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81 毫秒
1.
目的 探究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前后实施扩大盆腔淋巴结清扫术对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 将拟行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和扩大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膀胱癌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两组,术前清扫组(52例)采用在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前实施扩大盆腔淋巴结清扫术;术后清扫组(54例)采用在根治性膀胱切除术后实施扩大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结果 术前清扫组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所用时间明显少于术后清扫组[(78.6±24.5) min比(115.1 ±29.7) min],髂内和髂前清除淋巴结个数明显少于术后清扫组[(5.4±2.3)枚比(7.3±3.1)枚和(1.4±1.0)枚比(2.4±1.5)枚],盆腔总淋巴结清除数明显少于术后清扫组[(25.6±8.3)枚比(29.1±8.5)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出现静脉损伤、淋巴瘘延迟拔引流管等并发症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根治性膀胱切除术时,先实施扩大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的方式对患者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
目的 探讨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行系统性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清扫的意义.方法 对57例早期子宫内膜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系统性盆腔及腹主动脉瘤旁淋巴结清扫者27例(观察组),非系统清扫者30例(对照组),比较两组的术后病理、手术并发症、生存率及复发率.结果 观察组共发现5例淋巴结转移患者,检出18枚阳性淋巴结;对照组发现1例淋巴结转移者,3枚阳性淋巴结;两组淋巴结检出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及对照组分别有14例、4例出现术后并发症(P <0.001).两组3年的生存率分别为100.0%和92.6% (P >0.05),复发率分别为11.1%和16.7%(P>0.05).结论 系统性盆腔及腹主动脉旁淋巴清扫可以显著提高阳性淋巴结的检出率,但对远期生存率及复发率无显著影响,同时会增加术后并发症的概率.  相似文献   

3.
目的 探讨局部注射纳米炭在胃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将40例胃癌患者术中局部注射纳米炭行胃癌根治术作为试验组,40例胃癌患者行常规胃癌根治术作为对照组,对清扫微小淋巴结的数量及转移微小淋巴结的数量进行对比.结果 试验组和对照组平均每例清扫微小淋巴结数量N1、N2、N3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5.120 ±0.455)枚比(2.900 ± 0.245)枚、(3.890±0.367)枚比(1.750±0.256)枚、(1.790±0.224)枚比(0.590±0.054)枚](P<0.01).试验组和对照组平均每例清扫转移微小淋巴结数量N1、N2、N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1.090±0.087)枚比(0.430±0.044)枚、(0.550±0.052)枚比(0.340±0.027)枚、(0.410±0.044)枚比(0.130±0.013)枚](D<0.05).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病死率及住院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胃癌根治术中应用纳米炭是一种简单、安全和易行的方法,对常规胃癌根治术有一定的辅助作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 探讨细胞角蛋白免疫组化染色检测口腔鳞状细胞癌颈部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方法 取25例接受五区淋巴清扫术的原发口腔癌患者的颈部淋巴结225枚,细胞角蛋白免疫组化检测,并与常规病理HE染色比较.结果 25例患者的225枚淋巴结中,HE染色检测患者转移率72%(18/25),总淋巴结转移率10.67%(24/225);角蛋白免疫组化检测患者转移率92%(23/25),总淋巴结转移率17.33%(39/225);HE染色检测存在转移灶的24枚淋巴结,细胞角蛋白免疫组化检测均有转移.结论 角蛋白免疫组化检测淋巴结内的鳞状细胞癌转移灶阳性率高于常规HE染色检测.  相似文献   

5.
选择性三野淋巴结清扫治疗胸中下段食管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经左胸切口选择性三野淋巴结清扫术治疗胸中下段食管癌手术方法及淋巴结清扫效果。方法2005年6月至2009年3月手术治疗胸中下段食管癌213例,采用左胸第6肋间切口,对纵隔左右两侧同时进行淋巴清扫,并切除左右两侧纵隔胸膜,腹野清扫1—5组,7—12a组,16al、19组淋巴结,颈野仅做食管系膜内淋巴结摘除。结果213例共检出淋巴结14197枚,平均(66.65±24.73)枚;淋巴结转移105例,转移率49.29%(105/213),转移淋巴结423枚,转移度2.97%(423/14197),术后病理检查食管标本上下切缘均无癌残留。手术时间2.92~4.67(3.37±0.42)h,术中术后输红细胞0—6^u(1.08±0.93)^u;术中术后输血浆0—1400(103.77±184.89)ml;住院时间14—39(17.64±4.12)d。无喉返神经损伤,无吻合口瘘。1例死于呼吸衰竭,死亡率0.04%(1/213)。结论经左胸第6肋间切1:3,扩大了标准三野清扫术中的胸野淋巴结清扫范围,缩小了颈野淋巴结清扫范围,上腹部和胃周围淋巴结清扫达到选择性队水平,手术创伤小,术后并发症少。  相似文献   

