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2 毫秒
1.
目的:了解周口市儿VD健康状况,为周口市预防儿童佝偻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血清中25(OH)2D3含量,分析周口市263名就诊儿童VD体内含量,结果:儿童血清中25(OH)2D3含量低于正常水平的儿童有78例占比为29.7%,为VD缺乏,儿童血清中25(OH)2D3含量高于正常水平的儿童有57例,占比为21.7%,一岁以下儿童VD缺乏较为严重,结论:预防儿童佝偻病的同时,应避免由于VD使用不当造成导致患儿VD中毒。  相似文献   

2.
目的:观察黄芪对维生素D 缺乏大鼠骨质的保护作用。方法:选用3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对照组、模型组、黄芪组。实验周期8周。实验结束后,酶免法检测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VD3]、成纤维生长因子-23[FGF-23]、Klotho,股骨HE 染色。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维生素D 缺乏大鼠模型组血清25(OH)VD3、Klotho降低,FGF-23升高,存在骨质疏松。与模型组比较,黄芪组血清25(OH)VD3、FGF-23降低,Klotho升高;黄芪组骨质疏松明显改善。结论:黄芪具有调节维生素D 缺乏大鼠FGF-23、Klotho,保护骨质作用。  相似文献   

3.
摘 要目的:探讨老年人高血压合并衰弱状态的中医体质分布规律及其特征。 方法:选取广东省中医院 2021 年 1 月 至 2023 年 2 月纳入的 200 例老年(年龄≥ 60 周岁)高血压患者,根据 Fried 量表得分进行分组,将所有患者分为高血压非 衰弱组(52 例)、高血压合并衰弱前期组(84 例)及高血压合并衰弱组(64 例),比较三组患者的血清 C 反应蛋白(CRP)、 25– 羟维生素 D[25–(OH)D]水平,分析老年人高血压合并衰弱状态与血清 CRP、25–(OH)D 水平的相关性,探究老年人 高血压合并衰弱状态的中医体质分布规律。 结果:高血压合并衰弱前期组和高血压合并衰弱组的 CRP 水平及年龄均高于 高血压非衰弱组(P < 0.05),高血压合并衰弱前期组和高血压合并衰弱组的 25–(OH)D 水平均低于高血压非衰弱组 (P < 0.05);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年龄、CRP、25–(OH)D 均为影响老年人高血压合并衰弱状态发生的危险因素 (P < 0.05);采用直线相关分析,血清 CRP 与老年高血压伴衰弱患者的衰弱程度呈正相关性(r = 0.381,P < 0.05); 血清 25–(OH)D 与衰弱程度呈负相关性(r = –0.420,P < 0.05);64 例老年高血压合并衰弱患者中平和质为 11 例(占比为 17.19 %);偏颇质为 53 例(占比为 82.81 %),其中最多的为痰湿质 18 例(占比为 28.13%),其次为阴虚质 11 例(占比 为 17.19 %)、阳虚质 8 例(占比为 12.50 %)及血瘀质为 5 例(占比为 7.81 %)。 结论:CRP、25–(OH)D 水平对老年人 高血压合并衰弱状态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痰湿质、阴虚质和阳虚质为老年人高血压合并衰弱状态的易感体质,可以中医 体质学为指导,对高血压患者的衰弱状态进行有效的防治。  相似文献   

