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测定42例肝硬化病人和29例正常人的血尿酸及尿酸排泄分数结果表明,无腹水组及非顽固性腹水组均有低尿酸血症,均低于正常组,分别为P<0.01及P<0.05。二组尿酸排泄分数均高于正常组,与血尿酸呈负相关。顽固性腹水组血尿酸明显高于前二组及正常组,P<0.01尿酸排泄分数及肌酐清除率均下降。说明了血尿酸排泄分数的测定在不同病期的肝硬化病人是不同的,并与有效血容量的增减有关,因此,在肝硬化病人中测定血尿酸及尿酸排泄分数可作为监测有效血容量变化的有用指标。  相似文献   

2.
3.
4.
苏晓 《自我保健》2009,(3):55-55
痛风是嘌呤代谢紊乱或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的一类疾病√临床特点为高尿酸血症、反复发作的单关节炎、尿酸钠盐形成痛风石沉积、痛风性关节炎,如未经适当治疗.最终发展成痛风性肾病。但是.单纯的尿酸增高并非100%都会导致痛风发作,有报道称,约1/6高尿酸血症的患者会发展成痛风。  相似文献   

5.
肾脏是尿酸排泄的主要器官,约80%的尿酸通过尿液排泄,如果肾脏排泄不足,势必会引起血尿酸升高,因此,痛风患者平常要多喝水,促进尿酸排泄,以预防痛风发作,避免尿路结石的发生。那么,痛风患者喝水有哪些讲究呢?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尿素排泄分数在急性肾损伤鉴别诊断中的意义。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2年2月间73例急性肾损伤(肾前性:无利尿剂治疗的肾前性肾损伤26例;肾前性-D:利尿剂治疗的肾前性肾损伤23例;ATN:急性肾小管损伤24例)的尿液和血液。检测其钠、肌酐和尿素的浓度,计算Purea/Pcr、FENa和FEurea的值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FENa仅在肾前性AKI低于1%,而在其它两组均高于1%。FEurea在两组肾前性AKI中均低于35%且基本一致。92.3%的肾前性AKI患者FENa<1%,39.1%肾前性-D AKI患者FENa<1%。78.2%肾前性-D AKI患者FEurea<35%。结论:FEurea在AKI鉴别诊断时具有较高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尤其在应用利尿剂的肾前性AKI患者中FEurea比FENa更适合于AKI的病因诊断。  相似文献   

7.
喝水这件事,对痛风患者来说其实并不简单:哪种水该喝、哪种要少喝、喝多少合适呢?为了在生活中做到沉着应对,避免翻车,请注意下面这6个问题。问题1:每天该喝多少水?根据国内外的指南推荐,在没有肾脏病、心力衰竭的情况下,痛风患者和高尿酸血症患者的每日饮水量应该在2000~3000毫升。人体内2/3的尿酸是通过肾脏排泄的,多喝水就能多排尿,使尿液酸碱度(pH值)保持在6.3~6.8,有利于尿酸排泄,减少尿酸结晶形成。同时,多喝水还能减少痛风急性发作的次数和疼痛程度。  相似文献   

8.
痛风是一种血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中引反的疾病。主要病因是嘌呤合成增加导致尿酸产生过多,或尿酸排泄减少导致血中尿酸升高。但在痛风患者诊治过程中发现,不少痛风的发生还与患者平时某些药物的使用不当有密切的关系,需要引起警惕。常见的容易诱发痛风的药物有以下几种。  相似文献   

9.
北医 《现代养生》2014,(20):16-18
今年42岁的戴先生是某公司总裁,由于从小生活在海边,自懂事时起,每年夏天海鲜、啤酒就成为他最亲密的消夏伴侣。工作后,又忙于应酬没有时间回家吃饭,啤酒、海鲜更是成了他呼朋引伴、招待合作伙伴的常用方式。十多年前的一个夏夜,当他招待完客户醉醺醺地回家,躺在床上准备舒舒服服地睡  相似文献   

