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是一种异质性肺部状态,其特征是持续性、并通常是进行性的气流阻塞,包括支气管炎、细支气管炎在内的气道异常及呼吸困难、咳嗽、咳痰在内的慢性呼吸道症状等,是世界范围内的主要死亡原因之一。中医学提出“肺与大肠相表里”,认为肺脏和大肠在生理病理方面相互联系影响,可采用补益肺脾肾,以及祛痰、逐瘀等治法肺肠同治。肠道菌群在人体的免疫、神经和代谢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并可能通过影响肺肠组织结构功能,调节肺部炎症和免疫等作用于COPD。中医药能够调控肠道菌群使其恢复平衡,从而有利于COPD的恢复,如以补益肺补肾为主的治法能够调控肠道菌群,改善肺肠组织损伤,调节肺部免疫;以祛痰、逐瘀为主的治法能够调控肠道菌群,降低肺部炎症反应。该文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以肠道菌群为关键点,阐述了中医药调控肠道菌群治疗COPD的内涵,旨在为临床通过肠道菌群治疗COPD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2.
<正>《灵枢.本输》曰:"肺合大肠",此即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理论源头,其作用和功能的基础是经络相连,脏腑相通,五脏平衡。而构成平衡的基础就是物质运行的条畅,整体功能的稳定,人体内功能稳定取决于物质的运行,主要有气血水火运行的条畅,才使表里关系稳  相似文献   

3.
《辽宁中医杂志》2017,(11):2441-2444
"肺与大肠相表里"起源于《黄帝内经》,是中医学中脏腑相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了人体脏腑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的关系。结合现代医学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的发病机制研究及肠道菌群在内环境的作用机理,中医从整体出发,通过对肠道菌群的调节,达到微生态平衡,使机体保持一个良好的内环境。作者通过研究近年的相关文献,研究结论旨为中医药治疗与微生态学的发展及"肺与大肠相表里"相关理论的研究提供了一个新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4.
中医“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现代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肺与大肠相表里"一直是中医脏腑相关研究的焦点之一。综述该理论的现代研究进展,包括:基于文献研究的基本理论探讨;基于多种现代实验技术的动物模型、物质基础和病理机制研究;基于现代临床的肺病治肠、肠病治肺、肺肠同治的临床疗效观察。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在"肠病及肺"过程中呼吸道和肠道微生态的同步动态变化情况,探讨中医"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的微生态机制。方法:以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相结合的方法诱导实验性大鼠UC模型,分别在造模后第8天、第29天和第50天三个时间点对呼吸道和肠道的需氧菌总数、厌氧菌总数、肠杆菌、肠球菌、葡萄球菌、产气荚膜梭菌、双歧杆菌、乳酸杆菌进行同步检测。结果:UC大鼠出现肠道菌群失调,益生菌数量减少,条件致病菌数量增多。其呼吸道部分菌群同步出现相关变化。造模后第8天,需氧菌总数和葡萄球菌在呼吸道和肠道同步增多,厌氧菌总数和肠杆菌在肠道增多而在呼吸道减少。造模后第29天,需氧菌总数和葡萄球菌在呼吸道和肠道同步减少,厌氧菌总数和肠杆菌在肠道减少而在呼吸道增多;造模后第50天,呼吸道和肠道的需氧菌总数、厌氧菌总数和葡萄球菌在呼吸道和肠道同步增多。结论:肠病大鼠可出现呼吸道菌群的改变,在"肠病及肺"病理传变过程中,肠病大鼠呼吸道和肠道的部分菌群出现同步增多或减少的相关性变化,提示微生态菌群的变化可能是"肠病及肺"的机制和表现形式之一。  相似文献   

6.
王默然 《时珍国医国药》2012,23(7):1844-1845
"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首载于《灵枢·本输》曰:"肺合大肠,大肠者,传导之府。",它是中医脏腑相关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内容。随着越来越多的实验和临床研究涌现,对于此理论的认识程度逐步加深。本文通过文献的学习,介绍肺与大肠相表里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成果,以期更好地指导临床和科研工作。  相似文献   

