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江庆华  唐传军 《中药材》2006,29(6):637-638
目的:研究消炎利胆排石合剂的制备方法及质量控制并观察该制剂对胆道结合、胆道感染、胆囊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水提浓缩方法制备消炎利胆排石合剂,从制剂的性状、PH值、相对浓度、鉴别、微生物限度和稳定性考察等方面进行等质量控制。结果:建立了合剂的制备方法和质量标准,其工艺可行,治疗胆道结合、胆道感染及胆囊炎效果良好。结论:消炎利胆排石合剂组方合理、制作简单、性质稳定、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
江庆华  唐传军 《中医药学刊》2006,24(6):1140-1141
目的:消炎利胆排石合剂的制备方法及质量控制。观察该制剂对胆道结合、胆道感染、胆囊炎患者的治疗效果。方法:采用水提浓缩方法制备消炎利胆排石合剂,从制剂的性状、pH值、相对浓度、鉴别、微生物限度和稳定性考察等方面进行质量控制。结果:建立了合剂的制备方法和质量标准,其工艺可行,治疗胆道结合、胆道毒采庭胆囊炎效果良好。结论:消炎利胆排石舍剂组方合理、制作简单、性质稳定、疗效确切,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利胆排石合剂治疗急性结石性胆囊炎的效果。方法将60例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常规西医治疗的基础上口服利胆排石合剂治疗,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症状、血常规等辅助检查结果。结果经过治疗,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8%,优于对照组的83.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胆排石合剂对急性结石性胆囊炎患者有明显疗效,可提高患者生活水平,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排石利胆汤治疗胆结石合并慢性胆囊炎的临床效果。方法:30例用排石利胆汤治疗。结果:总有效率93.3%。结论:排石利胆汤治疗胆结石合并慢性胆囊炎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5.
根据祖国医药学清泄湿热、疏肝利胆的治法,由青岛中药厂应用现代科学制剂新技术生产的治疗胆石症新药——利胆片,经600例临床观察,有效率达81.86%。长期来,利胆片在国内外市场上销售旺盛。主要出口美国、加拿大、菲律宾和港澳等十一个国家和地区。该药主要功效为利胆、消炎,用于急慢性胆道感染、胆囊炎和胆道蛔虫均有明显效果。不仅能免于手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疏肝利胆,理气排石之法和西医传统疗法配合保守治疗胆石症的疗效.方法 中医采用分型辨证论治配合西药消炎支持对症治疗,治疗本病共55例.结果 总有效率92.8%.结论 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对于胆石症、慢性胆囊炎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辨证应用自拟利胆通络汤加减对急性胆道感染的治疗效果。方法:气滞痰阻型20例,用利胆化痰排石汤加减;气滞血瘀型30例,用利胆通络汤加减;湿热蕴结型43例,毒热型2例,用利胆排石汤加减治疗。结果:总有效率为90.5%。结论:利胆通络汤加减为治疗急性胆道感染的内服良药。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疏肝利胆、清热利湿、活血化瘀类中药配伍治疗急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80例急性胆囊炎随机分为金丹王合剂组与消炎利胆片对照组,依据临床疗效标准及B超等检查,对治疗2个疗程2组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金丹王合剂治疗急性胆囊炎的治愈率达45%、总有效率达95%,与对照组比较P<0.05。提示:金丹王合剂具有疏肝利胆、清热利湿、活血化瘀之功效。  相似文献   

9.
胆乐片原收载于<卫生部药品标准>中药成方制剂第六册,由柴胡、蒲公英、大黄等八味中药组成,具有舒肝利胆,清热解毒,消炎止痛作用.用于急慢性胆囊炎、胆道结石等胆道疾患.原标准无含量测定项,为了更好控制该产品的质量,本试验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该制剂中大黄素和大黄酚的含量,方法简便、准确、重复性好,为该制剂的质量控制提供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胆囊炎合剂是湖北省黄石市中医院自制的医院制剂,具有清热解毒、除湿利胆的功能。治疗胆囊炎、胆石症有较好的疗效,得到了广大患者的好评和认同。为更好地控制药品质量保障良好的治疗效果,我们进行了部分探讨。现报道如下。1试剂与药品  相似文献   