10.
痛风是一种由于尿酸产生过多或尿酸排泄不良而致血中尿酸升高,尿酸盐结晶沉积在关节滑膜、滑囊、软骨及其他组织中引起的反复发作性炎性疾病,对健康危害很大。以下9类药物可使尿酸升高,痛风及高尿酸血症者应慎用。1.阿司匹林阿司匹林对尿酸代谢具有双重作用:大剂量阿司匹林(大于3克/天)可促进肾脏排泄尿酸。  相似文献   

11.
摘要:目的 探讨慢性肾脏疾病(CKD)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动脉硬化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诊断为CKD患者900例,按照血清尿酸水平分为4组(即CKD组1~4),同时选取健康志愿者200名作为对照组。通过超声检查、眼底动脉检查和CT扫描确定动脉硬化患者例数。对各组间动脉硬化患病率、血清尿酸水平和动脉硬化的相关性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CKD组1、CKD组2、CKD组3和CKD组4的组间动脉硬化的患病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27,P<0.05)。CKD组1和CKD组3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11,P<0.05);CKD组1和CKD组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64,P<0.05);CKD组2与CKD组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2,P<0.05)。与对照组相比,仅有CKD组3和CKD组4与对照组患病率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CKD组3和对照组相比:χ2=5.43,P<0.05;CKD组4和对照组相比:χ2=9.13,P<0.05)。男性患者动脉硬化的患病率为60.69%(281/463),女性患者动脉硬化患病率为37.76%(165/43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12,P<0.05)。结论 随着慢性肾脏疾病患者血清尿酸水平的增高,动脉硬化患病率增高;慢性肾脏疾病患者血清尿酸水平与动脉硬化呈正相关。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天津市体检人群基线尿酸(UA)水平与2年后发生代谢综合征(MS)及其组分异常的相关性,为探讨MS组分的构成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取历史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1年和2013年均在天津市第一中心医院健康体检中心接受体检的3 825人的体检结果,包括体格检查(体重和血压)、生化指标测定结果(UA、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等)及用药史等。分析基线(2011年)UA水平与2013年发生MS及其组分异常的相关性,并运用工作特征曲线(ROC)确定基线UA预测MS发生的切点值。结果基线无MS的1 566人中2年内有141人新发生MS,累计发病率为9.0%,其中男性为12.0%,女性为4.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无论男女,基线UA水平与2013年随访时TG水平和BMI的相关程度最高(男性r值分别为0.209和0.243,女性r值分别为0.307和0.353),有统计学意义(P0.01)。随着基线UA水平的升高,2013年男性肥胖、高甘油三酯血症发病率逐渐升高(P趋势值0.01);同时,女性肥胖、高甘油三酯血症、高血压、低高密度脂蛋白血症和MS的发病率也逐渐升高(P趋势值0.01)。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基线UA是肥胖(男性:OR=2.06,95%CI:1.37~3.08;女性:OR=2.55,95%CI:1.56~5.63)、高甘油三酯血症(男性:OR=2.63,95%CI:1.66~4.15;女性OR=3.91,95%CI:1.36~11.30)及女性MS(OR=2.01,95%CI:1.32~3.68)发生的独立预测因子。在女性中,ROC曲线确定基线UA预测MS发生的最佳切点值为285.15μmol/L。结论在天津市体检人群中,基线UA水平与2年后MS的发生及其组分异常密切相关,并且基线UA是女性发生MS的独立预测因子,建议把UA作为女性MS的组分之一。  相似文献   

