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1 毫秒
1.
目的探讨心源性脑栓塞的临床特点,栓塞部位,治疗及预后.方法对36例心源性脑栓塞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心源性脑栓塞最常见的原发病是风湿性心脏病,其次是冠心病.栓塞部位以左侧大脑中动脉最常见.抗凝治疗有效.结论心房纤颤是心源性脑栓塞的主要病因,应积极治疗心房纤颤以防止脑栓塞的发生.  相似文献   

2.
60例心源性脑栓塞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心源性脑栓塞发病前心血管情况、栓塞部位和预后。方法 :对 60例心源性脑栓塞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风湿性心脏病 52例 ,其中心房纤颤 4 2例 ;8例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 ,其中心房纤颤 8例 ;栓塞部位为左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 4 8例 ;治愈 12例 ;好转 36例 ;死亡 12例。结论 :风湿性心脏病伴心房纤颤是心源性脑栓塞的主要病因 ,应积极纠正和预防心房纤颤的发生。  相似文献   

3.
黄晓新 《河北医学》2000,6(9):807-809
目的;探讨心源性脑梗塞发病前心血管情况,栓塞部位和预后。方法:对60例心源性脑栓塞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风湿性心脏病52例,其中心房纤颤42例;8例为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其中心房纤颤8例,栓塞部位为左侧大脑中动脉供血区48例;治愈12例,好转36例,死亡12例,结论:风湿性心脏病伴心房纤颤是心源性脑梗塞的主要病因,应积极纠正和预防心房纤颤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目的:预防和有效的治疗心房纤颤以减少脑栓塞、心功能衰竭的发生。方法:对65例心房纤颤患者进行临床观察。结果:心房纤颤是老年人心血管疾病常见并发症。结论:心房颤动一是引起血流动力学障碍,二是心房、心室发生重构,三是增加血栓栓塞并发症,尤其是脑栓塞,致残率和病死率较高,给患者本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积极有效的治疗心房纤颤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5.
心源性脑栓塞100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分析心源性脑栓塞(cardiogenic cerebral embolism,CCE)的病因及影像学特点。方法:对100例心源性脑栓塞患者既往史、临床表现、心电图、超声心动图、CT、MRI进行分析。结果:心房纤颤84例,占84%;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伴心房纤颤21例,占21%;非风湿性心脏瓣膜病伴心房纤颤63例,占63%;头颅磁共振检查提示大面积脑梗死76例占76%,合并出血性梗死23例,占23%。结论:心房纤颤是引起心源性脑栓塞的最常见原因,其中大多数为非瓣膜病性心房纤颤,心源性脑栓塞约76%为大面积梗死,而且病灶累及多叶,易发生出血性梗死。  相似文献   

6.
心房纤颤是一种十分常见的心律失常,常引起心衰、心房内血栓形成等,而血栓脱落可引起体循环动脉栓塞及脑栓塞等严重后果,因此,如何有效治疗心房纤颤、维持窦性心律具有重要临床意义。尽管导管消融治疗技术在治疗心房纤颤上取得了进步,但在基层医院还是以抗心律失常药物作为治疗心房纤颤的首选方案。本文观察比较缬沙坦和胺碘酮联合应用与单用胺碘酮治疗心房纤颤的临床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心房纤颤是最常见的心律失常,仅次于早搏,居心律失常的第二位[1],房颤本身不直接危及生命,但其发作可以降低心功能,产生临床症状,如心悸、心功能不全等,严重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同时心房纤颤又是血栓形成的高危因素,心房纤颤患者常发生栓塞[2],常见脑栓塞及肢体栓塞,显著增加致残致死率,已经成为威胁人类健康和生活质量的重要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
李保国  任琳  朱晓临 《当代医学》2010,16(12):62-63
目的探讨心房纤颤伴脑梗死患者的诊断与治疗。方法对收治的62例心房纤颤伴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62例中28例死亡,均为大面积脑梗死,存活34例。结论心房纤颤患者易伴发脑梗死,但并非都是心源性脑栓塞,部分患者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9.
于良  赵国喜 《疑难病杂志》2010,9(12):934-935
<正>脑栓塞(CE)作为脑梗死的一种临床类型,是临床常见病之一,发病率约占脑梗死的15%,急性期病死率5%~15%,存活的患者多遗留严重的后遗症,且复发率较高。其病因有相对独立的一面,包括心源性脑栓塞(CBE)、动脉源性脑栓塞,其他原因(瘤栓、脂肪栓等)栓塞,其中以CBE最为常见,而心房纤颤(AF)致CE在栓塞性梗死中更是占了很大比例。近年来,老  相似文献   

