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成肇仁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5(4):8-9
李培生先生医承家学、广撷博采,历经70余年临床体验与创新,在学术上自成体系,是我国著名的中医伤寒学家和中医教育家.在先生90周年华诞之际,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回顾先生成才之路,研讨先生的学术思想,以启来者. 相似文献
2.
湖北中医学院李培生教授,系我国著名中医学家,其幼承庭训,学贯中西,弱冠即悬壶乡梓,七十余年日临数十诊,药遣数百方,经验宏丰,技高术精,名闻遐迩;主研伤寒,博通古今,著作等身,见解精当,独树一帜,自成一家;致力于中医教育事业,数度主编<伤寒论>教材,广种桃李,门生满天下.业绩斐然,口碑载道,实为道深而技精者.适逢李老九十华诞暨从医七十四周年之际,仅从其大著<柯氏伤寒论注疏正>,浅谈点滴体会,实为挂一漏万. 相似文献
3.
柯韵伯以《伤寒论》第7条为全书之总纲,意在点出仲景以阴阳为纲,但失之于以狭括广,有失于仲景本义,李培生教授特为正之。柯韵伯认为,仲景之六经不同于经络之经;李老特为纠正,认为仲景之六经与经络之手足三阴三阳并不对立而是有联系的。柯韵伯认为,仲景之六经,为百病立法;李老认为,外感与杂病不能分裂开来,对立辨治,但伤寒与杂病还是有区别的。柯韵伯认为,仲景之方,因症而设,非因经而设;李老指出,柯氏的学术思想体系中,仍然是六经统方证。 相似文献
4.
5.
李培生先生是当代著名中医学家和伤寒学家,为中医经典著作<伤寒论>的研究和学术发展作出了重要贡献.先生的成就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相似文献
6.
7.
李培生先生,学识渊博,经验丰富,治疗重在实效,辨证灵活,见解独到。笔者侍诊李老左右数年,蒙受教诲,对先生之经验所知者百不逮一.兹将其教言整理如下。1胃院痛病机突出一个滞字 胃为水谷之腑,以通为用,以降为顺。降则和,不降则滞,反升则这。通降是胃的生理特点的集中体现。叶天士认为,“牌以升则健,胃以降则和。”胃和的关键在于胃气润降,降则生化有源,出人有序;不降则传化无由,雍滞成病。降是胃的生理功能的特征,只有保持舒畅通降之性,才能奏纳食传导之功。 胃为空囊,无物不受,易被邪气侵犯而盘踞其中。邪气犯胃,胃… 相似文献
8.
李培生先生1914年出生于湖北汉阳县一个中医世家.父为儒医,通晓诗文,系前清秀才,然因家境贫寒,仕途险恶,终生郁郁不得志.先生六岁进学,从父习文,诵读<四书>、<五经>类,兼读医学启蒙书,如<濒湖脉学>、<医学三字经>等.年岁稍长,即攻读<昭明文选>、<古文辞类纂>等文史书籍.因家学熏陶,先生有志于医,父始授以医学经典,旁及各科.15岁便随父外出应诊,待人谦和,仁慈博爱.翌年父病逝,先生遂独自悬壶于汉阳城乡,自此开始了他行医治学的漫长生涯. 相似文献
9.
李培生教授是我国著名中医学家,尤精于伤寒.先生幼承家学,十六岁即悬壶于乡里,至今已七十四载,临床技术精湛;博闻强识,主攻伤寒,遥承恽铁樵氏,广涉诸家论著,见解精辟,多次主编<伤寒论>教材,其体例精当,便于教、学,至今仍无出其右者.<柯氏伤寒论注疏正>(以下简称<疏正>)一书,更是先生理论与实践之结晶.笔者读后,稍有体会,略述一二如下. 相似文献
10.
刘完素《伤寒直格》学术思想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伤寒直格》禀承河间学术思想 ,对伤寒有独到的阐发 ,为后世伤寒的研究和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尤其关于六经传变的论述 ,是对当时伤寒统为外感热病的巨大冲击 ;采用辛凉之法治疗外感病 ,结束了辛温法统治外感病的局面 ,补充了仲景之未备。从火热论、运气学说等方面对其学术思想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1.
