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时间延误原因分析及对策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目的:为探讨AMI患者溶栓治疗前时间延误原因及对策。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对47例AMI患者进行溶栓治疗的调查,同时对100名急诊科和CCU护士对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认知程度进行调查,结果:溶栓治疗的院外延误时间为165min(自身延误129min,交通延误36min),院内延误126min(急诊室78min,CCU延误48min);47例患者中仅有7例(14.9%)对AMI和溶栓的知识有所了解。CCU护士对AMI溶栓认识程度显著好于急诊室护士。结论:加强AMI患者了AMI和溶栓知识的了解,以及对医护人员的培训,可减少病死率和致残率。  相似文献   

2.
急性心肌梗塞溶栓治疗前时间延误的护理因素及对策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通过分析68例急性心肌梗塞患静脉溶栓治疗前的时间延误,调查50名护士对急性肌梗塞治疗的认识程度,探讨溶栓治疗前延误的护理因素。结果显示,溶栓治疗院外延误2.0h,院内延误3.1h,院内延误显长于院外延误(P<0.01)。其中急诊室延误的延长,冠脉再通率下降;急诊科护士对溶栓治疗适应证、禁忌症等认识程度低于心血管内科护士;护士在急性心肌梗塞治疗中缺少主动性。认为护士能够缩短溶栓前院内延误。提出对全体护士应加强急性心肌梗塞溶桂治疗的教育和培养训练,使其认识到缩短溶栓治疗前时间的意义,提高护士的主观能动性。  相似文献   

3.
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总结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溶栓治疗的护理经验。方法:选用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且无溶栓禁忌证的患者56例。在发病6h内用尿激酶150万U加入0.9%氯化钠100ml,30min内静脉输入,配合低分子肝素皮下注射、阿司匹林片口服,同时进行密切的观察及护理。结果:43例再通。13例未通,再通率76.8%。其中ST段回降≥50%有47例,占83.9%;胸痛基本消失40例,占71.4%;出现再灌注心律失常者41例,占73.2%;死亡2例(3.6%)。结论:精心的护理和密切的观察,及时发现严重并发症,采取相应的预防及护理措施,对促进患者的康复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4.
心肌梗死是由于动脉粥样硬化引起冠状动脉管腔急性闭塞或血栓形成,导致心脏因严重持久缺血而发生坏死的结果。其特点是发病急骤,病情进展迅速,如治疗不及时,病死率较高。目前首选治疗方法是药物溶栓疗法。我科自2000年1月-2003年12月共收治急性心肌梗死并用尿激酶治疗18例,经积极有效地治疗及整体护理均收到良好的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 :为探讨放宽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指征对疗效及安全性的影响。方法 :将我院 1998~ 2 0 0 0年CCU病房的AMI患者溶栓范围放宽到据发病时间至 12h ,病人年龄不限。结果 :溶栓范围由 48例扩大到 72例 ,溶栓组血管再通率、病死率及心血管事件的发生率均明显低于不溶栓组。结论 :放宽溶栓范围可使更多的病人受益 ,且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6.
梗死前心绞痛在急性心肌梗死溶栓治疗中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洁 《中国综合临床》2000,16(6):413-414
心肌缺血预适应 (preconditioning)这一概念是 1986年由Murry等 [1 ]提出的 ,他们在动物实验中发现心肌缺血 (再灌注 )能保护长时间冠状动脉阻塞所致的心肌损害 ,动物缺血 (再灌注 )模型和人心绞痛病史对心肌梗死是否有益 ,尚有争议 [2 ,3 ] ,本文旨在对资料完整的 84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例进行分析 ,了解心绞痛对经再灌注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预后的影响。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1993年 1月~ 1998年 12月确诊为急性心肌梗死而收住院且进行静脉内尿激酶溶解血栓治疗 ,临床指标冠脉再通者 84例。根据患者急性心肌梗死发病前心绞痛病史情…  相似文献   

