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重庆医学》2000,29(5):389
患者,女,20岁,大学生,既往身体健康无心脏病史。近来感觉稍活动后出现心悸,来我院检查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心率107次/分,各导联 QRS波振幅由 1.9mv升至 2.4mv又逐渐降低至1.9mv,然后又逐渐增高,呈周期性变化。T波也由低平的 0.1mv逐渐增高至 0.25mv,又逐渐降低至 0.1mv,也呈现为周期性变化。嘱患者做下蹲运动后,自觉心慌心累,即时描记心电图示:窦性心动过速,心率129次/分,QRS波仍呈阶梯性变化,而T波则从深倒逐渐变为浅直立。患者休息10分钟后,心率下降至 91次…  相似文献   

2.
不稳定型心绞痛是急性心肌缺血或心肌缺血突然加重的一种临床综合现象,其临床特征是有持久的心绞痛发作,发作时病人的心电图常常会出现暂时缺血改变,ST—T的改变。疼痛可以在休息时发作,亦可由原有的稳定型心绞痛发展而致,其严重程度介于稳定型心绞痛和心肌梗塞之间。如处理不及时,易发生致命性的心律失常甚至猝死。下面报告2例不稳定型心绞痛患者的监护、体会。例1:女,60岁,诊断为冠心病,不稳定型心绞痛,高血压病Ⅲ期。患者于1997年6月3日因心绞痛反复发作而进监护室监护。心电图显示ⅠⅡⅢ导联ST段压低,V1—V6段下移04mv,T波深…  相似文献   

3.
1 患者,男,51岁,1996年6月6日以持续胸痛2小时入院。入院查体:T37℃,R25次/分,Bp18.0/14.0kPa。神清,精神差,痛苦面容。偶有早搏,肺、腹(-)。ECG:Ⅱ、ⅢaVF呈qR形,ST段弓背向上抬高0.3~0.4mv,Ⅰ、aVL、ST段压低0.1~0.3mv,V3R、V4R、V5RST段抬高0.2~0.3mv,诊为急性下壁+右室心肌梗塞。给予吗啡、硝酸甘油等治疗,并予持续心电监护,大约1.5小时后突然出现室速,即予150焦耳能量除颤,心电监护仍示室速,再予150焦耳能量除…  相似文献   

4.
雌雄各半,体重80~150g,体长60~80cm的40例红点锦蛇心电图测定参数的均值为:心率42次/s,P波0.035s、P一R间期0.43s、Q-T间期0.92s、QRS时间为0.12s。P、Q、R、S、T的振幅分别为0.098mv、0.089mv、0.436mv、0.16mv。  相似文献   

5.
急性下壁心肌硬塞V1—V4导联ST段下移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根据临床资料探讨急性下壁心肌梗塞(AIMI)V1-V4导联ST段下移(STD)的临床意义。方法和结果:AIMI61例,STD≥0.1mv30例(A组),〈0.131mv(B组)。分别较A和B组临床因素和冠心病死亡发生率:其中肺部罗音、心功能Ⅱ-Ⅳ级及Ⅳ级、Ⅲ度房室传导阻滞、持续性低血压休克综合征及住院期内冠心病死亡率A组均显著高于B组(均P〈0.01)。而A组STD导联数≥3(∑ST≥3)的  相似文献   

6.
老年急性心肌梗塞的临床观察与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对132例老年急性心肌梗塞与93例非老年急性心肌梗塞对比观察和护理分析,结果显示老年组临床症状不典型(P<0.01);以呼吸困难、晕厥、腹痛为首发症状多见(P<0.05);合并心律失常、心力衰竭、肺部感染多见。提示对老年心肌梗塞患者应严密监护,及时采取相应的抢救护理措施。  相似文献   

