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1987年新疆且末县山地鼠疫自然疫源地考察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考察区位于E84°55′~87°40′,N36°55′~37°50′,包括东昆仑山山脉的阿克塔格至阿其克库勒山段和阿尔金山山脉的哈迪勒克山段。考察期间从喜马拉雅旱獭(Marmota himalayana)及其外寄生物中共分离到10株鼠疫杆菌。喜马拉雅旱獭血清的鼠疫FI抗体阳性的检出率为2。12%,牧犬血清的阳性检出率:东昆仑山段为22.2%,阿尔金山段为40.0%。疫点位于E85°17′,N37°08′和E86°50′,N37°30′。阿尔金山段牧犬血清鼠疫FI抗体阳性检出点位于E86°55′,N37°45′和E87°,N37°45′。从而首次判定考察区内存在鼠疫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2.
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青藏高原山地高寒草甸草原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简称:青藏高原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旱獭属(Marmotae)动物是松鼠科Sciuridae中的穴居种类,分布在亚欧北部及北美。目前世界上本属动物已知有14种(灰旱獭Marmotabaibacina、草原旱獭Marmotabobak、阿拉斯加旱獭Marmotabroweri、花白旱獭Marmotacaligata、堪察加旱獭Marmotacamtschatica、长尾旱獭Marmotacaudata、黄腹旱獭Marmotaflaviventris、喜马拉雅旱獭Marmotahi-malayana、阿尔卑斯旱獭Marmotamarmota、明氏旱獭Mar-motamenzbieri、美洲旱獭Marmotamonax、奥林匹亚…  相似文献   

3.
张掖地区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动物鼠疫防治概况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总结40年张掖地区动物鼠疫的流行概况。方法 鼠疫自然疫源调查、灭獭拔源和现在进行的鼠疫监测。结果 在40年的时间里,从动物及媒介动物体内分离鼠疫菌221株。结论 从当地动物(早獭)、媒介动物的鼠疫菌捡出惰况看该地疫惰比较活跃。  相似文献   

4.
调查区位于E85°~86°,N43°12′~44°,属北天山伊连哈比尔尕山北坡。1988年8月从调查区自毙灰旱獭(Marmota baibacina)脏器分离到1株鼠疫杆菌,从长尾黄鼠(Citellus undulatus)的体外寄生蚤—方形黄鼠蚤七河亚种(Citellophilus tesquorum deztysuensis)分离到2株鼠疫杆菌。首次确定沙湾县天山山地存在以灰旱獭和长尾黄鼠为宿主的双宿主鼠疫自然疫源地。主要传播媒介为Oropsylla silantiewi和方形黄鼠蚤七河亚种。现查出疫源地面积约600平方公里。  相似文献   

5.
目的查清阿拉套山是否存在鼠疫自然疫源地,以及相关的动物和昆虫区系.方法应用流行病学、医学动物昆虫学、血清学和细菌学等方法.结果调查区内共采集啮齿动物10种,优势动物为灰旱獭(Marmota baibacina),次为长尾黄鼠(Citellus undulatus)与灰旱獭在同一生境;灰旱獭定点观察密度为2.5~5.5只/hm2;旱獭路线密度最高2.36只/hm2,最低仅为0.01只/hm2.旱獭洞干蚤染蚤率0.36%、灰旱獭体蚤染蚤率为6.2%.采集小型鼠类的蚤类18种,蜱2种,虱1种.灰旱獭体蚤主要为谢氏山蚤和似升额蚤及草原硬蜱.检查鼠类血清标本180份,其中灰旱獭阳性血清2份;牧狗血清114份,阳性1份.从自毙旱獭中,分离出4株鼠疫菌.结论首次判定新疆阿拉套山存在鼠疫自然疫源地.  相似文献   