7.
急性心肌梗死院前早期溶栓的护理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王维虹 《天津护理》2004,12(1):27-27
急性心肌梗死早期溶栓非常重要,通过对2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院前早期溶栓进行一些护理探讨,着重对溶栓前,溶栓治疗中,治疗后的急救护理进行阐述,旨在找出院前溶栓急救护理的有效措施和存在的问题以及今后努力的方向,对于防止梗死扩大,减轻患者痛苦,挽救濒死心肌具有十分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重组链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将3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与重组链激酶溶栓治疗,总结溶栓期间的护理经验。结果通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36例患者中有22例冠状动脉再通,冠状动脉再通率达61%。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简单易行,效果明显,及时正确的护理配合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9.
急性心肌梗死(AMI)是内科急危重病,静脉溶栓治疗是近年来急性心肌梗死治疗的主要进展之一,溶栓的目的是尽早、尽快、充分而持久地使相关梗死血管相通。溶栓治疗时间越早,梗死范围越少,病死率越低。详细的病情观察、心电监护、溶栓后的护理及并发症的预防显得非常重要,我们于1999年1月~2002年12月应用国产尿激酶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32例,取得了较好疗效,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尿激酶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的效果及护理措施。[方法]选择26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人进行尿激酶溶栓治疗,通过护理观察总结溶栓期间的护理经验。[结果]通过精心的治疗和护理,26例病人中有18例冠状动脉再通,冠状动脉再通率达69%。[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静脉溶栓治疗简单易行,效果明显,及时正确的护理配合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1.
目的采用硝酸酯类药物介入心肌断层显像,用存活心肌定量分析结果评价溶栓和PTCA治疗AMI的效果.方法将35例AMI病人随机分成溶栓组和PTCA组,10天后做静态及异舒吉介入心肌断层显像,分别计算心肌缺损面积(%).治疗12周后行静态显像,并计算出缺损面积(%).结果溶栓组和PTCA组比较静态显像缺损面积(%)为32.04±17.95和29.88±15.43(P>0.05),异舒吉介入显像缺损面积(%)为26.62±15.13和15.07±13.80(P<0.05),存活心肌面积(%)为9.45士6.63和14.81±4.97(P<0.05).术后12周缺损面积增加者溶栓组和PTCA组各为4例和7例.结论PTCA较溶栓治疗AMI可以得到更大面积的存活心肌,但术后12周PTCA组中病变面积又扩大的病人较溶栓组有增多趋势.  相似文献   

12.
多普勒组织成像技术评价急性心肌梗塞溶栓疗效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 :运用多普勒组织成像 (DTI)技术对急性广泛前壁心肌梗塞静脉溶栓治疗临术判定冠脉再通者(溶栓组 )与未溶栓治疗者 (未溶组 )进行检测 ,探讨 DTI评价急性心梗溶栓疗效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溶栓组 8例 ,未溶组 11例患者均接受超声检查 :M型测量室间隔增厚率 (IVST% ) ,二维超声测量左室射血分数 (EF% ) ,彩色血流显像测量二尖瓣口血流 E峰和 A峰速度 ,计算 E/ A值和 E峰减速时间 (ΔDT)及 DTI速度图和脉冲技术测量左室前壁、侧壁和前间壁心肌内、外膜面收缩波 (S波 )和舒张早期波 (E波 )峰值速度 (VS、VE)及持续时间 (DS、DE)。结果 :1溶栓组与末溶栓组相应室壁 DTI测值比较 :溶栓组 Vs、Ds大于未溶栓组 ,两组有显著性差异 ;2溶栓组 6 8节段与未溶组 99节段心肌 Vs、VE和 Ds、DE值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 ,溶栓组峰值速度增高 ,持续时间延长。而两组 IVST%、EF%、E/ A及ΔDT测值无显著性差异 (P>0 .0 5 )。结论 :DTI技术能够反映梗塞区域心肌的运动异常和溶栓治疗后再灌注心肌的运动变化 ,认为 DTI可成为一项评价溶栓疗效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溶栓前后QT离散度(QTdispersion,QTd)的变化及早期再灌注对QTd的影响。方法:对61例AMI患者给予尿激酶静脉溶栓治疗,予溶栓前及溶栓2h后同步记录18导联心电图,分别测量成功组及失败组的QTd,并进行前后比较。结果:溶栓后再通41例,溶栓后未通20例。血管未通组其QTd较前减少,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溶栓后再通组其QTd较血管未通组降低程度更大,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QTd可作为评价AMI患者溶栓后判断溶栓成功与否的一项临床早期参考指标。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小剂量(50mg)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recombinant 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rt-PA)30min、60min与90min等3种给药方法治疗急性心肌梗死(AMI)对心电图ST段变化的影响。方法244例AMI患者随机分为rt-PA50mg、30min方案组49例(A组),60min方案组76例(B组)与90min方案组119例(C组)。比较3组患者在不同时间的ST段回降率。结果溶栓60min时,A组ST段回降率均高于B组(P〈0.05)和C组(P〈0.01);90min时,B组ST段回降率均高于A组和C组(P〈0.05);120min时,C组ST段回降率均高于A组和B组(P〈0.05)。结论小剂量rt-PA30min、60min给药法可使心电图抬高的ST段早期回落,促进心肌早期再灌注。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老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进行院外或急诊经静脉溶栓加补救性经皮穿刺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PTCA)治疗对左室功能的影响。方法:确诊病例分为3组,A组:溶栓+PTCA;B组:为仅行溶栓术者;C组:仅行PTCA术者。三组患者分别于AMI后第1、4周行超声心动图(ECHO)检查,评价该项治疗对老龄AMI患者左室功能的影响。结果:紧急溶栓加补救性PTCA组术后各观察指标第1周与第4周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在术后第1周与第4周中,A组与B、C组各项观察指标比较差异也有显著性(P均〈0.05)。B组术后第1、4周各项观察指标比较,WMSI差异有显著性(P〈0.05)。C组术后第4周较术后第1周LVEF(%)、ESVI、WMSI也有改善(P〈0.05)。结论:老龄AMI患者进行院外或急诊经静脉溶栓加补救性PTCA治疗是安全、有效的,可明显改善左室重构,提高左室功能,其近期疗效明显优于单纯溶栓术或单纯PTCA术者。  相似文献   

