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孙继明 《中国中医急症》2013,(12):2112-2113
目的观察疏血通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疗效。方法将70例TIA患者随机分为两组。疏血通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35例作为治疗组,阿托伐他汀治疗35例作为对照组。观察其治疗后的临床疗效、血液流变学指标、血栓素B2(TXB2)、血小板聚集率。结果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液流变学指标、TXB2、血小板聚集率比较差异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疏血通注射液联合阿托伐他汀治疗TIA疗效确切,能迅速缓解症状,有效降低脑梗死的发病率。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针刺疗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SOD、MDA指标的干预作用。方法:将符合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患者60例,随机分为针刺干预组(A组)30例和常规治疗组(B组)30例。A组采用针刺干预;B组采用阿司匹林75mg,每日1次。每组均以1个月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3个疗程为1个治疗周期。观察治疗1周期前后SOD、bIDA指标变化情况。结果:2组患者在每个治疗周期前后SOD、MDA指标,组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组间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P〈0.01)。结论:针刺对缺血性脑卒中的高危因素SOD、MDA具有良性干预作用,本疗法可以作为缺血性脑卒中的二级预防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究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抗血小板聚集药和他汀类药物联合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选择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于厦门市海沧医院治疗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80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采用的不同治疗方法进行分组,将采用常规抗血小板聚集药治疗的患者纳入对照组(40例),将采用抗血小板聚集药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的患者纳入观察组(40例),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1个月后血液流变学指标、血脂水平和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栓长度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栓长度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治疗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总胆固醇水平均有不同程度下降,且治疗后观察组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总胆固醇均低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相比单一用药治疗,采用抗血小板聚集药联合他汀类药物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效果较佳,可改善患者血液流变学,降低血脂水平,还具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对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血管内皮功能及血小板活化的影响。方法68例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随机分成常规组(34例)和阿托伐他汀组(34例)。所有病人分别于入院时及用药4周后取血,行血清一氧化氮(NO)、血浆内皮素-1(ET-1)及血小板胞质内a-颗粒膜糖蛋白(CD62p)测定。另选本院同期健康体检者30名作为对照组,要求采血前两周内未服用任何药物。结果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血NO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ET-1、CD62p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治疗4周后两组病人血清NO水平显著升高,血浆ET-1、血小板CD62水平明显降低(P〈0.01),且治疗后两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P〈0.01),但治疗4周后两组患者血NO水平仍低于对照组(P〈0.01),ET-1、CD62p水平仍高于对照组(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有改善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内皮功能,抑制血小板活性作用,阿托伐他汀10mg/d治疗4周后不稳定型心绞痛病人仍然存在内皮功能障碍及血小板活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王大伟  张宏业  罗翌  李俊  叶烨 《新中医》2006,38(9):31-32
目的:观察益气活血法对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气虚血瘀证)的神经保护作用。方法:将42例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1例,予常规西药治疗;治疗组21例,在对照组治疗基础上加用黄芪注射液和灯盏细辛注射液。疗程均为3天。观察治疗前后血清白介素-6(IL-6)、血白细胞总数(WBC)、中性粒细胞比值(NE%)、神经功能缺损评分(NIHSS)及证候积分的变化。结果:治疗后2组IL-6、WBC、NE%均较治疗前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治疗后2组NIHSS均增高,但治疗组增高幅度小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证候积分均明显下降,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治疗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提示治疗组下降幅度大于对照组。结论:益气活血法能抑制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炎症反应,改善中风患者临床症状,有利于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患者神经功能的恢复,是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急性期脑损伤的有效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6.
