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①目的分析淮安市2006~2010年麻疹减毒活疫苗(MV)强化免疫(SIA)期间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探讨控制麻疹措施。②方法对淮安市麻疹发病及采取的预防控制措施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③结果淮安市麻疹发病具有明显的季节性,3~5月为发病高峰,发病主要集中在<5岁儿童,麻疹病例中有免疫史的仅占29.16%。2007年11月淮安市开展MV SIA后,<1岁组病例构成较MV SIA前明显增加。2007、2009、2010年共计开展了针对近180万人群的MV SIA,平均接种率达到97.81%,2008~2010年麻疹平均报告发病率为1.59/10万,较2007年下降90.06%。④结论高质量的MV SIA能有效降低麻疹发病率。MV SIA期间,淮安市麻疹发病年龄出现双向位移现象,≥15岁和<1岁的病例构成比逐渐增多。提高适龄儿童尤其是流动儿童2剂次MV的接种率和及时接种率,加强麻疹病例和流动人口的预防接种管理,是消除麻疹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
目的评价2009年南昌市麻疹减毒活疫苗(Measles Attenuated Live Vaccine,MV)强化免疫活动(Supplemen-tary Immunization Activities,SIA)效果,为消除麻疹提供依据。方法对南昌市2009年10月麻疹疫苗强化免疫期间的摸底调查、现场接种、评估报告等资料和强化免疫前后的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中麻疹疫情资料进行综合分析。结果该次强化免疫共接种目标儿童988 959剂次,报告接种率为97.91%(988 959/1 010 096),快速评估调查接种率为96.94%(1 745/1 800);MV SIA后人群麻疹抗体阳性率、保护率分别为91.99%、70.83%,抗体GMT从免疫前的1∶555上升到免疫后的1∶1 625.28,免疫前后人群麻疹抗体GMT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795,P=0.000)。本次强化免疫共报告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Adverse Events Following Immunization,AEFI)25例,发生率为2.53/10万;强化免疫后的2009年11月~2010年10月全市报告麻疹病例10例,发病率为0.20/10万,较2008年11月~2009年10月同期病例明显减少。结论高质量的MV SIA能迅速提高人群的抗体水平,降低麻疹发病率,适时开展MV SIA是加速麻疹控制最安全有效的措施之一。  相似文献   

3.
目的分析开封市2010年麻疹疫苗(MV)强化免疫(SIA)前后麻疹流行年流行病学特征,探讨消除麻疹最佳防控措施。方法用描述流行病学方法对开封市麻疹流行年发病资料进行分析。结果开封市在2010年9月开展MV SIA前、后的2008年、2013年均为麻疹流行年,年报告发病率分别为17.40/10万、2.08/10万,SIA后2013年发病率较2008年下降了85.75%;除45~49岁外,其他各年龄组发病率均有大幅下降,SIA覆盖人群4~17岁无病例发生;两个流行年发病率均以<1岁儿童最高,分别为410.73/10万、125.32/10万,20~30岁人群为发病的另一个小高峰。病例中有MV免疫史者前后分别占31.04%、25.64%;发病前7~21d有就诊史者前后分别为7.78%、66.67%。结论开封市2010年MV SIA后麻疹发病率大幅下降,有效压低了流行年高峰。提高人群MV免疫覆盖率是控制麻疹流行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4.
目的 了解广州市白云区麻疹流行病学规律,探讨防控措施.方法 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白云区麻疹发病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2006年麻疹发病率为65.60/10万,2007年为64.28/10万.在两年所有病例中,发病率以小年龄组和学龄儿童组为主,其中0~9岁组占71.11%;发病地域广泛散发,以春夏季高发;57.28%的报告病例无免疫史,23.86%的报告免疫史不详.结论 流动儿童麻疹疫苗(MV)接种率和免疫覆盖率不高是造成麻疹高发的主要原因.提高儿童2针次MV常规免疫率,加强和完善麻疹监测系统,是控制麻疹的根本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分析1950年以来江苏省麻疹流行病学特征,为消除麻疹采取针对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流行病学对江苏省麻疹发病情况及采取的措施进行分析?结果:从自然感染,麻疹疫苗广泛应用,到计划免疫再到扩大免疫规划的50年间,江苏省麻疹整体发病率持续下降,维持在3/10万以下,但2005年发病率显著回升,至2009年年平均发病率达到了7.7/10万?同时发病年龄构成改变,< 1岁和20~39岁病例年龄平均构成比分别上升为22.69%和32.71%,< 1 岁婴幼儿发病率最高?高发地区也由苏北转向苏南?冬春季流行季节性高峰改变不明显?麻疹病毒H1型基因型中的H1a基因亚型仍然是麻疹流行的绝对优势本土基因型?在2007~2010年3次8月龄至14周岁儿童的麻疹疫苗(measles vaccine,MV)强化免疫后,2010年发病率降为0.95/10万,已逼近历史最低水平?结论:江苏省控制麻疹成绩显著?MV强化免疫能迅速控制麻疹流行,减少麻疹发病,是消除麻疹的一项重要策略?根据现阶段麻疹流行特征,提高8月龄婴儿MV第1剂及时接种率?适龄儿童2剂次常规免疫接种率和成人麻疹病例周围的应急接种率,落实儿童入托入学时查验预防接种证工作,加强麻疹监测及高质量地运转麻疹实验室网络,对江苏省监测消除麻疹进程并最终接近消除麻疹目标十分必要?  相似文献   

