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目的:观察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间歇充气加压装置(IPC)联合药物对于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预防作用。方法:选取我院髋关节置换术患者86例,其中46例我们采用间歇充气加压装置联合低分子肝素(LMWH)防治下肢DVT的形成(观察组),40例单纯采用药物预防下肢DTV形成(对照组)。比较2组患者血流动力学指标(是指血液在心血管系统中流动的力学。)、下肢DVT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相比,发生下肢静脉血栓率分别减少。结论:开展全髋关节置换术后间歇充气加压装置联合低分子肝素对下肢深静脉血栓有预防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间歇充气加压治疗对腹部大手术后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将230例腹部手术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115例和对照组115例进行比较。结果治疗组术后股静脉血流峰速度和平均速度均明显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4例(3.5%),而对照组14例(11.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歇充气加压治疗简便易掌握,能提高下肢静脉血流速度和降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发生率,为腹部手术后患者降低深静脉血栓形成开拓了一条新的预防途径,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3.
《临床医学工程》2017,(9):1271-1272
目的探讨优质护理配合间歇式充气加压仪在手术患者下肢静脉血栓形成中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我院2015年9月至2017年3月择期手术的80例老年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组采用优质护理配合间歇式充气加压仪。比较两组患者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血流动力学情况和护理满意度。结果观察组的下肢静脉血栓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股静脉血流速度(平均流速和峰值流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的护理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优质护理配合间歇式充气加压仪有效预防手术患者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提高护理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应用改良冲管方法预防经外周静脉置人中心静脉导管(PICC)输注大静脉营养液对导管堵塞的影响,分析导管堵塞因素及防护措施。方法将应用PICC输注乳剂大静脉营养液的肿瘤患者135例随机分为对照组(68例)及处理组(67例)。对照组用0.9%生理盐水100ml冲管,频率为每隔6~8小时1次;处理组用0.9%生理盐水20ml按照快一慢一快的方法脉冲式注射,每隔4小时1次。记录两组病例导管部分堵塞或全部堵塞发生的情况。结果对照组导管部分堵塞及全部堵塞发生率为13.2%,处理组为4.5%,两组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P〈0.001)。对照组1例因严重导管堵塞而拔管、1例发生静脉血栓;处理组无1例因导管堵塞而拔管,无1例发生静脉血栓。结论少量快一慢-快脉冲管方式及适当增加冲管频率是预防PICC输注大静脉营养液(药物性)堵管的有效措施;每天记录输液速度是早期发现导管堵塞的理想方法,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穿侧肢血管是早期发现静脉血栓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5.
目的研究氟比洛芬酯预防电视胸腔镜手术后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电视胸腔镜手术患者40例,随机分为氟比洛芬酯组(FA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0例。FA组于手术结束前20~30min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1mg/kg),对照组静脉注射0.9%氯化钠(0.1ml/kg)。比较两组患者自主呼吸恢复、意识恢复和拔管时间,以及患者恢复期的疼痛程度和需追加芬太尼的情况。结果FA组和对照组患者的自主呼吸恢复、意识恢复和拔管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FA组恢复期中度和重度疼痛发生率(10%和0)均低于对照组(60%和35%),且需追加芬太尼率(10%)也低于对照组(95%),P〈0.05。结论手术结束前20~30min静脉注射氟比洛芬酯能够预防电视胸腔镜手术后疼痛,而且不影响自主呼吸恢复、意识恢复和拔管时间。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低分子肝素钠联合间歇充气加压装置对剖宫产术后深静脉血栓(deep venous thrombosis,DVT)的预防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5月至2014年5月荆州市妇幼保健院进行剖宫产分娩的260例产妇的资料,130例术后采用低分子肝素钠与间歇充气加压装置预防治疗的产妇为观察组,130例未采取特殊预防治疗的产妇为对照组,比较两组产后出血量及DVT发生率。结果两组产后出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DVT发生率(0)显著低于对照组[4.6%(6/130)](P0.05)。