11.
目的:观察利胆排石汤加减治疗慢性胆囊炎、胆石症的临床疗效。方法:78例患者随机分为二组,治疗组40例采用利胆排石汤加减治疗,对照组38例采用利胆排石片治疗,4周为1疗程。观察临床症状、体征。结果: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达97.5%,优于对照组的78.9%(P<0.05);治疗组疗后积分(2.18±1.15)低于对照组的(5.56±2.21)(P<0.01)。结论:利胆排石汤治疗慢性胆囊炎具有良好治疗效果,且无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12.
刘平  黄智燕 《光明中医》2009,24(6):1109-1110
肝内胆管结石病人因病因复杂,病人体质不同,病情不同.为了避免手术治疗,笔者运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治疗.急性发作期,病人有发热及全身感染、胃纳差的情况下,运用西药补液退热、消炎加支持疗法.待全身感染控制后运用中药治疗,自拟疏肝利胆排石汤,疏肝解郁,清肝胆湿热,泻肝胆实火,达到清肝利胆排石的目的.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排石利胆汤治疗胆结石合并慢性胆囊炎的应用效果。方法:选择2014年3月~2017年3月期间我院收治的胆结石合并慢性胆囊炎患者60例为研究对象,均分为两组,对照组为西药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应用排石利胆汤,对比两组治疗情况。结果:两组的总有效率为93.33%和76.67%,观察组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统计学有意义(P0.05)。结论:排石利胆汤治疗胆结石合并慢性胆囊炎的应用效果显著,症状得到改善,提高了治疗效果,值得应用。  相似文献   

14.
上海第一医学院研究成功的全中药制剂——‘利胆石’冲剂(曾用‘利胆冲剂’)最近由广东省利民制药厂批量生产,供应市场。‘利胆石’冲剂是根据中医“胆脾同治”的理论,以“疏肝利胆”,“和胃健脾”的原则,选用茵陈、山楂、谷芽、枳壳、陈皮等十五味中药加工而成。具有利胆、消炎、溶化肝胆色索结石等功能,适用于急慢性胆道感染,肝胆结石症及胆道手术综合症。‘利胆石’冲剂经上海、韶关等数家医院371例临床表明对急慢性胆道感染,肝胆结石及胆道手术综合症总有效率在94%,服药半年以上的完全溶石率在24%以上。同时临  相似文献   

15.
目的叙述消炎利胆汤经剂型改革制成利胆口服液的方法和质量控制过程。方法采用水提醇沉法制备利胆口服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1995年版一部附录合剂项下规定及运用薄层色谱法定性鉴别中药的方法,控制利胆口服液的质量。结果利胆口服液制备工艺设计合理,质量可控。结论利胆口服液质量稳定,携带方便,避免了汤剂煎药麻烦的弊端。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索治疗胆石症的高效中药制剂。方法 :根据临床数十年治疗胆结石之经验 ,精选药物制成膏剂应用于临床 ,并与消炎利胆片对比 ,观察治疗胆石症 2 0 0例。结果 :利胆排石膏组疗效明显高于消炎利胆片组 ,其症状、体征消失率、结石排除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结论 :利胆排石膏治疗胆石症的疗效明显优于消炎利胆片对照组。  相似文献   

17.
疏肝利胆法治疗胆石症80例疗效观察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周国章 《新中医》2000,32(8):21-21
应用疏肝利胆法治疗胆石症80例,结果排石55例,排石率占68.7%。认为胆石症的主要病机是肝失疏泄,胆汁滞留,导致肝胆湿热而发病。疏肝利胆法具有促进胆汁分泌排泄、促进胆囊收缩、扩张胆道、溶石排石和消炎止痛等作用。  相似文献   

18.
消炎利胆片是以穿心莲等原料制成的复方制剂 ,具有清热、祛湿利胆之功效 ,临床上用于治疗急性胆囊炎、胆道炎等疾病 ,是治疗胆道、胆囊疾病的传统中药制剂。其质量标准先后均收载于广东省药品标准 [1 ] 、卫生部药品标准第十册 [2 ] 、《中国药典》1995年版 1997年增补本 [3]及 2 0 0 1年 1月 15日实施的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批准的国家药品标准 [4 ]。我们在长期药品质量监督中 ,发现一些厂家生产的消炎利胆片存在着不同程度的质量问题 ,并由此反应出厂家擅自更改工艺 ,减少药材投料等问题 ,特此提出 ,以引起有关部门的注意。1 主要问题消…  相似文献   

19.
目的:观察清肝利胆排石丸治疗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例本病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100例,治疗组采用清肝利胆排石丸治疗,对照组采用胆舒胶囊治疗;疗程均为3个月.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87.0%,对照组为66.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清肝利胆排石丸治疗慢性结石性胆囊炎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腹腔镜手术联合消炎利胆汤加减治疗胆囊炎伴胆石症的效果。方法:对象选取为68例胆囊炎伴胆石症的患者,均于2017年8月到2019年9月时间段在我院治疗,采用奇偶分配法对患者进行分组,分成每组各34例的对照组与观察组,前者单纯采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后者联合消炎利胆汤加减治疗治疗,对比两组溶石有效率及腹痛评分情况。结果:对比溶石有效率,观察组为97.06%,明显高于对照组82.35%(P0.05);对比患者腹痛评分,治疗后患者情况均有所好转,统计学分析研究得知观察组腹痛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针对胆囊炎伴胆石症患者,采用腹腔镜手术联合消炎利胆汤加减治疗溶石效果佳,患者的腹痛情况均得到明显改善,帮助患者缩小痛苦的同时,取得显著的治疗成效,具有积极的临床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