7.
1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60岁,因反复胸骨后疼痛二年余,加重十二小时,于1999年12月10日入院。患者近二年来反复胸骨后疼痛不适,每次持续十余分钟,休息后自愈。多次在乡卫生院以冠心病治疗。心电图检查无异常发现,十二小时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胸痛,经休息及含服硝酸甘油不能缓解。由家人送本院急诊。EKG示V1~V5导联ST段抬高达0.175~0.3mv,且与T波开支融合,T波高耸,V5的R波大于2.5mv,心脏轻度逆时针转位。以急性广泛前壁心梗超早改变住院治疗。查体: BP 15/10KPa,神清,面色…  相似文献   

8.
高血压患者左室肥厚时心脏STI的测定袁宗美(滨州地区人民医院,256610)高血压患者发生左室肥厚者常见。有作者将心电图仅有左室QRS电压增高者称左室“肥厚”(成人男Sv1+Rv6>4.0mV;女Sv1+Rv5>3.5mv),伴ST─T改变者(T波倒...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塞样心电图主要是指心电图上出现异常Q波、ST段里弓背上抬、T波倒置或者ST段与T波融合成单向曲线。除急性心肌梗塞外,许多非梗塞性疾病亦可出现类似心电图变化,正确而又及时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在临床上至关重要。 1.休克与DIC据文献报道各种原因引起的休克与DIC均可产生梗塞样图形,尾长(1974年)报道1例休克患者出现 V1-3呈 QS波,ST段抬高,T波倒置,貌似急性前间壁心肌梗塞,经输血、输液等处理1天后心电图恢复到正常。笔者曾遇2例感染性休克1、例出血性休克患者出现梗塞样心电图变化,经抗…  相似文献   

10.
探明内皮素-1(ET-1)致心律失常作用的受体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35只经冠状动脉口注射内皮素A受体拮抗剂BQ123,观察其对ET-1致心律失常作用的影响。结果:BQ1230.11~7μg/kg预处理后再注射ET-1引起的心律失常严重程度、发生率、死亡率呈剂量依赖性降低。BQ123为7μg/kg时心律失常记分(AS)降为0,与ET-1对照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P<0.01)。结论:ET-1的致心律失常作用很可能是通过ETA受体而介导的。  相似文献   

11.
1病例介绍患者,赖××,男,47岁。因情绪激动诱发心前区剧烈绞榨样疼痛半小时于1998年5月16日上午11时32分车送我院急诊科,即录心电图提示STv1~v5弓背向上抬高0.1~0.3mv,Tv1~v5高尖,STⅡ、Ⅲ、avF下移0.1~0.3mv。...  相似文献   

12.
通过对103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的心电图S-T抬高分析发现,墓碑形S-T段抬高21例,通常形S-T段抬高82例,结果表明:墓碑形S-T段抬高组的CK值、心梗后心绞痛(PIA)发生率,严重心律失常发生率与一周内病死率,均较对照组显著增高。提示:有墓碑形S-T段改变者预后不良。  相似文献   

13.
目的:评价葛根素对老年人心肌梗塞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取前瞻性随机对照开放法,选择60岁以上的急性心肌梗塞半年以上目前无临床症状,但做心电图或动态心电图提示S-T段或T波异常改变者74例,其中治疗组用葛根素500mg+5%葡萄糖 500ml。对照组:28例,用极化液 500ml两组分别静脉点滴,每天 1次,2周1个疗程。结果:治疗组心电图改善率为82.5%,较对照组67.8%,有显著性差异,(P<0.05)。纤维蛋白原降低。未见严重不良反应。结论:葛根素可改善心肌梗塞后无症状性心肌缺血。  相似文献   

14.
变异型心绞痛是不稳定性心绞痛一种特殊类型,病情进展迅速,容易演变为心肌梗塞[1]。合理治疗十分重要。本文旨在探讨一种安全可靠,病人容易接受的长程治疗方案。 1临床资料 1.1研究对象:47例诊断明确的变异型心绞痛病人,男35例,女12例。平均年龄58 ± 2岁。静息时发作者38例,劳累时发作者3例,静息和劳累均有发作者6例,有陈旧性心肌梗塞史者2例。 1.2人选标准:①必须有发作时心电图证实:ST段呈弓背型抬高0.≥1mv(胸导联)或≥0.≥05mv(肢导联);发作时ST段正常者则须与平时ST段压低作…  相似文献   

