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青光眼是一致盲率较高、病因不十分清楚、临床表现极为复杂的眼病。为了观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血液流变学改变及其甲襞微循环变化 ,我院眼科于 1990年~ 1993年分别对 6 0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和 6 0例白内障患者的血液流变学改变进行了观察 ,并以甲襞微循环变化作为对照。现将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诊断标准 高眼压 (但有 15例是低眼压型 ,眼压 <2 6 6kPa) ;视乳头凹陷和视野缺损。白内障患者诊断标准从略。1 2 性别与年龄 青光眼患者男性 37人 ,女性2 3人。年龄在 4 1~ 6 5岁 ,平均年龄 53岁。白内障患者男性…  相似文献   

2.
3.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POAG)为常见的青光眼类型,是主要致盲性眼病之一。至上世纪末,全世界患青光眼的人数超过6600万。我国青光眼的患病率为1.68%。根据此资料的推算,我国有青光眼患者520万,因青光眼失明者48万。POAG是由于病理性高眼压引起视神经乳头损害和视野缺损,而且眼压升高时前房角开放的一种青光眼。POAG患者早、中期可无症状或症状不明显,晚期视功能的损害是不可逆的,目前治疗主要是控制眼压等方面。因此,有必要从遗传学上来探讨POAG的发病机制,以达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POAG。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中央角膜厚度( CCT)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POAG)视野损害程度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06年至2013年间诊断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98人196只眼,检测视野缺损程度及CCT值,分组并应用多元回归分析及one-way ANOVA及Fisher`s PLSD数据分析方法,分析不同CCT组间视野损害程度,进而得出CCT与POAG视野损害之间的关系。结果:POAG患者中轻度视野缺损组较重度视野缺损组CCT测量值偏大,厚CCT组视野损害程度较薄CCT组轻微。但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OAG患者依视野损害程度分为轻度视野缺损,中度视野缺损,重度视野缺损组后,其视野损害程度与IOP呈正相关,与CCT无显著相关。结论:CCT作为青光眼患者视野损害的监测指标之一,在青光眼患者的病情评估过程中起到一定作用,对于CCT测量值较高的患者,可以预测其视野损害程度较轻,病情进展相对缓慢,而CCT测量值较低的患者则相反。通过本研究确定对于POAG患者,轻度和重度视野损害CCT测量值有较大差异,但作为疾病持续进展的轻、中、重度视野损害之间CCT无相关性。 IOP仍是POAG疾病的发展过程中起决定作用的因素。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2型糖尿病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关系.方法 对182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作回顾性分析,根据是否合并糖尿病将其分为非糖尿病组和糖尿病组,进行对照研究.所有患者均检查Glodmarin压平眼压.Octopus视野.眼底,视力、血糖、血压等.结果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中2型糖尿病发生率10.4%,其发生率随患者年龄增长而增高,但与患者性别无关.结论 2型糖尿病与开角型青光眼之间是密切相关的.  相似文献   

6.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视神经乳头血管定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希  阴正勤 《重庆医学》2002,31(7):556-556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 (POAG)是一种常见致盲眼病。已有的研究表明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视神经乳头局部血流量减少 ,到底是由于视乳头血管闭塞 ,抑或是血管形态改变所致 ,目前尚未见文献报道。本研究观察和测定了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视神经乳头的血管形态、数量变化 ,探讨微循环障碍对青光眼所致视神经损害的影响和病理依据。取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视神经乳头为病例组 ,正常人眼视神经乳头为对照组。视乳头标本经常规取材、固定 ,并用环氧树脂包埋 ,边续半薄切片 (层厚 1μm) ,HE染色。用计算机图像分析方法观测POAG患者…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农村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流行病学状况。方法以菏泽一个农村1166人为对象,调查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发病率。项目包括:调查问卷、视力、裂隙灯检查、非接触眼压计测定、眼底、视野。结果应答率为86.05%,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发病率为1.29%。结论研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流行病学是防盲的重要课题,应当加强宣传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防治知识,做到早期诊断和治疗。  相似文献   

8.
目的 观察开角型青光眼患者静态视野黄斑光阈值改变,探讨测定黄斑光阈值与青光眼早期视功能损害的关系。方法 采用Dicon全自动静态阈值视野计,分别对89例开角型青光眼(早期青光眼45例,中晚期青光眼44例)和正常人40名黄斑光阈值进行测定。结果 早期青光眼患者黄斑光阈值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中晚期患者高于早期患者,3组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测定黄斑光阈值对于青光眼早期视功能损害的评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9.
李威 《中国现代医生》2010,48(25):23-24
目的探讨近视尤其是高度近视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关系及眼压变化对高度近视合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诊断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早期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和正常人群中近视情况,并比较它们与眼压的关系。结果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中近视率达78.72%,远高于正常对照组的62.22%(P=0.0140),近视率差异只要由高度近视引起(P=0.0056),中低度近视和正常视力在两组间的分布并无差异。高度近视合并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25眼中有5眼眼压未增高。结论高度近视可能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高危因素,对于眼压正常的高度近视者不能忽视对其可能并发POAG的相关检测。  相似文献   