目的:观察熄风振颓煎联合时辰干预法对缺血性中风患者二级预防的效果。方法:将80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2组均接受中风的西医二级预防治疗,治疗组在此基础上给予熄风振颓煎口服,并以时辰干预法对患者进行养生指导。2组治疗24周,进行临床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IHSS)评定神经功能、Barthel指数(BI)评定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结果:2组NIHSS治疗第12周、第24周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第12周、第24周组间NIHSS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BI治疗第12周、第24周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2组第12周、第24周组间BI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组在1月内复发1例,1~3月内复发1例,3~6月内复发1例,共复发3例,复发率7.5%;对照组1月内复发5例,1~3月内复发2例,3—6月内复发2例,共复发9例,复发率22.5%。对照组的复发率高于治疗组,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随访期间,治疗组患者死亡2例,病死率5%,其中因心血管疾病死亡1例,中风死亡1例;对照组患者死亡3例,病死率7.5%,其中因心血管疾病死亡1例,中风死亡2例。2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熄风振颓煎联合时辰干预法对缺血性中风患者的二级预防具有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钮易蓓 《新中医》2013,45(12):45-47
目的:观察通心络胶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及其对血浆D-二聚体的影响。方法:将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00例随机分为2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缺血性脑卒中常规化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服通心络胶囊,观察临床疗效并监测血浆D-二聚体水平变化。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0%,对照组为74.0%,2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1天,冶疗组血浆D-二聚体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2组其余时间比较,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通心络胶囊对缺血性脑卒中有确切疗效,其机制可能是通过影响血浆中D一二聚体的水平。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他汀类降脂药联合阿司匹林在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3月至2012年9月间收治的78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9例,治疗组全部使用辛伐他汀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而对照组仅使用阿司匹林。结果半年内对78例患者抽查其复发率,治疗组与对照组分别为7.7%(3/39)和20.5%(8/39),治疗组的复发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治疗后LDL-C显著低于治疗前,且低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1%(2/39)和7.6%(3/39),两组差异无显著性。结论辛伐他汀和阿司匹林联合使用治疗缺血性脑卒中临床效果明确,由于患者血清中低密度脂蛋白降低,其远期的复发率也低,患者的自理生活能力较之前显著提高。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补肾和脉方联合规范化抗高血压药物治疗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双盲对照研究方法,将65例患者按照分层区组随机化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试验组采用中药复方颗粒联合规范化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对照组采用安慰剂颗粒联合规范化抗高血压药物治疗。2组均治疗12周,研究分为导入期和随机化治疗期,观察疗效性指标。结果试验组降压有效率94.3%(33/35),对照组87.5%(26/30),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119,P〉0.05)。试验组降压达标率88.6%(31/35),对照组80%(24/30),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17.515,P〈0.01)。治疗前后脉压的降低幅度相比,2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248,P〈0.01)。结论补肾和脉方联合规范化抗高血压药物治疗可有效、平稳地控制老年单纯收缩期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改善其临床症状,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耐受性。  相似文献   

10.
目的研究对缺血性脑卒中有效的二级预防临床治疗方案。方法将151例首发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分为辛伐他汀组、阿司匹林组和辛伐他汀+阿司匹林组。阿司匹林组服用阿司匹林100mg每天1次。辛伐他汀组则口服辛伐他汀20mg每晚1次;辛伐他汀+阿司匹林组则服用辛伐他汀20mg每晚1次加阿司匹林100mg每天1次。3组均治疗3a,观察3组患者缺血性脑卒中的复发率和不良反应,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辛伐他汀组治疗后血脂水平明显下降,与阿司匹林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但辛伐他汀组与阿司匹林组缺血性脑卒中3a内复发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辛伐他汀+阿司匹林组缺血性脑卒中3a内复发率明显低于辛伐他汀组和阿司匹林组(P均〈0.05)。结论辛伐他汀+阿司匹林对缺血性脑卒中的二级预防临床疗效确切。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低分子肝素钙联合缬沙坦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治疗组以低分子肝素钙联合缬沙坦治疗,对照组采用缬沙坦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后测定患者TC、TG、HDL—C、LDL—C水平,评价临床疗效,观察不良反应。结果:观察组TC、TG、LDL—C水平降低显著,与治疗前和对照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HDL—C在组内和组间均无明显改变(P〉0.05);对照组血脂水平四项治疗后均有所改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临床疗效总有效显率为明显上升,与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所有患者均末发生严重不良反应。结论:低分子肝素钙与缬沙坦联用预防缺血性脑卒中疗效肯定,副作用小,是一种较好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究血栓心脉宁联合缬沙坦在高血压性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中的作用。方法将178例高血压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89例,对照组予以缬沙坦联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予以缬沙坦联合血栓心脉宁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12个月,观察记录2组治疗期间终点事件发生情况、治疗前后血压、血液流变学改变及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终点事件发生率为10. 1%,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 1%(P 0. 05)。2组治疗后的血压及血液流变学指标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均0. 05),其中观察组治疗后的SBP、DBP及全血黏度、血浆黏度、纤维蛋白原、血细胞比容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均0. 05)。观察组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为4. 