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激动受体γ(PPARγ)基因第6外显子C161→T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青年妇女骨峰值及绝经后低骨量妇女骨密度的关系。方法筛选2004年1月至2005年1月北京安贞医院和北京协和医院收集的219例健康青年妇女和102例绝经后低骨量妇女,用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检测研究对象腰椎和髋部的骨密度,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分析法检测研究对象的PPARγ基因第6外显子C161→T的基因型。结果研究人群中PPARγ基因第6外显子C161→T的基因型及基因频率的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校正年龄、体重、身高和体重指数对骨密度的影响后,219名青年妇女和102名绝经后妇女中PPARγ各基因型组间在L2-4、股骨近端部位的BMD值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PARγ基因C161→T的SNP可能不是汉族妇女骨质疏松症遗传影响因素,其基因型的检测可能对筛查汉族妇女骨质疏松症高危人群的意义不大。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基因第6外显子C161→T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的相关性.方法 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法检测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组、老年男性非骨质疏松组(对照组)的基因频率分布;采用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检测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组及对照组腰椎和股骨上端(大转子、股骨颈)的骨密度;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血清骨钙素.结果 PPARγ基因第6外显子C161→T的多态性,有CC、CT和TT 3种基因型,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组携带T等位基因的频率高于对照组,CT+TT分别为40.4%和25.7%(P<0.05);与对照组比较,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组骨钙素水平、骨密度较低;与CC基因型比较,携带T等位基因型的骨密度更低.结论 PPAR7基因多态性与老年男性骨质疏松有关,T等位基因是老年男性骨质疏松的易感因素.PPARγ可能是骨质疏松的一个候选基因.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relationshipofperoxisomeproliferation-activatedreceptor-gamma,PPARγ)C161→T基因多态性与代谢综合征的关系,从基因水平探讨该基因多态性与老年代谢综合症患者糖、脂代谢的相关性。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及限制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分析371例无血缘关系汉族老年人(健康老年对照组69例,老年代谢综合征组302例)的PPARγC161→T基因多态性;结合放射免疫技术检测血浆胰岛素水平,估HOMA方法评价胰岛素抵抗状况,以及空腹、餐后2h血糖、血脂、身高、体重等指标,综合分析基因频率、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及不同基因型与临床资料、生化指标的关系。结果(1)对照组、代谢综合征组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217、0.201,C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0.783、0.798;C、T等位基因频率在各组间分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老年代谢综合征组CC基因型患者的甘油三酯(2.09±1.59)mmol/L明显高于T等位基因携带组(1.67±0.89)mmol/L。结论(1)PPARγC161→T基因多态性在武汉地区汉族健康老年人与代谢综合征人群之间分布趋势一致;(2)在老年代谢综合征患者中,PPARγ基因的不同基因型参与了脂代谢的调控,T等位基因与较低的甘油三酯水平相关联。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 proliferation-activated receptor-gamma, PPARγ)C161→T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及限制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分析无血缘关系汉族人群(包括89例正常健康人,203例冠心病患者)的PPARγC161→T基因多态性;结合放射免疫技术、冠状动脉造影,以及临床常规生化检测指标,综合分析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及不同基因型与临床资料、生化指标的关系,并对不同基因型患者冠心病的危险性进行评价.结果存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冠心病组以CC基因型为主,与T等位基因携带者(CT+TT)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5),且T等位基因携带者(OR∶0.56, 95%CI∶0.24-0.63)冠心病危险性低于CC基因型(OR∶1.92,95% CI∶1.09-2.54).结论 PPARγC161→T的置换与冠心病之间有重要的相关性,T等位基因携带者可以减少冠心病的危险性,可能与PPARγ作用于血管壁局部,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护骨素(OPG)基因启动子区G209-A和T245-G多态性及其脂肪保护作用、联合作用对绝经后正常妇女和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妇女骨密度(BMD)的影响。方法随机抽取25个样本经SSCP-PCR法寻找异常迁移条带,再采用测序方法确定扩增区域中的单核苷酸点突变位点,最后采用PCR-限制性片段长度法(RFLP)对所有样本进行分析;双能X线吸收法测定BMD。