6.
目的 了解早期乳腺癌患者保乳手术同时行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的近期治疗效果.方法 30例符合保乳手术指征的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15例,均行保乳手术,再分别行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和常规腋窝淋巴结清扫.观察比较两组的近期治疗效果.结果 试验组手术时间(88.0±18.0)min,明显长于对照组的(68.0±12.5) 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试验组上肢水肿发生率[6.7%(1/15)]及肋间臂神经损伤发生率(0)较对照组[60.0%(9/15)、40.0%(6/15)]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0022),而两组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除数目、术后总引流量、术野残留癌细胞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8.0±12.2) ml比(21.3±9.0) ml;( 14.6±5.0)枚比(16.4±3.6)枚;(87.9±25.1) ml比(86.3±13.8) ml;6.7%(1/15)比13.3%(2/15)](P>0.05).结论 乳腔镜腋窝淋巴结清扫能获得与常规腋窝淋巴结清扫相当的淋巴结清除数目,术后不良反应少,近期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清扫腋静脉上方淋巴结在乳腺癌综合治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71例行常规Auchinclos改良根治术乳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2例行常规腋窝淋巴结清扫(常规手术组),另29例除此之外并进行腋静脉上方淋巴结清扫(腋静脉上方淋巴结清扫组).统计比较两组术后淋巴结阳性率及癌细胞浸润情况.结果 常规手术组与腋静脉上方淋巴结清扫组术后淋巴结阳性率分别为61.4% (331/539)和64.3% (263/417),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常规手术组术后淋巴结3枚以上发现癌细胞浸润者为19.0% (8/42),而腋静脉上方淋巴结清扫组为41.4% (12/2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腋静脉上方淋巴结清扫在乳腺癌根治术中有一定的必要性,其可为乳腺癌的综合治疗提供临床依据.  相似文献   

8.
目的 探讨Kodama手术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90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患者按分层抽样法随机分为两组,研究组(45例)采用Kodama手术行淋巴结清扫;对照组(45例)采用Patey手术行淋巴结清扫.比较两组术中、术后情况.结果 研究组淋巴结清扫数目、术中出血量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手术时间长于对照组[(82.5±13.1)min比(66.9± 11.2) min];术后6个月患侧上肢运动障碍、感觉异常发生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6.7%(3/45)比42.2%(19/45),4.4%(2/45)比22.2%(10/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或<0.05);研究组轻、重度胸大肌萎缩发生率分别为4.4% (2/45)和2.2%(1/45),均低于对照组的31.1%(14/45)和37.8%(17/4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Kodama手术保留功能神经在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有较高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Ⅰ型食管-胃结合部鳞癌的手术方式。方法施行食管大部整块切除治疗Ⅰ型食管-胃结合部鳞癌。结果16例清扫淋巴结1294枚,平均(81.00±15.72)枚,11例术后病理检出有淋巴结转移,转移率68.8%;共转移淋巴结85枚,转移度6.6%。肿瘤距上切缘长度平均(11.38±2.60)cm,距下切缘平均(10.34±2.18)cm。结论对无远处淋巴结转移的Ⅰ型食管-胃结合部鳞癌患者,食管大部整块切除是理想的根治性切除术式。  相似文献   