4.
黄姿英  何攀  姚梦  刘岩 《新中医》2023,55(12):91-95
目的:观察不同中医证型绝经后骨质疏松症(PMOP) 患者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前肽(PINP)、β-胶 原降解产物(β-CTX) 及25-羟基维生素D[25-(OH)VD]水平的差异。方法:将72 例PMOP 患者纳入PMOP 组,根据骨质疏松症中医辨证分型标准分为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气滞血瘀型3 个证型,另选择年龄段、 绝经年限与体质量同PMOP 组相近的70 例绝经期非骨质疏松女性纳入对照组,所有纳入对象均检测血清 PINP、β-CTX、25-(OH) VD 水平,分析不同中医证型PMOP 患者上述指标的差异。结果:PMOP 组血清 PINP、β-CTX 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血清25-(OH)VD 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不同中医证型 PMOP 患者年龄、绝经年龄、绝经年限、体质量指数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中医证 型PMOP 患者股骨转子区、股骨颈、L2~4 骨密度值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气滞血瘀型 PMOP 患者股骨转子区、股骨颈、L2~4 骨密度值均低于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型(P<0.05)。肝肾阴虚型与脾 肾阳虚型PMOP 患者股骨转子区、股骨颈、L2~4 骨密度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中医证 型PMOP 患者血清PINP 水平总体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血清β-CTX、25-(OH)VD 水平总体 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气滞血瘀型PMOP 患者血清PINP 水平低于肝肾阴虚型、脾肾阳虚 型(P<0.05)。脾肾阳虚型与肝肾阴虚型PMOP 患者血清PINP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 论:PMOP 患者血清PINP、β-CTX 呈高表达,血清25-(OH)VD 呈低表达。不同中医证型PMOP 患者中,气 滞血瘀型患者骨密度值与血清PINP 表达水平均低于脾肾阳虚型、肝肾阴虚型,而血清β-CTX、25-(OH)VD 表达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合并低钠血症及低钙血症的发病机制。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患者93例,其中低钠血症患者46例,血钠正常患者47例,分别测量2组患者血钠、血钙、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1,25(OH)2D3水平,对低钠血症患者给予小剂量泼尼松进行治疗,然后再次对患者进行血钠、血钙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1,25(OH)2D3含量的测量。比较治疗前后患者的血钠、血钙、促肾上腺皮质激素和血清1,25(OH)2D3的含量。结果与血钠正常组比较,治疗前低钠血症组糖尿病患者血钠、血钙及血清1,25(OH)2D3水平显著降低(P〈0.05或0.01);经补充泼尼松治疗后,低钠血症组患者血钠、血钙及血清1,25(OH)2D3水平显著升高(P〈0.01),并且接近血钠正常组。结论糖尿病合并低钠血症者可能存在肾上腺皮质功能相对不足,从而出现低钠血症,降低了l,25(OH),D,的合成,导致低钙血症的发生;适当补充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可能上调了肾脏近曲小管羟化酶活性,促进1,25(OH)2D3的形成,从而改善低钠和低钙血症。  相似文献   

6.
摘 要目的:调查深圳市糖尿病患者血清 25– 羟基维生素 D〔25(OH)D〕的营养状态。方法:选择 2017 年 7 月 至 2018 年 6 月在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内分泌科就诊的糖尿病患者 455 例,其中男 231 例,女 224 例,年龄 18 ~ 89 岁, 平均(59.3 ± 20.6)岁。分析不同性别、不同年龄组(< 50 岁、≥ 50 岁且< 70 岁、≥ 70 岁)、不同季节(夏秋 季、春冬季)患者的血清 25(OH)D 水平。结果:(1)深圳市糖尿病女性患者 25(OH)D 水平高于男性,其中男性患 者 25(OH)D 水平为(19.67 ± 5.93)μg·L-1,女性患者 25(OH)D 水平为(21.27 ± 6.69)μg·L-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2)患者 25(OH)D 水平随年龄增长有升高趋势,< 50 岁患者 25(OH)D 水平低于≥ 50 岁且< 70 岁患者, 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3)患者 25(OH)D 水平春冬季低于夏秋季,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糖尿病患者 25(OH)D 不足或缺乏现象普遍存在,男性患者、< 50 岁患者、春冬季更明显,应注意糖尿病患者 的维生素 D 补充。  相似文献   

7.
目的调查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中25羟维生素D3(25(OH)D3)分布情况,分析血清25(OH)D3水平与多种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统一检测88例维持性血透患者空腹血清25(OH)D3水平(患者检测前停用钙剂或活性维生素D制剂2周)以评估维生素D储备及分布情况,根据血清25(OH)D3水平分为正常、不足、缺乏3组。对血清25(OH)D3水平与患者年龄、透析时间、矿物质代谢指标(血钙、血磷、全段甲状旁腺激素水平)、营养指标(血清白蛋白含量、血红蛋白)的相关性进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结果 88例患者血清25(OH)D3水平为(20.14±15.78)μg/L。25(OH)D3正常16例(18%),不足31例(35%),缺乏41例(47%)。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血清25(OH)D3与透析时间、年龄、PTH具有相关性(β分别为0.522,-0.340,-0.218,P分别为<0.01,0.01,0.05)。结论维持性血液透析特别是透析时间较短的患者维生D缺乏及不足较高,应加强维生素D的补充及加强对患者的教育,以提高其对血液透析并发症的认识。  相似文献   

