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脑出血急性期的治疗必须注意以下几个方面:一、安静卧床休息,避免再度出血本着就近就医的原则,减少不必要的搬动,因为头部的震动或颈部的过度扭转,都容易引起新的出血;同时应安静卧床休息,防止躁动,避免精神紧张与情绪激动。卧床时间3~4周。  相似文献   

2.
治疗     
本病在急性期正确及时的治疗非常重要。一、一般疗法:急性期要保持安静,减少探视,避免情绪激动和躯体活动,并保持大便通畅,防止用力排便,咳嗽或呕吐而导致再次出血。一般急性期要卧床休息一月。二、控制血压:高血压者可同时应用降压药和  相似文献   

3.
1998~2002年,我院收治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患者40例,经积极抢救和护理,取得满意疗效。现将其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急性期护理:①患者要保持安静,绝对卧床休息4~6周,以防再出血;尽量避免引起血压和颅内压增高的因素包括用力排便、打喷嚏、情绪激动等。②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包括有无意识障碍、瞳孔大小、对光反射、生命体征变化,有无剧烈  相似文献   

4.
蛛网膜下腔出血(subarachnoid hemorrhage,SAH)是由多种原因引起脑底部或脑及脊髓表面血管破裂,血液流入蛛网膜下腔所致的一种临床综合征[1]。如及时抢救,做好急性期护理,对防止再出血、缓解脑血管痉挛、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2]。我科2014年12月收治1例糖尿病合并蛛网膜下腔出血的病人,现报告如下。1病例介绍病人,男,78岁,因“头痛,头晕,呕吐I天”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合并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CMB)的脑梗死病人急性期和恢复期出血转化的风险及可能原因。方法收集我院合并脑CMB的脑梗死病人160例(有CMB组),以及无CMB的脑梗死病人180例(无CMB组),通过比较2组急性期和恢复期出现脑出血的不同发生率,探讨CMB对脑梗死出血转化的影响。结果在脑梗死急性期病人中,2组出血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对于恢复期的病人,有CMB组病人出血的发生率较高(P0.05)。恢复期服用阿司匹林病人中,合并CMB病人脑出血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CMB组(16.3%比6.7%,P0.05)结论 CMB可增加脑梗死恢复期病人出血的发生率,尤其是那些服用阿司匹林的病人。CMB可能是一种逐渐进展的脑微血管病。  相似文献   

6.
血管痉挛是脑动脉瘤破裂急性期常见的并发症之一.脑血管造影显示血管痉挛的频率为12%~85%,差异较大,这与造影的时间、次数和评价方法有关。为了确定脑动脉瘤破裂急性期血管造影对脑动脉痉挛的诊断标准,对因脑动脉瘤破裂引起的蛛网膜下腔出血、不伴有颅内血肿的85例病人,行股动脉插管脑血管造影。其中出血后3天内血管造影者25例,4~7天41例,8~11天9例,12~14天10例。本组女27例,男58例,年龄18~60岁(平均39  相似文献   

7.
SPECT脑灌注显像在脑出血急性期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了解脑出血急性期脑灌注特点,为寻求新的治疗途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35例脑出血后3 d~5 d的病人行单光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SPECT),并对发病初的神经功能缺损及发病后28 d的日常生活能力(BI)评分.结果脑血流量(rCBF)与出血量及出血部位有关:出血量越大,rCBF下降越明显;出血早期部分病人双侧大脑半球血流量均显著降低;SPECT评分与临床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呈直线相关(r=0.85,P<0.01),与28d时的BI评分呈直线负相关(r=-0.81,P<0.01).结论脑出血急性期存在缺血半暗带,其转归与病人日常生活能力的恢复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伴高血压病人脑微出血的相关因素。方法对125例急性脑梗死伴高血压病人进行磁共振磁敏感加权成像检查,明确是否有微出血,发病后1周~2周进行短时动态血压监测,收集病人的一般资料、常见的脑梗死危险因素、动态血压相关参数,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脑微出血发生与诸因素的相关性。结果单因素分析提示年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白天收缩压变异性、夜间收缩压变异性、夜间舒张压变异性、夜间舒张压变异性与脑微出血有关;多因素回归显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白天收缩压变异性与脑微出血有关。结论急性脑梗死伴高血压病人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同型半胱氨酸、白天收缩压变异性是脑微出血的重要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9.
蛛网膜下腔出血致急性脑心综合征的发生机制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急性期脑心综合征的临床特征、发生机制和防治措施。方法对86例SAH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SAH急性期心电图(ECG)异常发生率为83%,心肌酶升高49%。ECG改变主要表现为ST-T改变、心律失常。意识障碍和颅内高压ECG异常发生率明显增高。结论SAH病人脑心综合征发病率较高。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期继发大面积脑梗死临床特点,影像学改变及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期继发大面积脑梗死的临床特点及脑CT和脑动脉造影检查资料。结果:剧烈头痛、呕吐9例,意识障碍9例,脑膜刺激症9例,眼外肌麻痹9例,单瘫或偏瘫6例;脑CT示:均为脑叶梗死;脑血管造影示:均为动脉瘤破裂。结论: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期继发大面积脑梗死以动脉瘤破裂为主,多见脑叶梗死,脑动脉造影是明确诊断的最佳检查方法,急性期治疗关键。  相似文献   