6.
调查区位于东经88°33′~90°40′,北纬37°20′~38°20′。包括部分西阿尔金山和东昆仑山北翼支脉。1985年6~8月,在调查区内捕到啮齿动物15种,喜马拉雅旱獭(Marmota himalayans)为高寒草原带内啮齿动物的优势种。用路线目视法调查,旱獭密度为每公顷0.44只。采到蚤28种,其中Neopsylla angustimanubra,Parancopsylla clavata,Frontopsylla hetera和Paradoxopsyllus spinosus为自治区内新记录种。Oropsylla silantiewi和Callopsylla dolabris是旱獭的主要寄生蚤,其在旱獭体的蚤指数分别为1.49和0.92。用细菌学方法检验各种动物2029只、体外寄生物868组7417只,共检出鼠疫菌24株。其中,从旱獭检出16株、Mus musculus 1株、Oropsylla silantiewi 3株、旱獭虱3株、革螨1株。旱獭自然染菌率为0.93%。用被动血凝法检验各种动物血清1350份,从旱獭和牧犬中各检出鼠疫FI抗体阳性血清3份,其阳性率分别为0.33%和12.5%。 根据以上资料,首次判定调查区内存在鼠疫自然疫源地,主要宿主为Marmota himalayana,主要传播媒介为Oropsylla silantiewi,动物鼠疫在调查期间内均有流行。现已查出的疫源地面积约为9.7万公顷。  相似文献   

7.
为进一步分析四川省阿坝州是否存在鼠疫自然疫源地,1986年9月对该州北部疑似鼠疫地区进行了考察。认为:该州若尔盖、阿坝、壤塘三县在历史上存在疫源地。而现今,在较大程度上已经无害化了,亦即鼠疫在旱獭(Marmota hymalayana)种群中的保存和流行空间范围及强度,已经缩小并减弱。但鼠疫疫源性可能依然存在于那些旱獭呈连续分布、密度较高的某些地段。  相似文献   

8.
沙湾山地位于依连哈比尔尕山北坡,处于玛纳斯山地和鸟苏山地鼠疫疫源地之间;东起于玛纳斯河,西至小安集海河。自1976年以来,在沙湾山地鹿角湾、达子庙、石头沟、白杨沟、大牛、博尔霍拉等地开展了鼠疫自然疫源地调查,共捕啮齿动物8种,调查区内鼠疫主要宿主动物为灰旱獭和长尾黄鼠。采到蚤16种,灰旱獭主要寄生蚤为谢氏山蚤与斧形盖蚤长。尾黄鼠主要寄生蚤为 Citellophilus tesquorum altaicas。用间接血凝从鹿角湾牧犬血中检出阳性12份,博尔霍拉牧犬血中检出阳性2份;反向血凝从自毙獭中检出阳性2份。用细菌学方法从博尔霍拉自毙獭体内分离出鼠疫菌1株,从黄鼠的方形黄鼠蚤中分离出鼠疫苗2株。根据以上资料,首次判定沙湾山地存在鼠疫自然疫源地,而后山博尔霍拉为灰旱獭和长尾黄鼠为宿主的双宿主鼠疫自然疫源地。现已查出的疫源地面积约为1600公顷。  相似文献   

9.
沙湾县山地前山带鹿角湾属天山山脉伊连哈比尔尕山北坡,介于东经85°04′~85°11′,北纬43°53′~44°之间,海拔在1400~3000米,多为山地森林草原带。该地主要鼠疫宿主动物为灰旱獭(Marmota baibacina),主要媒介为谢氏山蚤(Oropsylla silantiewi)。1990年细菌学检验灰旱獭419只,检出鼠疫菌5株;结合其它生态地理资料,判定沙湾县山地前山带鹿角湾存在鼠疫自然疫源地,并认为是以灰旱獭为主要贮存宿主的单宿主鼠疫疫源地。  相似文献   

10.
目的证实巴塘县是否存在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为四川省鼠疫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巴塘县进行鼠疫流行病学调查,同时进行实验室检测。结果细菌培养自毙喜马拉雅旱獭1份,分离鼠疫菌1株;胶体金检测牧犬血清52份,阳性血清12份,阳性率为23.08%;间接血凝试验(IHA)检测牧犬血清52份,阳性血清10份,最高滴度为1∶40 960,阳性率19.23%;反向血凝试验(RIHA)检测反向血液1份,其滴度为1∶12 800。结论四川省巴塘县为喜马拉雅旱獭鼠疫自然疫源地,并且动物间鼠疫正在流行,做好鼠疫防治工作,防止人间鼠疫的发生。  相似文献   

11.
1986年6~8月对塔什库尔干县东部(N37°15′~37°50′,E75°20′~76°10′)的红旱獭分布区进行了调查,调查面积为5676km~2。在区内捕获啮齿动物5种,其中红旱獭(Marmota caudata)为区内优势种,分布较广,连续性较强,平均密度0.17匹/公顷。搜集跳蚤11种,其中Brevictenidia mikulini为新疆新记录种。Oropsylla silantiewi为采集到的唯一旱獭寄生蚤,体獭指数为0.24。用常规细菌学方法检验红旱獭1608只,未分离到鼠疫杆菌。用被动血凝试验和放免沉淀试验检测旱獭血清956份,牧犬血清89份,未发现鼠疫FI抗体。根据此次调查结果及既往资料综合分析,推测调查区存在鼠疫的可能性很小。  相似文献   

