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探讨X线、CT和MRI诊断肺静脉曲张的价值。方法:对4例肺静脉曲张的X线、CT和MRI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例x线表现为右下肺心膈角部圆形或椭圆形、内缘与心下缘相连致密影。1例为左心缘异常突起影。2例CT扫描显示肺内异常影为局限性扩张的肺静脉。1例MRISE序列横轴位T1WI、T2WI均显示右下肺异常高信号影,形态不规则呈分叶状,冠状位显示异常信号影与流空的肺静脉主干相连接。结论:肺静脉曲张的X线检查可发现肺内肿块状病灶,但定性诊断比较困难;CT、MRI对本病诊断有很大帮助,尤其是MRI在病变的定位定性诊断方面更具有优势。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X线和CT在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合并肺静脉曲张的诊断价值。方法对7例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合并肺静脉曲张的X线、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7例均有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史。X线胸片于心缘旁可见"肿物"影。CT见"肿物"影与左心房相连接,为肺静脉近心端瘤样扩大,增强前后其CT值与左心房密度呈一致性改变。结论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病变患者X线胸片见心缘附近与心影相连的团块影应首先考虑此病,增强CT可以明确诊断。  相似文献   

3.
1 临床资料 患者,女性,54岁.右侧胸部外伤后,至当地医院行CT检查发现右肺下叶结节影10余天.外院CT示右肺下叶结节大小约3 cm×2 cm,结节内有多发高密度影.为求进一步诊治入我院胸心外科住院治疗.临床诊断:右下肺错构瘤?行右下肺肺段切除. 病理检查:右下肺肺段切除标本大小10 cm×6cm×2.5 cm,局部肺膜下见一灰白色结节状肿物,大小3 cm×3 cm×2.5 cm,边界清楚,无包膜,切面灰白色,实性,质韧,硬有砂砾感.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五种活检方法在肺部块影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择门诊及住院患者经肺部平片及/或CT检查结果诊断为肺部块影1180例,应用经纤支镜肺活检,x线引导下、B超引导下、CT引导下肺穿刺活检及开胸肺活检术进行检查,并对有关资料进行分析研究。结果:对中央型肺部块影应用CT引导下肺活检诊断阳性率显著高于纤支镜检查及X线引导下肺活检组(P〈0.05)。纤支镜活检阳性率显著高于x线引导下肺活检组(P〈0.05);对周围型肺部块影应用CT引导下肺活检阳性率显著高于纤支镜活检、x线及B超引导下肺活检组(P〈0.05)。x线引导下肺活检阳性率娘著高于纤支镜检查组(P〈0.05)。开胸肺活检诊断阳性检率为100%。结论:应用纤支镜肺活检对中央型肺部块影诊断阳性率较高、费用低、并发症少,易作为首选检查;对于周围型肺部块影应用CT引导下穿刺肺活检阳性率高、并发症少,宜作为首选检查。开胸肺活检创伤大,费用高,患者不易接受,故可在其它方法不能确诊情况下选用。  相似文献   

5.
石永久  彭明  揭少锋 《中外医疗》2013,32(1):6+8-6,8
目的 对低剂量螺旋CT扫描在胸外伤检仓中的应用进行探讨分析。方法选取2011年6月-2012年2月期间,该院收治的16例胸外伤患者,对其进行常规x线胸片和胸部低剂量螺旋CT扫描,并对两种检查方式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经常规X线胸片柃查,14例没有现异常,2例患行提示为右下肺局部有肺挫裂伤阴影。然而经低剂量螺旋CT扣描提示,10例患者无异常,6例患者肺局部有挫裂伤,且呈片状模糊影。x线片检查正侧左右斜位平均耗时为14.8min:而低剂量螺旋CT胸部扫描在20s内完成.结论任对胸外伤患者进行榆在及诊断中,胸部低剂赞螺旋cT具有重要的价值和积极的意义,值得临床椎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1临床资料   患者,男, 55岁,咳嗽咳痰 1周,加重伴发热 1天入院。吸烟史 30年。 X线正位胸片见右下肺片状模糊影,右侧心影后相叠一丘状肿块,侧位见胸椎前、肺门下及心脏影后见一团块状影,大小约 9cm× 8cm。 X线初诊:右下肺癌伴阻塞性肺炎。   CT平扫纵隔窗见右下肺叶主支气管周围、气管隆突下方及食管右旁一软组织肿块,肿块内散在钙化斑 (图 1),增强后肿块强化, CT值从 40HU增加到 98HU。肺窗见右下肺片状密度增高影。考虑右下肺纵隔型肺癌伴阻塞性炎症,建议活检与纵隔肿瘤鉴别。   支气管纤维镜检查见隆突欠锐利,活…  相似文献   

