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目的评估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在引导骨组织再生修复牙槽骨缺损中的作用。方法选择因牙周病、牙槽外伤等导致牙槽骨缺损严重、拔牙术后不能满意修复的患者16例,拔牙同期在拔牙窝植入Bio-oss骨粉并覆盖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术后2周拆线,3个月、9个月复诊。结果术后临床检查、X线检查,16例患者植骨区新骨形成良好,明显改善牙槽骨高度与丰满度。结论临床上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的应用能有效地改善修复前的骨条件。  相似文献   

2.
目的 评价自体髂骨松质骨移植在牙槽突畸形修复中的临床应用.方法 42例唇腭裂术后牙槽突裂患者行自体髂骨松质骨移植;术后对X线影像进行分析,评价临床效果.结果 42例中除1例移植骨外露,修整后重新缝合,创面Ⅱ期愈合,其余均Ⅰ期愈合.有3例基本无连续骨桥,植骨成活率为92.9%.结论 自体髂骨松质骨移植修复牙槽突裂是一种有效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自体髂骨松质骨移植行牙槽嵴裂Ⅱ期修复术后的骨性愈合情况、上颌骨连续性、植骨区牙槽嵴高度和鼻翼基底的形态。方法将39例腭裂术后残留牙槽嵴裂的患者采用髂骨松质骨移植进行Ⅱ期修复,并通过临床随访和拍摄X光片追踪观察其伤口愈合情况、上颌骨连续性、植骨区牙槽嵴高度和鼻翼基底的形态。结果39例患者髂骨供区伤口和口内伤口术后均一期愈合。6—24个月后拍x线片显示37例上颌骨连续性好,植骨区牙槽嵴高度和鼻翼基底的形态均好。结论自体髂骨松质骨移植修复牙槽嵴裂,临床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4.
牙槽突裂的发生原因:在胚胎发育期由于球状突与上颌突融合障碍所致。多数学者认为牙槽突裂植骨手术应延迟到混合牙裂期(9~11岁),在尖牙萌出以前较为妥当。骨源多数采用髂骨。因为,髂骨有丰富的松质骨的骨源,其取骨方法较简便,自体移植,恢复快等特点,因此自体髂骨松质骨移植修复牙槽突裂术是一种比较理想的修复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的改善皮肤移植的功能和形态,提高外伤性皮肤缺损及大面积烧伤所致皮肤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应用自制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与自体薄皮片复合移植于5例(6次)大面积烧伤及外伤所致皮肤组织缺损的创面上,观察其创面愈合、瘢痕增生及功能恢复的情况。结果5例6次复合皮片移植成活率为100%,植皮区平整光滑、柔软、弹性良好、耐磨,组织学检查结果显示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ADM)与自体薄皮连接紧密,复合皮血管化明显,胶原排列整齐,未见急性和慢性排异反应。结论异体脱细胞真皮基质与自体薄皮片复合移植能改善创面愈合的皮肤质量,优于单纯自体皮移植。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应用异种(猪)脱细胞真皮基质一次包扎治疗小儿Ⅱ度烧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我科收治患儿共146例。烧伤面积7%~38%TBSA,烧伤深度为浅Ⅱ度和深Ⅱ。所有烧伤病例随机分两组,基质组采用异种(猪)脱细胞真皮基质一次包扎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包扎疗法。比较两组的创面愈合时间和创面感染率。结果基质组的创面愈合时间和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采用异种(猪)脱细胞真皮基质一次包扎治疗小儿Ⅱ度烧伤,既能有效防止创面加深,缩短创面愈合时间,又能减轻患儿痛苦,降低感染率。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游离髂骨移植、重建板固定修复下颌骨成釉细胞瘤术后下颌骨缺损的手术方法和疗效.方法 对15例发生于下颌磨牙区、下颌角及升支部成釉细胞瘤术后使用游离髂骨移植、重建板固定.结果 术后伤口均一期愈合,随访3个月、1年及5年,植骨块愈合良好,患者的外形及功能恢复满意.结论 游离髂骨移植、重建板固定修复下颌骨成釉细胞瘤术后下颌骨缺损具有可操作性强、并发症少、成功率高等特点.