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为探讨多发性骨髓瘤 (MM )临床表现特点及其误诊原因 ,我们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 ,对1995年~2000年共收治住院59例MM患者 ,其中伴有肾损害40例病例进行分析 ,现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 1一般资料 :40例患者中 ,男22例 ,女18例 ,年龄42~75岁 ,首发时表现 ,骨痛16例 ,贫血35例 ,发热11例 ,慢性肾炎14例 ,肺部感染4例 ,泌尿系感染1例 ,肠道感染1例 ,肾囊肿4例。1 2实验室检查 :血沉除1例外全部为36~170mm/h蛋白尿24例 ,血尿15例 ,肝功损害9例 ,1g单克隆增高11例 ,全部病历均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并发急性肾衰竭(ARF)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2年1月至2009年6月收治的35例MM并发ARF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35例患者中,男性25例,女性10例,平均年龄为62.5±15.6岁。贫血28例,发生蛋白尿30例,高钙血症23例,高尿酸血症25例,出现肾小管功能损害20例,合并高血压4例。予以化疗、肾脏保护、血液透析等综合治疗,化疗有效患者肾功能逆转率为61.54%,化疗无效患者肾功能逆转率为23.7%,总逆转率为51.43%。结论 MM起病隐匿,临床表现复杂多样,误诊率高,ARF发生率高,有效的综合治疗措施,可改善MM合并ARF患者的预后。  相似文献   

3.
陈琦  孙显明 《贵州医药》1997,21(6):360-362
对1986年12月 ̄1996年12月10年中治的37例多发性骨髓瘤进行分析。年龄40岁以上者占97.3%,中位年龄55岁。起病隐袭,临床表现复杂,误诊率64.9%,误诊时间5 ̄90天,中位误诊时间14天,随着治疗方法的改进,MM生存期明显延长,本组CCOMP+α-干扰素方案治疗14例,平均生存期36个月以上,COMP方案治疗13例,平均生存期15个月,两者差异非常显著(P〈0.01)。  相似文献   

4.
多发性骨髓瘤是当前危害人们生命健康以及对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威胁的一种疾病,而肾损害为该疾病最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亦是该病的主要致死原因。有相关研究显示早期的肾脏损害,是促进患者病情进展的高危因素之一,对患者进行及时诊断和有效干预,是临床治疗的重要措施,所以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早期肾损害进行肾功能指标检测,具有突出的临床意义。本文就肾功能指标检测对多发性骨髓瘤早期肾损害的诊断价值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多发性骨髓瘤(MM)肾功能损害的临床特征及相关因素。方法对明确诊断的MM肾功能损害患者的临床特征及实验室检查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MM肾功能损害的总发生率为48.28%,以慢性肾功能不全最常见。MM有肾损害与无肾损害患者比较,高钙血症、高尿酸血症、尿本周氏蛋白、骨髓浆细胞数量与肾功能损害之间有相关关系(P〈0.05)。结论老年MM病人以及有高尿酸血症、高钙血症、尿本周氏蛋白阳性、骨髓浆细胞数量高(〉50%)的MM患者更易发生肾功能不全。  相似文献   

6.
多发性骨髓瘤5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特点。方法对54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多发性骨髓瘤常见的症状包括贫血与出血(37%),骨痛、骨折(30%),肾功能不全(19%),反复感染(7%),另外还有高黏滞综合征、高尿酸血症等。结论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表现复杂,首诊科室多,误诊率高,临床医生应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多发性骨髓瘤 (m ultiple m yeloma,MM)是浆细胞恶性增生性疾病。MM起病隐匿 ,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早期诊断困难 ,如以某一局部或某一系统症状为突出表现 ,更易误诊。为提高对本病的认识 ,将我院 18a来收治 MM 2 1例中误诊的 14例临床资料进行简要分析 ,旨在提高对 MM的正确诊断率。1 临床资料本组男 11例 ,女 3例 ,年龄 4 8~ 76岁 (平均 6 2岁 )。误诊病种 :肺部感染 6例 ,慢性肾炎 4例 ,腰肌劳损 3例 ,冠心病 1例。2 误诊分析2 .1 因发热、咳嗽、咳痰误诊为肺部感染 :病例 1:男 ,6 6岁。咳嗽、咳痰、间断发热 3个月余 ,胸片示右下…  相似文献   