结果73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妇女和61例绝经后正常妇女OPG启动子扩增区中找到两个单核苷酸点突变多态性位点,G209-A和T245-G。分析显示这两个多态性位点基因型频率在两组实验对象中的分布均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G209-A和T245-G多态性位点单一基因型和复合基因型的分布在两组实验对象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对各单一基因型及其复合基因型的BMD分析显示: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妇女的腰椎和髋部BMD明显低于绝经后正常妇女,同时,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妇女的全身体脂比率也明显低于正常妇女。结论G209-A和T245-G多态性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和绝经后正常妇女的骨量影响没有协同作用;单一的和复合的G209-A、T245-G多态性各基因型不能作为预测中国汉族妇女是否发生骨质疏松症的遗传标志,但可能是骨质疏松症发生的易感基因,并且合理的含脂饮食有利于骨保护。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激活型受体γ(PPARγ)C161→T变异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设计,筛选150例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及157例非冠心病患者(对照组)为研究对象.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多态性方法测定PPARγ基因多态型.结果冠心病组PARγ CT基因型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22.7% vs. 34.4%,P<0.05).各PPARγ基因型之间的体重指数、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无显著差异.PPARγ CT基因型与体重指数之间存在对冠心病的交互作用(P=0.022).结论本研究观察了PPARγ C161→T基因变异在中国人群的分布,冠心病患者PPARγ CT基因型显著低于对照组.该基因型与体重指数存在对冠心病危险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脂联素基因SNP+45多态性与上海地区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的相关性,比较脂联素基因SNP+45多态性与骨转换生化标志物的关系。方法以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内切酶长度多态性(PCR—RELF)技术,对75例骨质疏松症患者和71例正常对照者脂联素基因SNP+45位点进行基因分型,应用酶联免疫测定法或电化学发光免疫法测定75例骨质疏松症患者血清和尿液中8项骨代谢指标。结果脂联素基因SNP+45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和等位基因频率在骨质疏松症患者和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脂联索基因SNP+45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与骨转换标志物比较差异也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脂联素基因SNP+45多态性与上海地区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无相关性,与骨转换率也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8.
护骨素基因启动子区T950-C多态性与骨密度及骨代谢的关系   总被引:7,自引:1,他引:7  
目的探讨绝经后汉族妇女护骨素(OPG)基因启动子区T^950-C多态性与骨质疏松症和骨代谢的关系。方法应用PCR—RFLP测定随机选取的73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妇女和61例绝经后正常妇女OPG基因T^950-C的基因型,双能X线骨吸收方法分别测腰椎各椎体和股骨颈髋部的BMD,放射免疫分析法测骨代谢指标。结果所选人群OPG基因T^950-C基因型频率分布在骨质疏松症和绝经正常妇女均符合Hardy-Weinberg定律,而且其基因型在两组研究对象中分布差异无显著性,但汉族妇女T^950-C基因型分布与高加索人种妇女相比有明显差异。在骨质疏松症组CC型的股骨颈BMD低于TT型和TC型,而绝经后正常妇女三种基因型之间BMD无差异。结论OPG基因T^950-C基因型分布存在明显的种族差异。OPG基因T^950-C多态性不能作为中国汉族妇女是否发生骨质疏松症的遗传标志,但对于患有骨质疏松症的中国汉族妇女CC型却能预测骨骨质疏松症的患病程度。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eroxisomeproliferation activatedreceptor gamma ,PPARγ)C16 1→T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的关系。方法 运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及限制酶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分析无血缘关系汉族人群 (包括 89例正常健康人 ,2 0 3例冠心病患者 )的PPARγC16 1→T基因多态性 ;结合放射免疫技术、冠状动脉造影 ,以及临床常规生化检测指标 ,综合分析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分布及不同基因型与临床资料、生化指标的关系 ,并对不同基因型患者冠心病的危险性进行评价。结果 存在冠状动脉病变的冠心病组以CC基因型为主 ,与T等位基因携带者 (CT TT)相比较差异有显著性 (P <0 0 5 ) ,且T等位基因携带者 (OR∶0 5 6 ,95 %CI∶0 2 4 0 6 3)冠心病危险性低于CC基因型 (OR∶1 92 ,95 %CI∶1 0 9 2 5 4 )。结论 PPARγC16 1→T的置换与冠心病之间有重要的相关性 ,T等位基因携带者可以减少冠心病的危险性 ,可能与PPARγ作用于血管壁局部 ,参与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有关。  相似文献   

10.