10.
视神经视网膜疾病的视反应时间(VRT)改变的特性,很早就被人们所认识,诸如视神经病变、黄斑病变、视网膜色素变性、中毒性视网膜病变等均表现定量光应激试验时值延长.本文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和视力健康者进行VRT测定,目的是探讨用最简单的工具和方法,以作为早期POAG辅助诊断手段的可能性.1 临床资料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拉坦前列腺素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POAG患者135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70)和对照组(n=65),观察组给予拉坦前列腺素治疗,对照组给予噻吗心安治疗;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后的眼压及波动值、视野缺损及视网膜纤维层(RNFL)厚度及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昼夜平均眼压、眼压波动值及视野缺损范围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昼夜平均眼压、眼压波动值较对照组降低更明显,下方视野、颞侧视野及鼻侧视野缺损范围较对照组明显缩小,上方视盘、下方视盘、颞侧视盘及鼻侧视盘较对照组明显增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9例(12.86%)、对照组11例(16.92%)出现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拉坦前列腺素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效果优于噻吗心安.  相似文献   

12.
 摘要:目的 评价醛化脐带静脉管(HUV)在非穿透性小梁手术(NPTS)中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的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临床试验研究,对49例(49眼) POAG患者,HUV组23例行NPTS联合HUV植入,对照组26例行NPTS。术后观察、比较的指标包括:术后眼内压(IOP)、抗青光眼药物使用数量、滤过泡形态特点以及术后并发症。所有研究对象随访12 mo。结果 术后12 mo,手术完全成功(IOP在6~21 mmHg之间,并且不需加用任何抗青光眼药物):HUV组86.96%,对照组69.23%。术后12 mo,HUV组和对照组IOP分别从术前(39.73 ± 4.91) mmHg、(38.99 ± 4.72) mmHg降至(15.81 ± 1.09) mmHg、(19.88 ± 2.21) mmHg (P = 0.00)。对照组术后早期出现低眼压3例(11.54%),HUV组未发生;对照组出现包裹性滤过泡5例(19.23%),HUV组仅出现1例(4.35%)。结论 NPTS联合HUV植入治疗POAG,具有手术成功率高,术后IOP控制良好,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的特点。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兔脑局部冷冻对兔球结膜微循环的影响及蝮蛇抗栓酶的干预作用。方法 :单纯冷冻组 (Ⅰ组 )、冷冻 +生理盐水组 (Ⅱ组 )、冷冻 +蝮蛇抗栓酶组 (Ⅲ组 )各 8例 ,分别检测脑局部冷冻前后动物球结膜微循环的变化。结果 :Ⅰ组、Ⅱ组脑局部冷冻后球结膜微循环血管密度减少 ,微动脉变细 ,血流速度减慢 ,血液流态呈粒流或粒缓流 ,红细胞中度聚集 ,可见大小不等的白微栓流动 ,血细胞贴壁、翻滚 ;两组冷冻前后自身比较 ,差别显著 (P<0 .0 5、P <0 .0 1)。Ⅲ组球结膜微循环状态积分冷冻前后比较 ,差别无显著性 (P >0 .0 5 )。Ⅲ组冷冻后不同时相微循环状态积分明显优于Ⅰ组和Ⅱ组 ,差别显著 (P <0 .0 5 )。结论 :兔脑局部冷冻能引起全身微循环功能障碍 ,蝮蛇抗栓酶对其有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汤丹 《医学综述》2014,(13):2469-2470
目的观察噻吗洛尔与卡替洛尔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0年8月至2011年7月成都市龙泉驿区第一人民医院眼科收治的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90例,依据用药方案不同分为三组:每组30例,A组采用噻吗洛尔治疗、B组采用卡替洛尔治疗,C组采用噻吗洛尔联合卡替洛尔治疗,比较三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三组患者经过6个月治疗后,其眼压较治疗前均有显著下降(P<0.05),但C组患者眼压下降的程度显著高于A、B两组(P<0.05);C组患者眼压达目标值率显著高于A组和B组(P<0.05);C组患者的达标平均时间显著低于A组和B组(P<0.05)。结论噻吗洛尔和卡替洛尔在一定的治疗时间内均能有效控制原发性青光眼患者的眼压,但两者联用在改善患者眼压的效率方面较单用有明显优势,且药物不良反应并未因为联合用药而增加。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非穿透性小梁手术 (non penetratingtrabecularsurgery ,NPTS)联合羊膜植入物对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 2 2例 (2 6只眼 )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进行非穿透性小梁手术联合羊膜植入物治疗。