13.
血尿酸水平与冠心病严重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血尿酸水平与冠心病及其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112例行冠状动脉造影的患者,分为3组,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患者58例(ACS组),稳定型心绞痛患者25例(稳定型心绞痛组),非冠心病患者29例(对照组),进行血尿酸测定,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用冠状动脉病变支数及Gensini积分表示,按病变范围分为对照组(29例)、单支病变组(24例)、双支病变组(26例)、三支病变组(33例);按Gensini积分分为0~1分组(29例)、2~20分组(28例)、21~40分组(30例)、>40分组(25例).结果 ACS组血尿酸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稳定型心绞痛组[( 369.61±91.97)μmol/L比(298.33±92.46)、(330.43±87.42)μmol/L](P< 0.05).对照组血尿酸水平显著低于单支、双支和三支病变组[ (298.33±92.46)μmol/L比(331.77±86.33)、(368.24±95.21)、(396.82±94.45)μmol/L](P<0.05),单支病变组血尿酸水平显著低于双支病变组和三支病变组(P<0.05).0~1分组[(298.33±92.46)μmol/L]和2~20分组[(320.77±86.33)μmol/L]血尿酸水平显著低于21~40分组[(366.61 ±91.97) μmol/L]和>40分组[(402.82±91.97)μ mol/L](P<0.05).21 ~40分组血尿酸水平低于>40分组(P<0.05).血尿酸水平与Gensini积分的对数呈正相关(r=0.348,P< 0.05).结论 血尿酸与冠状动脉稳定性、狭窄程度以及范围显著相关,有助于临床评价冠心病病变程度及其进展.  相似文献   