7.
患者男,64岁。因咳嗽10月,x线胸片发现右胸内块影于1982年6月9日入院。1年前曾有咳泡沫样痰史,胸透为右下肺炎,经抗生素治疗1周,症状缓介。既往无高血压史。检查:T.P.R正常,上肢血压130/80,下肢180/110。挠动脉与足背动脉搏动正常。全身浅表淋巴结不肿大。双肺呼吸音清晰,心律齐、无杂音。腹部、脊柱无异常。常规化验与3次痰脱落细胞检查(一):心电图与肺功能正常。x线正位胸片(图1)示右心缘旁-5×3cm大小之块影,边界不规则,其外下方有渗出性阴影,透视下块影无搏动。右侧位片(图2)示块影居脊柱前。临床和x线诊断均为右下肺癌伴阻塞性肺炎。  相似文献   

8.
刘海潮 《中外医疗》2010,29(22):171-171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SCT)对肺隔离症的诊断价值,搜集经手术病理确诊的肺隔离症5例,全部病例均行CT平扫及薄层增强扫描。结果 4例为肺叶内型;1例为肺叶外型;3例位于左下肺,2例位于右下肺。增强MSCT显示5例均有血管影自主动脉与病灶相连。结论多排螺旋CT对肺隔离症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9.
肺包虫囊肿破裂的X线诊断与鉴别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对13例经手术证实的肺包虫囊肿破裂进行X线分析,旨在提高X线诊断与鉴别诊断能力。方法13例均摄一次以上正侧位胸片,部分病人摄断层片,或做胸部CT检查。结果“水上浮莲”5例,不规则空洞2例,“月牙、环状气带”征2例,伴支气管胸膜漏3例,片状、条索状影1例。结论肺包虫破裂以X线平片多可确定诊断。  相似文献   

