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目的:探讨豚鼠变应性鼻炎模型鼻黏膜出现的超微结构病理变化.方法:用橄榄油将甲苯-2,4-二异氰酸酯配成浓度为10%溶液作为致敏剂,滴鼻,建立豚鼠变应性鼻炎模型8例.另8例正常豚鼠作对照.致敏结束、模型成功后,取两组鼻黏膜进行透射电镜观察.结果:透射电镜见①对照组:鼻黏膜上皮细胞结构完整.表面有纤毛,排列整齐,纤毛内微管排列规则、清晰.胞质内细胞器丰富,偶见嗜酸性粒细胞.偶见表面活性物质板层体.②模型组:黏膜上皮破损.杯状细胞破损.纤毛微管结构紊乱,出现复合、短纤毛.微绒毛消失.细胞体积缩小.电子密度增加.核变形、固缩.细胞器退变、空泡化.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并见其胞膜破裂,伪足形成,脱颗粒及空泡形成.肥大细胞较多,可见巨噬细胞及浆细胞.血管扩张.浆液腺体旺盛增生.这种形态学的改变与变应性鼻炎的临床表现大致吻合.结论:变应性鼻炎鼻黏膜出现形态学的改变,基本病理是上皮损害,血管扩张和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连接扩大,组织水肿,浆液腺体增生.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等浸润、脱颗粒.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外源性白细胞介素-10(IL-10)对变应性鼻炎(AR)大鼠鼻黏膜组织中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IL-23、IL-17A的表达的影响。方法选取SPF级成年SD大鼠54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R组、IL-10组、对照组。AR组和IL-10组大鼠在第1天、第7天、第14天采用腹腔注射0. 3mg诱导白蛋白(OVA)和15 mg氢氧化铝[Al(OH) 3]进行建模,对照组仅给予等量生理盐水;建模第21天时,AR组每天给大鼠滴鼻含50μg OVA的生理盐水20μl,对照组以生理盐水滴鼻,IL-10组在给予OVA的同时,腹腔注射40 pg/kg的IL-10 1 ml,连续7 d。观察三组大鼠鼻黏膜组织HE染色以及鼻涕、鼻痒及喷嚏评分;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三组大鼠血清中Ig E、OVA s Ig E水平,以及三组鼻黏膜组织中STAT3、TGF-β、IL-23、IL-17A蛋白表达水平。结果HE染色病理结果显示,对照组大鼠鼻黏膜无腺体增生、偶见嗜酸性粒细胞; AR组可见大鼠鼻黏膜腺体增生明显,见大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 IL-10组可见大鼠鼻黏膜腺体增生较AR组显著减少,可见少量嗜酸性粒细胞浸润。AR组大鼠的鼻涕、鼻痒及喷嚏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IL-10组大鼠上述症状评分较AR组降低(P 0. 05)。AR组大鼠血清中Ig E、OVA s Ig E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鼻黏膜组织中STAT3、TGF-β、IL-23、IL-17A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 05),而IL-10组大鼠上述指标均低于AR组(P 0. 05)。结论外源性IL-10可上调AR大鼠鼻黏膜组织中RANTES阈值的表达,从而影响AR大鼠的STAT3、TGF-β、IL-23、IL-17A的表达。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和厚朴酚对急性哮喘气道炎症的抑制作用,并分析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通过卵蛋白(VOA)刺激诱导小鼠急性哮喘模型,使用和厚朴酚对哮喘小鼠治疗后统计肺泡灌洗液中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嗜酸性细胞数及细胞总数,并通过 ELISA法检测肺泡灌洗液中的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介素‐4(IL‐4)、IgE、Eotaxin的水平。同时取肺组织,制备组织切片,HE染色检测组织病理学的改变。此外,还通过Western blot法检测NF‐κBp65和I‐κb的表达变化。结果和厚朴酚有效的降低了肺泡灌洗液中的总细胞数(30976.00±3865.54 v s 64861.67±7613.98),并同时降低了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巨噬细胞和嗜酸性的细胞数,治疗前后相比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 <0.05)。ELISA检测结果也显示,和厚朴酚有效的抑制了TNF‐α、IL‐4、IgE、Eotaxin的表达,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病理学实验则显示,与模型组大面积的组织损伤和炎性细胞富集细胞相比,和厚朴酚治疗后,组织损伤得到有效缓解,炎性细胞富集减少。NF‐κBp65和I‐κb的表达分析显示,与模型组NF‐κBp65大量表达,I‐κb表达减少相比,和厚朴酚治疗组N F‐κBp65表达被显著抑制,I‐κb表达显著增加,其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和厚朴酚能够显著抑制急性哮喘诱导的炎症反应和肺组织损伤,其可能的作用机制为抑制N F‐κBp65的活性。  相似文献   

4.