10.
瞿启飞 《吉林医学》2012,(36):7954-7955
目的:探讨心源性脑栓死出血转换(Hemorrhage transformation,HT)的病因、临床特点及治疗对策。方法:对42例心源性脑栓死出血转换患者的既往史、临床表现、心电图、超声心动图、CT、MRI、治疗方法等进行分析。结果:心源性脑栓死最常见的原因是心房纤颤(85.7%);颈内动脉系统栓塞最多见(76.2%),其中大面积梗死占52.4%,出血大部分发生在入院4~72 h内(71.4%),70.8%的患者表现为斑片状出血,发病前予溶栓、抗凝、降纤治疗的占42.9%,死亡率为19.0%。结论:心房纤颤是引起心源性脑栓死的最重要的原因,颈内动脉系统大面积梗死易发生出血转换,并要注意抗凝、溶栓、降纤时HT的风险。  相似文献   

11.
126例心源性脑栓塞的临床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贺建华  张茁  张菁  张亮 《北京医学》2001,23(5):272-274
目的 探讨防治心源性脑栓塞的有效方法。方法 对我院126例心源性脑栓塞病例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心脏性脑栓塞最常见的原发病为风湿性心脏病(57.9%),共次为冠心病(17.8%)。805的病人有房颤或房扑等心律失常,口服过华法令的患者仅20.8%。69.8%的病例为大面积脑梗死,3/4在颈内动脉系统,梗死后出血率28.8%,全组死亡率12.7%。结论 各种原因所致房颤是心源性脑栓塞的主要危险因素,梗死多为大面积。口服华法令用量不足可能是抗凝治疗患者发生脑栓塞的原因之一。治疗房颤是预防脑栓塞的重要措施,应加大华法令的用量。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心源性脑栓塞(CCE)的临床特点、栓塞部位和预后。方法:对48例心源性脑栓塞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治愈14例(29%);好转26例(54%);死亡8例(17%),其中死于脑疝4例,急性左心衰竭2例,心脏骤停1例,1例放弃治疗者于出院后死亡。出院时生活不能自理8例,严重致残率为20%;生活能够自理或部分自理32例,占80%。结论:风湿性心脏病伴心房纤颤是心源性脑栓塞的主要病因,积极纠正和预防各种原发心脏疾病,减少或消除栓子来源,可减少CCE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心源性脑栓塞后出血性转换临床分析(附50例报告)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心源性脑栓塞后出血性转换(HT)的特点和防治策略.方法回顾50例心源性脑栓塞后出血性转换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特点.结果心源性脑栓塞最常见的病因为风湿性瓣膜心脏病(58%),特别是合并房颤的人群高达82%.多数患者发生在颈内动脉系统(70%),特别是大面积的梗死患者(50%).82%的患者表现为点状和线状的出血性梗死(HI)或不伴有占位征象的片状血肿,18%的患者表现为脑实质性血肿(PH)并伴有占位征象.病前应用过抗凝、降纤、抗血小板等药物治疗者占48%.总死亡率达16%.结论风湿性瓣膜心脏病合并房颤是心源性脑栓塞最重要的危险因素,颈内动脉系统的大面积栓塞更容易发生栓塞后出血性转换.病前应用抗凝、降纤、抗血小板药物、活血化瘀中药等是否与出血性转换有关,尚需要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4.
脑卒中合并心房颤动的rt-PA溶栓及抗凝治疗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脑卒中是老年人群中致死、致残的主要原因,与脑卒中发生相关的最常见的心脏病是心房颤动(房颤)。约2/3合并房颤的脑卒中患者,其脑卒中的发生是由心源性栓子导致的。脑卒中合并房颤在无溶栓禁忌证时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溶栓治疗是安全、有效的,但疗效较无合并房颤患者差;在有溶栓禁忌证时,抗凝治疗为预防脑卒中合并房颤患者再次栓塞最有效的二级预防措施。新抗凝药物达比加群将成为华法林的有力替代者。