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沙湾山地位于依连哈比尔尕山北坡,处于玛纳斯山地和鸟苏山地鼠疫疫源地之间;东起于玛纳斯河,西至小安集海河。自1976年以来,在沙湾山地鹿角湾、达子庙、石头沟、白杨沟、大牛、博尔霍拉等地开展了鼠疫自然疫源地调查,共捕啮齿动物8种,调查区内鼠疫主要宿主动物为灰旱獭和长尾黄鼠。采到蚤16种,灰旱獭主要寄生蚤为谢氏山蚤与斧形盖蚤长。尾黄鼠主要寄生蚤为 Citellophilus tesquorum altaicas。用间接血凝从鹿角湾牧犬血中检出阳性12份,博尔霍拉牧犬血中检出阳性2份;反向血凝从自毙獭中检出阳性2份。用细菌学方法从博尔霍拉自毙獭体内分离出鼠疫菌1株,从黄鼠的方形黄鼠蚤中分离出鼠疫苗2株。根据以上资料,首次判定沙湾山地存在鼠疫自然疫源地,而后山博尔霍拉为灰旱獭和长尾黄鼠为宿主的双宿主鼠疫自然疫源地。现已查出的疫源地面积约为1600公顷。  相似文献   

2.
新疆鼠疫自然疫源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1955~1992年期间,以综合调查方法在新疆共15个县、市的山地发现了相对分隔的16小片鼠疫疫源地。疫源地面积共达11 115km^2;发现自然染疫的脊椎动物9种,节肢动物11处;分离出鼠疫菌1 284株。根据生态地理特征,将16小片疫源地划归为北天山灰旱獭一长尾黄鼠独立疫源地、南天山灰旱獭疫源地、帕米尔高原-阿赖山红旱獭疫源地、昆仑山喜马拉雅旱獭疫源地。平原荒漠中没有发现疫源地。本文另就各疫源  相似文献   

3.
目的对甘肃省玉门市喜马拉雅旱獭鼠疫疫源地旱獭鼠疫动物病某些特点进行分析和探讨。方法系统收集该疫源地70年代以来在鼠疫疫源监测中有关旱獭鼠疫动物病的流行强度、媒介昆虫、鼠疫菌毒力等流行特点,对旱獭鼠疫动物病进行流行病学分析。结果西部祁连山地的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疫情在自然条件下周期起伏不断循环,大面积内流行和宿主的栖息类型与生态习性紧密联系,不同月份分离的鼠疫菌菌株数量有差异,喜马拉雅旱獭为单一宿主。结论西部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处于活动状态,2000年以后持续流行;旱獭是疫源地主要的疫源动物;旱獭体蚤是旱獭鼠疫流行的传播媒介,斧形盖蚤起主要传播媒介的作用,腹窦纤蚤主要侧重于保持巢内的疫源性,谢氏山蚤则两者兼有但后者的意义更大,不同区域的旱獭主要寄生蚤的种群组成不尽相同,寄生蚤的检菌数量也以季节消长为转移。  相似文献   

4.
目的了解云南省香格里拉地区喜马拉雅旱獭及其寄生蚤的分布情况,为鼠疫及相关疾病防治研究积累基础资料。方法通过野外现场调查确定喜马拉雅旱獭在香格里拉县的分布范围、分布特点、种群、数量;利用圈套、挖洞等方法捕获旱獭,检体表寄生蚤及洞干蚤,进行生态学研究。结果海拔2300~4900m的7个乡(镇),调查24个点,确认16个点有旱獭分布,在7个旱獭分布点捕获旱獭22只,均为喜马拉雅旱獭(Marmota himalayana);检获獭体寄生蚤56只,属1科1亚科3属3种,分别为斧形盖蚤(Callopsylla dolabris)、谢氏山蚤(Oropsylla silantiewi)、二刺形大锥蚤(Macrostylophora bispiniforma);获洞干蚤7只,分属2科2亚科4属4种,分别为斧形盖蚤、谢氏山蚤、双凹纤蚤(Rhadinopsylla biconcava)和扇形巨槽蚤(Megabothris rhipisoides)。结论香格里拉县北部有喜马拉雅旱獭分布,斧形盖蚤和谢氏山蚤是该地优势蚤种;该地区高山草甸生境与周边喜马拉雅旱獭鼠疫疫源地的生态环境相似,同时存在喜马拉雅旱獭鼠疫疫源地的主要宿主及主要传播媒介,提示香格里拉县具备喜马拉雅旱獭型鼠疫的宿主、媒介和自然地理条件。  相似文献   