14.
目的 基于孟德尔随机化方法探究尿酸(uric acid,UA)与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之间的因果关系。方法 以UA与CKD形成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数据库为基础,筛选出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s),参数设为P<5×10-8、连锁不平衡r2<0.01、kb = 10 000,运用逆方差加权法(inverse - variance weighted,IVW)、MR - Egger回归法、加权中位数法、基于众数的简单估计和基于众数的加权估计5种互补的方法进行孟德尔随机化分析,以OR值及95%CI评价UA与CKD之间的因果关系,利用异质性检验、水平多效性、逐个剔除检验等进行敏感性分析。设UA与痛风(GOUT)之间的因果关系为阳性对照。结果 共筛选24个与UA和CKD均相关的SNPs,IVW结果显示UA与CKD之间具有相关性,但不存在因果关系,UA升高不是CKD发生的危险因素(OR = 0.95,95%CI: 0.78~1.16)。以GOUT作为阳性对照,IVW结果显示UA与GOUT之间具有显著的因果关系(OR = 1.60,95%CI: 1.22~2.10),随着UA水平的不断升高GOUT的患病率逐渐增加。敏感性分析表明MR结果具有稳健性。结论 UA与CKD之间有相关性,但未有充分的证据表明UA与CKD之间存在因果关系,故单纯降低UA不能减少CKD的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5.
马胜喜  赵振波  刘德义 《现代预防医学》2012,39(9):2251-2252,2254
目的分析COPD患者血尿酸或尿酸/肌酐水平测定的临床意义。方法选择某院2010年6月~2011年6月66例COPD患者,根据患者COPD等级分为3组,20例COPDⅡ级的患者为Ⅱ级组;24例COPDⅢ级的患者为Ⅲ级;22例COPDⅣ级的患者为COPDⅣ级组,同时选择同期住院的20例肺炎、急性支气管炎患者为对照组,观察COPD3组患者治疗前后血尿酸,血肌酐及肺功能FEV。同时与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治疗前COPD分级越高,血清尿酸(UA)水平越高,3组UA水平均明显高于对照组,IV级组水平明显高于Ⅱ级组与Ⅲ级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Pa02明显低于对照组,3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OPD患者治疗后UA、Pa02均较治疗前有明显下降,3组治疗前后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OPD患者血尿酸随着病情的变化而变化,治疗后病情缓解,血尿酸随之下降,检测COPD患者血尿酸可为判断患者病情提供参考,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围绝经期女性血尿酸(UA)水平与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经颈动脉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233例围绝经期女性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MT),根据测量结果分为颈动脉粥样硬化组(71例)和正常组(162例),比较两组血UA等相关指标的差异,并分析颈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因素.结果 颈动脉粥样硬化组血UA显著高于正常组[(341±86)μmol/L比(293±78)μmol/L](P<0.05);正常组高尿酸血症检出率为10.49%(17/162),颈动脉粥样硬化组为40.85%(29/71),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颈动脉粥样硬化与年龄(r=0.233,P=0.028)、体质指数(BMI)(r=0.215,P=0.044)、血UA(r=0.249,P=0.019)、空腹血糖(r=0.214,P=0.046)呈正相关,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呈负相关(r=-0.224,P=0.036).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了年龄、BMI等影响因素后,颈动脉粥样硬化程度仍与血UA存在显著相关性(0R=4.805,95% CI 1.700- 11.673,P<0.05).结论 高尿酸血症是围绝经期女性颈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7.
目的 探讨学龄儿童内脏脂肪面积与尿酸水平的关联,为预防儿童高尿酸血症(HUA)提供依据。 方法 研究对象来自“儿童青少年心血管与骨健康促进项目”于2019年11月—2020年1月进行的随访调查,最终纳入8~18岁儿童青少年10 609人进行分析。内脏脂肪面积(VFA)与各心血管代谢指标间的关联采用Spearman相关性分析。根据BMI和VFA诊断的肥胖与否将体型划分为4组,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肥胖类型与HUA的关联,并调整年龄、血压、血糖、血脂等潜在混杂因素。 结果 VFA在生长发育进程中逐渐增加,并存在性别差异。男女童VFA与尿酸水平均呈正相关关系(r=0.399、0.375,P<0.001),BMI评价的非超重、超重、肥胖组HUA患病率依次升高(男童依次为28.9%、43.5%和52.1%,女童依次为6.0%、15.9%和32.4%),VFA评价的肥胖组HUA患病率显著高于非肥胖组(男童:57.5% vs. 33.7%;女童:31.6% vs. 7.7%;P<0.001)。在调整了年龄、血压、血糖、血脂等混杂因素后,男童单纯腹型肥胖组HUA风险较非肥胖组增加1.70倍(OR=2.70, 95%CI: 1.36~5.35),女童混合型肥胖组的HUA风险较非肥胖组增加3.74倍(OR=4.74, 95%CI: 3.77~5.95)。 结论 儿童VFA与血尿酸水平密切相关,在健康体检中加入体成分分析可以早期发现儿童肥胖,对防控儿童HUA也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8.
Uric acid is best known for its role in gout—the most prevalent inflammatory arthritis in humans—that is also described as an unusual complication of anorexia nervosa (AN). However, beyond gout, uric acid could also be involved in the pathophysiology and psychopathology of AN, as it has many biological functions serving as a pro‐ and antioxidant, neuroprotector, neurostimulant, and activator of the immune response. Further, recent research suggests that uric acid could be a biomarker of mood dysfunction, personality traits, and behavioral patterns. This article discusses the hypothesis that uric acid in AN may not be a mere innocent bystander determined solely by AN behavior and its medical complications. In contrast, the relation between uric acid and AN may have evolutionary origin and may be reciprocal, where uric acid regulates some features and pathophysiological processes of AN, including weight and metabolism regulation, oxidative stress, immunity, mood, cognition, and (hyper)activity.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高血压患者血尿酸、肌酐及血脂水平的改变与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以2010年上海市松江区泗泾地区已确诊为高血压并在社区随访跟踪的1 328例患者和6 241例同期健康体检者为研究对象,用奥林巴斯400型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血肌酐(Cr)、血糖(GLU)、血尿酸(UA)的水平。结果高血压组血UA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TG、TC、动脉硬化指数(AIP)、脉压差(DP)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均〈0.01),HDL-C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高血压各亚组中Cr、GLU、UA、DP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相关分析显示,高血压组血UA与Cr呈正相关(r=0.478,P〈0.01),与HDL-C呈负相关(r=-0.142,P〈0.01);不同年龄段男女性别间UA水平(男性F=2.824,P〈0.05;女性F=6.249,P〈0.01)及高尿酸血症分布(男性χ2=11.204,P〈0.05;女性χ2=10.891,P〈0.05);总体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随着年龄的增加,尿酸值和高尿酸血症的检出率不断升高;高尿酸患者中Cr和Cr升高率均明显高于非高尿酸者(P〈0.01)。结论①血尿酸升高是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之一;血尿酸升高与脂质代谢异常有关。②高血压患者Cr值与尿酸关系密切,尿酸是高血压患者肾损害的早期表现。③高血压病与血尿酸、血脂水平明显相关,且分别是独立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