15.
陈艳  欧育金 《河北医学》1999,5(7):18-20
目的:为了探讨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治疗前后血清T3,T4,TSH的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 应用放射免疫法分别测定30例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治疗前后和30例正常人的血清T3,T4,TSH含量。结果;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治疗前血清T3值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1)而T4,TSH值均与正常对照组无显著差异(P〉0.05),急性心肌梗塞患者治疗半个月后,血清T3T4TSH各值均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  相似文献   

16.
雄性SD大鼠42只经冠状动脉口注射内皮素A(ET_A)受体拮抗剂BQ_(123),观察其对内皮素致心律失常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BQ_(123)0.11~1.75μg/kg预处理后,内皮素引起的心律失常记分(AS)呈剂量依赖性降低趋势,BQ_(123)为7μg/kgAS降为0,与内皮素(ET)组比较有非常显著差异。BQ_(123)拮抗内皮素致心律失常作用可能通过拮抗ET_A受体实现。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对85例急性心肌梗塞(AMI)病人的连续心电监测,分析Q-T.延长和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与血清钾、镁浓度有关。观察到Q-T≥440ml者有28例,占32.94%,其中25例发生室性心律失常,而Q—Tc<440ms者57例中仅有17例(29.8%)发生室性心律失常,差异有显著性(P<0.01)。28例Q—Tc延长组中血钾<3.5mmol/L者有18例,血镁<0.8mmol/L者有12例.其中两者均低者有10例,和Q—Tc正常组比差异显著(P<0.01).经补钾、补镁治疗后Q—Tc延长组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下降,近似于Q—Tc正常组。认为AMI时出现Q—Tc延长及发生室性心律失常与低血钾、低血镁有关,及时补充硫酸镁和氯化钾可预防和治疗AMI时Q—Tc延长以及由此引起的室性心律失常。  相似文献   

18.
陆军 《实用全科医学》2005,3(2):161-161
心律失常是急性心肌梗塞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因而加强对急性心肌梗塞患者心电图监护,及时发现心律失常并给予正确的诊断,协助临床及时治疗,采取预防措施,防止更严重的心律失常发生,避免不必要的死亡,这是降低死亡率的关键。为进一步提高对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律失常发生,发展及转归与预后关系的认识,现将我院心电图室67例心肌梗塞患者其中22例伴有心律失常作一分析。  相似文献   

19.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律失常的临床特点。方法 观察急性心肌梗塞100 例,依据患者初入院5 天连续心电监护以及住院期间心电图检查情况分析总结。结果 急性心肌梗塞并发心律失常总发生率81 % ,其中室性心律失常最多占95-1% ,室性心律失常与梗塞部位关系不大,房室传导阻滞多见于下壁心肌梗塞,束支传导阻滞多见于前壁心肌梗塞。本组病死率17 % ,合并心力衰竭和心源性休克者心律失常发生率均为100% ,病死率30 % 和80% ,经溶栓治疗再通者70 % 患者原发心律失常大部分或全部消失,病死率为0 。结论 对并发心律失常及早发现,尽快合理治疗,对降低急性心肌梗塞病死率及改善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1 一般资料和方法1.1病例选择:所有病例均选自近期住院患者。男性23例,女性11例;年龄38~72岁;其中冠心病心绞痛患者17例,陈旧性心肌梗塞再发心绞痛者6例;风心病、高血压心脏病及扩张型心肌病、老年心脏瓣膜病11例;有9例冠心病前区不适口服消心痛片作为对照治疗组。1.2给药方法:34例均在用药前因心绞痛、或心前区不适、胸闷、气促而予心电图检查,确定S-T段水平型压低或下斜型压低≥0.05~0.2mV左右,伴或不伴T波低平、浅倒或倒置。在排除使用硝酸酯类药物的情况下,立即口服复方丹参滴丸1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