结论针对剖宫产术后易形成DVT的人群,预防性使用低分子肝素钠与间歇性充气装置,不增加产后出血的风险,抗血栓形成效果显著,明显降低了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可吸收止血膜在脾切除手术中的止血效果。方法2011年6月~2012年12月期间,我科室收治脾切除手术患者52例,随机分成止血纱布组(26例)和可吸收止血膜组(26例),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性别、年龄、术前血小板计数)均无显著性差异。两组术中分别用止血纱布或可吸收止血膜贴附于脾蒂断面及脾窝创面,观察记录术中出血量、渗血停止时间,测定术后24、48h引流液量。统计方法采用磐检验和Studentt检验。结果止血纱布组和可吸收止血膜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91.2±89.7)ml和(81.3±97.6)ml,t=0.317,P=0.695;应用止血纱布或可吸收止血膜后创面渗血停止时间分别为(1.9±1.5)min和(1.1±0.7)min,t=3.058,P=0.021;术后24h引流量分别为(90.6±50.1)ml和(48.8±32.6)ml,t=2.569,P=0.013;术后48h引流量分别为(32.9±15.8)ml和(19.5±16.4)ml,t=3.156,P=0.007。两组中止血纱布组术后1例疑胰尾损伤,保守治疗成功,其余患者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可吸收止血膜在脾切除手术中具有快速、可靠的止血作用,其效果明显优于止血纱布。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究间歇导尿术对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膀胱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我院康复科收治的脊髓损伤患者47例,随机分为两组,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24例,实验组24例,两组均参照临床指南,使用敏感抗生素药物进行常规治疗。对照组使用加压排尿的方法,实验组使用间歇导尿术,治疗时间为两周。治疗结束后,观察患者治疗前后膀胱容量、排尿后残余尿量以及尿路感染发生率。结果:治疗后两组膀胱容量、排尿后残余尿量以及尿路感染发生率均有所改善,与对照组比较,实验组膀胱容量(401.9±29.3ml)明显高于对照组(350.3±26.0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排尿后残余尿量(48.2±6.3ml)明显低于对照组(117.5±9.3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尿路感染发生率(33.3%)明显低于对照组(69.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歇导尿术能够明显增大膀胱容量、减少尿潴留,对于降低尿路感染的发生率、恢复膀胱功能、改善脊髓损伤患者神经源性膀胱具有很好的疗效,对临床具有指导意义,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9.
目的 探讨间歇充气加压护理对ICU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作用。方法 选取2019年1月—2020年12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泉州第一医院ICU收治的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患者180例,随机分组后,对照组90例行常规护理,观察组90例加用间歇充气加压护理。比较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护理前后的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与血小板计数水平以及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结果 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24.44%vs. 7.78%)具备更低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在接受护理后,具备更低的纤维蛋白原[(2.38±0.33)g/L vs.(3.08±0.35)g/L]、D-二聚体[(1.02±0.28)mg/L vs.(1.26±0.32)mg/L]与血小板计数[(122.35±10.20)×109/L vs.(158.26±10.24)×109/L]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与对照组比较,观察组具备更短的机械通气时间[(14.69±3.29)d vs.(15.40±3.35)d]与ICU住院时间[(20...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间歇充气加压装置预防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的效果。方法选取医院2019年1—12月收治的120例髋关节和膝关节置换术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均衡可比的原则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对照组给予序贯加压弹力袜,观察组加用间歇充气加压装置。比较两组患者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in thrombosis,DVT)发生率及血浆D-二聚体浓度。结果观察组患者DVT发生率及D-二聚体浓度均低于对照组患者,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间歇充气加压装置结合序贯加压弹力袜对预防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的形成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肠梗阻支架在大肠癌低位梗阻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比较大肠癌伴急性低位肠梗阻的急诊手术和限期手术的治疗效果。