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的临床意义,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采用BECKMAN COULTER公司生产的unical DXI800全自动免疫发光仪测定地高辛血药浓度,对280例患者的441例次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441例次地高辛血药浓度测定值在治疗浓度0.8-2.2ng/ml内的共234例次,占53.1%,低于治疗浓度范围下限0.8ng/ml的155例次,占35.1%,高于治疗浓度范围上限2.2ng/ml的52例次,占11.8%。性别对地高辛血药浓度无显著影响(P0.05)。随年龄增大,地高辛血药浓度呈增高的趋势。结论通过监测地高辛血药浓度说明本院应用地高辛基本合理,对高龄患者适当减少地高辛剂量。  相似文献   

2.
目的对2000年1月至2011年12月期间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情况进行分析,旨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药学服务.方法采用荧光免疫偏振法(FPIA)监测地高辛血药浓度,对1180例次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地高辛安全有效血药浓度范围是0.5~2.0ng/ml,1180例次地高辛血药浓度测定值在安全有效浓度范围699例次(占59.2%),低于血药浓度范围下限(<0.5ng/ml)336例次(占28.5%),高于血药浓度范围上限(>2.0ng/ml)145例次(占12.3%).结论影响地高辛血药浓度及疗效的因素诸多,临床使用地高辛时应根据患者生理、病理状况以及药物相互作用,及时监测血药浓度,并根据监测数据和影响因素调整给药方案,实施个体化给药.  相似文献   

3.
目的检测地高辛血药浓度,为临床安全、有效、合理使用地高辛提供参考依据。方法调查该院2010年3~11月检测的105例患者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数据,并分析个体差异及年龄对地高辛血药浓度的影响。结果低于治疗范围1.0~2.6nmol/L低限者即小于1.0nmol/L的有25例患者,均未出现中毒症状;在有效治疗浓度范围内共70例患者中有6例出现中毒症状,占8.57%,高于治疗范围的共10例患者中有7例出现中毒症状,占70%;105例检测结果中共13例出现中毒症状,占监测例数的12.38%。中毒的临床表现以心律失常和消化道反应为主;中毒原因除个体差异外有合并用药、血肌酐增高、高血钾等。结论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能较好地反映地高辛临床疗效,指导临床及时增减药量,因个体差异较大,地高辛浓度正常不能排除药物中毒的可能性,老年患者及合并用药患者是临床监测的重点。  相似文献   

4.
目的:分析应用万古霉素的新生儿血药监测浓度,以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选取我院2016年5月~2017年12月测定万古霉素血药浓度的56例新生儿临床资料,对其基本情况、病原学检查、万古霉素的应用情况、合并用药、肝肾功能指标及不良反应情况进行回顾性总结和分析。结果:56例患儿中首诊为新生儿肺炎的比例最高,为44.64%(25/56);病原学送检率为98.21%,阳性率72.73%;万古霉素血药谷浓度范围在5~10μg·ml-1的为56.25%;平均用药时间为(13.0±2.5)d,治疗总有效率为76.78%;治疗期间,患儿均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及肝肾功能损害情况。结论:万古霉素血药浓度个体差异较大,需根据新生儿的药物浓度和肝肾功能调整用药剂量,实现个体化用药。  相似文献   

