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郝媛媛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22,(4):106-108
目的:在乳腺癌诊断中应用超声弹性成像、彩色多普勒超声,并分析其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8年9月~2019年9月在本院治疗的86例疑似乳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对比两者的诊断结果。结果:本组86例患者,经术后病理学确诊恶性64例,良性22例。超声弹性成像诊断灵敏度为95.31%,特异度为90.91%,准确度为94.19%,明显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的73.44%、63.64%、70.93%(P<0.05);且超声弹性成像对≤45岁患者的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彩色多普勒超声(P<0.05)。结论:与彩色多普勒超声相比,超声弹性成像诊断乳腺癌的效能更高,尤其是在≤45岁患者诊断中更具优势。 相似文献
2.
《中国妇幼保健》2017,(19)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乳腺癌中的诊断效果。方法选取2014年6月-2016年12月淮安市妇幼保健院收治的乳腺癌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采用超声弹性诊断仪对其病灶进行评分,并对肿瘤直径大小、肿瘤类型、淋巴结转移和脉管侵犯情况及细胞增殖抗原标志物(Ki67)和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ER-2)表达情况与超声弹性成像评分进行对照分析。结果不同直径肿瘤的超声弹性成像的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超声弹性成像检测出的不同病理类型的肿瘤例数与病理检测结果基本一致,检出率达到97.72%(86/88)。其中浸润性导管瘤超声的超声弹性成像评分高于其他肿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间质中胶原含量分级显著高于其他类型的肿瘤,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淋巴结转移患者的超声弹性成像评分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有脉管侵犯患者的超声弹性评分显著高于无脉管侵犯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Ki67阳性患者的超声弹性成像评分明显高于Ki67阴性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ER-2表达情况为阳性和阴性患者的超声弹性成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乳腺癌中的诊断效果较好,且与病理诊断结果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现代医院》2015,(8):76-78
目的探讨在基层医院使用常规超声及超声弹性成像技术在乳腺癌术前诊断和两者联合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术前采用超声弹性成像及常规超声技术对我院临床触及乳腺肿块的116例患者进行检查,并与手术后的组织病理结果对照,分析超声弹性成像及超声弹性成像与常规超声联合诊断乳腺癌的准确性及影像学特征。结果 116例患者乳腺病变手术病理诊断良性42例,恶性74例。1术前常规超声诊断乳腺良性病变41例,恶性病变65例,超声显示良性病变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光滑,内未见明显微小钙化;乳腺癌恶性征象为毛刺征(87.84%,65/74),病变内多见微小钙化(62.16%,46/74)。与病理诊断结果对照,术前常规超声诊断符合率为91.38%(106/116)。2超声弹性成像诊断乳腺良性病变39例,恶性病变66例,良性病变超声弹性成像评分为1~2分(92.86%,39/42);恶性病变超声弹性成像评分为3~5分(89.19%,66/74);与病理诊断结果对照,术前超声弹性成像诊断符合率为90.51%(105/116)。3术前超声弹性成像与常规超声联合检查诊断良性病变42例,恶性病变68例,与病理诊断符合率为94.82%(110/116)。结论超声弹性成像与常规超声联合检查可提高乳腺良恶性病变术前诊断符合率,可在基层医院作为乳腺癌术前诊断有效的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超声弹性成像联合血清ENO1抗体对乳腺癌的诊断价值.方法 选择本院2017年7月-2020年7月经病理确诊的乳腺癌患者72例,根据临床分期分组:Ⅰ期+Ⅱ期23例,Ⅲ期34例,Ⅳ期15例.另选同期乳腺良性疾病患者39例及健康体检者4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3组人群血清ENO1抗体水平,以病理检查结果作为"金标准",... 相似文献
5.