6.
目的内蒙古自治区在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前后的现场调查、评估,并对麻疹监测系统和传染病报告系统的疫情资料进行分析。方法所有8月龄~4岁儿童接种1剂麻疹疫苗,每剂次0.5mL。结果此次强化免疫接种儿童903 926人,调查和报告接种率均为97%以上;2010年麻疹发病人数明显减少,发病率仅2.83/10万,较2009年发病率6.03/10万下降53.07%;2010年麻疹监测系统数据显示,8月龄~4岁年龄组麻疹病例205例,与2009年相比麻疹发病率下降46.61%,57.29%的麻疹病例发生在8月龄~14岁,约85.80%病例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疑似预防接种异常反应报告发生率为3.42/10万。结论高质量强化免疫是迅速控制麻疹流行、降低麻疹发病率的重要措施。为保持MV强化免疫取得的成果,必须提高常规免疫接种率,加强入托、入学查验预防接种证制度,使漏种儿童得到补种,同时在强化免疫后开展麻疹后续强化免疫。  相似文献   

7.
目的研究宿州市2005-2008年麻疹的流行特征,探讨消除麻疹的措施。方法采取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 ,对麻疹监测系统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005-2008年宿州市麻疹年均发病率为5.18/10万,2005年发病率最高;以小年龄组发病为主,5岁以下的小年龄组发病呈逐年上升趋势,尤其是1岁组儿童发病上升明显。对184例8月龄至5岁的麻疹病例进行麻疹疫苗(MV)免疫接种史情况分析,0剂次者占39.13%,1剂次者占35.33%,接种剂次不详者占22.28%。结论开展MV强化免疫活动,做好常规免疫接种工作,提高MV接种率和及时接种率,加强麻疹疑似病例的监测,预防医院内感染等是宿州市实现控制和消除麻疹目标的关键。  相似文献   

8.
目的评估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的实施对控制麻疹发病的效果,探讨控制和消除麻疹的对策。方法综合分析麻疹疫苗强化免疫现场调查资料、评估法定传染病报告系统中麻疹发病率的变化。结果 2009年白云区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共接种目标人群362454人,报告接种率和调查接种率均大于95%;强化免疫后麻疹发病率锐减;零剂次免疫儿童主要分布在流动儿童。结论白云区2009年在强化活动后麻疹发病率显著降低。但如流动儿童较多地区常规免疫服务质量不能有效加强,还需要考虑1~2年后在该地区重点人群中开展后续强化免疫活动,以达到2012年消除麻疹的目标。  相似文献   