16.
急性心肌梗塞是一种常见急症,对急性心肌梗塞病人进行正确及时的治疗和护理是十分必要的。本文就急性心肌梗塞病人治疗方面的新进展及对急性心肌梗塞病人的疼痛护理、溶栓护理、康复护理等方面的新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17.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后的早期康复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早期康复护理对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后的效果。方法:70例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后(无严重合并症)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35例,2组均在药物治疗基础上按急性心肌梗死护理操作常规护理。于预组患者同时制定每日康复护理计划,循序渐进的配合早期康复护理,包括主被动翻身,活动肢体,床上或床边的ADL等,并进行心理护理和健康教育等。结果:经过2周治疗后,与对照组比较干预组患者不适应症状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减轻或降低(P<0.05,0.01);平均下床时间、住院天数明显缩短(P〈0.01)。结论:对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治疗后患者实行系统全面的早期康复护理是安全的,有利于促进患者的康复,降低复发事件。  相似文献   

18.
目的:通过对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并发急性心肌梗死(AMI)后溶栓疗效观察,评价COPD并发AMI患者对溶栓的耐受性及预后影响。方法:收集同期住院接受溶栓治疗的179例AMI的临床资料,将其中合并COPD的56例与非COPD的123例行对比分析,观察两组溶栓后冠脉再通率,住院期间并发症的发生率及住院病死率。结果:溶栓后冠脉再通率在<4h时间段比较两组结果相似,而冠脉总再通率在COPD组(51.79%)低于非COPD组(63.42%),但无显著差异(P>0.05);住院期间并发肺部感染、胃出血的发生率在COPD组显著高于非COPD组(P<0.01),而并发心律失常、心绞痛的发生率在两组间无显著差异(P>0.05);COPD组(17.86%)与非COPD组(9.80%)的住院期间病死率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COPD并AMI患者对溶栓的耐受性良好,静脉溶栓的效果与非COPD组相近。缩短开始溶栓的时间是提高冠脉再通率,改善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19.
目的 :比较直接经皮腔内冠状动脉成形术 (PTCA)与静脉溶栓治疗急性心肌梗死 (AMI)患者近期和长期的临床疗效。方法 :选择首次AMI患者 ,71例患者接受静脉溶栓治疗 ,6 2例接受直接PTCA治疗 ,比较两组临床和住院期及随访期超声心动图结果。结果 :溶栓组院内死亡率高于直接PTCA组 (P <0 .0 5 )。溶栓组血管再通率为 73.2 % ,梗塞相关血管 (IRA)达到TIMIIII级血流者为 6 4 .3% ;直接PTCA组血管再通率为 10 0 % ,均达TIMIIII级血流。AMI后 2周左室射血分数 (LVEF)溶栓组为 5 0 .4± 13.3% ,直接PTCA组为 6 3.8± 9.4 % ,两组有显著差异 (P <0 .0 5 )。溶栓成功者其AMI后 2周LVEF也明显低于直接PTCA组 (5 4 .3± 8.2vs 6 3.8± 9.4 ,P <0 .0 5 )。溶栓组中采用内科保守治疗者其AMI后 3、6个月的LVEF始终低于直接PTCA组 (P <0 .0 5 )。溶栓组因溶栓失败行补救PTCA者为 18.3% ,IRA开通率为 10 0 % ,其AMI后 2周及 3、6个月的LVEF略低于直接PTCA组 ,但无显著差异 (P <0 .0 5 )。溶栓组因IRA未能开通或存在梗死后心肌缺血症状行择期PT CA的比率明显高于直接PTCA组 (32 .4 %vs 0 % ,P <0 .0 5 )。结论 :与溶栓治疗比较 ,直接PTCA能使IRA安全有效充分开通 ,可更好地改善患者近期和长期心功能 ,降低院内死亡率。补救PT  相似文献   

20.
总结分析了老年急性心肌梗死病人便秘的原因及危害,并对其预防和护理措施进行综述,包括心理护理,饮食护理,腹部按摩,药物防治及其他处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