以往人们认为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一种单纯的支气管痉挛性疾病,随着对支气管哮喘认识的不断深入,目前认为哮喘是一种气道慢性炎症性疾患。它是由淋巴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肥大细胞、中性粒细胞、炎性细胞等及气道组织间释放的介质,通过细胞间复杂的相互作用,导致炎性细胞浸润、支气管粘液分泌增多、气道阻塞、间质水肿、微血管渗出、支气管上皮损伤和基底膜增厚,还可有气道平滑肌的肥厚和增生、杯状细胞数量增加、粘膜下腺体扩大。由于炎性细胞浸润、间质水肿和支气管上皮损伤,粘膜下神经末梢暴露,造成了气道狭窄,气道反应性增…  相似文献   

5.
背景:胶原是一种天然的低免疫原性物质,具有良好的细胞相容性和组织相容性,能促进血管生成,在细胞分化、组织修复、器官的正常营养等方面都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目的:评价胶原喷剂对新西兰兔鼻黏膜机械损伤的修复作用。方法:制备鼻黏膜机械损伤模型,给予治疗组左鼻胶原喷剂,模型组左鼻同量生理盐水,观察创伤部位的修复情况及鼻黏膜的病理变化。结果与结论:胶原喷剂无刺激性。治疗组杯状细胞计数、黏膜下腺体与模型组比较有降低趋势,但差异无显著性意义。治疗组黏膜下水肿情况与模型组比较明显减轻,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1)。组织形态学观察结果发现,新生修复的上皮杯状细胞数量减少,黏膜下腺体为小圆形,形态规则,分泌通畅,无明显水肿,且腺体密集;模型组则无上述改变。提示胶原喷剂对黏膜损伤具有明显的修复作用,黏膜固有层炎细胞浸润现象减轻,无明显弥漫性黏膜下水肿表现,腺体分泌情况良好。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白藜芦醇(resveratrol,Res)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s)增殖及迁移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分别培养SHR及其对照鼠(WKY)VSMCs,对SHR组VSMCs进行不同浓度Res药物处理。噻唑蓝(MTT)检测各组细胞增殖能力差异,细胞划痕检测细胞迁移能力变化,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细胞周期情况,ELISA检测细胞上清液中白介素‐6(IL‐6)分泌情况,Real‐timePCR检测细胞中miR‐21及IL‐6mRNA表达水平,WesternBlot检测细胞信号传导与转录激活因子(STAT3)及磷酸化STAT3(p‐STAT3)表达情况。【结果】与WKY组相比,SHR组大鼠VSMCs增殖及迁移能力显著升高,细胞周期检测结果提示细胞G1期比例降低、S期及G2/M期比例升高,细胞上清液中IL‐6分泌增强,miR‐21及IL‐6mRNA表达上升,STAT3磷酸化程度增强(P<0.05);经过Res干预后,VSMCs细胞增殖及迁移能力减弱,细胞周期阻滞在G1期,细胞上清液中IL‐6分泌减弱,miR‐21及IL‐6mRNA表达降低,STAT3磷酸化程度减弱,并且呈一定浓度依赖关系(P<0.05)。【结论】Res可能通过抑制IL‐6/STAT3/miR‐21途径影响自发性高血压大鼠VSMCs增殖及迁移。  相似文献   

7.