12.
李培生治疗肝炎病湿热证的经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俊槐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5(4):23-23
李培生教授时年90高寿,仍每周坚持带教应诊,伏案写作,堪称师之楷模,苍天大医.笔者跟师学艺,耳濡目染,随诊摘记.李老认为甲型肝炎(甲肝)、乙型肝炎(乙肝)多属中医湿热疫毒证的范畴,且善于参合使用伤寒温病之法,对诊治肝炎病湿热证疗效卓著.现将其论述整理如下,使李老的学术思想发扬光大. 相似文献
13.
论述了郭雍的伤寒学术思想和学术渊源。认为其学术源于《内经》、《难经》及宋代庞安时、朱肱等医家,主要学术贡献是采撷诸家之论,创立新说,突出类证鉴别以补仲景缺略,充实发展了外感热病的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14.
傅延龄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5(4):11-12
在中医学界,<伤寒论>领域一直是一个名流辈出、群星灿烂的地方.当代中国,这一领域又耸立起一座座高峰,远近高低,各不相同.湖北中医学院李培生教授就是其中的一座,而且在我心目中,他是十分突出的一座.十多年前,我有幸考取了李培生教授的硕士研究生,获得三年随师学习的良好机会.在三年的时间里,李老给我们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15.
曹颖甫《伤寒金匮发微》学术思想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公奇 《陕西中医学院学报》2008,31(3):9-10
《伤寒论》历来被称为中医治疗学的经典著作,师表万世,但却湮晦深奥。曹颖甫治医专宗仲景,以善用经方而闻名。他的《伤寒发微》、《金匮发微》以经解经,精湛允当,并有所发扬光大。对其中的错简之处,辄为订正,复取平日经验方案附于经文之下,以明仲景方治效如桴鼓;对仲师不出方治者,综核尤为周密,提出方冶,启示后来。 相似文献
16.
喻秀兰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5(4):19-20
李培生教授,伤寒大师也,作为伤寒弟子,愧未能尽得其传,实属遗憾!在庆祝李老诞生九十周年之际,笔者系统地拜读了李老的著作,受益非浅.特以此文谈谈个人的心得体会. 相似文献
17.
对《扁鹊心书》中有关伤寒的18条条纹进行分析,从病因分类、诊断思想、治疗思想三个方面进行总结,指出该书在伤寒学术上具有病因于寒,自取四经;首辨阴阳,善抓主证;重视正气,倡导灸法的学术思想特点。 相似文献
18.
聂惠民对《伤寒论》研究颇深,形成了“伤寒学论”学术思想,其代表作《聂氏伤寒学》是其“伤寒学论”学术思想的集中体现.“伤寒学论”学术思想的主要内容为“六经实质论”“气郁论”“脾胃论”“经方论”“合方论”. 相似文献
19.
吴元黔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5(4):13-13
李培生教授是全国知名老中医,上世纪七十年代,他主编了全国多种<伤寒论>教材,声名远播海内外.1978年我考入贵阳中医学院首届中医研究班,学习<伤寒论>用的就是李培生教授主编的教材.给我们上课的老师有全国名老中医袁家玑教授、李昌源教授等老前辈.袁家玑教授与李培生教授同年,是多年的老朋友.袁老也是李培老主编的<伤寒论>教材的主要编写者之一,教学中曾提及教材编写中的一些趣事,对李培老的学术风范、道德文章十分赞赏,给我们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相似文献
20.
贾彩蓉 《湖北中医药大学学报》2003,5(4):18-18
<伤寒论讲义>(以下简称<讲义>)是1982年卫生部组织编写的全国高等医药院校(中医专业)教材(通称五版教材),李培生教授担纲主编.该书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自1985年初版面世以来,多次再版,对中医药理论的系统整理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奠定了现代<伤寒论>教育体系.其有如下的学术特点: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