《中国妇幼保健》2019,(16)
目的评价超声弹性成像定量分析在非哺乳期乳腺炎(NLM)与乳腺癌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015年1月-2017年10月于绍兴第二医院就诊的非哺乳期乳腺肿块患者105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病理检查结果分为NLM组(70例)和乳腺癌组(35例)。比较两组患者肿块直径、BI-RADS分级和弹性应变比等超声指标间的差异,以病理学诊断作为金标准,应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比较超声和超声弹性成像对NLM和乳腺癌的鉴别价值并按照约登指数法寻找最佳截点,以最佳截点计算诊断效能。结果两组患者的肿块直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 415,P0. 05),乳腺癌组患者的BI-RADS分级和弹性应变比均高于NLM组(均P0. 05)。ROC曲线显示:应用超声弹性成像鉴别NLM和乳腺癌的曲线下面积(AUC)明显高于BI-RADS评分,最佳截点分别为2. 85和4C;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鉴别NLM和乳腺癌的AUC明显高于超声和超声弹性成像单独诊断。应用超声弹性成像+超声鉴别NLM和乳腺癌的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均高于超声(均P0. 05)。结论超声结合超声弹性成像在NLM与乳腺癌鉴别诊断中的价值较高,其中应变比≥2. 85联合BI-RADS分级≥4C的灵敏度较高。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究乳腺癌患者行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与超声弹性成像检查的效果.方法:将2014年1月至2017年1月这一区间作为研究时段,选择此段时间内所在科室收治的120例乳腺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同时接受了CDFI检查、UE检查和手术病理诊断结构,比较患者CDFI、UE检查结果.结果:本组患者经CDFI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均明显低于UE检测(P<0.05),组间存在统计学差异.结论:CDFI于UE结合则能明显提高对乳腺癌的诊断以及良恶性质的判断,值得临床借鉴. 相似文献
7.
超声弹性成像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5,自引:1,他引:45
弹性成像能够获得组织内部的弹性分布的定量信息,因此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本文综述了超声弹性成像近年来取得的研究进展,包括在理论上、算法上、实用化方面、应用领域和活体实验方面的进展,并对未来比较重要的发展方向作了总结.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超声弹性成像对乳腺肿块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对140例患者(共154个病灶)进行常规超声和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并与患者手术病理诊断结果做对照,比较两种检查方法诊断的总符合率.结果:常规超声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灵敏度为62.75%,特异度为74.79%,诊断的总符合率为69.48%,而超声弹性成像诊断乳腺恶性肿瘤的灵敏度为86.27%,特异度为91.26%,诊断的总符合率为89.61%,明显高于普通超声诊断的总符合率,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超声弹性成像对乳腺肿瘤的早期诊断和早期治疗有一定临床意义,在乳腺癌的早期预防中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乳腺癌弹性成像评分与病灶内α-SMA蛋白表达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我科乳腺肿块患者分为良性组和恶性组,对比两组患者乳腺间质细胞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的表达情况,利用乳腺癌弹性成像技术对患者进行检测并且评分,分析成像评分与α-SMA的相关性。结果:良性组与恶性组患者α-SMA的表达结果有统计学差异(P〈0.05),良性组与恶性组患者α-SMA检测结果比较,良性组α-SMA的表达程度较低,而恶性组α-SMA的表达程度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599,P=0.000)。乳腺癌弹性成像评分与α-SMA的表达程度呈正相关(r=0.267,P=0.003)。结论:乳腺癌弹性成像评分与病灶内α-SMA蛋白表达有一定关联,对于乳腺癌有一定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运用二维超声(2D)与剪切波弹性成像(shear wave elastography,SWE)的特征与乳腺结节基底细胞角蛋白(CK5/6)和抑癌基因(P63)表达之间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8-09~2021-03南方医科大学深圳医院74例乳腺结节患者,乳腺病灶均经手术切除或穿刺活检获取组织病理学,全部病灶...