结果急诊手术组切口感染的发生率为26.1%(6/23),限期手术组为6.7%(1/15);急诊组肠蠕动恢复时间(7.0±2.0)d,限期组为(4.0±2.0)d;术后发热持续时间,急诊组为(6.5±1.5)d.限期组为(3.6±1.2)d;腹腔引流量,急诊组为(1000.0±200.0)ml,限期组为(500.0±100.0)ml;肿瘤切除率,急诊组为65.2%(15/23),限期组为86.7%(13/15)。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肠梗阻支架的应用可以变急诊手术为限期手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肿瘤切除率。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全麻术后应用瑞芬太尼对病人气管拔管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寻找瑞芬太尼预防气管拔管心血管反应的最佳剂量。方法选择ASAI-Ⅱ级择期全麻的上腹部手术患者50例,随机等分为5组,即对照组(A)和4个不同剂量的瑞芬太尼组(B、C、D、E),对照组在气管拔管前静脉注射生理盐水10ml,瑞芬太尼组分别在拔管前静脉注射瑞芬太尼(0.25、0.50、0.75、1.00)μg/kg,观察拔管用药前(T1),用药后拔管即刻(T2)和拔管后1min(T3)、3min(T4)、5min(T5)血流动力学变化和拔管后不良反应。结果与拔管前比较,A组拔管后BP升高、HR增加(P〈0.01),B组在T2、T1时点BP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R增加(P〈0.05);C组在各时点BP下降(P〈0.05)、HR平稳;D、E组BP、HR均下降(P〈0.05)。B组在各时点BP、HR与A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C、D、E组拔管后BP、HR均低于A组(P〈0.05);SpO2在各组间及各组内不同时间点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的呛咳发生率高于瑞芬太尼各组(P〈0.05),随着瑞芬太尼的用量加大,恶心呕吐、嗜睡、心动过缓和呼吸抑制等副作用的发生率逐渐增加。结论拔管前静脉注射瑞芬太尼可预防拔管时血流动力学的变化,气管拔管前用0.5μg/kg瑞芬太尼可能是最恰当的剂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间断夹闭引流法和持续负压引流法对腰椎内固定术后引流量的影响。方法选取2013年3月—2015年3月在本院治疗的372例腰椎疾病患者,所有患者均予以椎间植骨融合术、椎弓根钉内固定、腰椎后路1~2节段椎管减压术治疗,手术后放置引流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182例和观察组190例,对照组予以传统的持续负压引流法,观察组予以间断夹闭引流法。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引流管放置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各时间段引流量[(19.12±1.51)、(16.32±1.37)、(22.32±1.91)、(51.23±1.92)、(48.23±1.36)、(48.23±1.21)ml]、总引流量[(207.32±22.12)ml]均明显小于对照组[(181.23±23.12)、(82.45±12.31)、(76.33±11.12)、(72.47±10.23)、(56.77±11.89)、(52.19±10.78)、(523.47±113.82)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观察组1节段手术、2节段手术的引流量[(106.3±35.1)、(112.5±33.1)ml]均明显小于对照组[(371.2±119.6)、(415.3±156.3)ml],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在腰椎术后患者中实施间断夹闭引流,能有效减少患者的术后引流血量,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宫颈电热圈环切除术联合胶原蛋白海绵治疗富颈糜烂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我院检查确诊为宫颈糜烂的患者150例,随机分为:治疗组80例,采用宫颈电圈切除术联合胶原蛋白海绵治疗,对照组70例,单用宫颈电圈切除术治疗。结果平均出血时间治疗组(9±1.29)d、对照组(12±1.45)d,平均治愈时间治疗组(3.34±0.56)d、对照组(5.32±0.81)d.两组出血时间、宫颈糜烂痊愈时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宫颈电热圈环切除术治疗宫颈糜烂效果好,手术操作简单,治愈率高,联合外用胶原蛋白海绵可促进创面愈合,减少阴道流血,预防感染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胸腔镜下胸膜纤维板剥脱术与常规开胸胸膜纤维板剥脱术治疗老年慢性脓胸的术中、术后结果。方法选择32例老年慢性脓胸患者,10例接受胸腔镜下手术治疗(胸腔镜手术组),22例接受开胸手术治疗(常规开胸手术组)。比较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胸液总引流量、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胸腔内冲洗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应用抗生素时间以及术后并发症。