11.
1995年1月~2000年12月,我院共收治重度颅脑损伤病人216例,其中合并上消化道出血27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一般资料:本组男19例,女8例。年龄10~72岁,平均38.4岁。颅脑损伤类型经CT和手术证实:脑挫伤及脑内血肿16例,硬膜下血肿6例,硬膜外血肿5例。昏迷24例,清醒3例。气管切开8例,出血前有呃逆先兆2例。1周内出血8例,1周后19例。 方法:本组病人由呕血、便血、胃管抽出咖啡色胃液并潜血化验阳性确诊,其中由呕吐和胃管抽吸确诊的25例,经便  相似文献   

12.
蛛网膜下腔出血(SAH)是多种病因引起脑底部或脑及脊髓表面血管破裂导致急性出血性脑血管疾病,血液直接流入蛛网膜下腔,又称为原发性或自发性SAH,是神经内科最常见的急诊疾病之一。此病发病突然,病情重,短时间内可发生急骤变化,死亡率高。急性期SAH治疗的目的是防止脑  相似文献   

13.
亚低温在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期的脑保护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亚低温对脑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期脑损伤保护作用的研究报道较少。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期,有多种脑损伤机制参与脑损伤的发生。亚低温在脑梗死早期能对抗多种脑损害因素,应用于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急性期,有可能发挥脑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4.
脑出血病人急性期动态血压变化及与预后的关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脑出血急性期动态血压变化规律以及血压等因素对预后影响.方法对45例急性脑出血病人监测1周动态血压,分析1周内平均收缩压和舒张压、出血量、出血部位、年龄、性别与预后关系.结果脑出血病人7 d血压变化呈逐渐下降趋势,第7天与第1天动态血压参数比较有统计学意义;低龄、女性、出血量少以及收缩压及舒张压较低者病情预后较好.结论脑出血急性期病人血压变化呈逐渐下降趋势,对急性脑出血高血压的处理要慎重,应采取合理、个体化治疗.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灌注加权成像(PWI)联合弥散加权成像(DWI)对急性期脑梗死的诊断价值.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收集56例发病时间1~72 h(其中20例为超急性期脑梗死,发病时间<6 h;36例为急性期脑梗死,发病时间7~72 h)的老年脑梗死病人的临床及影像资料.所有病人均进行PWI和DWI检查,主要观察指标:患侧脑...  相似文献   

16.
脑积水是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的常见并发症,可急发或逐渐出现(数天、数周甚至数年),多为蛛网膜颗粒的阻塞或纤维化所致。SAH导致的脑积水可分3个阶段:急性期(SAH后0d~3d),亚急性期(4d~13d)和慢性期(14d以上)。此文着重讨论慢性期脑积水的指征及预后。 资料 108例SAH病人,年龄1岁~92岁,平均50.9岁。男占36%,女64%,行动脉瘤夹闭术共116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脑出血急性期病人采用脑血康口服液加康复治疗对病人愈后的影响.方法采用脑血康口服液加康复训练(治疗组)治疗急性脑出血30例,并与同期入院采用常规内科治疗(对照组)的急性脑出血病人30例进行比较.治疗前及治疗3周后均行头颅CT扫描以对比血肿吸收情况,并评价其神经功能缺损程度.结果综合治疗组血肿吸收速度明显优于对照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临床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6.67%,对照组为70.00%(P〈0.05).结论脑血康口服液加早期康复训练有利于病人缺损神经功能的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脑心综合征的特征、发病机制和治疗措施。方法对150例脑心综合征病人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脑心综合征病人的心脏损害主要表现为心电图ST-T改变、心律失常、假性心肌梗死样图形、急性心力衰竭及心肌酶的增高。本组急性脑血管病人脑心综合征发生率为61.98%,其中89.33%的病人起病后7d内发生,急性期综合治疗后好转率为97.33%。结论保护心脏功能、控制心律失常等对脑心综合征急性期有较好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黄热病尚无特效治疗方法。急性期病人应就地处理,以防止感染扩散。对病人应进行精心护理和对症治疗。1一般处理应卧床休息至完全恢复,加强皮肤及口腔护理,保持大便通畅,补充维生素B、C、K类,给予流质或半流质饮食,注意水、电解质和酸碱平衡。2对症处理高热时宜采用物理降温,可给予少量镇静剂,但阿斯匹林应慎用或忌用,因其有抗血小板凝集作用,可诱发或加重出血。腹痛明显者可给予阿托品,呕吐频繁时给服胃复安。有出血征象时用大剂量维生素K类。肾脏或心脏受累时,应及时作相应处理,并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注意必须避免使用退烧药。还可用干扰素进行试验性治疗。  相似文献   

20.
复发性脑出血在所有脑出血患者中占5%~7%,多为脑叶-脑叶型,少部分为基底节-基底节型,国外文献报道再出血与首次出血间隔为1个月~11年[1,2].国内报道两次出血间隔时间为4个月~17年[3].但脑出血急性期内再次复发出血病例极少见,且原因不明.现将我们遇到的1例老年人短期内双侧丘脑反复出血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