5.
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藏高原山地高寒草甸草原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简称: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旱獭属(Marmotae)动物是松鼠科Sciuridae中的穴居种类,分布在亚欧北部及北美。目前世界上本属动物已知有14种(灰旱獭Marmotabaibacina、草原旱獭Marmotabobak、阿拉斯加旱獭Marmotabroweri、花白旱獭Marmotacaligata、堪察加旱獭Marmotacamtschatica、长尾旱獭Marmotacaudata、黄腹旱獭Marmotaflaviventris、喜马拉雅旱獭Marmotahi-malayana、阿尔卑斯旱獭Marmotamarmota、明氏旱獭Mar-motamenzbieri、美洲旱獭Marmotamonax、奥林匹亚…  相似文献   

6.
调查区位于E85°~86°,N43°12′~44°,属北天山伊连哈比尔尕山北坡。1988年8月从调查区自毙灰旱獭(Marmota baibacina)脏器分离到1株鼠疫杆菌,从长尾黄鼠(Citellus undulatus)的体外寄生蚤—方形黄鼠蚤七河亚种(Citellophilus tesquorum deztysuensis)分离到2株鼠疫杆菌。首次确定沙湾县天山山地存在以灰旱獭和长尾黄鼠为宿主的双宿主鼠疫自然疫源地。主要传播媒介为Oropsylla silantiewi和方形黄鼠蚤七河亚种。现查出疫源地面积约600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7.
沙湾县山地前山带鹿角湾属天山山脉伊连哈比尔尕山北坡,介于东经85°04′~85°11′,北纬43°53′~44°之间,海拔在1400~3000米,多为山地森林草原带。该地主要鼠疫宿主动物为灰旱獭(Marmota baibacina),主要媒介为谢氏山蚤(Oropsylla silantiewi)。1990年细菌学检验灰旱獭419只,检出鼠疫菌5株;结合其它生态地理资料,判定沙湾县山地前山带鹿角湾存在鼠疫自然疫源地,并认为是以灰旱獭为主要贮存宿主的单宿主鼠疫疫源地。  相似文献   

8.
喜马拉雅旱獭(Marmota himalayana)是青藏高原鼠疫自然疫源地鼠疫的主要贮存宿主。调查结果表明,喜马拉雅旱獭冬眠期长达6个月。冬眠洞一般选择在阳坡或半阳坡,结构复杂,桂洞多,洞道最短18.6m,最长26.8m,个别洞可达30m以上。夏、冬巢室容积分别为0.18m~3和0.23m~3。首次发现旱獭在初出蜇时,有食巢草现象。冬眠期旱獭心跳20次/分钟,呼吸14次/分钟,从巢室取出后20分钟查心跳62次/分钟,呼吸22次/分钟。剖检观察旱獭子宫斑6~8个,无受孕现象。共剖洞68个,收集跳蚤8493只,旱獭主要寄生蚤有斧形盖蚤,谢氏山蚤和腹窦纤蚤深广亚种。在10月份旱獭人蜇到翌年3月份,三种蚤的平均蚤指数分别为23.58、25.58和31.48;这三种蚤在4~6月份的平均蚤指数分别为95.65、119.76和28.00。  相似文献   

9.
方形黄鼠蚤阿尔泰亚种的鼠疫感染试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方形黄鼠蚤阿尔泰亚种(以下简称黄鼠蚤)是长尾黄鼠(Citellus undulatas,以下简称黄鼠)的优势寄生蚤种,我区1955—1980年自该蚤共分离到35株鼠疫菌,占染疫媒介昆虫的27%,被认为是鼠疫的重要传播媒介之一。为深入了解该蚤对于鼠疫的作用,我们在新疆北天山犄河县境灰旱獭—长尾黄鼠双宿主疫源地内进行了该种的感染、菌栓形成、传病能力等方面的野外试验研究。  相似文献   

10.
在喜马拉雅旱獭(简称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内,动物鼠疫的发生和流行是鼠疫病原体、宿主与媒介生理、生态诸因素相互作用和相互适应的结果。动物鼠疫的流行取决于有效媒介的传播,而媒介的数量对病原体的扩散速度与传播效能起决定作用。作为蚤特别是旱獭洞干蚤在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中所起的作用。维持鼠疫自然疫源性及鼠疫菌的长期保存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心。因此,在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内,洞干游离蚤是动物鼠疫传播媒介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描述光滑拟颚虱和古北拟颚虱的形态并讨论其医学意义.方法 在新疆长尾黄鼠、灰旱獭和喜马拉雅旱獭体采集这两种吸虱标本,制片鉴定后描述两性形态并绘图.结果 光滑拟颚虱和古北拟颚虱的形态与金大雄(1999)的描述基本一致.本文增添了光滑拟颚虱雌性外生殖器、古北拟颚虱两性全图和雄性外生殖器伸出体外时的形态图.结论 首次用中国的标本记述以上两种吸虱形态.二者均能自然感染鼠疫菌,且感染率较高,因此它们在鼠疫疫源地的保存方面可能具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2.
抗噬菌体鼠疫菌株的发现与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天山山地灰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中,从病的灰旱獭体内分离出抗鼠疫噬菌体株。该菌株形态呈多形性,菌落不典型,对动物的毒力弱并失去抗源性;但经传代或冷冻干燥保存一段时间后,逐渐失去对鼠疫噬菌体的抗性,与此同时菌落形态转为R型,具有抗原性,对动物的毒力也随之增强。  相似文献   

