治疗组为92.6%,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T波:治疗1月,临床总有效率对照组为67.3%,治疗组为63.0%,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月,临床总有效率对照组为65.4%,治疗组为88.9%,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月,临床总有效率对照组为80.8%,治疗组为96.3%,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麝香保心丸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可以有效缓解患者的症状,改善心肌缺血状态。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方法 :治疗组在西药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通络生脉饮治疗 ,对照组单用西药治疗。结果 :两组临床总有效率分别为 93.5 %、6 7.5 % ,组间比较有非常显著性差异 (P<0 .0 1) ;心电图总有效率分别为 6 0 .9%、4 0 .0 % ,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冠心病心绞痛比单纯西医治疗疗效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8.
白永利 《陕西中医》2014,(9):1166-1167
目的:观察银丹心脑通软胶囊辅助治疗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效果。方法:治疗组50例采用银丹心脑通软胶囊配合西药治疗气滞血瘀型冠心病心绞痛,对照组50例单纯采用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临床症状疗效总有效率为94%,对照组为76%(P<0.05),两组之间疗效具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心电图改善总有效率为80%,对照组为60%(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本方治疗本病有活血化瘀,改善临床症状的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加味丹参饮联合西药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血瘀阻证的临床效果。方法取100例冠心病心绞痛的患者,分实验组50例,对照组50例,对照组给予每日口服阿司匹林、单硝酸异山梨酯缓释片、酒石酸美托洛尔片、辛伐他汀片。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加用加味丹参饮。两组在治疗15天后,观察心电图,确定疗效,并观察有无不良反应。结果实验组总有效例数为46例,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92%,对照组总有效例数为31例,临床疗效总有效率为62%;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心电图显示,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2%,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8%,治疗组优势明显(P0.01)。结论加味丹参饮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心血瘀阻证方面疗效确切,合用西药后,效果更佳。  相似文献   

10.
中西药合用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观察西药联合步长脑心通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临床疗效。方法:治疗组50例在常规西药治疗基础上加用步长脑心通,对照组只用常规西药治疗。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2%,对照组76%,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心绞痛次数、程度及心电图均有改善。结论:西药联合步长脑心通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疗效确切,优于单用西药治疗。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析稳心颗粒与美托洛尔联合治疗老年缺血性心律失常的疗效。方法:入选我院及外院2011年2月—2014年2月收治的老年缺血性心律失常患者100例,根据入院先后顺序分为两组各50例,对照组采用西医基础治疗加用美托洛尔,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联合稳心颗粒治疗,1个月后,观察并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心电图及动态心电图改变。结果:观察组临床症状有效率96.0%(48/50)显著高于对照组82.0%(41/50),动态心电图有效率88.0%(44/50)也显著高于对照组72.0%(36/5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后心电图均大体一致。结论:稳心颗粒与美托洛尔联合治疗老年缺血性心律失常疗效确切,可全面改善临床症状和动态心电图。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分析针灸择期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的疗效。方法:2009年8月至2011年2月收入我科周围性面瘫急性期患者50例,随机分为2组,A组25人,B组25人。A组采用择期针灸治疗方法,B组采用急性期针灸治疗方法,观察疗效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组治愈17例,占68%;显效6例,占24%;有效2例,占8%,总有效率100%。B组治愈15例,占60%,显效8例,占32%,有效2例,占8%,总有效率100%。2组总有效率均为100%,A组治愈率高于B组,2组治愈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灸择期治疗周围性面瘫临床疗效显著,早期干预对预后可能有益。  相似文献   

