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肠易激综合症(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临床上常见的功能性胃肠道疾病,其病因与发病机理尚未完全阐明,其主要临床特征表现为大便习惯改变、腹痛、腹胀等,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形态学改变和生化异常,IBS可以引起明显的能力丧失和造成很高的医疗费用。近年来精神因素在其发病中的作用,逐渐受到临床医师的重视。而研究显示约54%-100%的IBS有精神异常。80%以上的症状加重与精神因素有明显关系。  相似文献   

2.
肠道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功能性疾病,其病因尚不能明确,可能与精神、心理异常、内脏感觉异常、胃肠动力紊乱等因素有关,临床治疗较困难,症状易反复发作。煤矿工人具有特殊的心理、生理特点,与IBS的发病有关。近年来,我们收治了76例矿工IBS病人,现将其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3.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胃肠功能性疾病,是以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改变为主要症状的临床综合征。该疾病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形态学改变和生化异常,其病理生理学基础主要是胃肠动力和内脏感知异常,而造成这些变化的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已知心理和社会因素与IBS发病有密切关系,献报导发现,54%~100%的IBS患有精神心理异常,  相似文献   

4.
肠易激综合征内脏高敏感性研究现状和展望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一种以腹部不适和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胃肠功能性疾病。用于评估IBS患者内脏高敏感性的研究方法包括:内脏感知、反射反应和中枢反应,作为评估胃-肠通路上的内脏感觉传导异常的依据。目前证明内脏敏感性增高是其特征性的病理生理基础。IBS内脏高敏感性确切的神经生物学机制尚不清楚,可能包括肠道局部机械性受体和神经末稍的超敏感,神经通路及中枢神经短暂或长期的功能异常。其中异常的中枢兴奋性和神经-肥大细胞联系是IBS患者内脏高敏感的重要解发点。总之,脑-肠轴上有多种机制单独或共同作用形成内脏感觉的异常。上述部分发病机制已在动物高敏感模型中得到证实,而近年来神经生物学的研究进展提示在脑-肠轴的各个层面有不同的神经介质发挥作用,为IBS内脏高敏感性形成的机制提供了新思路。相信今后多角度、多层面的深入研究,最终有助于我们认识IBS内脏高敏感性确切的发生机制,用以指导临床治疗。  相似文献   

5.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常见的肠道功能性疾病。目前认为IBS的病理生理学基础主要是胃肠道动力异常和内脏感觉异常。然而,造成这些变化的机制并未阐明,临床治疗效果不十分理想。近年来,国内外很多学者认为精神心理因素和肠道感染是IBS发病的重要因素。最近美国消化病周会议报道,大约  相似文献   

6.
林懋惺  杨丽 《医学综述》2007,13(5):398-400
目前认为胃肠动力异常和内脏感知障碍、胃肠分泌异常是肠易激综合征(IBS)产生的主要的病理生理机制。大量的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已证实5-羟色胺(5-HT)及其受体参与IBS的病理生理机制,并发挥重要的作用。随着对其研究的深入,使用5-HT受体调节剂治疗IBS已成为热点。本文简要综述5-HT受体及其特异性调节剂在IBS中的作用机制及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便秘型肠易激综合征(C—IBS)的临床特点。方法:对30例确诊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结肠运动功能异常、直肠感觉异常是C—IBS发生的原因之一,精神因素可以加重其症状,治疗应针对症状及诱因。结论:C—IBS是以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紊乱为基础,以社会心理因素为诱因而触发的一种心身疾病。  相似文献   

8.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临床上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内脏敏感性增加是IBS重要的病理生理特征之一,对内脏敏感性的检测和评价对IBS临床诊断及治疗具有实际意义。本文通过检索、整理关于IBS内脏敏感性的研究,从中枢与外周两个角度出发,综述了对IBS患者和模型动物内脏敏感性增加状态的检测及评估方法,发现目前研究存在方法较单一、运用受限等问题。在未来的研究中,可以进一步探索各种评价方法在动物实验与人体试验中运用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9.
5-HT信号通路在肠易激综合征发病机制中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道疾病之一.近年来,大量有关5-HT信号通路在IBS中的研究报道不断涌现,主要包括5-HT、EC、TPH1、SERT等,从这些相关研究中可以得出5-HT信号系统与IBS的发病机制密切相关.IBS是以腹痛、腹部不适为主要症状,并伴有排便习惯改变及大便性状异常的功能性胃肠道疾病.相关研究认为,肠易激综合征的病理生理学基础主要涉及内脏感觉和胃肠动力学异常[1].迄今为止,其具体病因及发病机制还不太清楚,无法用单一的病理生理机制解释复杂的IBS症状.  相似文献   

10.
肠易激综合征(IBS)属于胃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是一组包括腹痛、腹胀伴排便习惯和大便性状异常、粘液便持续存在或间歇发作,而又缺乏形态学和生化指标异常的症候群。我们通过调查IBS患者各系统应激症状及性格取向,进一步探讨IBS发生机制,为临床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一些依据。  相似文献   