10.
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X线及CT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X线及CT特征,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分析经临床综合诊断证实34例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系列胸部X线及CT表现。结果Ⅰ型11例,均表现为双肺弥漫性磨玻璃影,其中8例伴有双肺散在分布的微小结节影、小结节,3例伴有散在分布的细网结节影;Ⅱ型15例,表现为双肺弥漫性磨玻璃影伴有双肺散在分布的腺泡结节影及斑片状影,10例双肺外围可见支气管充气征,13例可见散在分布的细网结节影,6例心影及膈影稍模糊;Ⅲ型8例,5例表现为双肺弥漫性磨玻璃影伴有双肺散在分布的片状影及大片状影并可见明显的支气管充气征,3例双肺呈“白肺”改变,2例可见少量胸腔积气,1例见轻度纵隔气肿,8例患者的心影及膈影均模糊甚或消失。31例复查病例中,16例呈不同程度的自Ⅰ型向Ⅲ型迅速发展,最终3例双肺呈“白肺”而治疗无效死亡;15例患儿治疗及时而病情稳定或好转。结论新生儿肺透明膜病的X线及CT征象具有一定特征,结合其动态变化特点及Ⅱ盘床资料,可及时、准确诊断本病。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肺源性心脏病(PHD)的心电图、x线胸片与CT表现,探讨综合应用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经临床确诊的肺心病27例,均作常规心电图、X线胸片、胸部CT平扫,其中17例行动态心电图检查,15例行CT增强扫描。对其心电图、胸片、CT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病例心电图以肺型P波为多(15例,55.6%),其次是QRS综合波改变、孓T段及T波变化、房室传导阻滞。X线胸片:心脏二尖瓣型22例,普大型5例;右心室增大19例,右心房增大6例,左心室增大4例。均见肺动脉段突出(≥O.3cm),右下肺动脉干增粗(≥1.5cm);肺门截断征21例。慢性支气管炎表现21例,肺气肿征象17例,2例合并支气管扩张。CT表现:大部分病例心脏增大,右心室增大或肥厚21例,右心房增大9例,左心室增大5例。右下肺动脉干增粗,外围动脉变细、扭曲、紊乱。慢性支气管炎表现23例,肺气肿15例,肺大泡11例,5例合并支气管扩张。心电图提示肺心病表现15例(55.6%),X线胸片诊断肺心病19例(70.3%),CT诊断肺心病22例(81.5%),三者综合诊断24例(88.9%)。结论心电图、X线胸片与CT对肺心病诊断都能提供一定的依据,三者综合应用可提高诊断率,临床应用价值更大。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急性肺栓塞所致肺动脉高压的影像学特征,以提高对急性肺动脉栓塞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经临床确诊且均行64排CT血管成像(CTA)检查的急性肺动脉栓塞合并肺动脉高压的胸部影像学表现.结果:26例肺栓塞合并肺动脉高压患者中,10例接受胸片检查:肺血管纹理改变7例,肺浸润灶4例,肺膨胀不全6例,纤维索条影3例.10例均可观察到有肺动脉段突出、肺动脉主干增宽、右心室大.11例胸部CT平扫:肺周密度不均的浸润灶、纤维索条灶和肺不张6例.中央肺动脉扩张、右室肥大11例.胸腔积液和局限性胸膜肥厚3例,肺膨胀不全、叶间裂移位2例.26例行肺动脉CTA:肺动脉主干病变17例.分支肺动脉病变9例.右心房显著增大6例,右心室增大11例,主肺动脉增粗18例.结论:对急性肺栓塞所致肺动脉高压影像学改变的认识,有助于提高对急性肺栓塞诊断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左心膈角区病变的CT表现,以提高对该区域病变的认识水平。方法:收集本院2005年1月~2010年3月间经手术、病理或CT增强扫描、CT三维重建、心脏超声证实的临床和CT资料完整的左心膈角区病变46例,分析其X线和CT影像学表现。所有病例均行X线平片和CT平扫,其中42例行CT增强扫描。结果:周围型肺癌5例,左中央型肺癌3例,左肺下叶肺不张3例,肺部感染6例,肺隔离症4例;食管下段癌5例,贲门癌3例,贲门失弛缓症2例,左膈疝5例;巨大左心房2例,降主动脉瘤3例;后纵隔蔓状血管瘤1例,后纵隔神经源性肿瘤3例;下胸段胸椎结核伴椎旁脓肿1例。结论:X线平片上心脏左后缘病变因来源不同,表现各异,但各具有一定影像特征,CT平扫+增强扫描在左心膈角区病变的发现和鉴别诊断方面明显优于X线平片,CT检查在左心膈角区病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价值,并且是诊断该区域病变的可靠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心下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infracardiac total anomalous pulmonary venous connection,ITAPVC)的诊断价值,分析超声心动图漏误诊原因,旨在提高超声对ITAPVC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经手术、多排螺旋CT或心导管造影证实为ITAPVC的临床资料,将术前超声检查的声像图表现与手术、多排螺旋CT或心导管造影结果对比分析,对超声漏、误诊及诊断不明确的声像图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并总结该病的超声心动图诊断要点。结果:53例病例中,29例在外院初筛,超声心动图正确诊断10例,疑似2例,漏诊15例,误诊2例,2例均误诊为完全性心内型肺静脉异位连接,漏误诊率58.6%;本院超声心动图正确诊断44例,疑似3例,所有正确诊断的病例中均显示左房壁回声完整,4根肺静脉均未与左房连接,可见共同肺静脉干连接垂直静脉,并穿过膈肌同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并行走行进入肝脏,与肝静脉、门静脉或下腔静脉连接。本组检查漏诊5例,误诊1例,漏误诊率11.3%,3例漏诊为房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2例因同时合并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右房异构而漏诊,1例误诊为完全性心内型肺静脉异位连接。结论:ITAPVC易于漏诊,当出现右房室明显增大、左房室偏小、房水平右向左分流时,应常规探查肺静脉的走行情况。若剑突下扫查发现门静脉、肝静脉或下腔静脉扩张则需高度怀疑ITAPVC,且同时进行心导管或CT血管造影检查,以便早期做出正确诊断,尽早手术,改善患儿的生存率,降低病死率。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肺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经CT肺动脉造影或核磁共振证实确诊肺栓塞患者18例,行经胸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及下肢深静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观察右心及肺动脉血栓回声及右心结构和功能状况、三尖瓣返流程度及肺动脉压以及下肢深静脉有无血栓栓塞.结果:18例患者中超声检查直接检出肺动脉内血栓回声4例(22.2%);有右心房、右心室增大12例,右室壁运动幅度减低8例,频谱多普勒显示三尖瓣返流峰值速度明显增大10例,肺动脉高压10例.溶栓后48h多数患者右心功能即有明显改善,一周即恢复正常;18例患者中检查出有下肢深静脉血栓12例(72.2%).结论: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肺动脉内血栓直接检出率较低,但多数患者能检查到右心系统功能异常,在肺栓塞溶栓治疗疗效观察中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门静脉海绵样变(CTPV)的64层螺旋CT表现和特征,探讨64层螺旋CT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使用对6例CTPV患者,行上腹部CT平扫、动态增强扫描,采用多平面重组(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等图像后处理技术显示异常的门静脉及侧支血管情况。结果CTPV的64层螺旋CT平扫示门静脉结构不清,肝门区可见多发的结节状软组织影。本组全部病例均见门静脉主干及其分支闭塞和(或)狭窄,正常门静脉系统结构消失,门静脉走行区结构紊乱,表现门静脉主干和(或)其分支因栓子闭塞和(或)狭窄5例,门静脉管腔增宽,内可见低密度充盈缺损1例,门-门侧支血管6例,胆管周围静脉丛曲张3例,胆囊静脉丛曲张2例,胃左静脉曲张5例。门一体侧支血管6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4例,腹膜后静脉曲张2例、脾胃-肾静脉分流3例。增强扫描肝实质灌注异常2例,胆囊、胆管壁增厚2例,合并管腔狭窄5例。结论64层螺旋CT及图像后处理系统对CTPV诊断具有重要价值,门静脉栓塞及其周围迂曲扩张的侧支静脉为其特征性表现。  相似文献   