12.
云南的鼠疫疫源地分为野鼠鼠疫疫源地和家鼠鼠疫疫源地。野鼠鼠疫疫源地分布于滇西纵谷省东北部及金沙江流域山地峡谷省西缘约N26°~27°,E98°~100°30′,海拔2000~3500米,该疫源地包括三个景观带:Ⅰ.平坝居民区及农田景观带,Ⅱ.中山云南松林及林间耕地景观带,Ⅲ.高山暗针叶林景观带,主要宿主为大绒鼠和齐氏姬鼠,主要媒介为方叶栉眼蚤和特新蚤指名亚种;家鼠鼠疫疫源地分布于N23°40′~25°30′,E97°31′~99°20′,地貌为峡谷与中低山相间,西部和南部多宽谷,跨越滇西纵谷省及南部山地省,疫点主要分布在平坝居民区及农耕区,在毗连的山区居民点或山间耕地亦检出过疫点,家鼠疫源地的主要宿主为黄胸鼠,主要媒介昆虫为印鼠客蚤和缓慢细蚤。另外,作者从人间鼠疫的规律,地理发生学和南鼠疫疫源地鼠疫菌株抗原的一致性,以及鼠疫菌的单向变异等分析推论,认为云南家鼠鼠疫疫源地源于野鼠鼠疫疫源地。  相似文献   

13.
1983年和1984年4~5月期间,对新疆霍城县西部荒漠进行了调查:共捕获啮齿动物11种544只,其中大沙鼠和子午沙鼠是调查区啮齿类的优势种。前者密度为每公顷1.52只,后者的捕获率为3.3%;集蚤11种7365只,臀突客蚤是上述两种沙鼠的主要寄生蚤;以鼠疫间接血凝试验方法共检验7种动物血清416份,结果皆为阴性。大沙鼠和子午沙鼠虽属区内优势种群,但其分布面积较小、不均匀、密度较低。初步认为,调查区内不会存在鼠疫疫源地。  相似文献   

14.
本文证实我国宁夏阿拉善黄鼠疫源地鼠疫菌株除 Leu~-外,尚有大量 Leu~+株存在。其分布与宿主、地区无关。宁夏灵武长爪沙土鼠疫源地鼠疫菌株除 Trp~-株外,尚有 Leu~-、Leu~+株存在。青海喜马拉雅旱獭疫源地,地处两山间的沟塘海拔4300公尺以下的玉树的下拉秀、囊谦的党拉、癿扎等地分离的鼠疫菌株为 His~-。地处海拔5000公尺以上的其他地方,则为 His~+。新疆北天山东段灰旱獭疫源地的鼠疫菌株,大部分为 Trp~-Thr~-,尚有少数 Ile~-Glu~-突变株。一般来说,鼠疫菌的营养突变与某种生化特征相关联。  相似文献   

15.
根据青藏高原疫源地内582株鼠疫菌发酵鼠李糖、甘油、麦芽糖、蜜二糖以及脱氮作用的不同,可将该疫源地的鼠疫菌划分为3个生化型,即Ⅰ型麦芽糖阳性株,分布于以喜马拉雅旱獭为主要储存宿主的青海各疫区及西藏那曲地区;Ⅱ型麦芽糖阴性株,分布于青海祁连山东部的祁连、门源地区;Ⅲ型数量极少,宿主皆非旱獭,分布无规律性。鼠疫菌的毒力特征为FI~+,PstI~+,Pgm~+(97.35%)、VW~+(96.11%)。对实验动物的毒力试验除3株外,均系强毒菌,其毒力降低与VW及Pgm丧失有关。  相似文献   

16.
粤东莱姆病疫源地的发现与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对粤东地区的自然人群、动物宿主和传播媒介进行调查研究,以证实该地区莱姆病疫源地的存在。方法 选取粤东梅州市的梅县梅南林场、大埔县丰溪林场和平远县木溪管理区为调查点,用间接免疫荧光抗体试验(IFA)和间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进行人群和宿主动物的血清学调查,个案流行病学调查,动物宿主和媒介生物的病原学调查。结果 从检测2184份自然人群的血清得知,该地区人群莱姆病感染率为10.30%,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