10.
目的 探讨大肠癌miR-195表达变化与临床病理学特征的关系.方法 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miR-195在50例大肠癌患者癌组织及对应癌旁正常组织(距离癌组织>5 cm)中的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情况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结果 50例大肠癌患者中共检出miR-195 CpG岛甲基子表型阳性者29例,阳性率为58%(29/50).50例大肠癌患者中有34例出现miR-195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较癌旁正常组织下调,即T/N<2.miR-195在大肠癌组织中及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分别为0.837±1.145和2.236±2.46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iR-195在大肠癌组织中的低表达与患者的年龄、性别、大肠癌部位、浸润深度无关(P>0.05),与患者淋巴结转移、TNM分期有关(P<0.05),在发生淋巴结转移或TNM分期晚的患者中表达明显下调.结论 miR-195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普遍低表达的趋势,miR-195可能在大肠癌中扮演抑癌基因的角色.miR-195启动子区高甲基化可能是导致miR-195在大肠癌组织中表达下调及参与大肠癌发生发展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1.
目的 分析肺癌及淋巴结转移灶在不同单能量下CT值、碘(水)密度变化,以探讨能谱CT在肺癌及淋巴结转移灶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经临床病理确诊的42例肺占位性病变患者能谱CT成像的临床资料.其中良性疾病19例(良性组),肺癌23例(肺癌组).结果 能谱CT成像诊断肺占位性病变及淋巴结转移灶的x2值分别为26.1和153.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恶性占位性病变keV越低,CT值差异越大.良性组动脉期标准化碘密度(0.13±0.08) g/L显著低于肺癌组的(0.20±0.15) 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良性组动脉期标准化水密度(1.01±0.01) g/L与肺癌组(1.00±0.01)g/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淋巴结转移灶能谱曲线斜率(1.10±0.07)与原发肺癌灶(1.07±0.08)一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1.83,P>0.05).鳞癌、腺癌、小细胞肺癌在不同单能量下成像,能谱曲线斜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能谱CT在肺癌及淋巴结转移灶的检出上具有明显优势,其定量分析有助于肺部良恶性占位及淋巴结的诊断及鉴别诊断,在临床较难诊断病灶的鉴别诊断中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胸中、上段食道癌的颈部淋巴结转移规律和探索选择性三野淋巴结清扫术对胸中、上段食道癌患者的应用指征及其并发症。方法:回顾性研究对58例胸中、上段食道癌采用食管癌根治术合并三野淋巴结清扫术。同期18例查体颈部触及淋巴结肿大未手术者作为对照。结果:58例手术患者,检出颈部转移淋巴结24例。颈部查体未触及淋巴结肿大,而彩超发现颈部淋巴结肿大者(A组)20例;查体和颈部彩超未发现颈部淋巴结肿大者(B组)22例;术前查体和颈部彩超均发现颈部淋巴结肿大(C组)16例;D组为术前查体扪及颈部肿大淋巴结未行手术者18例,A、B、C组发生率分别为15.0%(3/20)、9.1%(2/22)、37.5%(6/16)。B组显著低于A、C组(P〈0.05),其他并发症的发生率三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结论:食道中上段癌有较高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率,对于能清除的颈部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行三野淋巴结清扫术能改善局部控制率和减少术后局部复发率,可延长生存期。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究以纳米碳作为手术时的示踪剂,利用腹腔镜进行中低位直肠癌手术进行治疗的效果。方法:以2006年6月-2012年6月的36例利用纳米碳引导下腹腔镜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进行治疗的患者为治疗组,选取同期54例采用腹腔镜下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进行治疗的患者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并对比分析。结果:治疗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胃肠道恢复时间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肿块距下缘距离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患者平均检获的淋巴结数(13.77±3.35)多于对照组,平均小于5 cm的淋巴结数量(9.22±1.34)明显多于对照组,平均阳性淋巴结检获数(3.68±0.93)多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治疗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8.33%,对照组并发症发生率为11.11%,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1.018,P〉0.05)。结论:利用纳米碳引导腹腔镜中低位直肠癌根治术综合效果较好,无明显并发症产生。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在临床颈侧淋巴结阴性甲状腺乳头状微小癌(PTMC)中的意义.方法 回顾性分析72例临床颈侧淋巴结阴性PTMC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行患侧甲状腺、峡部切除及对侧甲状腺腺叶次全切术+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术后长期随访.结果 24例出现中央区淋巴结转移,48例未出现中央区淋巴结转移,随访1.5~4.5(3.4±1.1)年,4例患者出现喉返神经麻痹,均在4个月内恢复正常.4例患者术后第3年发现颈部淋巴结转移,余患者均未见转移.结论 临床颈侧淋巴结阴性PTMC患者易出现中央区淋巴结转移,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术对临床颈侧淋巴结阴性PTMC有较重要的应用价值,可降低并发症、改善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喉鳞癌组织中核因子-kB(NF—kB)表达水平和淋巴管计数,探讨两者在喉鳞癌中的临床病理意义及相互关系。方法收集50例喉鳞癌手术切除组织标本,另取10例声带息肉组织作对照,常规制作石蜡包埋切片,NF-kB表达的检测和淋巴管计数均采用SP免疫组化法。结果喉鳞癌NF-KB表达阳性率和淋巴管计数为明显高于声带息肉组[60%vs10%,P〈0.05,(13.3±3.4)个/HP vs(6.1±3.8)个/HP,P〈0.01];高分化喉鳞癌和未转移病例NF—KB表达阳性率和淋巴管计数明显低于低分化喉鳞癌和转移病例[33.3%vs84.2%,(9.6±2.7)个/HP vs(16.9±3.4)个/HP,P〈0.05或P〈0.01];NF—KB表达阳性的喉鳞癌淋巴管计数明显高于阴性表达者[(14.9±4.1)个/HP vs(9.8±3.1)个/HP,P〈0.01]。结论NF—kB表达和淋巴管计数均为反映喉鳞癌进展、转移等生物学特性及预后的重要标记物,喉鳞癌细胞分泌的NF—kB可能促进淋巴管生成。  相似文献   