11.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指的是一组包括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和大便性状异常,粘液便等表现的临床综合征,持续存在或反复发作,经检查可以排除可引起这些症状的器质性疾病。IBS的病因尚未完全明了。近来研究表明,IBS的发病与精神心理因素密切相关,本文就精神心理因素在IBS发病中的作用及心身综合治疗疾病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2.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IBS)是一组以腹痛、腹胀、排便习惯与性状改变为主要症状而又缺乏形态学和生化异常改变可以解释的征候群.世界范围内,IBS患病率为5%~25%,欧美发病率高于其他地区[1].胃肠动力和内脏感觉异常是其病理生理基础.当前,针对IBS患者的治疗仍是以对症治疗为主的综合性治疗,包括饮食治疗、药物治疗和心理治疗等.临床研究证实可显著改善IBS患者的相关症状,但因严重不良反应其临床应用受限,现将IBS药物治疗做一综述.  相似文献   

13.
张艳 《基层医学论坛》2012,16(17):2304-2305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bowelsyndrome,IBS)是十分常见的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临床表现为与排便或排便习惯改变相关的腹痛或不适,有排便紊乱的特点[1],是一种世界范围内的多发症状。该病缺乏可解释症状的形态学改变和生化异常,目前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十分清楚闼,一般认为其是多因素的生理、心理性疾病。根据I临床特点分为IBS合并便秘型(IBS-C)、IBS合并腹泻型(IBS-D)、混合型(IBS-M);  相似文献   

14.
肠易激综合症(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最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之一.属肠道功能性疾病,因缺乏形态学和生化学改变特征,故临床多根据腹痛、腹胀、排便习惯和大便形状异常等征候群做排他性诊断。而对其病因及发病机制.至今尚不清楚,但比较统一的两个观点是①胃肠运动异常;②胃肠内脏感觉异常,本文采用放射免疫方法及化学显色比色法检测IBS患者血浆(清)一氧化氮浓度,借以探讨其变化规律及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5.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节奏的逐步加快和饮食结构的不断变化,肠易激综合征在临床上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临床上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因其缺乏生化指标的异常改变,因此被称为功能性胃肠道疾病。而腹泻型IBS易复发、病程长、难治愈,因此又被称为慢性难治性疾病。本病的病因及和发病机制较为复杂,目前尚不十分明确。现代医学对本病的治疗效果比较局限,而中医药治疗本病更胜一筹。近几年来中药在治疗IBS方面尤其是腹泻型IBS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该文主要从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的发病机制及中药干预两方面概述其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6.
抗抑郁药和益生菌治疗感染后肠易激综合征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肠易激综合征 (IBS)是常见的肠道功能性疾病。目前认为IBS的病理生理学基础主要是胃肠道动力异常和内脏感觉异常[1] 。然而 ,造成这些变化的机制并未阐明 ,临床治疗效果不十分理想。近年来 ,国内外很多学者认为精神心理因素和肠道感染是IBS发病的重要因素。最近美国消化病周会议报道 ,大约30 %的IBS患者有急性胃肠道感染病史 ,感染治愈后肠道处于高动力状态或出现逆蠕动 ,并发生IBS症状 ,将之称为感染后IBS[2 ] 。本研究对感染后IBS治疗前后进行精神心理及躯体症状评分分析 ,旨在探讨精神心理因素在感染后IBS发病中的作用及抗抑郁…  相似文献   

17.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慢性胃肠道功能紊乱性疾病,是指包括腹痛、腹胀、排便习惯改变和大便性状异常、排黏液便等表现的临床综合征[1];IBS病因复杂,症状多样,治疗上包括应用解痉止泻药、促胃肠道动力剂、肠道菌群调节剂等,但疗效均不满意.近年来,我院依据IBS患者多有异常心理因素,尤其是抑郁和焦虑症状的特点,应用小剂量氟西汀联合匹维溴胺治疗合并抑郁症的IBS患者取得满意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8.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是临床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以腹痛和(或)腹部不适伴排便习惯和粪便性状改变为主要特征。根据粪便性状将IBS分为便秘型、腹泻型、混合型和不定型[1]。发病机制至今尚未完全明确,目前研究认为与肠道动力异常、内脏感觉异常、炎症、感染、神经内分泌、遗传、饮食等多种因素及其相互作用有关。内脏高敏感性是其主要病理基础,腹痛是其内脏高敏感性的主要临床症状,是诊断IBS的必需症状,是患者最迫切解决的问题,是临床科学研究的重点。因此与腹痛相关的信号通路都引起学者的广泛关注,其中近期研究的热点是钙离子( Ca2+)通路介导的疼痛在 IBS 中的地位,且其与 TRPV1(transient receptor potential vailloid 1)信号通路介导的内脏高敏感性有一定的相关性。现就上述内容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9.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功能性胃肠病之一。其临床表现复杂,症状持续或反复发作,是由腹部不适或腹痛伴排便异常组成的一组功能障碍性综合征。患者常伴有紧张、焦虑、抑郁等精神、神经症状,故临床可联合应用抗抑郁、焦虑药物治疗。本研究对86例患者采用常规治疗和联合治疗,比较其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20.
肠易激综合征病因及治疗研究现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肠易激综合征(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属于胃肠功能紊乱性疾病,以腹痛或腹部不适,伴有大便性状改变和排便习惯改变为特征的症候群。本病是最常见的一种功能性肠道疾病,患者以中青年居多,男女比例为1:2,其临床特点表现复杂,症状持续或间歇反复发作。在西方流行病学调查显示健康人群中的10%-20%曾罹患此病,IBS患者占消化科求诊人数的50%以上。目前认为,IBS的病理生理学基础主要是对多种生理性和非生理性刺激的反应性增高,包括胃肠动力学异常和内脏感知异常,而造成这些改变的机制则尚未明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