8.
陈虹余  李正琳  韦小霞 《新中医》2023,55(18):93-97
目的:观察固表止汗方洗浴联合维生素D 滴剂治疗肺脾气虚型维生素D 缺乏性佝偻病(VDDR) 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60 例肺脾气虚型VDDR 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30 例。研究 过程中,对照组剔除4 例,观察组剔除5 例,最终纳入研究对照组26 例,观察组25 例。对照组给予维生素D 滴剂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给予固表止汗方洗浴治疗,2 组均治疗1 个月。比较2 组临床疗效,血钙、 血磷、25-羟基维生素D[25(OH) VD]、碱性磷酸酶(ALP) 水平与中医证候积分,观察2 组治疗前后汗出情 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临床疗效总有效率92.00%,高于对照组65.38%(P<0.05)。2 组中医证候积分均 较治疗前降低(P<0.05),观察组中医证候积分低于对照组(P<0.05)。2 组血钙、25(OH) VD 水平均较治 疗前升高(P<0.05),ALP 水平均较治疗前降低(P<0.05)。2 组血磷水平与治疗前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 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ALP 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25(OH) VD 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 2 组血钙、血磷水平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对汗出的改善效果优于对照组(P< 0.05)。结论:固表止汗方洗浴联合维生素D 滴剂治疗肺脾气虚型VDDR 的临床疗效优于单独使用维生素D 滴 剂治疗,可有效缓解患儿的临床症状,降低ALP 水平,提高25(OH) VD 水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自制健脾补肾法结合重组人生长激素(rh GH)对矮小症儿童生长发育及血清生长激素(GH)、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和25羟基维生素D[25(OH)D]水平的影响。方法 选取发病原因相近的矮小症儿童10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50例,对照组给予重组人生长激素常规治疗,观察组用健脾补肾法结合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2组患者均连续治疗6个月后随访;分别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后身高及体质量变化,用化学发光法检测治疗前后血清GH、IGF、IGFBP-3、25(OH)D含量,统计治疗前后各指标检测结果是否有显著性差异。结果 治疗后2组患者的身高、体质量均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 <0.05),血清GH、IGF、IGFBP-3、25(OH)D含量较治疗前显著增加(P <0.05);且观察组患者身高、体质量及IGF、IGFBP-3增加显著高于治疗前及同期对照组(P <0.05)。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矮小症较单纯应用重组人生长激素治疗效果好,能明显提高血清GH、IGF、IGFBP-3和25(OH)D水平,以更好地促进矮小症患者...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台州市0~6岁儿童25-(OH)D现状及维生素D补充剂的应用状况和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5~2016年500例至医院体检的儿童作为观察对象,所有儿童均使用电化学发光分析仪检测血清25-(OH)D水平,并询问家长维生素D补充剂的使用情况,通过单因素及因素分析法分析影响家长使用维生素D补充剂的影响因素。结果:500例儿童的血清25-(OH)D平均水平为(25.48±7.42)ng/mL,25-(OH)D缺乏率为24.40%。有234例儿童家长应用维生素D补充剂,使用剂量60~700IU/d。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喂养方式、父母文化水平、出生体质量是影响维生素D补充剂使用的影响因素。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父母文化水平与出生体质量是影响维生素D补充剂使用的重要因素。结论:台州市0~6岁儿童维生素D状况较好,但仍有少数儿童缺乏维生素D,需对家长加强科学育儿教育,保障儿童健康成长。  相似文献   

11.
目的:调壹脑瘫患儿父母健康概念与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现状,分析它们之间的相关性,为制订脑瘫惠儿父母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健康概念量表及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为研究工具对178例脑瘫患儿父母进行问卷调查,计量资料的组问比较采用t检验,分类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X。检验。结果:脑瘫患儿父母健康概念与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得分分剐为103.22(25.38)VS57.62(18.69),均呈中低水平,二者之间呈正相关(r=0.47,p〈0.0001)。结论:脑瘫忠儿父母健康概念与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状况不理想,因此护士应加强脑瘫患儿父母的健康教育。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阿尔茨海默病(AD)与血管性痴呆(VD)患者智能障碍的异同。方法:采用韦氏成人智力量表(WAIS-RC)韦氏记忆量表(WMS—RC)对入组的42例AD患者和38例VD患者的智能状况进行测评比较。结果:AD组患者的总智商(FIQ)及记忆商(MQ)均低于VD组。结论:两组患者的FIQ、MQ均有所下降,以AD组的下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头皮发际区微针疗法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疗效。方法:60例V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测组用头皮发际区微针疗法,对照组用口服药物疗法。用ELISA法捡测血浆中载脂蛋白E(ApoE)的浓度,采用MMSE和ADL量表评定患者的认知功能、社会活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两组治疗效果比较:观测组和对照组总有效率分别为60.00%和53.33%,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观测组和对照组MMSE、ADL量表评分与治疗前自身对照均有明显改善(P〈0.01);观测组治疗后的MMSE、ADL量表评分较对照组变化更为显著(P〈0.05);两组血浆ApoE水平治疗后较治疗前自身比较均有显著下降(P〈0.01);治疗后,观测组血浆ApoE水平与对照组比较,下降更为明显(P〈0.05)。结论:头皮发际区微针疗法对于VD患者具有确切疗效,其治疗机理与降低血浆ApoE含量相关。  相似文献   