16.
目的比较食管胸中下段癌应用微创McKeown手术与常规左侧开胸食管切除颈部吻合术的手术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3年10月收治的148例食管胸中下段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78例行微创McKeown手术治疗(观察组),另70例行左胸.左颈切口手术治疗(对照组),观察比较两组围手术期情况、术后并发症及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两组均顺利完成手术切除。观察组无死亡病例,对照组1例患者死于急性心肌梗死。观察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对照组[(89.2±40.7)ml比(361.6±81.5)m1],淋巴结清扫数目及胸部淋巴结数多于对照组[(22.8±5.6)枚比(15.7±3.4)枚、(14.7±4.6)枚比(9.1±3.6)枚],术后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11.6±3.5)d比(14.0±6.6)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肺炎、肺不张、需要处理的胸腔积液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5.1%(4/78)比12.9%(9/70)、3.8%(3,78)比11.4%(8/70)、2.6%(2,78)比10.0%(7/70)],胃排空障碍发生率高于对照组[9.0%(7/78)比1.4%(1/7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右侧喉返神经旁、左侧喉返神经旁及上纵隔淋巴结转移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微创McKeown手术治疗食管胸中下段癌在技术上是安全可行的,且在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住院时间、降低术后呼吸系统并发症上具有优势,但术后胃排空障碍发生率较高。以右胸路径为基础的微创食管切除术更符合肿瘤学根治与微创原则的食管癌主流手术方向。  相似文献   

17.
目的比较腹腔镜与开腹直肠癌切除术的近期临床疗效,探讨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术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行直肠癌切除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腹腔镜组31例和开腹组37例。结果两组在淋巴结清扫数目和术后并发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组的手术时间明显长于开腹组[(162.03±39.78)min比(142.70±30.29)min],术中出血量明显少于开腹组[(153.23±58.94)ml比(247.46±92.51)m1],肠功能恢复时间和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开腹组[(51.39±7.28)h比(77.81±11.68)h、(12.65±2.24)d比(15.29±3.1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0.01)。结论腹腔镜直肠癌切除术可达到与传统开腹手术相似的近期临床疗效,而且在安全性及术后恢复方面更具优势,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死亡相关蛋白激酶基因启动子区过甲基化与颈段食管癌的关系。方法采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法和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法分析颈段食管部正常黏膜、颈段食管癌及相应癌旁组织中DAPK基因启动子区过甲基化及其mRNA表达状况。结果42例颈段食管癌组织中,有27例(64.3%)DAPK基因启动子区过甲基化,其在各病理分级和T分级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N分级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5例癌旁组织中,有6例过甲基化,且均为颈段食管癌组织中有过甲基化的病例。颈段食管部正常组织、非甲基化的颈段食管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均有DAPKmRNA表达。结论颈段食管癌中DAPK基因启动子区过甲基化与mRNA失表达有关,可能是颈段食管癌发生、发展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