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13. 5%(P 0. 05)。结论血栓心脉宁联合缬沙坦在高血压性缺血性脑卒中二级预防中的疗效显著,可更为合理地控制血压水平,同时可改善血液流变学,继而有助于控制终点事件发生率,且用药安全可靠。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高压氧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方法:10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及对照组各50例,分别采取常规治疗与联合高压氧治疗,比较两组效果。结果:治疗3个月后,观察组总有效率为70.0%,显著高于对照组的58.0%(P〈0.05);观察组神经功能CSS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高压氧能有效改善脑缺氧并促进脑细胞恢复,联合常规药物治疗能显著提高临床疗效,改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早期康复联合醒脑开窍针刺对急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日常生活功能、运动功能及合并症的影响。方法:266例急性脑卒中患者,随机配对分为早期康复联合醒脑开窍针刺治疗组和普通针刺对照组,观察以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愈显率显著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组于治疗第3天,神经功能缺损积分显著减少(P〈0.05),而对照组于第7天方有显著性(P〈0.05)。一个月后,治疗组日常生活能力、运动功能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在合并症方面,治疗前两组统计学差异无显著性(P〉0.05),治疗后差异显著(P〈0.01)。结论:早期康复联合醒脑开窍针刺对脑卒中的治疗效果更好,能够更有效地预防继发合并症,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还真冲剂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气虚血瘀证型患者按入院时间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基础治疗,治疗组加服还真冲剂,疗程均为4周,分别在治疗2周和4周时观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日常生活能力状况(Barthel指数)、日常生活依赖程度(MRS)变化情况。结幂治疗2周后两组之间NIHSS、Barthel指数和MRS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4周后治疗组NIHSS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Barthel指数总分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两组之间MRS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还真冲剂可改善气虚血瘀证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状况和日常生活能力。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清眩降压汤联合西医抗高血压药物对高血压病(EH)患者的降压疗效及临床症状、生存质量的改善情况,探讨对高血压病心脏损害的影响。方法将56例EH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清眩降压汤联合西医抗高血压药物组(治疗纽)29例.单纯西药治疗组(对照组)27例。两组均采用西医抗高血压药物治疗,治疗组加用清眩降压汤,半剂/次.2次/日,疗程为1个月。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症状积分变化,测定诊室血压值、动态血压、填写SF-36量表。结果诊室血压.治疗组对收缩压的疗效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对舒张压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动态血压.治疗组改善24h平均收缩压、白天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对舒张压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症状积分疗效,治疗组症状积分降低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组症状积分疗效总有效率89.6%,对照组症状积分疗效总有效率37.1%(P〈0.01)。生存质量,治疗组对生存质量的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在生理功能(PF)、生理职能(RP)、身体疼痛(BP)、总体健康(GH)、活力(VT)五个维度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社会功能(SF)、情感职能(RE)、精神健康(MH)三个维度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高血压心脏损害,治疗组改善高血压左室舒张功能不全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清眩降压汤联合西医抗高血压药物较单用西医抗高血压药物对肝肾阴虚,肝阳上亢证EH患者有更好的降压疗效。清眩降压汤联合西医抗高血压药物可改善临床症状,提高EH患者生存质量。清眩降压汤联合西医抗高血压药物可改善患者的左室舒张功能。  相似文献   

17.
目的调查分析山西省吕梁市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二级预防现状。方法对2010年8月—2011年2月就诊于山西省汾阳医院门诊的发病后1个月~6个月的缺血性脑卒中105例患者进行现场调查分析,记录患者预防中抗血小板、降压、降糖、调脂及应用其他药物的情况。结果 105例患者中卒中复发者11例占(10.48%),抗血小板治疗治疗率为100.00%,降压、降糖、调脂治疗的达标率分别为62.86%、72.00%、50.08%;其二级预防的抗血小板治疗、降压、降糖及调脂治疗的符合率仍低,不规范用药率很高。结论吕梁市缺血性脑卒中的二级预防现状不容乐观,应加强对医生、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使他们认识到脑卒中的危害及有效的预防措施,达到二级预防的目的。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通脉丹胶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观察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加服通脉丹胶囊;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结果:观察组于治疗后1、2、4周的神经功能欧洲卒中量表(ESS)评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观察组改善优于对照组。观察组基本痊愈率为17.5%,总有效率为90.0%;对照组基本痊愈率为7.5%,总有效率为70.0%,2组总有效率、基本痊愈率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通脉丹胶囊治疗缺血性脑卒中有确切疗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溶栓颗粒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疗效。方法:将128例急性缺血性中风患者随机分成3组,在一般内科治疗基础上分别口服溶栓颗粒(治疗组)、溶栓胶囊(对照组1)、尼莫地平(对照组2),治疗3周,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组临床疗效优于对照组1、对照组2(P〈0.05),3组治疗后与治疗前比较症状均有明显改善(P〈0.05),治疗组证候疗效优于对照组1、对照组2(P〈0.05)。结论:溶栓颗粒是治疗急性缺血性中风的有效药物。  相似文献   

20.
补阳还五汤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气虚血瘀证3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谢静红 《河南中医》2011,31(2):188-189
目的:观察补阳还五汤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60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气虚血瘀证型患者,按照入院时间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两组均采用基础治疗,治疗组加服补阳还五汤,疗程均为2周,分别在1周、2周时观察患者神经功能缺损程度(NIHSS)及日常生活能力状况(Barthel指数)变化情况。结果:在治疗1周、2周时NIHSS评分治疗组均优于对照组,有明显差异性(P〈0.01),Barthel指数治疗组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补阳还五汤能有效阻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进展程度,改善急性脑梗死的预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