17.
右腋下小切口心脏不停搏修补房室间隔缺损24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总结右腋下小切口心脏不停搏房室间隔缺损修补术的临床经验。方法:对24例房室间隔缺损等先天性心脏病均采用右腋下小切口体外循环下心脏不停搏手术进行矫治,其中2例合并部分型肺静脉异位引流(partial anomalous pulmonary venous connection,PAPVC)者扩大房缺,并用补片将引流到右房的右肺静脉隔到左心房,2例合并肺动脉瓣狭窄者行瓣叶交界处切开,3例合并三尖瓣关闭不全者行三尖瓣成形术。结果:全组无手术死亡,无残余分流、气栓、低心排血综合征等并发症。2例手术中分别损伤右房后壁及右下肺静脉,1例出现一过性血红蛋白尿,1例出现心律紊乱。结论:右腋下小切口体外循环下心脏不停搏手术方法具有微创意义,但使用有一定局限性,应建立在安全、精确的心脏畸形纠治基础上。  相似文献   

18.
黄泽和 《当代医学》2009,15(28):92-93
目的探讨X线和CT诊断肺硬化性血管瘤(Dulmonary sclerosing hemangioma,PSH)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PSH的X线和CT扫描表现。结果X线和CT示PSH呈类圆形,边缘清楚的结节/肿块影;CT增强扫描显示病灶明显均匀增强。结论CT增强检查对PSH的诊断和鉴别诊断具有重要价值;CT薄层及三维重建对其诊断提供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19.
熊峰  唐炯  罗俊 《西部医学》2010,22(1):41-42,45
目的Tei指数在慢性阻塞性肺病患者右心功能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52例临床确诊为COPD患者设为实验组,设立正常对照组30例,超声测量并计算右室Tei指数,观察测量两组研究对象常规超声指标,包括右房横径、右室横径、右室前壁厚度、主肺动脉内径、肺动脉收缩压。结果52例患者中有16例具有典型肺心病心脏形态改变(A组),24例无典型右心形态改变,但合并有肺动脉高压(B组),12例无右心形态改变和肺动脉压增高(C组)。各组右室Tei指数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组右室Tei指数与C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右室Tei指数的测量可作为COPD患者右心功能评价的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利用双源CT心脏图像开展正常成年人肺静脉和左心房在心脏收缩期与舒张期双时相影像研究,为临床患者的评估提供参考。方法 共纳入218例成人心脏双源CT扫描图像,且均有最佳收缩期和舒张期图像,于工作站使用图像三维重组技术进行分类和测量。记录肺静脉解剖变异情况、肺静脉孔径及左心房数据并统计分析。结果 肺静脉变异中额外肺静脉易发生于右侧(左侧比例0.92%、右侧比例8.26%),而共干肺静脉则易发生于左侧(左侧比例13.3%、右侧比例0.92%)。左共类型最常见,右中类型次之,其他混合类型少见。肺静脉孔径测量时前后径小于上下径,上肺静脉孔径大于下肺静脉孔径,右肺静脉孔径较左肺静脉孔径大而圆,肺静脉孔径由大到小依次为右上、右下、左上、左下,右上肺静脉孔径最大最圆,左下肺静脉孔径最小最卵圆,额外肺静脉孔径较常规类型小,共干肺静脉孔径较常规类型大而卵圆。左心房横径最大,纵径次之,前后径最小。双期数据比较显示,收缩期肺静脉孔径较舒张期大而圆,收缩期左心房各径线均大于舒张期。结论 肺静脉变异较为常见,肺静脉和左心房形态大小与心动周期相关,双源CT心脏成像可有效地显示及评估肺静脉和左心房的形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