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3 毫秒
1.
目的 :探讨16层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CTA诊断30例颅内动脉瘤,所得原始CT数据传至Philips工作站后运用MPR、CPR、MIP、VR等技术行血管成像;30例颅内动脉瘤均行手术治疗,术后对照CTA检查的准确性。结果:30例患者手术发现动脉瘤36个,CTA发现35个,诊断符合率97.22%(35/36),未能显示的1个位于右大脑中动脉分支末梢,瘤径3 mm;CTA所示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形态、瘤顶指向、瘤颈宽窄、载瘤动脉、瘤体与周围结构关系,与术中所见一致。结论:16层CTA对Willis环周围瘤径3.0 mm以上的动脉瘤显示清晰,是一种准确、快速、价廉、无创的诊断颅内动脉瘤方法 ,可作为脑动脉瘤筛选及动脉瘤破裂致急性出血的首选检查方法。  相似文献   

2.
多层螺旋CTA在颅内动脉瘤治疗前后应用价值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玲  甘万崇   《放射学实践》2009,24(9):994-997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在颅内动脉瘤术前术后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38例行颅内动脉瘤治疗且治疗前后影像资料完整的病例资料,所有病例治疗前后均进行CTA检查,其中2例术后CTA复查两次。32例手术前后CTA检查相隔在10天之内,6例在11~27天之内。术前全部病例均DSA检查。结果:38例病例中颅内动脉瘤46个,其中行动脉瘤夹闭术34例,夹闭动脉瘤40个;介入栓塞术4例,栓塞动脉瘤4例;另有2个未作处理。46个动脉瘤CTA明确诊断40个,可疑5个,漏诊1个。术后CTA见夹闭不全2例,瘤颈残留1例。结论:MSCTA作为一种无创、快速、准确,易被患者接受的检查方法,不仅在颅内动脉瘤术前诊断及选择手术方法上具有优势,而且可成为术后随访的主要方法。  相似文献   

3.
64层螺旋CTA在颅内动脉瘤夹闭术后评价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评价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 在颅内动脉瘤术后复查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资料与方法 对21例颅内动脉瘤患者接受手术治疗后行64层螺旋CTA检查,图像后处理方法包括多平面重组(MPR)、容积再现(VR)及最大密度投影重组(MIP). 结果 使用钛制动脉瘤夹者,64层螺旋CTA可以清楚显示动脉瘤体消失、载瘤动脉与动脉瘤夹之间的关系及动脉瘤夹的数量和位置. 结论 64层螺旋CTA可以作为采用钛制动脉瘤夹治疗患者的术后随访工具.  相似文献   

4.
CTA减影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5,自引:2,他引:13  
目的:评价CT血管造影(CTA)减影术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CT血管造影检查拟诊颅内动脉瘤33例,图像分别运用A(经减影后)及B(常规)进行两次三维(3D)成像:最大密度投影(MIP)、表面遮盖成像(SSD)、容积重建(VR)。以手术或随访为标准评价两种检查结果;由两位有经验的神经外科医生、两位放射科医生双盲法评价图像质量。结果:A法检出动脉瘤36个(三例患者为多发动脉瘤),显示瘤体、瘤颈、载瘤动脉和周围血管的关系清晰、确切。B法检出动脉瘤31个,漏检1个大脑前动脉瘤2、个前交通动脉瘤、2个颈内动脉瘤。A法的检出率为100%,B法的检出率为86%。两者检出率经χ2检验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TA减影3D成像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优于常规3D。  相似文献   