5.
背景:肝移植后免疫抑制剂环孢素A的合理应用通常采用动态监测治疗过程中血药浓度谷值来指导临床用药.近年来国外研究表明服药后2 h的血药浓度即峰值为监测的最敏感点,较环孢素谷值更有临床意义.目的:验证肝移植后患者服用环孢素A的血药浓度峰值的范围.设计、时间及地点:回顾性病例分析,2000-11/2003-11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医院肝胆外科.参试者:实施肝脏移植患者49例.方法:受者口服环孢素A达到稳态浓度时,开始监测血药浓度,在服药后2 h时抽血测定血药浓度峰值.4g例患者,2年共测定峰值浓度血样157份,移植早期每周测定峰值浓度1次,其中男性患者血样测定峰值浓度121例次,女性患者测得36例次,进行统计分析.主要观察指标:治疗过程中服用环孢素A 2 h后的血药浓度,服用环孢素A峰值血药浓度范围.结果:肝移植后应用三联免疫抑制剂治疗,服用环孢素A 2 h后峰值血药浓度范围为:移植后第1个月内(923.11±259.99)μ g/L,第2个月内(1 024.53±253.56)μg/L,第3个月内(1030.54±268.02)μg/L,第3~6个月(661.50±242.66)μg/L,第6~12个月(674.38±188.54)μg/L,第1~2年(402.77±29.46)μg/L,均为理想的血药浓度范围,49例患者健康状态良好.结论:肝移植患者服用环孢素A 2 h后的血药浓度范围免疫抑制效果满意,可作为国人肝移植受者移植后服用环孢素A峰值血药浓度浓度范围的参考.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癫痫患儿血丙戊酸(VPA)水平,为临床用药提供依据。方法:服用VPA治疗的癫痫患儿437例,采用均相酶放大免疫检测技术(EMIT)监测血VPA浓度,分析年龄、性别等因素对血VPA浓度的影响以及血VPA浓度与疗效之间的关系。结果:359例(82.2%)患儿血VPA浓度在有效浓度范围内(50~100μg/m L);51例(11.7%)50μg/m L;27例(6.2%)100μg/m L。年龄、性别对血VPA浓度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均P0.05),血VPA 50~100μg/m L组的疗效与50μg/m L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χ~2=55.10,P0.05)。结论:癫痫患儿血VPA水平对临床用药具有重要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7.
目的 通过测定丙戊酸钠血药浓度,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药学技术服务.方法 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测定838例次患者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将测定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 838例次丙戊酸钠测定值在治疗浓度50~100μg/ml范围内421例次(占50.2%),低于治疗浓度范围下限(<50μg/ml)385例次(占45.9%),高于治疗浓度范围上限(>100μg/ml)32例次(占3.8%).结论 丙戊酸钠体内代谢个体差异大,影响其血药浓度及其疗效的因素众多,因此临床使用丙戊酸钠应充分考虑患者的生理、病理和药物相互作用复杂的特点,及时测定血药浓度并根据测定数据综合考虑各方面因素,调整给药方案,以实现较合理的个体化用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对354例癫痫患者卡马西平血液药物浓度检测结果 的回顾性分析,为临床医生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 采用免疫荧光偏振法测定血液卡马西平药物浓度,对354例患者的血药浓度结果 进行分析,并观察其临床治疗效果.结果 354例癫痫患者卡马西平血药浓度测定值在有效治疗浓度范围(4~12 μg/mL)内的有290例,占81.92%;低于有效治疗浓度范围(<4 μg/mL)的有63例,占17.80%;高于有效治疗浓度范围(>12 μg/mL)的1例,占0.28%.结论 临床医生在使用卡马西平治疗癫痫的过程中,应结合血药浓度监测结果 、临床疗效和药品不良反应等进行综合分析,实现个体化给药,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9.
王虎军  赵蕾 《浙江临床医学》2009,11(10):1044-1046
目的 对北京军区总医院2007年5月至2009年4月两年间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情况进行总结分析,旨在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药学技术服务。方法采用荧光免疫偏振法(FPIA)监测地高辛血药浓度,对280例次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以0.8~2.0ng·ml^-1为地高辛安全有效血药浓度。280例次地高辛血药浓度测定值在安全有效浓度范围162例次(占57.9%),低于此浓度范围下限(〈0.8ng·ml^-1)86例次(占30.7%),高于安全有效浓度范围上限(〉2.0ng·ml^-1)32例次(占11.4%)。结论影响地高辛血药浓度及疗效的因素众多且复杂,本资料约40%的血药浓度未在安全有效范围之内,因此临床使用地高辛时应注意患者生理、病理状况及药物相互作用,及时监测血药浓度并根据监测数据和影响因素调整给药方案,实现给药个体化,安全有效地使用地高辛。  相似文献   

10.
卡马西平治疗儿童癫痫的血药浓度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监测用卡马西平(CBZ)治疗癫痫患儿的血药浓度,为卡马西平的合理用药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4年1月至2006年1月期间于我院就诊的癫痫患儿68例为研究对象,服用卡马西平的同时进行血药浓度监测。结果①45例单独用药的患者中,血药浓度<4μg/ml的12例,4~12μg/ml的32例,>12μg/ml的1例。②单一用药的总有效率为73.33%,将单一用药患者的血药浓度水平分布与疗效作等级相关分析,结果rs=0.634,P<0.05,表明血药浓度越高,疗效越好。联合用药的23例患者中仅8例有效,总有效率为34.78%。③将年龄与血药浓度分布作等级相关分析,结果rs=0.512,P<0.05,表明随年龄增高,各年龄组血药平均浓度也增加。结论通过常规监测CBZ血药浓度,可提高癫痫患者治疗的安全性、有效性,为临床医生制定个体化给药方案提供客观依据。  相似文献   