7.
<正>大肠癌在中国是常见恶性肿瘤,赫捷等对2013年中国恶性肿瘤发病和死亡状况分析显示,大肠癌发病率位列恶性肿瘤第四位; 2013年中国有超过16. 5万例大肠癌患者死亡,病死率位列第五位,并且大肠癌发病有逐年上升趋势[1]。尽管"大肠癌"并未出现在传统医学经典著作中,其临床症状与中医学中"锁肛痔""癥瘕""肠覃""积聚"等病症有极高相似度[2],故在中医学上大肠癌被归类于上述病症范畴。目前中医学对大肠癌的证型分类尚未取得  相似文献   

8.
目的:从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探讨溃疡性结肠炎患者的肺功能改变。方法:将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根据病程是否>10年分为病程>10年组和病程<10年组,同时选择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对照组。测定指标包括1s用力呼出量/用力肺活量(FEV1/FVC)、流量容积环(FEF25%、FEF50%、FEF75%)等。结果:病程>10年组FEV1/FVC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与病程<10年组比较,也无显著性差异(P>0.05);病程>10年组FEF25%、FEF50%、FEF75%等指标明显低于对照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与病程<10年组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病程<10年组各项指标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存在小气道阻塞性疾病,病程愈长愈明显。  相似文献   

9.
邵娜 《河南中医》2020,40(11):1768-1772
研究表明,依据"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制定的相应治法,比单纯腑病治腑法及脏病治脏法疗效更佳。但目前的实验及临床研究还存在诸多不足。实验研究方面,第一,实验研究缺乏深度,研究方向较单一,研究数量较少,多以肠病为源头的研究,较少以肺病为源头进行研究;第二,目前的实验研究往往以创伤性、机械性方法制备动物模型,这与人体真正发病机制不同,缺乏可信度;第三,研究多集中在肺与大肠生理关系上,治法上涉及较少。临床研究方面,第一,多数研究集中在肺病治肠方面,而肠病治肺的研究相对较少;第二,多数是静态证候的干预,缺乏动态观察;第三,所用方药多数为自拟方剂,缺乏明确的使用指征。今后的研究应遵循循证医学的研究方法,结合流行病学调查,归纳总结从肺论治大肠病和从大肠论治肺病以及肺肠同治的用药指征与规律。  相似文献   

10.
基于“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从肠道菌群与变应性鼻炎的关系、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对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及中药对肠道菌群的调节作用等方面进行综述,认为肠道菌群失调可能是变应性鼻炎的发病原因之一。中药通过改善肠道菌群的多样性、增加菌群的数量,从而提高机体的免疫力缓解变应性鼻炎症状。  相似文献   

11.
“肺与大肠相表里”是脏腑相关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基于该理论探讨了在泄泻的病理过程中肺脏对于大肠腑的影响,阐述从肺论治泄泻的辨证思路,总结清源洁流治湿泄、逆流挽舟洽风泄、宣肺化痰治痰泄、清肺润燥洽热泄、温肺补气治虚泄等治疗方法,为中医临床治疗泄泻提供有益补充,充分发挥中医理论及临床研究巨大的实践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12.
“肺与大肠相表里”在慢性肺心病治疗中的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肺与大肠相表里”中医理论运用在慢性肺心病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将慢性肺心病急性发作期90例,随机分为西药组、中西医组、大黄组每组各30例。通过各组治疗前后血气分析、肺功能各项指标的比较,综合疗效评定。结果:西药组总有效率为63.3%;中西医组总有效率为的76.7%;大黄组总有效率为86.7%。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的疗效较单纯的西医治疗要好,大黄组即在中西医组中加用大黄通腑治疗,疗效较中西医组好,提示“肺与大肠相表里”运用在慢性肺心病治疗中,即肺病治肠具有一定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3.
"肺与大肠相表里"是中医整体观念的一个重要体现。小儿脏腑娇嫩,形气未充,易感外邪,而肺为娇脏,为最高之华盖,最易为外邪所伤。肺以宣降为和,大肠以通导为顺,只有肺与大肠气机协调,才能使邪有出路,外感之邪不得以在体内停滞甚至入里转归。在治疗上外感肺病时需注意保证肠道功能的正常运行,必要时以治肠来达到治肺的目的。本文通过几个病例来浅谈釜底抽薪之法在小儿外感肺病中的应用体会。  相似文献   

