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目的研究全胸腔镜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可行性。方法家猪8头,体重3545kg,在双侧胸壁打孔,取双侧乳内动脉。将左侧乳内动脉旁路移植至前降支,右侧乳内动脉旁路移植至右冠状动脉。结果 8头实验猪全部成活,总共成功游离左侧乳内动脉8条,右侧乳内动脉8条。共行吻合口16个。左侧乳内动脉与前降支的吻合时间为2545kg,在双侧胸壁打孔,取双侧乳内动脉。将左侧乳内动脉旁路移植至前降支,右侧乳内动脉旁路移植至右冠状动脉。结果 8头实验猪全部成活,总共成功游离左侧乳内动脉8条,右侧乳内动脉8条。共行吻合口16个。左侧乳内动脉与前降支的吻合时间为2542 min,平均(37±15)min。右侧乳内动脉与右冠状动脉的吻合时间为3642 min,平均(37±15)min。右侧乳内动脉与右冠状动脉的吻合时间为3652 min,平均(44±9)min。术后除1例右侧乳内动脉与右冠状动脉吻合口狭窄外,其余吻合口通畅情况均良好。结论全胸腔镜非体外循环下行左右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可行的,家猪是良好的合适的动物训练模型。  相似文献   

2.
目的总结超声刀在骨骼化乳内动脉血管桥采取中的使用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日本顺天堂大学医院60例接受了超声刀采取的双侧乳内动脉血管桥进行单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冠心病患者的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结果远端吻合口平均(4.1±1.5)个。术后并发严重心律失常2例,脑梗塞合并败血症、弥漫性血管内凝血合并多脏器功能衰竭各1例,肺部感染2例,手术死亡2例。术后随访(15.6±3.2)个月,远期无死亡或心脏性事件患者。结论超声刀的应用使乳内动脉的骨骼化采取变得安全、简单。骨骼化双侧乳内动脉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中具有良好的早期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 分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行心脏二尖瓣成形术的临床处理经验,提高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行心脏二尖瓣成形术27例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27例患者共移植旁路血管42支,同期行二尖瓣成形27例.二尖瓣病变合并冠心病的冠状动脉受累以单支受累最多,为16例,双支次之,为8例,多支受累3例.单支受累以左前降支及右冠状动脉多见,左回旋支次之,主动脉阻断时间(112±21) min.围手术期死亡2例(7.4%).25例取得较好的临床效果,心脏功能明显改善.术后随访25例,随访时间6 ~ 72个月,平均16.5个月,随访期间死亡2例,为非心源性死亡.其余患者生活质量明显改善.结论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行心脏二尖瓣成形术,彻底解除瓣膜病变、充分的心肌再血管化使患者术后心功能得到较好的恢复,近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目的 分析70岁以上冠心病患者行不停跳搭桥术的结果和围手术期处理策略.方法 对36例70岁以上冠心病患者行不停跳冠脉旁路移植术,平均移植血管(2.6±0.7)支.结果 30例患者无心绞痛复发,6例患者心绞痛减轻,心功能均恢复至Ⅰ~Ⅱ级.全组无死亡,呼吸机使用时间平均(17.2±10.3) h,ICU监护时间(47.9±11.6) h,住院时间(16.5±3.6) d.结论 高龄患者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是可以做到完全再血管化,低并发症,操作安全,围术期处理并发症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CT血管造影在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前对乳内动脉评价的价值,旨在为临床提供安全可靠的检查方法。方法:将34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前患者的CTA的原始数据传至后处理工作站进行图像的重建。采用原始轴位图像与重建图像相结合的方式进行综合分析评价,测量并记录乳内动脉的起源、走行规律、近段有无大分支,与胸骨的距离、全程长度、直径及横截面积,左右乳内动脉各指标间的差异采用独立样本均数比较的t检验。结果:34例移植前患者的乳内动脉(IMA)均可清晰的显示,5例患者的IMA起源异常,1例患者双侧IMA纤细,2例患者左侧IMA较右侧明显纤细,同时发现4例左侧锁骨下动脉(SCA)近段狭窄。IMA左右各参数之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在乳内动脉-冠状动脉搭桥术前,CT血管成像检查是评价乳内动脉安全可靠的方法。  相似文献   

6.