14.
郭忠伟  岳媛媛 《河北中医》2012,34(6):951-953
目的探讨维生素D水平与急性脑梗死之间的关系。方法选河北省秦皇岛市急性脑梗死患者100例为脑梗死组,体检正常者50例正常对照组,分别检测2组静息卧位血压、25-羟维生素D[25(OH)D]、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LDL)、空腹血糖(FPG)及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分析其相关性。结果脑梗死组收缩压、TC、LDL、FPG及hs-CRP水平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25(OH)D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急性脑梗死组25(OH)D与收缩压、FPG、hs-CRP呈正相关性(P<0.05),与TC、LDL无相关性(P>0.05)。结论维生素D缺乏与急性脑梗死发病有关,可能通过影响收缩压、血糖及炎症因子而发挥生物学作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调查脑瘫患儿父母及其他患病儿童父母的自觉健康状况的现状,比较两组父母之间的差异。方法:调查脑瘫组178例及对照组177例。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及自觉健康状况量表为研究工具,计量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分类资料的组间比较采用x0检验。结果:①脑瘫组父母与对照组父母在年龄、学历、就业、患儿胎次、是否早产等项目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自觉健康状况量表调查:和同年龄的人比较,您感觉比其他人容易生病吗?脑瘫组得分2.26士0.66,对照组得分2.28±0.65;和同年龄的人比较。您的健康情形比其他人?脑瘫组得分2.13士0.65,对照组得分2.25±0.66;整体来说,您认为您的健康情形是下列何者?脑瘫组得分2.16士0.55,对照组得分2.19士0.55。结论:腩瘫患儿父母自觉健康状况得分低下,表明其自觉健康状况较差,因此护士应加强对脑瘫患儿父母行健康教育,以增强其健康锻炼的意识,从而使其保持一个良好的健康状况。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蛇床子总香豆素对骨质疏松大鼠骨密度、骨形态计量学影响以及与血钙、磷、维生素D代谢和生长因子的关系。方法 制备骨质疏松大鼠模型(OVX)。实验动物分为模型对照组(OVX组,摘除卵巢、不作大鼠处理)、蛇床子总香豆素治疗组(治疗组,摘除卵巢后用蛇床子总香豆素治疗)、盐酸雷洛昔芬治疗组(对照组,摘除卵巢后用雷洛昔芬治疗)、假手术组(Sham组,仅切除卵巢周围的脂肪组织)。检测大鼠腰椎、股骨上段骨密度值(BMD)、股骨骨小梁面积、矿化沉积率、血清IGF-1和25-OH维生素D以及血淋巴细胞维生素D受体(VDR)含量。结果 治疗组、对照组均较OVX组腰椎、股骨上段骨密度增高,治疗组较对照组股骨上段骨密度增高。治疗组骨小梁面积明显增加、矿化沉积率增高。治疗组较对照组血清IGF-1浓度值、血清25-OH维生素D浓度值升高,与OVX组比较差异显著。各组血淋巴细胞VDR含量无明显变化,与OVX组相近(P〉0.05)。结论 蛇床子总香豆素能够预防腰椎、股骨上段骨密度丢失,使骨小梁面积明显增加,矿化沉积率增高,且血清IGF-1及血清25-OH维生素D浓度值升高,但对VDR含量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电项针结合头针治疗血管性痴呆的临床疗效。方法:将血管性痴呆的6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每组30例,观察组采用电项针结合头针加口服尼莫地平片治疗;对照组采用单纯口服尼莫地平片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智力评分改变。结果:两组对血管性痴呆的治疗均有一定疗效,观察组治疗血管性痴呆的效果明显优于对照组单纯药物治疗(P〈0.05)。结论:电项针结合头针治疗血管性痴呆有较好的疗效。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先天性唇腭裂儿童术后语言康复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唇裂合并腭裂术后患儿34例,于术后4周开始施行语言康复治疗,疗程3个月,共治疗2个疗程。对训练前后的腭咽闭合功能和语音清晰度进行测评。结果:鼻漏气率由治疗前的(50.65±13.50)降低到治疗后的(23.38±13.15)%,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语音达到正常水平的有ll例,总的有效率100%。结论:先天性唇腭裂儿童术后语言康复治疗对患儿的构音障碍治疗效果明显,值得进一步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头皮发际区微针疗法治疗血管性痴呆(VD)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80例VD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用头皮发际区微针疗法,对照组用口服药物疗法。采用硫代丁酰胆碱法检测血浆丁酰胆碱酯酶(BuChE)的活性,采用MMSE和ADL量表评定患者的认知功能、社会活动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结果:观察组总有效率为62.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5.00%,二者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MMSE、ADL量表评分与自身治疗前比较均有显著改善(P0.01);观察组较对照组改善更为明显(P0.05);两组血浆BuChE水平治疗后较自身治疗前均有显著降低(P0.01);观察组血浆BuChE水平降低更为明显(P0.05)。结论:头皮发际区微针疗法对于VD患者具有确切疗效,其作用机理与降低血浆BuChE水平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