11.
目的:分析丙戊酸钠防治癫痫的血药浓度监测结果,探讨其临床合理用药方法.方法:采用药物浓度自动分析仪(TDX)测定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并分析其与抗癫痫的疗效关系.结果:丙戊酸钠血药浓度在50~100 mg/L时的抗癫痫作用好,不良反应少;<50 mg/L时抗癫痫作用差,而>100 mg/L时的不良反应多.结论:丙戊酸钠的血药浓度与疗效有较好的相关性,应加强对丙戊酸钠的血药浓度监测,提高临床合理用药.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影响血清地高辛浓度关键因素,为老年人患者提供更安全、个性化治疗方案。方法收集2013年12月到2015年4月495例老年患者的血清地高辛浓度数据,通过统计分析,研究地高辛血药浓度与患者性别、年龄及服用剂量等因素之间关系。结果在495例老年患者中,地高辛血药浓度在有效浓度范围0.5~2.0 mg/ml之间,占68.69%,出现中毒症状仅7例;地高辛血药浓度2.0 ng/ml时,占20.80%,出现中毒症状46例。地高辛血药浓度越高,中毒比率也明显升高。随着患者年龄增高,地高辛血药浓度也逐渐增高。高地高辛药物浓度在0.5 ng/ml和2.0 ng/ml的年龄分布上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女性比男性地高辛血药浓度要高(1.32±0.56 mg/ml比1.21±0.97 mg/ml),但不同性别地高辛血药浓度分布差异无显著性(P0.05)。从剂量方面临床研究发现,高、中、低剂量组地高辛平均血药浓度分别为2.43±1.12 mg/ml、1.54±0.75 mg/ml和0.86±0.43 mg/ml。血药浓度是随着服用的药物剂量而增加的。结论地高辛血药浓度在不同个体之间存在明显差异,因此需要考虑多种影响因素。对于大多数患者,地高辛药物服用剂量应不大于0.15 mg/d,而女性地高辛服药量应该适当减少。对地高辛血药浓度进行监测,有助于更深入理解影响地高辛血药浓度关键因素,为老年人患者提供更合理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3.
目的 通过血药浓度监测为肺结核患者应用左氧氟沙星治疗剂量的选择提供参考依据,并明确血药浓度监测在结核病治疗中的意义.方法 选取涂阳耐药肺结核患者120例,随机分为4组,每组30例,在接受抗结核药物治疗的同时,分别每日接受不同剂量左氧氟沙星400mg、600mg、800mg、1000mg,治疗7天,在服药后2、6小时分别取血浆样本测定血药浓度,监测药物不良反应.结果 400mg/d左氧氟沙星血药峰浓度(Cmax)的中位数是7.463μg/ml,仅有33%的患者达到治疗浓度范围;600mg/d左氧氟沙星Cmax的中位数是9.463 μg/ml,有65%患者达到治疗浓度范围;800mg/d左氧氟沙星Cmax的中位数是12.463μg/ml,达到治疗浓度范围为97%;1000mg/d左氧氟沙星Cmax的中位数是14.6μg/ml,达到治疗浓度范围为100%.4组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P<0.05),不良反应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 目前常规应用左氧氟沙星400mg/d剂量难以达到有效的治疗效果,加强抗结核药血药浓度监测对结核病患者合理用药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程献 《江西医学检验》2002,20(6):331-332,364
目的监测分析地戈辛血药浓度,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应用放射免疫分析方法(RIA)及上海日环SN-682放射免疫r-计数器测定心衰患者血清地戈辛浓度。结果共监测208位患者444次地戈辛血药浓度,其中105次(占总数23.65%)患者用药未达到最低有效浓度(Cmin<0.5ng/ml);38次(8.56%)患者用药达到中毒血药浓度(>2ng/ml);301次(67.79%)达到地戈辛用药有效血药浓度(≥0.5ng/ml、≤2.0ng/ml);结论地戈辛用药个体化,动态监测其血药浓度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影响地高辛血药浓度的因素。方法:对我院221例患者进行地高辛血药浓度测定并进行结果分析。结果:在221例监测结果中,56例(25.34%)血药浓度低于0.50 ng·mL-1,115例(52.04%)血药浓度在0.5~2.0 ng·mL-1之间,50例(22.62%)血药浓度高于2.0 ng·mL-1。患者血药浓度与年龄相关(P<0.01),与性别无关(P>0.05),联合用药对患者血药浓度有一定影响。结论:地高辛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大,应重视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制定安全合理的个体化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氨茶碱在治疗支气管哮喘患者血中的药物浓度与疗效的关系,指导临床合理用药。方法:对43例支气管哮喘患者给予氨茶碱注射液治疗,用药3d后行药物浓度监测及分析。结果:血药浓度测定在5~10μg/mL中治疗有效率为72.73%,10~20μg/mL中治疗有效率达到88.24%,超过20μg/mL患者出现恶心、呕吐、心悸、心动过速等不良反应,说明氨茶碱血药浓度在10~20μg/mL中治疗有效率最高,超过20μg/mL时会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氨茶碱的血药浓度测定在10~20μg/mL中治疗有效率最好,临床用药时应注意控制血药浓度在有效治疗范围内,避免不良反应和毒副作用的发生。  相似文献   