支气管哮喘是由多种细胞与因子参与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辅助性T淋巴细胞1/辅助性T淋巴细胞2(Th1/Th2)细胞因子失衡是其发病的基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局部浸润是其主要病理特征,本研究检测了不同时期哮喘儿童血清白细胞介素12(IL-12)和嗜酸性粒细胞活化趋化因子(eotaxin)水平,以探讨其与儿童支气管哮喘关系。  相似文献   

8.
目的:研究水通道蛋白1(aquaporin1,AOP1)在常年变应性鼻炎鼻黏膜中的表达及分布,并探讨其与变应性鼻炎的关系。方法:取17例常年变应性鼻炎患者鼻黏膜组织及16例鼻中隔偏曲患者下鼻甲组织,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AQP1在常年变应性鼻炎鼻黏膜和正常对照组织中的表达及分布。结果:①常规HE染色示常年变应性鼻炎组鼻黏膜上皮内有以嗜酸性粒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杯状细胞增多,并伴有明显的腺体增生。②AQP1在常年变应性鼻炎鼻黏膜中的分布部位与正常鼻黏膜基本一致,主要表达于上皮表面假复层纤毛柱状细胞层、基底细胞层、固有层的浆液性腺细胞、混合腺腺细胞以及上皮下毛细血管及血窦内皮,但其在常年变应性鼻炎组鼻黏膜中的表达显著增高。③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统计学分析显示,常年变应性鼻炎纽AQP1在鼻黏膜中表达的量明显高于正常鼻黏膜组,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常年变应性鼻炎时,AQP1的高表达与腺体过度分泌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咪喹莫特对哮喘小鼠肺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及其信号转导分子Smads表达的影响。方法 40只小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4组,每组10只。正常对照组(A组)、哮喘模型组(B组)、布地奈德治疗组(C组)和咪喹莫特治疗组(D组)。小鼠于第0、14天以卵白蛋白(OVA)致敏,第24天开始雾化吸入1%OVA激发并持续28d,建立哮喘气道重塑模型,C组和D组在吸入OVA前2h分别雾化吸入布地奈德或咪喹莫特30min。于最后1次雾化结束后24h,对肺组织切片行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病理学改变、过碘酸雪夫(AB—PAS)染色定量杯状细胞百分比及黏液分泌、Masson染色测定胶原沉积;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肺组织TGF-β1的蛋白表达水平;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半定量检测肺组织TGF-β1 mRNA以及Smad2、Smad7 mRNA表达水平。结果 B组杯状细胞增生明显,伴黏液高分泌,气管壁胶原过度沉积,与A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杯状细胞轻度增生,黏液分泌减少,气管壁胶原沉积减轻,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B组TGF-β1蛋白和mRNA、Smad2mRNA的表达较A组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D组TGF-β1蛋白和mRNA、Smad2mRNA的表达下降,与B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D组可显著上调Smad7mRNA的表达,与B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雾化吸入咪喹莫特通过抑制慢性哮喘小鼠肺组织TGF-β1,蛋白和mRNA、Smad2mRNA的过度表达,上调Smad7mRNA的表达,从而阻断TGF-β1的胞内信号转导,可在一定程度上减轻哮喘小鼠的气道重塑。  相似文献   

10.
王静  胡志雄 《新医学》2010,41(9):575-577,584,F0003
目的:探讨半乳凝素-3对哮喘豚鼠肺组织嗜酸性粒细胞凋亡及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方法:36只豚鼠随机分为哮喘组、治疗组及对照组,每组12只。哮喘组及治疗组用卵白蛋白致敏和激发制作哮喘模型,对照组同期予生理盐水。于致敏第15~21日激发前1h治疗组豚鼠予半乳凝素-3腹腔注射,剂量0.5mg/kg,每日1次,连续7d。测定3组豚鼠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IL-5含量、嗜酸性粒细胞计数,苏木素-伊红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变化,TUNEL法检测肺组织嗜酸性粒细胞的凋亡,免疫组织化学检测肺组织Bcl-2蛋白的表达。结果:治疗组豚鼠BALF中IL-5含量和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均低于哮喘组(P〈0.05);其肺组织炎症反应明显轻于哮喘组,肺组织嗜酸性粒细胞计数低于哮喘组,嗜酸性粒细胞凋亡指数高于哮喘组;肺组织Bcl-2蛋白表达低于哮喘组(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BALF中白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占白细胞的比例、IL-5水平均升高(P〈0.05或0.01);肺组织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嗜酸性粒细胞凋亡指数均显著升高(P均〈0.01);肺组织Bcl-2蛋白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半乳凝素-3可促进哮喘豚鼠BALF中嗜酸性粒细胞凋亡,减轻肺组织炎症反应,这可能与其降低哮喘豚鼠BALF中IL-5含量、下调肺组织Bcl-2蛋白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11.