9.
目的内蒙古自治区在麻疹疫苗强化免疫前、后的现场调查、评估,并对麻疹监测系统和传染病报告系统的疫情资料进行了分析。方法所有8月龄~14岁儿童接种1剂麻疹疫苗,每剂次0.5ml;结果这次强化免疫接种儿童3086839人,报告接种率和调查接种率均>97%;接种后麻疹发病人数明显减少,发病率仅为5.84/10万,较强化免疫前发病率9.82/10万下降了40.53%;2008年4月-2009年3月麻疹监测系统数据显示,62%的麻疹病例发生在8月龄-14岁,约有85%病例为无免疫史或免疫史不详。结论在较大范围内开展高质量MV强化免疫能迅速降低麻疹发病,以形成有效的人群免疫屏障来阻断麻疹病毒的传播。  相似文献   

10.
目的 了解东莞市厚街镇流动人口麻疹流行特征,为流动人口麻疹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对2001~2003年流动人口麻疹实验室确诊病例进行分析.结果 3年实验室确诊麻疹病例中流动人口麻疹占97.31%;发病季节高峰在3~5月及7月;0~6岁儿童和16岁以上的青壮年是主要发病人群,发病高峰年龄为8~24月龄.对8月~6岁麻疹病例麻疹疫苗(MV)免疫史统计分析表明,有免疫史12.06%,53.19%免疫史不祥,34.75%未接种,初免未种及接种不及时是该年龄段发病的主要原因;16岁及以上人群麻疹发病可能与MV未免疫及接种质量低有关.结论 加强流动人口中儿童计划免疫管理,及时入册、建证,提高及时接种率和有效接种率,同时开展外来工MV强化免疫,是控制流动人口麻疹发病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分析评价海南省2010年麻疹减毒活疫苗(Mv)强化免疫效果。方法综合分析麻疹强化免疫接种率、麻疹监测系统资料及AEFI监测系统资料。结果全省强化免疫共接种8月龄~6岁目标儿童772850人,报告接种率为96.93%,其中常住儿童报告接种率为97.05%,流动儿童报告接种率96.19%,两组人群强化免疫接种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53.557,P〈0.05),分年龄组报告接种率均〉95%,系统评估接种率为97.7%,调查两市县接种率无统计学意义(x2=0.812,P〉0.05),2010年、2011年、2012年全省麻疹发病率分别为0.5/100万,0.47/100万、0.33/100万。结论海南省2010年开展NV强化免疫进一步提高了8月龄~6岁儿童MV的接种率,确保了适龄儿童MV抗体水平,并形成人群有效的免疫屏障,从而巩固了我省提前消除麻疹的现有成绩,但是要确保实现2012年消除麻疹的目标,必须在确保常规免疫高接种率的同时进一步提高mv及时接种率,同时开展流动人口查漏补种工作。  相似文献   

12.
目的分析宁安市麻疹流行病学特征,探讨麻疹控制对策。方法对2005—2007年麻疹发病情况进行描述性研究。结果宁安市2005年麻疹发病率为0.71/10万,2006年发病率为16.82/10万,2007年1月到8月发病率为12.79/10万。5岁以下儿童麻疹发病占46%,15岁及15岁以上人群发病占46.88%,且免疫史大多不详。结论近年来宁安市麻疹发病呈上升趋势,应加强麻疹控制工作。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海南省7岁以下流动儿童基本情况和免疫接种状况,探索提高流动儿童麻疹疫苗接种率策略,为加速海南省实现消除麻疹目标提供依据。方法每年3月利用外省流动人口进入海南务工、旅游、务工人员探亲返回高峰,在全省进行专项免疫状况摸底登记调查和疫苗查漏补种活动,3~5月麻疹发病流行高峰前快速补种麻疹等疫苗;通过发病率评估查漏补种效果。结果专项查漏补种后,流动儿童免疫接种率大幅提高,流动儿童麻疹发病率、构成比大幅下降;2009、2010年海南省麻疹发病率均为0.5/100万,降至历史和全国最低水平,提前2年实现消除目标。结论海南省流动儿童查漏补种策略控制麻疹效果显著,消除了流动儿童麻疹接种薄弱人群,为海南省提前实现消除麻疹目标提供了必要条件,可为全国消除麻疹行动提供策略依据。  相似文献   