目的报告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CABG)治疗冠心病的早期结果及分析。方法对270例冠心病患者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应用体外循环(ONCABG)63例,非体外循环(OPCABG)207例;不稳定型心绞痛130例,陈旧性心肌梗死96例,室壁瘤15例;多支病变188例,二支病变61,左主干病变21例:合并糖尿病86例,高血压91例,瓣膜病32例,均于术中同期手术处理。结果手术平均每例搭桥3.16支,术后需用IABP支持治疗8例,无围手术期心肌梗死。早期死亡1例;患者术后心绞痛症状消失,生活质量明显提高。结论 CABG手术治疗冠心病临床效果好,充分的术前准备,熟练的手术技术是手术成功的关键:对高龄、多支病变、陈旧心梗并发症及心功能较差的患者仍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的方法和意义。方法21例患者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手术。对术中、术后的各项情况进行总结分析。结果本组无住院死亡。术后出现异常精神症状3例,经给予奋乃静治疗后均治愈。急性左心功能衰竭1例;严重心律失常3例;胸腔大出血1例,经保守治疗后好转。结论OPCAB手术的近期效果好,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8.
大隐静脉(ITA)作为冠状动脉旁路搭桥术(CABG)搭桥血管易于发生进行性内膜增生,致远期硬化阻塞,术后10年通畅率仅30%~35%,ITA又称乳房内动脉,作为搭桥血管,具有解剖位置恒定,术后跟踪无进行性内膜增生硬化阻塞,10年通畅率高达95%,且具有大隐静脉相似血供率,促使了ITA作为心脏搭桥血管的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9.
目的总结267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冠心病的经验.方法1998年12月至2004年12月共267例接受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其中男146例,女121例,年龄38~78岁,平均63.5岁.57例在体外循环下手术(CCAB),210例非体外循环下手术(OPCAB);室壁瘤33例,左主干病例12例,支架置入术后再狭窄6例.12例全动脉化,5例全静脉化旁路移植,19例行室壁瘤"三明治"缝合.结果本组冠状动脉旁路移植人均3.2支.术后呼吸机辅助4~171h平均6.7h,均使用硝酸甘油0.5~2ug·kg-1·min-1,86例用多巴胺3~5 ug·kg-1·min-1.死亡6例.结论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尽管有一定的风险,仍然是治疗冠心病安全有效的方法.尤其是OPCAB具有更广泛的优点.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旁路移植术在远端流出道不良所致严重下肢缺血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取42例(共49条下肢)仅有小腿单支流出道动脉供血的严重下肢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行动脉旁路移植手术,手术方式主要有股-胭动脉人工血管-小腿动脉自体血管移植术、腘-小腿动脉自体血管移植术及胭-足背动脉自体血管移植术等,分析其血管通畅率等指标.结果 42例患者中,术后移植血管闭塞1例,闭塞率为2.4%(1/42),手术成功率为97.6%(41/42);1例在术后第4天因呼吸衰竭死亡,病死率为2.4%(1/42);出院时血管通畅率为100.0% (41/41),足部创面愈合率为33.3%(11/33).结论 采用下肢远端动脉旁路移植术治疗仅有小腿单支流出道动脉供血的严重下肢缺血效果较明显,可为足部创面的愈合提供较好的营养环境,也可及早挽救肢体或降低截肢平面,对提高患者术后生活质量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双血管桥在冠状动脉前降支多处局限性狭窄中的应用与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冠状动脉前降支多处局限性狭窄外科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手术方法不同分为两组,改良组56例,采用前降支搭双血管桥。对照组50例,采用搭单支血管桥至前降支狭窄段远端。结果两组年龄、性别构成、体质量指数、左心室射血分数、体外循环时间、气管插管时间、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改良组术后发生心绞痛1例、左心室大小为(51±6)mm、左心室射血分数为(60.8±8.0)%,对照组分别为9例、(43±6)mm、(55.1±10.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双血管桥在冠状动脉前降支多处局限性狭窄中应用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2.
Anginous symptoms and a difference in blood pressure between the two arms prompted angiography in two patients, men aged 66 and 50 years. The examination revealed coronary sclerosis and a stenosis in the left subclavian artery. The symptoms disappeared after percutaneous dilatation of the subclavian artery, followed by a coronary bypass operation (CABG) using an internal thoracic artery (a branch of the subclavian artery). In two other patients, men aged 61 and 71 years, who had undergone an arterial CABG 12 years previously, anginous symptoms were the manifestation of a narrowed subclavian artery. The symptoms disappeared after balloon dilatation of the subclavian artery and revascularization of the anterior interventricular branch (left artery descendens) and embolization of the internal thoracic artery graft (internal mammarian artery graft), respectively. Stenosis or occlusion of the proximal subclavian artery may attenuate the blood flow in the ipsilateral A. thoracica interna graft. The diagnosis can simply be made by bilateral blood pressure measurement.  相似文献   

13.