5.
肖兵  宋建琼  赵卫   《放射学实践》2009,24(7):712-715
目的:探讨64层双源CT血管成像对指导复杂颅内动脉瘤治疗的价值。方法:19例颅内动脉瘤患者行64层双源CTA和DSA检查,对瘤体大小和瘤颈宽度进行测量,并对瘤体形态显示和瘤体三维关系、瘤体光滑度、显示级别与总体情况进行质量评估。统计学方法采用配对t检验和秩和检验。结果:19例患者双源CT和DSA均检出20个动脉瘤。在瘤体大小测量结果方面:MIP、VR成像技术分别与MPR、DSA技术进行比较,差异均有显著性意义(P〈0.05);MIP与VR成像技术之间、MPR与DSA技术之间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在瘤颈测量方面:MIP、VR与DSA成像技术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但与MPR成像技术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瘤体形态显示与瘤体三维关系方面:VR与MIP图像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VR与DSA、MIP与DSA之间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瘤体光滑度方面:MIP与DSA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VR与MIP、DSA之间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在显示级别方面:VR与MIP图像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P〉0.05),DSA与VR、MIP之间差异均具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总体质量方面各组之间差异均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结论:64层双源CTA对指导复杂颅内动脉瘤手术治疗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28例疑有颅内动脉瘤患者均行16层CTA和DSA检查,对CTA的表现结合DSA和手术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8例经CTA共检出动脉瘤27个,其中25个经手术和DSA证实。1例CTA显示动脉瘤2个,DSA只显示1个,另1例CTA显示可疑动脉瘤2个,DSA显示正常。16层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敏感性为89.2%,特异性为100%,准确性为96.4%。结论16层CTA在显示颅内动脉瘤方面可与DSA媲美,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7.
陈细香 《医学影像学杂志》2009,19(12):1532-1534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对颅内动脉瘤术前诊断及术后评价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临床怀疑为颅内动脉瘤患者25例,行64层螺旋CTA检查,其中21例诊断为动脉瘤,并经手术证实,术后亦行CTA复查,通过比较两次CTA结果评价动脉瘤夹闭情况。结果:在25例患者中共发现21例25个动脉瘤,CTA可清楚显示的动脉瘤位置、大小形态及与周围结构的关系,与手术所见一致(符合率100%);术后CTA能够清楚显示动脉瘤体消失,载瘤动脉与动脉瘤夹之间关系及动脉瘤夹的数量和位置。结论:64层CTA在诊断颅内动脉瘤及动脉瘤术后随访中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8.
16层螺旋CT三维重组技术在评价颅内小动脉瘤中的价值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探讨16层螺旋CT三维重组技术评价颅内小动脉瘤(直径≤5mm)的准确性和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 337例临床怀疑颅内动脉瘤的患者均行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其三维CT图像与常规DSA和外科手术结果 进行回顾性对比研究.三维重组方法 为最大密度投影和容积再现技术.结果 结合CTA、DSA和术中所见,337例中的84例患者发现95个小动脉瘤.CTA漏诊4个小动脉瘤,DSA漏诊6个小动脉瘤.16层螺旋CTA对于小动脉瘤诊断的准确性与DSA的结果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6层螺旋CT三维重组图像可以更准确地显示小动脉瘤的瘤体和瘤颈与周围血管的系,为小动脉瘤的治疗提供有价值的信息.结论 16层螺旋CTA在小动脉瘤诊断方面有很高的准确性,可以作为颅内小动脉瘤筛查的首选影像方法 ,能够在小动脉瘤的治疗方面提供足够的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9.
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破裂中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目的通过与DSA和手术对照,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颅内动脉瘤破裂的临床应用价值。资料与方法对33例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脑出血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33例均使用16层螺旋CT进行了CTA检查,其中18例行DSA检查;6例DSA下介入治疗,27例开颅行动脉瘤颈夹闭术;将CTA与DSA和术中所见对照。结果33例中,CTA共发现动脉瘤36个,其中18例行DSA检查者中,CTA发现动脉瘤20个,DSA发现动脉瘤21个;CTA能够清晰显示动脉瘤瘤体(形态、指向、轮廓)、瘤颈的宽度、载瘤动脉及与颅骨之间的关系;与DSA和手术对照,CTA对动脉瘤的检出率为95.2%,对破裂动脉瘤的诊断敏感性和特异性均为100%。结论16层螺旋CT脑血管造影重组图像质量高,安全、快速、无创,可以作为颅内动脉瘤破裂首选的筛检方法。  相似文献   

10.
CTA对颅内微小动脉瘤的诊断价值并与DSA对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和数字减影造影在颅内微小动脉瘤(VSD)诊断及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843例原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的动脉瘤疑似患者行CTA和DSA检查。CTA后处理采用多平面重建(MPR),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DSA常规摄正、侧位、双侧斜位片。结果:经手术及介入栓塞治疗证实39枚微小动脉瘤,CTA诊断36枚,DSA诊断35枚。减影后CTA与DSA比较,对瘤体直径≤3mm的VSA的判断,无明显统计学差异,敏感性为92.3%,特异性为85.7%,准确性为91.3%。结论:CTA诊断微小动脉瘤是一种可靠方法,在临床诊断上与DSA基本等同,在对临床治疗提供帮助上,CTA明显优于DSA。  相似文献   