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乳腺癌的X线影像学特点及与其病理分型的关系,以进一步提高乳腺癌的诊断水平。方法总结经手术病理证实的97例女性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浸润性导管癌62例、导管原位癌9例、浸润性小叶癌12例、黏液腺癌8例、髓样癌6例。观察乳腺癌的X线表现,并与其病理分型对照。结果肿瘤X线表现为有钙化57例(58.8%),有肿块76例(78.4%),有结构紊乱10例(10.3%)。肿块并钙化多见于浸润性导管癌(56.5%,35/62)(χ^2=10.36,P〈0.05)。单纯钙化多见于导管原位癌(66.7%,6/9)(χ^2=31.75,P〈0.01)。有钙化多见于导管原位癌(88.9%,8/9)和浸润性导管癌(64.5%,40/62)(χ^2=10.51,P〈0.05)。结构紊乱多见于浸润性导管癌(14.5%,9/62)(χ^2=3.88,P〉0.05)。肿块样表现多见于浸润性导管癌(82.3%,51/62)、浸润性小叶癌(83.3%,10/12)、黏液腺癌(87.5%,7/8)、髓样癌(83.3%,5/6)。结论诊断乳腺癌应综合肿瘤的各种X线征象。乳腺癌的病理基础不同,导致了不同的X线影像学特点。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局部浸润特征及病理学特点。方法本研究通过对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的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调查与分析,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局部浸润距离与肿块大小、淋巴结转移、Her-2表达及组织学分级的相关性。结果本组42例患者术后病理检查均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其中腋淋巴结转移15例,占35.71%;无转移27例,占64.29%;肿瘤大小:≤2cm15例,占35.71%,2~3cm18例,占42.86%,3~4cm5例,占11.90%,﹥4cm4例,占9.52%;Her-2/neu阳性12例,占28.57%,阴性30例,占71.43%;组织学分级:Ⅰ级9例,占21.43%,Ⅱ级19例,占45.24%,Ⅲ级14例,占33.33%。对局部浸润与肿块大小、淋巴结转移、Her-2表达及组织学分级的相关性采用Spearman秩相关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与局部浸润距离明显相关(r=0.69,P﹤0.05),腋淋巴结转移与局部浸润距离明显相关(r=0.58,P﹤0.05),Her-2表达与局部浸润距离无相关型(r=0.10,P﹥0.05),组织学分级与局部浸润距离无相关型(r=0.19,P﹥0.05)。结论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肿瘤大小、腋淋巴结转移与其局部浸润距离呈现明显相关性,可以作为保乳手术范围大小的判断依据;而Her-2表达、组织学分级与肿瘤浸润距离无相关性,而且取材简单,可作为浸润性导管癌保乳手术范围大小的主要依据,不能作为保乳手术范围大小判断的依据。 相似文献
13.
目的明确超声在未触及肿块的乳腺疾病诊断中的价值及影响超声诊断准确率的因素。方法对因乳头糜烂、乳头轻度回缩、乳晕水肿、乳房局部皮肤轻度凹陷、乳头溢液以及绝经后乳房痛等,在我院行乳房超声检查的152例患者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152例患者中,超声共检测出乳房肿块101例,检出率66.4%,其中94例经手术后病理检查确诊。超声对肿块大小的估测与肿块实际大小明显相关,相关系数0.664(P〈0.01)。94例患者中,超声定性诊断符合率84%(79/94)。对40例乳腺癌患者,超声定性诊断符合率77.5%(31/40)。对54例病理证实的乳腺良性疾病,超声定性诊断符合率88.9%(48/54)。对直径大于1cm的乳腺癌肿块,超声诊断准确率明显高于直径小于1cm的乳腺癌肿块(P〈0.05)。结论超声对乳腺疾病尤其是早期乳腺癌有较高的诊断价值。肿块大小是影响超声诊断准确率的主要因素,对较小的乳腺肿块,应该结合临床或其他检查做全面分析。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甲状腺微小癌(TMC)超声弹性成像应变率比值(SR)与病灶内癌细胞增殖及血管新生指标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8年6月本院收治的231例甲状腺微小占位患者,共279个结节,其中良性结节130个,恶性结节149个。比较良恶性结节的SR值和细胞增殖及血管新生相关蛋白的表达水平,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评价SR值诊断TMC的价值。结果TMC组SR值显著高于良性结节组(P<0.01)。TMC组半乳糖凝集素3(Galectin-3)、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水平均亦高于良性结节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SR与TMC中Galectin-3、b-FGF和VEGF的表达水平均呈正相关(P<0.05)。SR值诊断TMC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29,最佳截断值为3.85,敏感度为76.5%,特异度为67.3%。结论超声弹性成像SR值是诊断TMC的可靠指标,并与病灶内恶性生物学行为相关指标显著相关。