13.
本实验以长尾黄鼠体分离的强毒鼠疫菌接种小白鼠,实现了对秃病蚤指名亚种(Nosopsyllus laeviceps laeviceps)的鼠疫感染。其感染率,雌性为95%,雄性为98%;其菌栓率,雌性为32.8%,雄性为2.8%。雌、雄性感染率之间无显著差异(P>0.25),菌栓率则有十分显著的差异(P<0.01)。 本实验表明了天山西段B型鼠疫菌对该蚤种的高度寄生适应能力。从而提示我们,在灰早獭—长尾黄鼠鼠疫疫源地中,长尾黄鼠与砂土鼠分布区可能相连的地段,有实现向砂土鼠分布区扩散鼠疫,乃至形成新的疫源地的可能,应当采取措施,防患于未燃。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分析近10年来新疆山地鼠疫自然疫源地动物鼠疫流行状况,研判预测未来之流行趋势。方法对2000~2009年新疆山地鼠疫疫源地内各监测单位动物鼠疫监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结果新疆山地鼠疫疫源地仍然保持原有的四大类型山地鼠疫疫源地,疫源地共涉及新疆18个县(市),面积约167000km^2。在此期间,新增温泉县鼠疫疫源县,新增疫源地面积4000km^2,主要宿主、媒介和病原体的生化性状与北天山西段相同,属北天山灰旱獭—长尾黄鼠鼠疫疫源地的组成部分。10年间,新疆四大类型山地鼠疫自然疫源地43个县(市)次分离鼠疫菌357株,年均有4.8个县次发生动物鼠疫流行,67个县次检出鼠疫宿主动物阳性血清674份,年均7.4个县次有动物鼠疫疫情。其中,天山灰旱獭—长尾黄鼠疫源地的宿主动物和媒介种群数量一直维持一个比较高的密度水平,种群结构稳定,动物间鼠疫流行呈现时间上的连续性,年均4.3个县次分离出鼠疫菌,占4块疫源地总和的89.6%,鼠疫菌分离数占总计的98.6%,年均5.3个县次检出宿主鼠疫阳性血清,占四大类型疫源地年均阳性县次总数的71.6%,阳性血清数占86.8%。新疆南部的南天山、帕米尔高原和昆仑山鼠疫疫源地的宿主媒介指标低于北天山山地,染蚤率和蚤指数仅分别为42.5%、48.8%、33.2%和1.9、2.5、1.2。此3块疫源地年均分离出鼠疫菌的县次分别为0.2、0.1和0.1个县次,分别占全疆的4.7%、2.3%和2.3%,分离出的鼠疫菌数分别占全疆的0.56%、0.28%和0.56%。3块疫源地年均检出宿主动物的鼠疫阳性血清的县次数分别为0.6、0.2和0.2,血清阳性率分别为0.62%、0.3%和0.66%。结论新疆天山北坡鼠疫疫源地动物间鼠疫呈现出稳定、持续、且流行较为猛烈的状态,南天山、帕米尔和昆仑山鼠疫自然疫源地呈现相对较弱的动物鼠疫流行状态,但疫源地宿主和媒介组成稳定,鼠疫疫源地的疫源性依然存在,在局部范围内仍存在动物间鼠疫流行。  相似文献   

15.
16.
从我国内蒙古、河北和宁夏长爪沙土鼠鼠疫疫源地分离的鼠疫菌株,在含色氨酸各前体产物的限定培基上生长良好,而从新疆精河和乌苏长尾黄鼠鼠疫疫源地分离的菌株,在相同的限定培基上则不生长。根据Trp~-鼠疫菌株利用色氨酸各前体产物的差别,可将分离自我国不同疫源地的色氨酸依赖型鼠疫菌株区别开。 从我国新疆和田昆仑山山地喜马拉雅旱獭疫源地和洛浦的鼠疫患者、云南家鼠疫源地及内蒙古布氏田鼠疫源地分离的不同营养依赖型Glu~-菌株对谷氨酸前体产物的利用亦有差别。  相似文献   

17.
甘肃鼠疫菌生化型,分布及其流行病学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分析了甘肃省近30年来从各鼠疫疫源地分离的827株鼠疫菌对甘油、鼠李糖、麦芽糖、阿胶糖、蜜二糖的酵解及脱氮作用的差异,将该省鼠疫菌分为4个生化性状各异的菌型。每个型都有特定的分布区域。喜马拉雅旱獭菌株中蜜二糖发酵者为首次发现,将其划为一个独立的鼠疫菌生化型是必要的,并相应确立该型分布区域为相对独立的鼠疫自然疫源地。作者建议以该型菌分布区阿尔金山命名为阿尔金喜马拉雅旱獭型较为适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