结果两组手术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腔镜手术组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术后胸液总引流量、术后胸腔内冲洗时间、术后应用抗生素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优于常规开胸手术组[(331.00±84.65)ml比(453.18±93.47)ml、(8.80±2.53)d比(11.59±3.57)d、(2357.00±649.03)ml比(3166.82±613.42)ml、(5.50±2.22)d比(7.68±2.95)d、(7.40±1.65)d比(9.45±2.58)d、(12.20±3.65)d比(15.32±4.04)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胸腔镜下胸膜纤维板剥脱术治疗老年慢性脓胸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采用彭氏多功能外科解剖器(PMOD)进行扁桃体切除术的疗效。方法采用PMOD对86例慢性扁桃体炎患者进行扁桃体切除(治疗组),与采用常规剥离法切除扁桃体的72例患者(对照组)在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愈合时间及术后反应做比较。结果治疗组术中出血量为(9.0±1.3)ml,对照组为(62.0±7.0)ml,治疗组手术时间为(12.7±2.1)min,对照组为(26.9±3.7)min,且前者术后反应轻、愈合快。结论采用PMOD切除扁桃体,术中出血少,手术时间短,术后反应轻,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超声刀联合双吻合器在开放直肠癌低位前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40例拟行直肠癌低位前切除的患者随机分为应用超声刀联合双吻合器20例作为研究组,应用高频电刀联合单吻合器2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组的保肛成功率,同时观察保肛成功病例2组间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第1个24h~]流量.术后并发症,肠功能恢复时间及住院时问的差异。结果研究组保肛成功19倒(95%),对照组保肛成功14倒(70%),2组相比P=o.037;33例保肛成功患者中,研究组手术时间(102.5±14.6m)较对照组(114.7±17.5m)明显缩短(P=0.032);研究组手术出血量(62.5±19.3)mL较对照组(91.3±26.5)mL显著减少(P=O.001);术后第1个24hql流量研究组和对照组分别为(33.6±15.O)mL,(65.7±25.9)mL(P〈O.001);术后首次排气时间分别为(2.4±0.6)d,(2.9±0.4)P=O.004){术后平均住院天数研究组较对照组也显著缩短(P=0.014);2组术后并发症无显著差异(P=0.674)。结论开放直肠癌低住前切除术中应用超声刀联合双吻合器是直肠癌手术向微创手术理念和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发展的尝试,在开放直肠癌手术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间歇充气加压对脑卒中深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将福州某三级甲等中医院的114例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57例。对照组按照常规临床路径治疗,试验组在此基础上应用间歇充气加压进行干预。干预前、干预1周后、干预2周后进行深静脉血栓可能性评分,干预前后抽取空腹静脉血测定D-二聚体。结果:干预2周后,试验组D-二聚体水平、深静脉血栓可能性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间歇充气加压能够有效预防脑卒中患者并发深静脉血栓,促进患者康复。  相似文献   

19.
蒋素玲 《现代保健》2013,(14):38-40
目的:观察卡前列索氨丁三醇(欣母沛)用于预防产妇产后出皿的疗效。方法:2010年10月一2012年10月本院共收治90例有产后出血倾向的产妇,按照随机对照的方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5例,观察组应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对照组应用缩宫素,观察比较两组产妇术后2、24h的出血量及产后出血发生率。结果:观察组产妇术后2h出血量为(264.73±21.71)ml,术后24h出血量为(413.27±35.62)ml,术后出血5例;对照组产妇术后2h出血量为(328.66±34.72)ml,术后24h出血量为(498.48±46.67)ml,术后出血率为17例。以上指标观察组均显著少于对照组(P〈0.05)。以产后1minApgar评分≤7分作为新生儿窒息的诊断标准,两组新生儿窒息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需要宫腔填塞和手术治疗的产妇3例,显著低于对照组的9例,观察组产妇术后出现恶心呕吐等不适共7例,显著低于对照组的15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前列素氨丁i醇用于预防产后出血效果明显,值得在临床中推广。  相似文献   

20.
顾建红  杜坚 《药物与人》2014,(5):313-314
目的:研究骨科手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预防及治疗方法。方法:选取我院骨科收治的患者50例,入选病例均自愿接受骨科手术,将50例患者随机分成两组,术前为实验组预防性注射低分子肝素,术后为静脉滴注复方丹参注射液,并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对照组不给予预防性干预,观察两组患者静脉血栓发生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实验组骨科手术患的预防效果更佳,实验组共5例患者出现了静脉血栓,对照组出现了12例,两组数据存在明显差异(P〈0.05),经对症治疗后两组患者血栓症状均消失。结论:做好预防措施,可降低骨科患者静脉血栓发生率,抗凝、溶栓疗法在血栓患者中具有较高的应用价值,值得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