14.
现就近15a来,有关“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在肺系疾病中应用的状况综述如下:1 实验研究匡调元在论述“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时,指出其生理病理基础在于:胃肠道内气体主要依靠肠壁血液循环吸收,由肺部排出,其排泄的量较肛门排泄的量高出20倍。如果肺部排泄功能因肺炎或支气管哮喘等病变发生障碍时,胃肠道气体的排泄也受到影响,因而引起腹胀[1]。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急性三衰抢救研究室选用钳夹肠系膜上动脉的方法制造动物模型。结果表明:钳夹肠系膜上动脉组的全部家兔均出现严重的肺损害,而肺脏以外的组织,包括心脏、肝脏…  相似文献   

15.
目的 观察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大鼠肺支气管病损特点及肺肠相关的特异性,为“肠病及肺”理论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家兔结肠黏膜组织致敏与三硝基苯磺酸(TNBS)-乙醇模型相结合的免疫复合法复制UC大鼠模型,并与正常大鼠对照。检测两组大鼠肺功能[吸气阻力(Ri)、呼气阻力(Re)、用力肺活量(FVC)、0.2秒率(FEV0.2/FVC)、最大通气量(MVV)和平均用力呼气流速(FEF25%-75%)]及肝肾功能[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尿素氮(BUN)和肌酐(Cr)];观察两组结肠、肺、肝、肾病理改变。结果 模型组大鼠急、慢性期均表现为体重下降,黏液便、稀便,部分大鼠出现呼吸困难,气促、喘鸣等症状。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急性期MVV、FVC、FEV0.2和FEF25%-75%以及慢性期Ri、Re、MVV、FVC和FEF25%-75%均显著降低(P<0.05,P<0.01),FEV0.2/FVC显著升高(P<0.05),且病理显示有间质性肺炎及肺间质纤维化改变。两组肝肾功能均在正常范围,肝肾组织病理观察未见明显病变。结论 UC可以特异性引起肺支气管病损,肺损伤是UC的肠外表现之一,并从“肠病及肺”角度论证了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  相似文献   

16.
肺与大肠相表里解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古典医籍、现代机理及临床应用研究等方面,解析"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提出肺与大肠相关性研究结果存在局限,肠病治肺仍需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7.
现代医学“肺-肠轴”的发现为中医“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提供了现代生物学内涵,在微观上证明了肺脏疾病(包括肺癌)的发生发展与肠道有着密切的关系,其中肠道菌群及其代谢物发挥了重要作用,本文通过梳理传统中医“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与现代医学“肺-肠轴”的关系,进一步从肠道菌群探究肺癌的防治前景,特别是中医中药通过调控肠道菌群防治肺癌的潜在价值,促进“肺与大肠相表里”中医学认识创新和发展的同时,为肺癌的防治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18.
肺与大肠相表里的现代研究及评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肺与大肠相表里进行研究,从三个方面探讨其机理:即肠道气体排泄途径的影响,肠源性内毒素的作用及肠道内分泌物质的影响,指出其治则可归纳为肺病治肠,肠病治肺,肺肠并治,并提出“肺与肠道相表里”的观点。  相似文献   

19.
从肺与大肠相表里看仲景妙用杏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杏仁归肺与大肠二经,张仲景取其归经用治多种疾病。文章摘录了历代本草对杏仁的论述,总结了《伤寒杂病论》中对肺肠相关疾病证治方药的论述,并例述仲景根据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妙用杏仁的方药及杏仁的用法用量。  相似文献   

20.
“肺与大肠相表里”理论的重新认识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提出了食管之腑的概念,讨论了食管与肺在位置、生理、病理及证治诸方面的相关性,认为在表里关系上,肺与食管相匹配较传统的肺合大肠理论更具合理性和实用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