术后观察眼压、眼内反应和滤过泡并做前房角镜检查。随访时间平均 9.4个月。结果 术后视力较术前无明显变化。患者术前平均眼压 36 .84mmHg ,术后 16 .4 5mmHg ,差异有显著性 (t=5 .86 ,P <0 .0 1)。术前平均用药 3.6 4种 (2~ 4种 ) ,术后 0 .93种 (0~ 2种 ) ,差异有显著性 (秩和检验T =10 4 ,P <0 .0 1)。随访期间眼压≤ 2 1mmHg者 2 4只眼 (92 .3% ) ,无需药物治疗而眼压正常者 15只眼 (5 7.7% ) ,需用药后眼压保持正常者 9只眼(34.6 % )。结论 NPTS联合羊膜植入术能有效降低眼压 ,减少抗青光眼药物的应用 ,术后并发症少 ,是一种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有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OAG)合并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浆内皮素-1(ET-1)、一氧化氮(NO)的变化.方法 测定POAG合并T2DM患者47例(A组),单纯POAG患者53例(B组),正常对照组40例(C组)血浆中的ET-1、NO水平,并检测POAG患者的平均光敏感度,将其与相应的NO、ET-1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A组、B组与C组比较,NO水平明显降低,ET-1水平明显升高;A组与B组比较,NO水平明显降低,ET-1水平明显升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OAG的平均光敏感度与ET-1呈负相关(r=-0.524,P<0.05),与NO呈正相关(r=0.532,P<0.05),ET-1与NO呈负相关(r=-0.468,P<0.05).结论 POAG并发T2DM患者血浆ET-1、NO的变化可能参与了本病的发病过程,可作为判断病情程度及疗效评价的指标.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手皮肤β辐射损伤时甲襞微循环的改变。 方法 采用XOX - 1A型微循环显微镜在汞灯冷光下检查 2 2例手皮肤 β辐射损伤 (Ⅲ°~Ⅳ°)患者的甲襞微循环变化。结果 异型管襻、襻周出血及乳头下静脉丛显著增多 ,流速显著减慢 (以粒流为主 ) ,且有明显红细胞聚集。结论 甲襞微循环的改变可作为手部辐射损伤的观察指标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益气活血利水法治疗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临床疗效。方法:将44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23例和对照组21例。对照组滴用0.5%噻吗心安眼液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配合益气活血利水方治疗,疗程均为12周。观察并比较两组患者的视力、眼压、视野及临床主要症状的改善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患者的视力改善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的平均眼压、临床主要症状积分较治疗前均明显下降(P<0.05),且治疗组较对照组降低更加明显(P<0.05);治疗组患者的视野平均缺损和模式标准差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5),而对照组患者较治疗前则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益气活血利水法能降低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的眼压、促进视功能恢复、改善患者临床症状。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的发病机制。方法将85例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患者分为高眼压型组、正常眼压型组,并与24例正常人进行对照,对其血管内皮和血小板功能指标的改变及与中医辨证分型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高眼压型患者和正常眼压型青光眼患者与正常组相比,内皮素(ET)、血浆血栓素B2(TXB2)、血浆β-血栓球蛋白(β-TG)、vonWillebrand 因子(vWF)、6-酮-前列环素 F1α(6-keto-PGF1α)、T/K 比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 P<0.01)。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中医辨证分型各组与正常组比较,均表现为ET-1、TXB2、β-TG、vWF和T/K比值升高,6-keto-PGF1α下降。其中肝郁气滞证和肝肾亏虚证组分别与正常组相比,TXB2、β-TG、vWF、6-keto-PGF1α和T/K比值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痰湿泛目证组与正常组相比,T/K比值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高眼压型患者和正常眼压型青光眼患者均存在明显的血管内皮细胞受损和血小板聚集性增强,血液呈现高凝状态的血瘀病理改变,而正常对照组的血瘀改变不明显。在中医证型中,这种血瘀病理以肝郁气滞证最明显,肝肾亏虚证次之,痰湿泛目证最轻,呈现肝郁气滞证>肝肾亏虚证>痰湿泛目证的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