11.
党军  王静  刘文亚 《临床放射学杂志》2007,26(10):1033-1036
目的合理应用64层螺旋CT减影CTA的优势,提高对脑动脉瘤的诊断率。资料与方法对61例临床有蛛网膜下腔出血的患者行CT检查,并用减影CTA和常规CTA进行对比,重组技术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VR)。以手术及部分DSA为标准评价两种检查结果;由两名有经验的神经外科医师、两名放射科医师双盲法评价图像质量。结果减影CTA检出动脉瘤63个,检出动脉瘤的敏感性为100%、特异性为100%,阴性似然比为0.0000,评价者对动脉瘤检出的一致性为1.00;常规CTA检出动脉瘤60个,漏检3个颈内动脉床突下动脉瘤,检出动脉瘤的敏感性为95%,特异性为100%,阴性似然比为0.0500,评价者对动脉瘤检出的一致性为0.9565。结论减影CTA技术对颈内动脉床突下动脉瘤的检出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2.
MS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多排螺旋CT(MS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35例可疑颅内动脉瘤患者,应用MS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进行颅内动脉成像,全部患者均进行了手术确诊或DSA检查,并将两种检查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全部患者中手术及DSA造影共检出动脉瘤43个,采用数字减影CTA共检出40个,漏检3个,未检出3个均为颅内(1个为多发)微小动脉瘤,敏感性为93.0%.常规CTA检出动脉瘤36个,漏检7个,未检出中4个为颈内动脉入颅段(床突下)动脉瘤,3个为微小动脉瘤,敏感性为83.7%.结论:MSCT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术是一种安全、无创的新型检查方法,对靠近颈内动脉入颅段(床突下)的动脉瘤检出方面具有较高的特异性及敏感性,在颅内动脉瘤的初步筛选及评价方面具有较高的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3.
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16层螺旋CT血管成像(CTA)在颅内动脉瘤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临床疑诊为颅内动脉瘤16例患者行CTA检查,其中8例同期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检查.原始图像重建采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和容积再现技术(VR).结果:16例患者经CTA检出动脉瘤17个.1例患者为多发动脉瘤(2个),15例为单发动脉瘤.瘤体以圆形或卵圆形居多(13个),也可以显示为肾形(2个)、葫芦形(1个)和串蛛状(1个).瘤体最大直径18 mm,最小直径1.5 mm.8例行DSA检查的患者中,7例DSA所见与CTA结果一致,1例DSA漏诊1个动脉瘤.结论:16层CTA检出动脉瘤准确率高,快速、无创,可以作为诊断动脉瘤首选影像学方法,尤其适合于急诊情况下,并能补充DSA诊断信息.  相似文献   

14.
颅内动脉瘤的MSCTA诊断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64-MS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方法:搜集经DSA和手术证实的颅内动脉瘤18例,所有的病例均行64层螺旋CT血管成像。分别用最大密度投影(MIP)、容积再现(VR)、多平面重组(MPR)法进行图像重组。13例行手术治疗,5例行DSA检查。结果:18例患者中MSCTA发现动脉瘤17个,其中大脑中动脉7个,大脑前动脉6个,大脑后动脉2个,颈内动脉2个。1例左侧颈内动脉瘤MSCTA漏诊,经DSA检查发现。MSCTA上动脉瘤显示直径3~20mm。MSCTA所发现的17个动脉瘤与手术及DSA所见的动脉瘤位置、大小、形态基本一致。结论:MSCTA能清楚显示颅内动脉瘤的形态、位置及其与周围的解剖关系,为手术或介入治疗动脉瘤提供有价值的信息。  相似文献   

15.
目的对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文献进行荟萃分析,评价多层螺旋CTA对颅内动脉瘤的诊断价值。资料与方法以多层螺旋CT、CT血管造影、数字血管减影血管造影、颅内动脉瘤为检索词,检索PubMed、EBSCO、Springer、中国知网(CNKI)以及Cochrane图书馆数据库,文献检索时间2005-01~2011-01,同时检索纳入文献的参考文献。纳入探讨以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为"金标准"的关于CTA诊断颅内动脉瘤的文献,进行质量评价和资料提取,检验研究间的异质性,对诊断准确度指标进行Meta分析,绘制森林图,并进行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SROC)分析。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文献共25篇,各研究之间存在低度异质性,按照随机效应模型计算汇总敏感度、特异度与诊断优势比分别为0.96(95%CI:0.95~0.97)、1.00(95%CI:1.00~1.00);SROC下面积为0.9988,Q指数为0.9894。结论多层螺旋CTA诊断颅内动脉瘤具有较高的敏感度及特异度,与DSA诊断价值相当,在颅内动脉瘤的筛查与诊断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6.
三维时间飞跃法MR血管成像检出颅内动脉瘤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分析三维时间飞跃法MR血管成像(3D TOF MRA)检出颅内动脉瘤的价值。资料与方法 36例进行了3D TOF MRA且有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和/或手术结果为对照的患者纳入本研究。以DSA和/或手术结果为参照标准,以患者为分析单位评价3D TOF MRA检出颅内动脉瘤的能力。对3D TOF MRA均检出动脉瘤者,分别测量动脉瘤的长径、短径和瘤颈,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36例患者中DSA和/或手术检出28例患者有28个动脉瘤,8例患者无动脉瘤;3D TOF MRA检出31例患者31个动脉瘤,5例患者无动脉瘤。以DSA和/或手术结果为参照,以患者为分析单位,3D TOF MRA检出颅内动脉瘤的敏感性、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89.3%、75.0%、75.0%。3D TOF MRA和DSA在显示颅内动脉瘤长径、短径和瘤颈的差别无统计学意义,并且有很好的正相关性。结论 3D TOF MRA在诊断颅内动脉瘤方面具有高的敏感性和中等的特异性,高的假阳性率提示在作出小动脉瘤的诊断时需谨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