17.
麻铭川 《山西临床医药》2009,(23):1968-1969
目的:探讨分析丙戌酸钠血药浓度监测临床应用。方法:2004年1月~2008年10月我院门诊或住院收治的癫痫患者218例。对服用VPA达治疗剂量后3个月患者进行血药浓度测定及疗效评定。结果:血药浓度<50μg/mL33例(15.13%),50μg/mL~100μg/mL156例(71.55%),>100μg/mL29例(13.3%)。结论:临床治疗药物监测中,不能凭剂量来估计血药浓度和评价疗效,应进行VPA的血药浓度监测,并结合患者具体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及时调整剂量,实施个体化给药,确保用药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8.
地高辛给药方案与血药浓度及临床疗效的关系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探讨地高辛给药方案对血药浓度及临床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测定643例地高辛血药浓度,分析不同给药方案对血药浓度及疗效的影响。结果:不同给药方案组的血药浓度差异较大,临床疗效显示,无效45例,有效505例,中毒93例。有效血药浓度与中毒血药浓度之间存在一定程度的重叠,以0.125 mg/d时血药浓度达有效治疗浓度范围比例最高(93.02%),中毒发生率相对较低(4.07%)。结论:地高辛给药方案与血药浓度及临床疗效之间有很大的个体差异,影响因素较多,及时进行血药浓度监测,调整给药方案,才能保证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9.
儿童氨茶碱中毒的血药浓度监测与临床护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对氨茶碱中毒患儿应用血药浓度监测(TDM)指导临床救治及护理的意义。方法5例中毒患儿分别在急诊入院后立即严格采集血液标本,应用荧光偏振免疫方法测定其茶碱血药浓度,并在治疗过程中不同时间抽血复查,同时实施整体护理。结果5例中毒患儿急诊首次测定氨茶碱的血药浓度均超过20μg/ml,最高为41.32μg/ml。结合临床症状和治疗药物浓度监测,5例患儿诊断为“氨茶碱中毒”。立即给予对症治疗与及时处理,治疗1d后茶碱血药浓度均低于15μg/ml。4例婴幼儿治疗3d中毒症状消失,1例新生儿治疗8d中毒症状才缓解。结论对于高度怀疑氨茶碱中毒患儿,应根据临床症状与血药浓度监测进行救治,整体护理的实施对抢救成功也起着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20.
老年患者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及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剑芳  杨鸿  罗苑娇 《实用医学杂志》2005,21(19):2196-2198
目的:通过对我院2004年9月至2005年4月老年患者的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结果进行回顾性的统计分析,促进我院临床用药水平的提高。方法:采用荧光偏振免疫法(FPIA)测定地高辛血药浓度,并对监测结果和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老年患者地高辛血药浓度个体差异大,在有效血药浓度范围内也易发生中毒。结论:应当常规进行地高辛血药浓度监测,并结合临床症状和相关指标制定用药方案,实现用药的个体化,减少毒副反应,提高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