绝经后妇女护骨素基因G1181C多态性与骨密度变化相关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目的 寻找护骨素基因(OPG)外显子中的单核苷酸多态性 (SNP),并分析其与绝经后妇女骨密度的关系。方法 在 205名绝经后妇女中,采用PCR和直接测序法确定OPG基因的SNP及基因型。应用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和股骨颈骨密度 (BMD)。同时检测血清骨钙素 (BGP)、尿Ⅰ型胶原交联N端肽(NTx),以及血清护骨素(OPG)和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子配体 (RANKL)。结果 在OPG基因第一外显子中发现一个G1181C的SNP,该SNP的基因型频率分布依次为GG型占 0. 566、GC型 0. 346、CC型0. 088。去除年龄和体重的影响后,CC型的腰椎BMD明显高于GC和GG型 (P<0. 05),多元回归分析提示OPG基因型与绝经后妇女腰椎、股骨颈BMD相关 (P<0. 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OPG基因是绝经后妇女发生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的独立危险因子,GG型发生骨量减少和骨质疏松的危险是CC型的 2. 83倍(P<0. 05)。结论 OPG基因的G1181C多态性与绝经后妇女BMD存在一定的关联,CC型对绝经后妇女腰椎BMD具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1.
PPARγ2基因C1431T多态与肥胖的关联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中国汉族人群中γ2-过氧化酶体增殖剂激活受体(Peroxisome proliferative activated receptor γ—2,PPARγ2)基因C1431T多态性与肥胖的关系。方法从北京地区选取肥胖病例及对照共574例,病例、对照均是287例。所有研究对象记录其病史、体检等临床资料及吸烟、饮酒等流行病学资料,采用PCR-RFLP检测各组PPARγ2基因C1431T多态基因型并统计各组的多态性频率。结果C1431T多态性位点的摹因型C/C、C/T和T/T的频率分别为53.7%(n=308),43.0%(n=247)和3.3%(n=19),C1431和T1431等位基因频率分别是0.752和0.248,基因型分布符合Hardy—Weinberg平衡定律。肥胖组和对照组的PPARγ2基因C1431T多态基因型频率及等位基因频率尤显著差别,C1431T多态与肥胖相关的数量表型没有显著相关性。结论PPARγ2基因C143IT多态与中国汉族人群的肥胖发生无显著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检测人胰高血糖素基因编码区和调控区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及其基因型在上海汉族人群中的分布,并分析和原发性高血压(EH)的相关性。方法:用直接测序法和变性高效液相色谱法(DHPLC)进行SNP检测,用直接测序法对EH组和正常血压组(NT)进行SNP基因分型。结果:在胰高血糖素基因的2号外显子(3689位)和3号外显子连接区(5505位)各检测到1个SNP,对其中一个高频SNP(C3689T)的分型结果显示,SNP基因型频率在EH组和NT组间差异无显著性,不同基因型组间血压,血糖,血脂和肾功能等生化指标差异均无显著性。结论:SNP在不同种族中差异有显著性;胰高血糖素基因的C3689T基因型分布在NT和EH间差异无显著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冠状动脉硬化患者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C161-T基因多态性与冠状动脉狭窄的关系。方法检测161例冠状动脉硬化患者和103名正常对照的血压、体质量指数(BMI)、腰围、血脂、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BG),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多态性方法测定PPARγC161-T基因多态性。结果冠状动脉硬化组腹围、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 h BG亦高于对照组(P<0.05),冠状动脉硬化组PPARγCC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CT型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PPARγC161-T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有关联。  相似文献   

14.
Jiao J  Meng XW  Xing XP  Zhou XY  Li M  Xia WB  Xu L  Tian JP  Yu W 《中华内科杂志》2004,43(4):276-279
目的 探讨瘦素受体基因Gln2 2 3Arg多态性与青年妇女骨峰值和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骨密度的关系。方法 筛选 2 19例健康青年妇女和 10 2例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 ,用双能X线吸收测定法检测研究对象腰椎和髋部的骨密度 ,用PCR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检测研究对象的瘦素受体基因Gln2 2 3Arg的基因型。 结果 本研究人群中瘦素受体基因Gln2 2 3Arg基因型及基因频率的分布符合Hardy Weinberg定律 ,提示本研究人群是一个平衡群体。青年妇女组瘦素受体基因Gln2 2 3Arg的GG基因型组腰椎 2~ 4的骨密度高于GA和AA基因型组 [(1.2 13± 0 .12 7) g/cm2 比(1.15 4± 0 .12 4 ) g/cm2 ,P <0 .0 5 ],在股骨颈、Ward三角区、大转子部位各基因型组间骨密度值无统计学差异 ;10 2例绝经后骨质疏松妇女中LEPR基因Gln2 2 3Arg各基因型组间在腰椎 2~ 4、股骨颈、Ward三角区、大转子部位的骨密度值均无统计学差异。