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膜修复喉部分切除术喉腔缺损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2例喉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经喉部分切除术,分别以颈部皮瓣(33例)和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膜(29例)修复喉腔,分析两组的一期愈合率、拔管率和术后感染率。应用SPSS 18.0软件进行χ2检验。结果颈部皮瓣修复组颈部切口一期愈合26例,一期愈合率为81.8%;术后10~14 d出现感染性喉瘘7例,感染率为18.2%,经局部换药于20~33 d愈合;拔管24例,拔管率为72.7%;3年复发率为6.1%,3年生存率为97.0%。修复膜修复组颈部切口一期愈合28例,一期愈合率为96.6%;1例感染,感染率为3.4%,经局部换药愈合;拔管22例,拔管率为75.9%;3年复发率为3.4%,3年生存率为100%。修复膜修复组一期愈合率明显高于颈部皮瓣修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术后拨管率及3年复发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修复膜修复喉腔缺损,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王振彦  吴海燕 《职业与健康》2000,16(12):137-138
我院自1989~1998年应用带旋髂深血管的髂骨膜或髂骨瓣移植治疗成人股骨头无菌坏死24例。平均随访3.5年,优良率75%,FicatⅠ期优良率100%,Ⅱ期优良率83.3%,Ⅲ期优良率71.4%,Ⅳ期优良率为0。术后3个月内骨膜移植者肌骨头塌陷2例,3~6个月内骨瓣移植者股骨头塌陷4例。本手术适于Ⅰ、Ⅱ、Ⅲ期病变患者,愈是病变早期,疗效愈好。骨膜移植较骨瓣移植新骨生成快,但其早期抗股骨头塌陷差。应适当延长骨膜移植术后皮牵引时间,适当延迟骨瓣移植术后负重锻炼时间。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脱细胞异体真皮与自体刃厚皮复合移植的手术配合方法。方法对167例脱细胞异体真皮与自体刃厚皮复合移植手术患者的术前、术中、术后的资料进行总结并作回顾性分析。结果167例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瘢痕切除植皮者成活率为97.8%±1.4%,烧伤创面及糖尿病足创面成活率为92.6%±4.6%,术后无并发症。结论充分做好术前准备,术中妥善保管脱细胞异体真皮、正确固定复合皮片、熟练做好术中配合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前臂游离皮瓣联合异种脱细胞真皮基质(H-ADM)修复口腔肿瘤术后组织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 36例口腔肿瘤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18例,对照组采用游离前臂皮瓣修复术后组织缺损,观察组采用游离前臂皮瓣联合H-ADM修复术后组织缺损。比较两组术后皮瓣存活率、语音功能、吞咽功能及术后供区恢复情况。结果观察组皮瓣存活率为100.00%,优于对照组的66.67%;观察组语音功能、吞咽功能以及供区恢复情况均优于对照组,所有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应用游离前臂皮瓣联合H-ADM修复口腔肿瘤术后组织缺损是较为理想的方法,可恢复和改善患者的外形和生理功能,保持口腔和舌的基本功能,有效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相似文献   

12.
牙槽突裂植骨术是牙槽突裂修复的金标准,随着唇腭裂患者及其家属对牙列美观度要求的提升,该手术在唇腭裂序列治疗中日益受重视,而精确并快速地测量术前牙槽突缺损体积、协助外科手术及评估术后移植骨组织吸收率,是目前牙槽突裂植骨术研究的热点及难点。三维CT是骨组织评估的可靠检查工具,已有实验对单侧牙槽突裂植骨术前后的三维图像进行研究分析。计算机辅助工程(CAE)技术逐渐用于协助三维图像的测量与评估。通过阐述近年来三维成像与计算机辅助软件在牙槽突裂的研究及应用,归纳总结牙槽突裂治疗中,三维成像与传统二维成像的优缺点及计算机辅助软件在单侧牙槽突裂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3.