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100例临床诊断可疑冠心病患者进行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男性65例,女性35例,年龄35~78岁,平均年龄56.5岁。回顾性心电门控增强扫描,利用多层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容积再现技术(VRT)重组图像,判定冠状动脉病变情况,并与DSA对照。结果:100例患者中,左前降支、左旋支、右冠状动脉重组像评价图像质量,在心率<70次/min时,左前降支、左旋支、右冠状动脉显示较好且能满足影像学评价。MPR、MIP及VRT重组像能显示冠状动脉的所有1级、大部分2、3级以及部分4级分支。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评价≥50%,冠状动脉狭窄的敏感性为94.0%,特异性为94.0%,符合率79.0%。结论:64层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是一种无创、快速的成像方法,在多数情况下能较好地显示冠状动脉,可以做为冠状动脉病变的筛选方法。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G)后ECG及心肌损伤标志物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监测25例冠心病患者OPCABG术后(OPCABG组)不同时间点ECG V4、V5导联的R波振幅的变化,同时测定不同时间点的肌酸磷酸激酶同功酶MB(CPK—MB)、肌钙蛋白I(cTnI)和热休克蛋白70(HSP70)水平,并与同时期25例行体外循环CABG的冠心病患者(CABG组)进行比较。结果OPCABG组术后0.6、18、24h ECG V4、V5导联R波振幅与术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CABG组术后0、6、18h ECG V4、V5导联R波振幅较术前明显下降(P〈0.01),24hR波振幅逐渐恢复至术前水平;CABG组CPK—MB和cTnI水平在术后24h达到峰值,且中位峰值水平明显高于OPCABG组(29.29 μg/L比5.98 μg/L,6.74 μg/L比1.91 μg/L)。两组的HSP70水平在术后6h皆达到峰值,但CABG组中位峰值水平显著高于OPCABG组(11044.5 pmol/L比1702.0 pmol/L)。在术后第1天HSP70水平与CPK—MB(r=0.370,P〈0.01)、cTnI(r=0.458,P〈0.01)存在相关性。结论OPCABG与体外循环CABG比较,对心肌损伤明显减小,HSP70水平能提示心肌细胞的损伤程度。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华法林对预防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发生血栓栓塞的影响.方法 选择2010年8月至2011年8月诊治的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92例,按照治疗方案不同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46例,对照组给予阿司匹林治疗,观察组给予华法林治疗,观察比较两组患者血栓栓塞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患者左房内径、左室收缩末期内径、左室舒张期内径、左室射血分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临床终点事件(短暂性脑缺血发作、脑栓塞、外周血管栓塞、左房附壁血栓及死亡)发生率为6.52%(3/46),对照组为26.09%(12/46),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6.4519,P=0.0111).观察组服药期间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0.87%(5/46),对照组为6.52%(3/46),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华法林能够降低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血栓栓塞发生率,但是患者出血并发症值得关注,应密切关注患者国际标准化比值的变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老年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合并糖尿病的患者,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置入药物洗脱支架(DES)与冠状动脉搭桥术(CABG)的远期疗效。方法连续入选老年冠心病合并糖尿病并成功行择期血运重建的多支冠状动脉病变患者165例,分为DES组(85例)和CABG组(80例)。从手术后30 d开始随访5年,包括全因死亡、心源性死亡、非致死性卒中、非致死性心肌梗死、心绞痛复发和再次血运重建等主要不良心脑血管事件(MACCE)。采用Kaplan-Meier方法估计无事件生存率。采用Logistic多元回归方法调整分析治疗对终点事件的相对影响。结果随访5年,随访率100%,两组间5年生存率(96.58%vs 97.50%)、心源性病死率(0%vs 0%)、全因死亡率(3.52%vs 2.50%)、非致死性心肌梗死率(2.35%vs 1.25%)、非致死性卒中发生率(2.35%vs 2.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DES组心绞痛复发率(17.64%vs 8.75%)、再次血运重建率(16.47%vs 1.25%)高于CABG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高龄老年多支冠状动脉病变合并糖尿病患者DES与CABG远期生存率无明显差异,但DES置入远期心绞痛复发率、再次血运重建率高于CABG。  相似文献   

17.
目的 研究经桡动脉冠心病介入治疗术预先桡动脉造影的可行性和必要性.方法 对接受经桡动脉冠心病介入治疗682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预先桡动脉造影(pre-RAA)组341例直接行桡动脉造影;延后桡动脉造影(post-RAA)组341例在导丝、导管遇有阻力时立即行桡动脉造影,或者在冠心病介入治疗结束时行桡动脉造影.观察两组桡动脉影像学特征,并记录两组患者桡动脉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post-RAA组桡动脉痉挛比率高于pre-RAA组[11.4%(39/341)比6.2%(21/341),P=0.015],post-RAA组手术失败率高于pre-RAA组[3.2%(11/341)比0.6%(2/341),P=0.014],post-RAA组桡动脉穿孔发生率和术后1~6个月桡动脉闭塞率显著增高,且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经桡动脉冠心病介入治疗术预先行桡动脉造影可以有效观察桡动脉形态,减少桡动脉相关并发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