8.
17例多发性骨髓瘤临床分析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江继发  程玮 《安徽医药》2008,12(6):531-532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7例MM患者临床资料。结果(1)MM起病隐匿,临床表现多样化,易误诊;(2)大部分患者表现骨痛和贫血,免疫球蛋白分型以IgG和IgA最常见;(3)VAD联合沙利度胺化疗方案治疗8例初冶MM患者有效率达100%。结论(1)中年以上不明原因的骨痛、贫血、反复感染、白蛋白正常而白球蛋白比例降低、蛋白尿、血沉快等应考虑MM可能,应作进一步检查;(2)VAD联合沙利度胺化疗方案对初治MM有较好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特征及治疗方法。方法统计我院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多发性骨髓瘤的患者临床资料,对30例本病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多发性骨髓瘤的患者免疫分型以Ig G和Ig A最常见,大部分患者起病隐匿,临床表现骨痛和贫血、感染等多样化,患者治疗以MP、M2、VAD、BD等为主,30例患者死亡4例,跟踪统计26例。结论多发性骨髓瘤目前治疗以化疗为主,方案应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选择,临床中年患者首发症状以骨骼疼痛、贫血、感染的应进一步检查,提高早期诊治率,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防止发生误诊、漏诊现象。  相似文献   

10.
李荣 《医药世界》2010,(7):698-698
多发性骨髓瘤(MM)是克隆性浆细胞异常增生性疾病,近年来发病率逐年增高,约占血液系统恶性肿瘤的10%。常侵犯多个系统,临床表现多不典型,易误诊或漏诊。现将我院2000—01—2009—10收治的25例MM作回顾性临床分析。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以肾功能不全为首发症状的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特征。方法分析12例以肾功能不全为首发症状的多发性骨髓瘤的疗效及随访转归。结果12例患者共透析37次,每例平均3次。经透析治疗加化疗后一般情况改善,均于1-2个疗程化疗后脱离血液透析。除1例失访外,余11例随访4-42个月。1例仍有血肌酐稍高于正常,其余10例肾功能均波动于正常范围。结论以肾功能不全为首发症状的多发性骨髓瘤易于误诊。血液透析同时化疗有助于肾功能的恢复。硼替佐米治疗合并肾功能不全的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尤其是复发难治的患者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化疗后感染临床特点。方法对110例多发性骨髓瘤住院患者不同方案化疗后感染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10例MM患者发生化疗后感染57例,感染率51.82%,VMP方案组(TM+Melphalan+Dex)化疗后感染率低于VAD方案组(VCR+EPI+DEX)(P<0.05)。VMP方案组(平均感染日为5.9d)与VAD方案组(平均感染日为11.8d)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感染部位以呼吸道、泌尿系为主,致病病原体以革兰阴性杆菌、革兰阳性球菌为主;MM化疗后感染率高,不同化疗方案的选择、化疗后骨髓抑制期中性粒细胞缺乏为MM患者化疗后感染的重要因素;随着化疗药物及化疗方案的更新和优化,化疗后出现骨髓抑制期中性粒细胞缺乏患者较少,出现后感染均较严重。结论多发性骨髓瘤化疗后感染率高,为预防和控制化疗后感染,应合理选择化疗方案、早期合理应用抗生素、缩短化疗后骨髓抑制期中性粒细胞缺乏时间、有效治疗并发症或(和)继发疾病。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多发性骨髓瘤(MM)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151例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 151例MM患者中,共有143例行化疗方案,总有效率为55.9%(80/143),其中完全缓解率21.0%(30/143).联合化疗组的总有效率为61.3%(46/75),明显高于VD(硼替佐朱+地塞米松)组的总有效率29.6%(8/27)(P<0.05).MP(马法兰+强的松)、VD+MP组与VD组之间总有效率和PR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的患者有7例存活,移植后9~67个月无疾病进展.结论 联合化疗治疗MM具有良好的疗效,CR及PR比率较VD、MP、VD+MP组高,造血干细胞移植可提高生存期.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联合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将76例初治MM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8例。对照组单纯予以VAD方案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给予沙利度胺口服治疗,以28d为1个疗程,共4个疗程。观察并比较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和疾病控制率分别为78.95%、100.00%,高于对照组的57.89%、78.9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未见严重不良反应,患者均可耐受。结论沙利度胺联合VAD方案治疗MM临床疗效好,疾病控制率高,可优先应用于治疗MM。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沙利度胺联合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将67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32例和治疗组35例:对照组单用VAD方案化疗,治疗组在VAD方案基础上加用沙利度胺片,起始量100mg/d,每晚顿服或分早晚给药,根据患者耐受情况每2周增加100mg,最高剂量不超过600mg/d,维持此剂量6个月。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82.9%和53.1%。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明显肝、肾功能损害及骨髓抑制,不良反应在对症处理后,症状均较快缓解。两组间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沙利度胺联合VAD方案治疗多发性骨髓瘤具有耐受性好、疗效肯定、不良反应少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黄海 《中国医药指南》2013,(19):457-458
目的探讨和分析多发性骨髓瘤脊柱病变的临床和MRI影像学特征。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2例多发性骨髓瘤脊柱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有2例为正常型;18例为局灶型,表现为单个脊椎或者多个脊椎内大小和数目不等的病灶;28例为弥散型,表现为在扫描范围内所有的脊椎多发性弥散异常信号;16例为"椒盐型",在T1WI和T2WI都表现为弥漫性斑点状高、等、低混杂信号。56例累及椎体和附件;30例出现椎旁软组织肿块;16例增强后患者,其的病灶都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强化。结论多发性骨髓瘤脊柱病变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劲和胸以及腰背痛等症状,应该将患者的临床症状和MRI分析进行有效地结合,进而对患者进行确诊。  相似文献   