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房颤并发脑栓塞患者的临床特点和防治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既往收治的房颤致脑栓塞患者66例,对患者的年龄、性别、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治疗方案、预后等相关资料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本组资料中37例好转(包括2例溶栓患者),无效14例,其中11例家属放弃治疗,15例死亡。其中,房颤并发脑栓塞患者以女性及70岁以上老人居多。房颤患者发生脑栓塞更易累及颈内动脉系统,特别是大脑中动脉。房颤并发脑栓塞时,左右大脑半球受累基本相当,但常为大面积脑梗死,易并发梗死灶内点状或片状的出血。对房颤并发脑栓塞患者采取静脉溶栓,抗凝,抗血小板聚集,扩血管,脱水降颅压,脑细胞保护剂,改善血液循环等方案治疗。结论房颤并发脑栓塞,神经系统功能损伤严重,预后差,应积极预防;特别对高龄(年龄〉70岁)及女性房颤患者加强脑卒中预防,可能使患者更多获益。积极抗凝治疗控制INR在适当范围可能减少抗凝治疗患者发生脑栓塞,超早期溶栓可能使患者更多获益。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在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中采用丝线结扎闭塞左心耳的安全性,并评价其预防风湿性心房颤动(AF)患者脑栓塞的有效性。方法  2012年4月-2014年3月,258例风湿性AF患者在该院接受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治疗,129例术中采用双十号丝线从心外结扎闭塞左心耳(结扎组),129例未行左心耳结扎术(对照组),通过观察两组手术相关指标、术后并发症以及随访期内脑栓塞发生率,并进行分析。结果  两组手术时间、体外循环时间、阻断时间、ICU入住时间、术后住院时间,以及术后再次开胸止血、低心排血量综合征、急性肾功能衰竭、肺部感染、胸骨切口裂开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扎组死亡2例,而对照组死亡3例,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扎组127例随访(23.6±11.3)个月,无一例发生脑栓塞,而对照组126例随访(22.9±12.1)个月,5例发生脑栓塞,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二尖瓣机械瓣置换术中采用丝线结扎闭塞左心耳,简单安全,可降低风湿性AF患者脑栓塞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微栓子(MES)阳性脑梗死患者的危险因素及病因分型。方法回顾性分析80例MES监测阳性的脑梗死患者和同期88例MES监测阴性的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脑梗死危险因素及病因的差异。结果微栓子阳性与心房颤动、高血脂、高同型半胱胺酸血症、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显著相关(P0.05);改良TOAST分型显示,微栓子阳性脑梗死患者心源性栓塞及动脉粥样硬化血栓形成型比例明显高于微栓子阴性脑梗死患者。结论房颤、颈动脉不稳定斑块、异常的血流及血液成分是微栓子形成的主要因素,易发生或易再发脑梗死。  相似文献   

18.
本综合征的病因包括: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心脏停顿、心室纤颤、病态窦房结综合征(包含:窦性停搏、窦房阻滞、显著的窦性心动过缓),频发性过早搏动、阵发性室性心动过速、快速型心房纤颤。作者认为,下述条件容易发生本综合征:由于各种严重的心脏传导阻滞或心律失常,使心输出量显著降低者;由于大面积急性心肌梗塞使心输出量显著降低或心源性休克;作为上述的基础,原先已有脑血管硬化尤其是老年人,更容易发生本综合征。  相似文献   

19.
非瓣膜性房颤所致的脑栓塞为缺血性脑卒中最为常见的类型之一,但其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动脉粥样硬化是缺血性脑卒中和冠心病的主要病因,新近的研究表明,动脉粥样硬化参与了一部分非瓣膜性房颤患者脑卒中的发生发展,两者之间存在着密切联系。深入认识两者间的关系有利于指导临床中个体化防治方案的制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