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医院获得性肺炎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医院获得性肺炎(HAP)临床和微生物学特点,为医院感染病例及时监测、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依据。方法 2008年1月-2009年12月NICU监测并确诊医院获得性肺炎68例,分析研究临床及病原菌特点。结果 68例患儿中,男性比例稍高,占54.41%,低出生体重早产儿占82.44%;患儿临床症状和体征不典型,X线表现肺部纹理增多或增强的阳性率为79.41%,右肺斑片影、双肺斑片影、左肺斑片影阳性率分别为36.76%、33.82%、10.29%;68例HAP患儿的痰培养中检出病原菌37株,均为革兰阴性杆菌,最有效的抗菌药物是亚胺培南和美罗培南,其次为加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结论 NICU医院获得性肺炎的临床症状和体征常不典型,使其早期诊断有一定的困难;采用X线影像检查协助诊断非常必要;亚胺培南、美罗培南和加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可以作为经验治疗用药。 相似文献
2.
混合型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目的 分析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ICU1997年12月1日~1999年8月30日间326例患者的在院病历逐一调查。结果 混合型ICU患者老年人医院感染的发生率为15.24%,显著较其他年龄组高;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最多31.11%,其次为泌尿道、胃肠道和创口局部;基础疾病中以脑外伤患者感染例次率最高为19.35%;有介入性诊疗者感染率较非介入性诊疗者高。结论 应加强对混合型ICU高龄、脑外伤等医院感染高危疾病、使用入性诊疗与免疫抑制剂患者医院感染的重点监控。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住院患者医院感染特点、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变化特征.分析危险因素,为制定对策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对2008年9月1日-2009年12月31日365例入住ICU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监测,并对相关危险因素进行调查和分析,所有数据应用SPSS13.0软件处理.结果 ICU医院感染发病率11.23%;感染部位前3位为呼吸道、手术切口和皮肤软组织、呼吸道感染最高,占50.00%;其中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占呼吸道感染的56.67%;医院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阴性杆菌为主;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堵南、美罗培南和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阿米卡星保持有高的敏感性,而对其他抗菌药物则有不同程度的耐药;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急诊手术、气管切开、深静脉导管、住ICU、机械通气时间和入ICU的病情是ICU感染的相关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机械通气时间和住ICU时间为医院感染的独立危险冈素.结论 ICU医院感染的发病率高于普通病房,ICU医院感染部位以呼吸道为主,应积极采取多项措施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应掌握ICU病原菌变化规律,为合理使用抗菌药物作指导. 相似文献
4.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真菌感染危险因素分析 总被引:31,自引:11,他引:20
目的分析我院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危险因素,并探讨其控制对策. 方法采用回顾性调查方法,对我院ICU科2003年1月~2004年2月收治的530例患者逐一调查. 结果 ICU患者深部真菌感染的发生率为23.96%;感染部位以下呼吸道最多,其次为腹腔、尿道、血液及胆道等;且近年有明显上升趋势;基础疾病以急性脑血管病变、重症胰腺炎患者及介入性诊疗患者感染例次率最高. 结论应加强对ICU高龄、脑外伤、重症胰腺炎等医院真菌感染高危疾病的监控,以减少患者并发症、控制医疗成本. 相似文献
5.