【目的】研究骨肉瘤组织中PTEN蛋白的表达与骨肉瘤微血管密度的相关性,为阐明骨肉瘤发生发展的分子机制提供一定的依据。【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技术S-P法检测18例骨软骨瘤和36骨肉瘤中的PTEN、CD34蛋白的表达,对其结果进行相关分析。【结果】①PTEN在骨肉瘤中和骨软骨瘤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58.3%和88.9%,骨肉瘤组低于骨软骨瘤组,PTEN蛋白在骨肉瘤和骨软骨瘤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在骨肉瘤组织中,Ⅲ期骨肉瘤PTEN蛋白的阳性表达率与Ⅱ期(ⅡA期、ⅡB期)组相比明显下降,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ⅡA期与ⅡB期骨肉瘤的PTEN蛋白的表达率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③在骨肉瘤组织中,PTEN蛋白的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及病理组织学分型未见明显相关性。④骨肉瘤组织中PTEN蛋白表达强度与骨肉瘤微血管密度(MVD)之间呈明显负相关(r=-0.915,P〈0.01)。【结论】①PTEN蛋白在骨肉瘤组织中低表达,在骨软骨瘤组织中高表达;在骨肉瘤的Ennecking外科分期中,ⅡA、ⅡB期的PTEN蛋白表达高于Ⅲ期,PTEN蛋白的表达与骨肉瘤的恶性程度、骨肉瘤的浸润、转移相关。②提示PTEN蛋白在骨肉瘤组织中表达强度与肿瘤微血管密度MVD之间呈明显负相关,骨肉瘤PTEN蛋白表达的缺失和降低可能促进肿瘤血管的生成,在骨肉瘤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2.
陶寅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4):706-708
[目的]探讨Claudin-1蛋白在肺鳞癌发病过程的表达变化意义.[方法]收集46例石蜡包埋的肺鳞癌及22例癌旁肺标本.免疫组化检测Claudin-1蛋白在肺鳞癌和癌旁肺组织中的表达差异,统计分析Claudin-1蛋白表达变化与肺鳞癌转移之间的关系.[结果]相比于癌旁肺组织,Claudin-1蛋白肺鳞癌组织中表达升高....  相似文献   

13.
周晅  徐宣枝  周彦杰 《医学临床研究》2012,(9):1715-1716,1720
【目的】探讨子宫内膜浆液性乳头状腺癌(UPSC)的临床及病理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UPSC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及病理特点做统计学分析。【结果】30例UPSC患者中,53.33%(16/30)的病例肌层浸润深度超过1/2肌层,60.00%(18/30)的病例有子宫外转移,淋巴转移率为43.33%(13/30),p53阳性率达到56.67%,雌激素受体(ER)和孕激素受体(PR)的阳性率分别为26.67%和30.30%。【结论】UPSC病期晚,易浸润深肌层和向子宫外扩散;p53的高表达及ER、PR的低表达预示患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淋巴管生长因子D(VEGF—D)在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中的表达情况与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研究50例BTCC中VEGFD蛋白表达的水平,评估VEGF-D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的相关性。【结论]50例中VEGF—D阳性表达率84.0%;VEGF-D阳性表达与肿瘤分级、分期及大小明显相关(P〈0.05)、与复发性无关(P〉0.05)。【结论】在BTCC中,VEGF-D表达水平明显增强且与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肿瘤大小呈正相关,其可能成为诊断和判定预后的一个指标及一项新的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肺鳞癌患者血清中microRNA-181a(miR-181a)水平的变化及其对人肺鳞癌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56例肺鳞癌患者和50名健康成人,采用stem-[oop定量PCR的方法检测其血清中miR-181a的表达变化;体外实验采用CCK8和Transwell小室实验检测miR-181a对人肺鳞癌细胞株NCI-H226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miR-181a在肺鳞癌患者血清中表达较健康成人显著降低(P〈0.05);miR181a可明显抑制肺鳞癌细胞NCI—H226的增殖、侵袭和迁移。