17.
黄海 《中国医药指南》2013,(23):426-427
目的探讨和分析多发性骨髓瘤脊柱病变的临床和MRI影像学特征。方法对我院收治的62例多发性骨髓瘤脊柱病变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有2例为正常型;18例为局灶型,主要表现为单个脊椎或者多个脊椎内大小和数目不等的病灶;28例为弥散型,主要表现为在扫描范围内所有的脊椎多发性弥散异常信号;16例为"椒盐型",在T1WI和T2WI都表现为弥漫性斑点状高、等、低混杂信号。56例累及椎体和附件;30例出现椎旁软组织肿块;16例增强后患者,其的病灶都表现为不同程度的强化。结论多发性骨髓瘤脊柱病变在临床上主要表现为劲和胸以及腰背痛等症状,因此,应该将患者的临床症状和MRI分析进行有效地结合,进而对患者进行确诊。  相似文献   

18.
目的:总结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误诊原因、误诊疾病种类及减少误诊的方法.方法:回顾分析32例MM病例误诊资料.结果:MM早期临床表现复杂、特异性不强,极易误诊漏诊且误诊疾病多样化.结论:对中老年患者疑及本病者应尽快进行骨髓和相关检查以避免误诊漏诊,以提高早期诊断率.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10(IL-10)、白细胞介素12(IL-12)和可溶性Fas(sFas)水平及其在MM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酶联免疫夹心(ELISA)法检测15例MM患者和20例正常人血清IL-10、IL-12和sFas水平.结果 与正常组比较,MM患者IL-10和sFas水平明显升高(P<0.01);IL-12水平有下降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 IL-10、IL-12和sFas参与MM的免疫病理生理过程.检测上述三种细胞因子水平变化,为MM患者监测病情、疗效判断及免疫治疗提供较为客观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研究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测定与多发性骨髓瘤(multipal myeloma,MM)的关系,探索其临床意义.方法 采用全自动血凝分析仪测定50例MM患者治疗前血浆FIB含量和化疗后FIB含量,并以40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结果 MM患者血浆中FIB较正常人明显升高(P<0.01);MM患者Ⅰ期、Ⅱ期的FIB血浆水平均显著低于Ⅲ期(P<0.05),而Ⅰ期、Ⅱ期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M治疗有效者,血浆FIB水平比治疗前明显降低(P<0.01),而治疗无效者,其血浆FIB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血浆FIB含量测定在MM的辅助诊断、疗效判断及预后评估方面有一定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