宋广宇 《中国医疗器械信息》2017,(16):58-59
目的:探究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中诱发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分析医院EICU就诊的80例急诊重症患者其VAP发生状况,将发生VAP的40例患者归入研究组,将未发生VAP的40例患者归入对照组。结果:研究组和对照组在如下几项因素上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即:(1)机械通气时间超过7日;(2)采取了侵入性操作;(3)有制酸剂使用史;(4)有胃管/鼻饲管留置史;(5)合并有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6)APACHEⅡ评分≥18分。结论:VAP发病的高危因素有许多,急诊科应根据具体因素进行预防,以免VAP给患者身体机能带来严重的影响,导致之前的急诊治疗效果被抵消。 相似文献
6.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机相关肺炎(VAP)与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病原学特征,为临床经验性选择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年1月~2007年12月入住ICU患者VAP和HAP发生情况,并对临床痰标本分离出的病原菌及其耐药性进行分析.[结果]使用呼吸机的223例患者发生VAP 106例次,感染发生率47.5%;未使用呼吸机的538例患者发生HAP 124例,感染发生率23.0%.使用呼吸机患者痰标本分离出的173株病原菌占前5位的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36.4%),白色念珠菌(13.9%)、鲍曼/溶血不动杆菌(11.6%)、光滑念珠菌(8.7%)、克雷伯菌属(8.1%);未使用呼吸机患者痰标本分离出的181株病原菌占前5位的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22.6%),大肠埃希菌(14.9%),金黄色葡萄球菌(12.2%),克雷伯菌属(11.1%),白色念珠菌(9.4%).[结论]使用呼吸机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高;VAP患者分离出的病原菌非发酵菌比例高于HAP,而HAP患者分离出的病原菌中肠杆菌科细菌和革兰阳性球菌比例高于VAP.应加强ICU感染病原菌及其耐药性监测,采取综合控制措施预防和治疗VAP和HAP.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急诊重症监护病房(E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的方法,将185例机械通气时间≥48h的患者依据是否发生VAP而分为病例组(n=65)和对照组(n=120),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VAP发病的危险因素。结果:VAP发病率为35.1%;VAP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包括机械通气时间(OR=3.015)、侵入性操作(OR=3.166)、留置胃管(OR=4.757)、制酸剂(OR=4.211)、COPD(OR=4.125)、APACHEⅡ评分(OR=2.366)。结论:EICU进行机械通气具有较高的VAP发病率,影响其发病的危险因素较多,应采取综合预防措施来防止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8.
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评价指标体系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目的 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医院感染危险因素的评价指标,从而建立ICU患者医院感染危险因素评价指标体系.方法对1897例人住ICU的患者进行前瞻性研究,将入选病例的危险因素进行分类分项研究,并对某些指标进行量化,分析其与医院感染发生的相关性.结果 指标中单因素分析共有13项与医院感染发生相关,对其进行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最后纳入的相关指标为APACHE Ⅱ评分、血清前白蛋白、使用血制品、单纯气管切开、机械通气、中心静脉插管(CVC)、肠内营养等7项.结论 将医院感染危险因素分类建立评价指标体系,为建立医院感染预警模型奠定基础. 相似文献
9.
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为采取干预措施、降低医院感染的发生率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整群抽样方法对在山东省某省级医院重症监护病房(ICU)2004—2010年监护的439例医院感染和713例非医院感染老年患者进行调查。结果感染组与非感染组老年患者比较,性别、年龄、病情分级、基础疾病数量、住院时间、使用免疫制剂、动静脉插管、泌尿道插管、使用呼吸机、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原有糖尿病、原有高血压、原有肺部感染、褥疮、呼吸疾病、脑血管疾病、多发伤、休克情况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住院时间≥5 d、基础疾病数量≥1种、动静脉插管、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和原有肺部感染是ICU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住院时间、基础疾病数量、动静脉插管、气管插管、气管切开和原有肺部感染是ICU老年患者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外科重症监护病房的医院感染发生情况及相关的死亡危险因素。方法选取我院2012年1-7月收治的外科重症病房患者250例,对患者的感染部位、感染病原微生物等情况进行相关记录,最后再对患者医院感染的相关死亡危险因素进行筛选分析。结果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发生率为20%,病死率为48%;最常见的感染部位是下呼吸道、血液系统、泌尿系统;感染病原微生物中革兰阴性杆菌占70%,革兰阳性球菌占21.4%。结论要加强对外科重症监护病房患者下呼吸道、血液系统、泌尿系统感染的相关监测,同时,也要针对外科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的病原菌分布情况选择性使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1.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危险因素及防治措施.方法 回顾性调查分析328例急性心肌梗死住院患者,应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吸烟、介入治疗、泵功能、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糖尿病、心肌梗死类型、性别、年龄、住院时间等因素对HAP的影响.