【结论】在肺鳞癌患者miR-181a是一种保护性的微小RNA,具有较好的诊断和治疗前景。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肝细胞癌(HCC)和癌旁肝组织中信号转导和转录激活因子3(STAT3)抑制因子(PIAS3)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利用两步法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PIAS3蛋白在HCC及其癌旁肝组织的表达.[结果]PIAS3蛋白在HCC中的阳性率和阳性强度均低于癌旁肝组织(P<0.01);HCC中PIAS3蛋白的表达强度与患者的性别和肿瘤的大小无关(P>0.05),但与肿瘤细胞的分化程度明显相关(P<0.01).分化越差,表达越弱.[结论]提示检测PIAS3蛋白对判断HCC的预后具有一定意义,纠正PIAS3蛋白的表达有可能成为HCC基因治疗新策略.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原发性卵巢小细胞癌(高钙血症型)(OSCCHT)的临床病理特征,并对其诊断和鉴别诊断进行讨论。【方法】报告1例卵巢OSCCHT并结合文献对其临床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原发性卵巢小细胞癌是卵巢的一种起源不明确的少见的高度恶性小细胞肿瘤,其病理组织学分型包括高钙血症型和肺型,0SCCHT2/3患者伴血钙升高,肿瘤摘除后血钙恢复正常,组织学特点主要由大小较一致的小细胞组成,可见散在分布的滤泡样结构,40%肿瘤内出现大细胞。【结论】本病预后差,联合治疗(特别是放疗)可能延长生存时间。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CXCR4作为脑胶质瘤恶性程度分级指标及治疗靶标的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复发前后人脑胶质瘤组织中CXCR4的表达.[结果]CXCR4在10例正常脑组织中未见表达.在31例原发性和复发性胶质瘤组织中,CXCR4阳性率分别为61.2%(19/31)和87.1%(27/31),两者比较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XCR4阳性表达与人脑胶质瘤的肿块大小、vimentin表达不相关,而与肿瘤的病理分级、Ki-67表达正相关(P〈0.01,P〈0.05).[结论]CXCR4与胶质瘤的恶性程度相关,可能作为胶质瘤恶性程度的分级指标;CXCR4在人脑胶质瘤组织中高表达,尤其在复发后阳性表达率显著增高,针对CXCR4为治疗靶点的脑胶质瘤分子靶向治疗可能是潜在的有力的治疗手段.  相似文献   

19.
【目的】探讨胆管囊腺瘤的组织学来源。【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1例胆管囊腺瘤的组织学形态特点,并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其CA19-9、CK7、CK20及Villin的表达。【结果】CK20和gillin蛋白在胆管囊腺瘤上皮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CK7和CA199蛋白在胆管囊腺瘤上皮中的表达与对照组比较无明显差异(P〉0.05),且在胆管囊腺瘤上皮中出现了明显的肠上皮化生。【结论】胆管囊腺瘤上皮可能来源于胆管肠上皮化生。  相似文献   

20.
【目的】研究膀胱移行细胞癌(BTCC)组织中乙酰肝素酶(HPA)及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mRNA)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RT—PCR技术检测62例BTCC组织中HPAmRNA及VEGF mRNA表达,并以12例正常膀胱组织作对照,分析HPAmRNA表达与肿瘤部分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并分析HPA与VEGF表达的相关性。【结果】12例正常膀胱组织未发现HPAmRNA阳性表达,BTCC组织中HPAmRNA阳性表达率为58.06%(36/62)。其表达与肿瘤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及复发明显相关。而且,HPA与VEGF二者的表达具有明显相关性(r=0.501,P〈0.01)。【结论]HPAmRNA阳性表达与BTCC侵袭转移密切相关,HPA在BTCC组织中过度表达可能通过释放VEGF促进肿瘤血管生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