两种去细胞处理猪皮与微粒皮复合移植对创面愈合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研究自体微粒皮与异种(猪)去细胞真皮基质及选择性去细胞异种(猪)皮复合移植对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以72只SD大鼠为动物模型分为复合皮组I、复合皮组II和微粒皮组.复合皮组I于背部全层皮肤缺损创面移植异种(猪)无细胞真皮 自体微粒皮 选择性去细胞异种(猪)皮,复合皮组II移植异种(猪)无细胞真皮 自体微粒皮 戊二醛异种(猪)皮,微粒皮组移植自体微粒皮。术后定期观察创面愈合情况,计算创面收缩率和创面愈合率,取活检标本行组织学、免疫组化及电镜观察。结果经组织学,免疫组化染色及电镜观察,选择性去细胞异种(猪)皮表皮层连续、完整,真皮中三大纤维排列有序且无细胞成分,基底膜结构完整;复合皮组I上皮化良好,胶原纤维排列有序,免疫组化染色证实有完整的基底膜生成。复合皮组I的创面愈合效果优于复合皮组II及微粒皮组。结论选择性去细胞异种(猪)复合皮(异种无细胞真皮 自体微粒皮 选择性去细胞异种皮)可作为一种新型的皮肤替代物修复全层皮肤缺损。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应用异种(猪)脱细胞真皮基质(以下简称"猪基质")治疗深Ⅱ度烧伤患者血清中TNF-α水平的变化。方法收集我院2006年8月~2007年10月住院应用猪基质治疗的深Ⅱ度烧伤患者44例,所有患者入院后经简单清创后全部应用猪基质将创面覆盖,分别于伤后第1、3、7、10d抽取其静脉血并行血清TNF-α水平的测定。结果患者伤后第3d血清TNF-α水平显著高于伤后第1d血清TNF-α水平(P〈0.01),且高于伤后第10d血清TNF-α水平(P〈0.05);同时伤后第7d血清TNF-α水平高于伤后第1d血清TNF-α水平(P〈0.05)。结论深Ⅱ度烧伤患者应用猪基质治疗后其血清TNF-α具有明显的变化规律,了解这一变化规律对于患者烧伤后应用猪基质治疗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自体微粒皮与异体脱细胞微粒真皮混合移植对创面愈合的影响与机制。方法实验用雄性wistar大鼠做为异体脱细胞真皮的供体,雌性SD大鼠作为受体,在其背部建立全层皮肤损伤模型,90只SD大鼠分为5组,每组18只,1、2组分别为自体微粒皮与脱细胞微粒真皮移植组,3、4、5组为自体微粒皮与异体脱细胞微粒真皮混合移植组,自体微粒皮与异体脱细胞微粒真皮的面积比例分别为:1:1、1:0.5、1:0.25,术后2、3、4周分别测量每组创面的愈合率,同时采集创面标本,做HE染色,并作MMP1、MMP10检测,进行组间比较。结果混合移植组创面愈合率均高于自体微粒皮组,其中1:0:25混合移植组升高最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混合移植组与自体微粒皮移植组比较MMP1、MMP10除1:1混合移植组第4周外都有明显升高(P﹤0.05或P﹤0.01),且1:0.25混合移植组升高最明显。结论自体微粒皮与脱细胞微粒真皮混合移植创面愈合率高于自体微粒皮移植,且自体微粒皮与脱细胞微粒真皮混合移植的面积比例按1:0.25混合移植效果最佳,这可能与创面MMP1、MMP10升高有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分析后路减压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椎体间植骨融合治疗退行性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62例退行性腰椎滑脱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接受手术腰椎复位且行椎弓根螺钉进行内固定与椎体间自体髂骨融合术,所有患者术后均随访1年以上。结果:术后患者JOA评分均较术前显著提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患者JOA评分显效55例(88.71%)、有效4例(6.45%),总有效率为95.16%。滑脱复位疗效评价结果显示,解剖复位55例(88.71%)、有效4例(6.45%),恢复各情况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椎体融合疗效评价各组之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行后路减压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联合植骨融合对退行性腰椎滑脱的治疗疗效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7.
OBJECTIVE: To investigate the role of fibroblasts in reconstruction of composite skin, and evaluate the effect of composite skin on full-thickness skin defect. METHODS: Keratinocytes and fibroblasts were seeded on the surface of acellular dermal matrix and cultivated in vitro to reconstruct the composite skin. Adherence of keratinocytes to dermal matrix was observed. Then take rate and histological construction were investigated after the composite skin was used to cover full-thickness skin defect wound in nude mice (n = 16). RESULTS: Keratinocytes grew and proliferated to reach tho confluence on the surface of the acellular dermal matrix. Keratinocytes adhered more stablely and could not be torn down from dermal matrix in operation when few fibroblasts were seeded on the epidermal surface of the dermal matrix. After grafting, the composite skin closed the full-thickness wound in nude mouse. The total survival was achived in 10 mice (62.5%). The newly generated skin was with intact histological construction of base membrance containing laminin and type IV collagen. CONCLUSION: Composite skin could close the full-thickness wound, and fibroblasts could improve adherence of keratinocytes to dermal matrix, which should benefit the survival of composite skin.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分析四肢创伤合并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采用负压封闭引流术治疗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我院52例患者。并按照住院尾号将其分为治疗组(负压封闭引流术)和对照组(常规换药),均为26例,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间、住院时间、换药次数、植皮成活率及并发症发生率。结果治疗组患者受伤至Ⅱ期手术时间(10.47±2.13)d,住院时间(22.23±3.41)d,换药次数(4.31±1.52)次,植皮成活率96.15%,出现并发症发生率7.69%均同对照组患者(15.32±4.41)d、(31.65±6.03)d、(18.34±5.17)次、80.77%、30.77%间存在显著差异性,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负压封闭引流术在治疗四肢创伤合并大面积皮肤软组织缺损疾病临床上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