结果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感染率为11.6%,住院时间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HAP的主要危险因素,其OR值为10.192;而其余因素均与HAP无显著相关.结论 住院时间为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发生HAP的主要危险因素;临床上宜采取综合措施,以预防为主、缩短住院时间、合理应用抗菌药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脑卒中患者合并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病原菌的耐药性和感染危险因素,为临床预防和治疗疾病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细菌培养按照《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进行;药敏试验采用K-B法.结果 HAP 的主要病原菌为肺炎克雷伯菌、铜绿假单胞菌、鲍氏不动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24.5%、17.8%、13.3%、14.3%;MRSA检出18株,检出率为43.9%,鲍氏不动杆菌及铜绿假单胞菌泛耐药菌株分别检出9、13株,检出率分别为23.7%、25.5%;病原菌均显示多药耐药性.结论 临床应针对危险因素,采取综合性干预措施,预防与控制脑卒中患者医院感染.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神经外科手术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危险因素、病原菌构成及其控制措施。方法对某院2004年5月—2006年5月收治的736例神经外科手术患者的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生情况、相关因素及细菌培养结果进行回顾性调查分析。结果颅脑手术后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发病率为6.11%(45/736);年龄、住院时间、意识障碍、气管切开/机械通气、抗菌药物的长期联用等是其重要危险因素;病原菌培养以革兰阴性菌为主(72.83%),其次为革兰阳性菌(19.57%),真菌(7.61%)。结论针对危险因素采取有效控制措施,并根据细菌培养和药敏结果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是控制医院获得性肺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探讨社区获得性肺炎(CAP)与医院获得性肺炎(HAP)危险因素的差异,为防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连续收集山西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8年5月- 2009年10月肺炎病例244例肺炎病例,筛检其中社区获得性肺炎178例,医院获得性肺炎66例,对比分析2组病例危险因素的差异.结果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2组人群在性别(x2=5.524,P=0.019)、年龄(x2= 18.355,P<0.001)、受教育程度(x2=19.711,P<0.001)、基础疾病(x2=5.384,P=0.016)、被动吸烟(x2=5.935,P=0.015)和肺炎病人或呼吸道感染病例接触史(x2 =48.641,P<0.001)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职业、吸烟、饮酒和外出旅游史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大( OR=1.541,P=0.002)、高中学历(OR=0.217,P=0.008)、有基础疾病(OR= 0.365,P=0.006)、居住在外市(OR =0.424,P=0.03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社区获得性肺炎与医院获得性肺炎危险因素不同,应采取不同的防制措施.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重症监护病房(ICU)多重耐药菌(MDRO)致医院获得性肺炎(HAP)的危险因素及其抗菌药物使用情况,进行风险评估并指导抗菌药物使用。方法对2012年1月—2013年12月ICU HAP患者进行回顾性队列研究,分析发生多重耐药(MDR)-HAP的危险因素,以及抗菌药物使用的合理性。结果ICU发生HAP110例,其中MDR-HAP63例(占57.27%)。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近期住院时间≥5 d(OR=19.94)、直接从其他医疗机构转入(OR=19.33)、感染类型为晚发HAP(OR=7.98)、近90 d接受抗菌药物治疗(OR=3.42)是发生MDR-HAP的独立危险因素。初始经验性抗感染治疗:MDR-HAP组与非MDR-HAP组在临床诊断24 h内给药时机、抗菌药物品种选择合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MDR-HAP组病原菌覆盖率为73.02%,低于非MDR-HAP组的91.49%(P0.05)。抗菌药物目标性治疗:两组品种选择,剂量、频次合理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MDR-HAP组抗菌药物使用疗程合理率高于非MDR-HAP组,联合用药合理率略低于后者(均P0.05)。结论 ICU应对患者进行MDR-HAP危险因素评估,并制定相应的预防与控制策略,以降低MDR-HAP的发生率,医务人员应以此为依据规范初始经验性抗感染治疗。 相似文献
16.
摘要:目的 探讨CRRT(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患者医院获得性肺炎发生率的相关危险因素,为制定护理对策及干预措施提供依据。方法 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取2009年9月-2014年7月某校附院血透中心进行CRRT的患者580例,分析并发肺部感染的感染率、病原菌及相关因素。结果 580例CRRT患者中发生医院获得性肺炎58例,感染率为10.00%;病原菌以葡萄球菌感染为主(49.20%);年龄≥60岁(β=2.823,OR=16.829,P<0.001)、治疗时间≥24 h(β=3.661,OR=38.893,P<0.001)、基础疾病≥2种(β=2.618,OR=13.712,P<0.001)、伴有意识障碍(β=2.813,OR=16.664,P<0.001)是CRRT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危险因素;预防应用抗菌药(β=-1.562,OR=0.210,P=0.005)是CRRT患者并发肺部感染的保护因素。结论 CRRT患者并发肺部感染与多种因素密切相关,临床应针对性的采取预防及干预措施,有效控制医院感染的发生,提高患者治疗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17.