偏相关分析进一步表明青年妇女组的瘦素受体基因多态性与腰椎 2~ 4的骨密度相关 (r =- 0 .15 1,P <0 .0 5 )。结论 瘦素受体基因Gln2 2 3Arg的多态性与青年妇女腰椎 2~ 4骨峰值的获得和维持有关 ,可能是骨峰值独立的影响因素 ,等位基因G可能是骨量的保护因子 ,可作为预测汉族妇女骨质疏松发生危险性的遗传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过氧化物酶体增殖活化受体γ(PPAR-γ)基因Pro12Ala和C161T位点的多态性与湖北汉族人群溃疡性结肠炎(UC)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多聚酶链式反应-限制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方法(PCR-RFLP),对212例UC患者和220例健康对照者进行PPAR-γ基因分型。结果UC患者PPAR-γ基因C161T位点C/T基因型频率,T等位基因频率明显高于正常组(35.4%比25.0%,P=0.015,OR=1.69,95%CI=1.12~2.57;20.1%比12.9%,P=0.006,OR=1.68,95%CI=1.17~2.43),T等位基因携带者也高于正常对照组(37.7%比25.5%,P=0.007,OR=1.77,95%CI=1.18~2.68)。而Pro12Ala位点基因型频率,等位基因频率UC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PPAR-γ基因C161T位点基因T等位基因与湖北汉族人群UC的发生存在相关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PPARγ2基因Pro12Ala多态性与辽宁地区汉族老年人群超重和肥胖的相关性。方法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对186例老年超重肥胖者和186例正常对照人群PPARγ2基因外显子的Pro12Ala多态性基因型进行对照分析。结果 PPARγ2基因12Ala等位基因在老年超重肥胖组和对照组的频率分别为4.3%、2.1%,两者间有显著性差异(P=0.046)。结论 PPARγ2基因外显子的Pro12Ala多态性与老年超重和肥胖相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体激活型受体γ (PPARγ)C1 6 1→T变异与冠心病的关系。  方法 :本研究采用病例—对照设计 ,筛选 1 50例冠心病患者 (冠心病组 )及 1 57例非冠心病患者 (对照组 )为研究对象。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限制性片段多态性方法测定PPARγ基因多态型。  结果 :冠心病组PARγCT基因型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 ( 2 2 7%vs 34 4 % ,P <0 0 5)。各PPARγ基因型之间的体重指数、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无显著差异。PPARγCT基因型与体重指数之间存在对冠心病的交互作用 (P =0 0 2 2 )。  结论 :本研究观察了PPARγC1 6 1→T基因变异在中国人群的分布 ,冠心病患者PPARγCT基因型显著低于对照组。该基因型与体重指数存在对冠心病危险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上海地区绝经后妇女Ⅰ型胶原αl基因多态性与骨密度无关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研究上海地区205名绝经后妇女I胶原α1(COLIA1)基因Sp1结合位点的多态性变化与骨密度的关系。方法 用PCR-RFLP法检测COLIA1基因多态性,基因型中的大写与小写字母(S和s)分别表示无和有限制性内切酶位点。以双能X线骨密度仪测定腰椎和股骨颈等处骨密度。结果 所有样本均为SS基因型,没有发现Ss和ss型。结论 COLIA1基因多态性可能有较大的种族差异,与上海地区绝经后妇女的骨密度无关。该基因对骨密度和骨质疏松症的影响尚需在不同人群中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广西壮族人Caveolin-3基因外显子单核苷酸多态性(SNP)与2型糖尿病(T2DM)的关系。方法选择24例T2DM(T2DM组)患者及10例正常对照者(对照组),应用PCR法对两组广西壮族人Caveolin-3基因外显子SNP进行PCR扩增后测序。结果 Caveolin-3基因第2外显子非编码区有2个位点发生突变,分别是12842 A→G和12715 A→T。2位点的等位基因频率在糖尿病组和正常对照组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12842A→G和12715 A→T位点有三种联合基因型(AT、GT、GA),其中AT、GA型的分布频率在两组中比较P〈0.05。结论 Caveolin-3基因12842 A→G和12715 A→T位点突变可能与T2DM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C161T点突变与2型糖尿病(T2DM)合并冠心病(CHD)的相关性。方法研究对象分3组正常对照组(NC)118例,T2DM组152例,T2DM合并CHD组150例、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酶切片段长度多态性技术检测PPARγC161T基因突变。结果T2DM合并CHD组与T2DM和NC组相比,T2DM合并CHD组CC基因型频率显著升高(78.7%,62.5%,63.6%,P<0.05),CT基因型频率显著降低(17.3%,34.9%,33.9%,P<0.05);CT基因型者空腹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低于CC、TT基因型(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CC基因型为T2DM合并CHD的独立危险因素(OR=2.257,95%CI=1.15~4.45)。结论PPARγC161T点突变与T2DM合并CHD相关,降低T2DM合并CHD的患病风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