13.
谢瑞丰 《中医临床研究》2011,3(22):12+14-12,14
目的:探讨声带小结采用活血祛瘀法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本次研究选择我院2009年2月至2011年2月收治的声带小结患者78例采取活血祛瘀的方法进行治疗,并与同期收治的声带小结采用常规西药治疗的70例患者就临床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观察组78例中,治愈52例,占66.7%;好转25例,占32.1%;无效1次,占1.3%,总有效率为98.7%。对照组70例中,治愈15例,占21.4%;好转30例,占42.9%;无效25例,占35.7%,总有效率64.3%。观察组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声带小结进行治疗,可清热散结,活血祛瘀,达到利咽开音的目的,具有较高的临床有效率,明显提高了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咳嗽变异性哮喘(CVA)的诊断及治疗方法,观察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2月~2010年2月我院诊治的40例CVA患者,根据患者病情不同进行治疗,以抗炎和平喘为主,对最大呼气流量及昼夜变异率进行监测,观察疗效。结果:40例患者中,用药1周后症状完全缓解的16例(40%);治疗2周后咳嗽明显减少的20例(50%),所有病例均在3周后症状逐渐消失,36例观察1月后无明显发作。结论:准确诊断、正确治疗,联合用药,一旦临床确诊为CVA,应尽早给予抗哮喘治疗,以防止发展为典型哮喘。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柴芩疏利汤在慢性胆囊炎治疗中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分析,证实其临床优势,为治疗和研究提供参考.方法:以我院内科2013年2月~2014年2月间治疗的48例慢性胆囊炎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随机抽签的方法将其平均分为两组,每组24例.一组口服柴芩疏利汤进行治疗,为观察组;一组联合给予复方胆通片和消炎利胆片治疗,为对照组.按分组方式治疗15d后,对两组研究对象的疗效及安全性进行评价和比较,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痊愈10例,显效8例,有效4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1.7%,高于对照组79.2%,的总有效率,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观察组研究对象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7%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33.3%,组间比较,具有显著差异性(P〈0.05).结论:在慢性胆囊炎的治疗中柴芩疏利汤具有有效率高,安全性好,用药灵活等优势,适于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补肾延宗方联合克罗米芬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疗效。[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年7月至2011年3月收治的100例排卵障碍性不孕症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随机分组的方式,将患者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50例使用克罗米芬+补肾延宗方,对照组50例使用克罗米芬。两组均治疗1个月,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效果观察。[结果]治疗组显著有效39例,有效7例,无效4例,总有效率为92.00%;对照组显著有效21例,有效19例,无效10例,总有效率为80.00%;治疗组50例,非常满意41例,满意5例,不满意4例,总满意率92.00%;对照组50例,非常满意21例,满意17例,不满意12例,总满意率76.00%。[结论]使用补肾延宗方联合克罗米芬治疗排卵障碍性不孕症疗效显著,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全反式维甲酸(ATRA)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APL)所致维甲酸综合征(RAS)患者有效处理方法。方法:本院2001年10月—2010年2月收治APL初治患者95例,治疗中出现维甲酸综合征20例,分别采用加用激素、联合化疗、维甲酸原量、维甲酸减量的治疗方法,分析其发生原因,并总结治疗效果。结果:本组未出现维甲酸综合征的患者治疗后完全缓解(CR)率为85.3%,部分缓解率(PR)为10.7%,恶化及死亡率为4.0%,而出现维甲酸综合征的患者的完全缓解率为65.0%,部分缓解率为15.0%,恶化死亡率为25.0%。结论:RAS是影响ATRA治疗APL完全缓解率的主要因素,临床出现RAS时要及时采取措施阻断RAS的发生发展,提高患者完全缓解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寻既简单安全,又经济有效治疗长阶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治疗方法。方法:通过对2008年2月~2011年2月27例长阶段脊髓型颈椎病采取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手术后疗效分析,探讨治疗长阶段脊髓型颈椎病的最佳治疗方案。结果:所有病人均获得12~24个月随访,平均15.5个月。术后12月随访JOA评分为7~15分,平均10.7±2.3分,与术前JOA评分分值行配对资料t检验有显著性差异。分类评估:优15例,良8例,可3例,差1例,优良率为:85.18%。结论:颈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长阶段脊髓型颈椎病操作简单、安全,能有效解除脊髓压迫,重建颈椎稳定性,促进病情康复及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9.
李珊珊 《光明中医》2016,(22):3305-3307
目的探讨中风后排尿功能障碍采用排尿方联合艾灸治疗临床效果。方法选取中风后排尿功能障碍患者50例,均为我院神经内科2014年2月—2015年2月收治,采用排尿方联合艾灸治疗,回顾临床资料。结果本次研究选取的夜尿多和尿不尽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均为100%;尿失禁的患者,临床总有效率为85.7%;尿潴留患者总有效率为86.7%;所有病例总有效率为94%。结论针对临床收治的中风后排尿功能障碍的患者,采用排尿方与艾灸联合治疗,可显著提高临床总有效率,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为生存质量的改善起到保障作用。  相似文献   

20.
肖鹏 《中医临床研究》2014,(27):129-130
目的:研究中医联合交锁髓内钉在骨伤治疗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取我院在2013年2月-2014年2月间收治的72例骨伤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将患者平均分为两组,每组各36例病例,对照组采用交锁髓内钉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采用中医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骨伤恢复时间与并发症情况。结果:观察组功能恢复、肿胀消除、骨折愈合时间均低于对照组,对比差异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并发症主要表现为伤口感染与皮下组织坏死,观察组中有3例并发症病例,并发症率为8.3%;对照组中有8例并发症病例,并发症率为22.2%。观察组并发症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对比存在较大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中医与交锁髓内钉联合治疗,可以有效缩短骨伤恢复时间,控制并发症率,具有显著的临床疗效,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