14.
吴昌汉  包莉莉  宋迪 《医学与社会》2012,25(3):45-46,49
目的:分析10年来青山区麻疹流行特征,结合常规麻疹疫苗接种率,探讨麻疹防控策略,为进一步控制、消除麻疹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1-2010年麻疹疫苗接种率和麻疹发病率进行描述性研究。数据统计采用Microsoft Excel 2003软件。结果:10年来,尽管麻疹疫苗接种率一直保持在98%以上,但青山区麻疹发病率仍呈整体上升趋势,2005年出现一次高峰,发病率达到20.89/10万。湖北省实施麻疹强化后,2009年发病率下降为10.67/10万,2010年新发麻疹病例为0。结论:在继续保持麻疹疫苗高接种率的同时,应建立和落实麻疹综合防控措施,才能实现2012年消除麻疹的目标。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近年来鲤城区麻疹流行特征和流行因素,为制定和调整消除麻疹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4~2010年鲤城区麻疹疫情监测资料进行流行病学描述和分析。结果:2004~2010年网络直报系统共报告确诊麻疹病例数116例,年均发病率为6.55/10万,其中2009~2010年确诊麻疹病例数2例,发病率较前5年比较急剧下降,从2007年的最高发病率18.44/10万,降至2009~2010年的0.39/10万;发病呈现2个高峰,第一个高峰在3~8月份,第二个高峰在12月份,病例主要集中在外来人口聚集的江南街道和浮桥街道,在0~1岁组和20~30岁组发病比例有明显上升趋势。免疫规划监测系统共报告确诊病例数123例,其中流动占52.03%,无免疫史或不详占91.87%,流动人口病例的免疫率明显低于本地人口。结论:麻疹监测系统较网络直报系统敏感,影响我区麻疹发生和流行的因素是易感者的积累、流动人口的聚集、常规免疫和入托入学查验证后的补种工作不够落实,经过2008年的查漏补种和2009~2010年两轮的强化,麻疹疫情迅速得到遏制,继续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开展有针对性的预防接种,消除免疫空白点,提高人群麻疹免疫水平,是实现2012年麻疹发病率控制在1/100万以下目标的关键。  相似文献   

16.
珠海市斗门区2005年~2009年麻疹监测工作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兆伦  赵泳瑜 《吉林医学》2010,31(21):3501-3502
目的:分析珠海市斗门区麻疹疫情动态和监测系统运行情况,为加强麻疹的防治工作提供依据。方法:分析斗门区2005年~2009年麻疹监测系统上报的麻疹疫情年报表、查漏补种报告和免疫接种报告。结果:珠海市斗门区2005年~2009年麻疹监测系统灵敏,麻疹发病以婴幼儿和青壮年为主,流动人口发病率较高。结论:由于漏种、免疫失败等原因,麻疹发病率逐年上升,应进一步加强流动儿童的规范化免疫接种。  相似文献   

17.
目的通过分析麻疹的流行特征,为更好地预防和控制麻疹提供依据。方法对2007年榆阳区发生的麻疹病例个案进行流行病学调查。结果榆阳区2007年共报告麻疹病例214例,其中实验室确诊病例165例,临床确诊病例49例。病例主要集中在榆阳镇(占发病总数的76.17%),且出现局部暴发现象,男女发病之比为1.97∶1,时间分布以1-5月份发病最高。有免疫史的占发病总数的19.16%,免疫史不详占发病总数的62.15%,未免疫的占发病总数的18.69%。结论麻疹病例的出现与免疫空白有关。应加强对8月龄-6岁儿童的MV常规免疫2剂接种工作。加强卫生网络建设,以便加强流动人口的管理。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当地麻疹发病情况进行流行病学分析,掌握麻疹流行病学特征和发病规律,为调整麻疹的防治措施、降低发病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深圳市宝安区沙井街道2003~2011年住院的426例麻疹病例(其中婴儿105例),进行描述流行病学分析并运用Excel进行数据整理和统计分析。结果 2003年当地麻疹发病逐年增加,2005~2007年呈现流行,2008年后逐年回落;发病季节不仅限于冬春季,夏季患者增多;婴幼儿及15~30岁人群发病明显增多、呈现双峰态;2007年加强补漏接种后发病率逐年降低。结论麻疹2005~2007年呈现流行,提示与当地人群免疫相关;而高发人群麻疹免疫不足相关,是人群发病年龄分布麻疹发病双峰态的主要原因。加强补漏接种可明显降低麻疹发病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