重症监护病房呼吸机相关性肺炎感染高危因素的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发生的高危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93例入科时无肺部感染且机械通气时间>48h的患者,应用自行设计的表格记录每例研究对象的相关资料,采用单因素分析VAP的危险因素及与死亡的关系。结果 93例患者中,VAP组42例,发生率为45.2%,死亡27例,死亡率为64.3%;未发生VAP组死亡18例,死亡率为35.3%;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昏迷、糖皮质激素使用、制酸剂使用和鼻胃管留置均为VAP发生的危险因素;是或否使用预防性抗菌药物在VAP发生率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PACHEⅡ评分与死亡率有显著相关性。结论对机械通气尤其存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应严密监测,加强护理,规范侵入性操作,尽量缩短机械通气时间,避免VAP的发生。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影响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患者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为减轻ICU并发VAP患者经济负担,合理控制医疗费用提供依据.方法于2017年6月~2019年6月,对黔南州人民医院入住ICU采取机械通气治疗并发VAP的216例患者进行通径分析,记录每例患者临床资料.采用逐步回归法,以住院费用、住院天数为内生变量,拟合通径分析模型,探讨影响住院费用的直接效应及间接效应.结果增加ICU并发VAP患者的住院费用主要影响因素为住院时间,其次分别为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年龄、并发症、APACHEⅡ评分、手术治疗联用抗菌药物、补充白蛋白.其中手术治疗、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还通过住院天数间接增加ICU并发VAP患者住院费用,而年龄通过住院天数间接减少ICU并发VAP患者住院费用(P<0.05),总效应为依次增加ICU并发VAP患者住院费用的因素为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时间、抗菌药物使用时间、年龄、APACHEⅡ评分、并发症、手术治疗、联用抗菌药物、补充白蛋白.结论应合理缩短不必要的ICU住院时间、机械通气时间与总住院时间,早期拨管,严格白蛋白等贵重药品的规范使用,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等为主的综合措施,最大限度充分合理利用卫生资源,降低ICU并发VAP患者的经济负担. 相似文献
19.
目的分析某医院综合重症监护病房(ICU)呼吸机相关肺炎(VAP)发生的高危因素,为临床预防和控制VAP提供理论指导。方法采用目标性监测方法对2013年10月—2014年12月该医院ICU使用有创呼吸机48 h的患者进行监测,分析其VAP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监测期间共有483例患者接受呼吸机辅助呼吸且使用48 h,其中76例发生VAP,VAP发病率为15.73%;使用呼吸机总日数为5 347 d,VAP发病率为14.21‰。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性别、年龄、住院时间及人工气道留置时间各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其中男性患者VAP发病率高于女性患者(χ2=9.838,P0.01);年龄在41~70岁的患者VAP发病率最高(χ2=10.242,P0.01),其次为≥71岁患者;住院时间越长的患者相应VAP发病率越高(χ2=59.533,P0.01);人工气道留置时间越长的患者相应VAP发病率越高(χ2=74.215,P0.01)。结论该医院ICU VAP发病率较高,且男性、年龄在41~70岁、住院时间长、人工气道留置时间长的患者VAP感染率更高。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某院外科重症监护室(SICU)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AP)的高危因素和病原学特点。方法对该院2004年1月—2007年2月住SICU行机械通气的患者进行前瞻性队列研究,对其中机械通气时间≥48h的患者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有125例患者机械通气时间≥48h,符合VAP诊断者59例(47.20%)。机械通气时间延长、年龄≥60岁、留置胃管、鼻饲、机械通气前2周内使用抗菌药物、近期或正在使用肾上腺糖皮质激素、进行肠道手术各组分别与无上述因素组比较,VAP发病率明显增高(P〈0.05)。VAP组的APACHEⅡ评分、总机械通气时间、住SICU时间、病死率均明显高于无VAP组(P〈0.05)。病原菌以革兰阴性(G^-)菌为主(51.82%),其次为革兰阳性(G+)菌(31.82%)、真菌(16.36%);绝大部分病原菌呈现多重耐药性。结论VAP的发生与多种临床因素相关;病原菌以G^-菌为主,多呈现多重耐药性;VAP的发生严重影响患者预后。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