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乳腺癌雌激素受体(ER)、孕激素受体(PR)、原癌基因标记蛋白(c—erbB-2)与超声血流能量图及腋窝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免疫组化法检测36例乳腺癌肿块内ER、PR及C—erbB-2表达水平,超声血流能量图术前检测乳腺癌肿块内血流信号。其中腋窝淋巴结转移(转移组)15例,无腋窝淋巴结转移(无转移组)21例。结果转移组ER、PR阳性率较无转移组明显降低,P〈0.05,转移组C—erbB-2阳性率较无转移组明显增高,P〈0.05。转移组血流信号较无转移组明显增多,P〈0.05。结论ER、PR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呈负相关,C—erbB-2与腋窝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血流能量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乳腺癌患者的ER、PR及C—erbB-2表达水平。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乳腺导管内癌(DCIS)的超声表现及超声对不同类型DCIS的诊断价值,以提高乳腺癌的超声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乳腺导管内癌患者超声表现。结果超声显示为肿块型17例,包括实性及囊实性;非肿块型13例,主要指导管扩张型,内部充满弱低回声,伴钙化或不伴钙化。本组患者中超声提示导管内病变20例,其中考虑恶性15例,不除外导管乳头状瘤5例;其余建议穿刺或密切观察10例。结论超声作为无创性的诊断方法,在导管内癌的诊断方面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目的 阐述线粒体DNA突变与乳腺癌发病之间的相关性,预测线粒体DNA是否能作为乳腺癌早期诊断的潜在标志物。方法 本文主要从NCBI、EBSCO、CALIS、中国知网等数据库,收集新近文献50余篇,仔细研读、分析,重点引用30篇。结果 研究发现乳腺癌在女性疾病中发病率较高,严重损害女性身心健康。它的发生与发展是多基因、多因素积累的结果,其中基因突变被认为是乳腺癌发生的基础。线粒体DNA突变会影响正常的氧化磷酸化过程,产生高浓度的活性氧,能量产生减少,进而增加癌症发生的可能性,表明线粒体DNA突变与乳腺癌发病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结论 提出线粒体DNA突变可作为一种潜在的特异性分子标记,用于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及预后评估方面,以期提高患者的治愈率和生存率。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Fas蛋白(CD95/Apol21,Fas)、Fas配体(Fasligand,FasL)在乳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并探讨其与淋巴结转移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LSAB法检测50例乳腺癌组织Fas和FasL的表达。结果:Fas及FasL在乳腺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8和82。乳腺癌组织FasL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正常组织(P<0.05),Fas明显低于正常组织(P<0.05)。Fas的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有关(P<0.05)。结论:Fas及FasL的表达与乳腺癌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有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究妊娠末期乳腺的超声分型与产后泌乳量的相关性.方法 对251例妊娠35~41周孕妇进行乳腺超声分型,并记录产后泌乳量,就其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产后泌乳量充足主要见于间质型,占55.6%;泌乳量不足主要见于中间型和导管型,占75.7%(103/136).产后泌乳量充足与不足两者间的平均动脉血流速度、动脉血流阻力指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2.458、-2.016,均P<0.05).结论 妊娠末期不同乳腺超声分型与产后泌乳量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20.
目的 回顾分析乳腺浸润性导管癌钼靶X线征象,探讨钙化在诊断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的价值.方法 收集有钙化X线表现的54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患者进行读片分析.结果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不定形或模糊的钙化、粗糙不均质钙化、细小的多形性钙化、线样或线样分支状钙化分别占12.96%、7.41%、53.70%、24.07%.钙化在单位面积内的数量(N/S)>20个/cm2占77.78%.结论 钙化是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常见征象,甚至是唯一征象,仔细分析钙化形态、大小、密度及其密集度可为诊断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