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介绍近几年发展起来的各种辐射生物剂量计的原理、优缺点、适用于估算剂量的类型及应用范围。  相似文献   

2.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与辐射生物剂量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相似文献   

3.
介绍了用染色体畸变分析作为辐射生物剂量计的简史和在急性事故性照射以及早先受照中的应用。重点介绍了新近发展起来的荧光原位杂交方法对原爆幸存者,早先事故受照者和慢性职业受照者听相互易位等快速检测以及累积剂量的估算。  相似文献   

4.
荧光原位杂交技术检测辐射诱发畸变的结果与G显带等传统方法的结果相吻合,但同时又具有其它方法所不具备的优点,特别是能准确检测易位,所以将可能成为估算慢性照射剂量和早先事故照射剂量重建的理想手段  相似文献   

5.
辐射生物剂量计的研究现状及发展方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辐射生物剂量学是放射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辐射生物剂量研究取得一些新进展,为研发新一代剂量计奠定技术基础。以染色体畸变分析为代表的细胞遗传学方法作为辐射生物剂量估算的金标准方法,正向自动化、网络化分析发展,相关技术已通过国际和国家性的辐射生物剂量实验室网络辐射扩散。γ-H2AX作为DNA损伤的标志性分子,用于放射损伤剂量估算的研究进展较快,其作为放射损伤分子标志物逐步获得国内外的广泛共识。在蛋白分子和表达基因的基础上,代谢物和miRNA作为放射损伤标志物的研究有进一步的新进展。组学技术的发展,推动了利用多分子表达谱评估受照剂量的研究,亦已取得突破。本文从现有辐射生物剂量计的技术特点、国内外的主要发展趋势和今后发展方向展望等3个方面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
介绍了用染色体畸变分折作为辐射生物剂量计的简史和在急性事故性照射以及早先受照中的应用。重点介绍了新近发展起来的荧光原位杂交方法对原爆幸存者、早先事故受照者和慢性职业受照者中的相互易位等快速检测以及累积剂量的估算。  相似文献   

7.
胞浆分裂阻滞技术的建立,使人淋巴细胞微核分析成为估价染色体损伤的一个可靠和经济的方法。目前,不少研究已证实该法是除经典染色体畸变分析之外又一个可靠的生物剂量计。该法的简便快速加之其在自动化方面的新进展,将成功地应用于监测受照人群,尤其是在大量受照人员的辐射事故中将发挥其快速为临床提供生物剂量的优势。然而,由于该法建立时间尚短,还存在一些有待探讨和解决的问题,本文针对该法在用于辐射生物剂量计中的有关  相似文献   

8.
SCGE作为辐射生物剂量计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建立于20世纪80年代,用于检测单个细胞的DNA损伤。放射生物学研究表明,该技术可用于检测精了细胞、肿瘤细胞和淋巴细胞等哺乳动物细胞受照后的DNA损伤。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有关软件的深层开发,使得这一技术增添了许多新的内涵。尤其在照后早期,较其他传统生物剂量学技术具有明显优势,用于放射生物剂量学研究将有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9.
10.
单细胞凝胶电泳技术建立于20世纪80年代,用于检测单个细胞的DNA损伤。放射生物学研究表明,该技术可用于检测精子细胞、肿瘤细胞和淋巴细胞等哺乳动物细胞受照后的DNA损伤。近年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各种有关软件的深层开发,使得这一技术增添了许多新的内涵。尤其在照后早期,较其他传统生物剂量学技术具有明显优势,用于放射生物剂量学研究将有良好前景。  相似文献   

11.
职业暴露是指由于职业关系而暴露在危险因素中,从而有可能损害健康或危及生命的一种情形.该文介绍了有关职业暴露的基本概念以及核医学从业人员职业暴露的特点,并对国内外近年来迅猛发展的核医学诊疗趋势进行了分析.文章中对核医学外照射防护的三要素即时间、距离和屏蔽防护进行了重点描述,同时对孕妇胎儿、PET-CT检查和低剂量辐射生物...  相似文献   

12.
目的 研究不同剂量γ射线照射正常人淋巴母细胞AHH-1的基因差异表达,探讨生物学效应的差异.方法 60Coγ射线照射AHH-1,用人cDNA芯片检测照射后8h AHH-1细胞和正常细胞mRNA表达,将芯片分析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判别比较,筛选差异表达基因.结果 数据分析筛选后,仅与2.0 Gy照射关系密切的差异表达基因23个;仅在0.5 Gy照射中变化的基因5个;2.0Gy与0.5 Gy两组比较变化一致的基因有5个.结论 不同剂量γ射线照射AHH-1诱导明显的基因差异表达,其中部分基因表达的改变可能是辐射生物效应发生的关键因素.  相似文献   

13.
目的 应用G显带的染色体双着丝粒畸变率评估32p的辐射剂量.方法 应用4 MV的X射线对离体人血液进行0.5 Gy、1 Gy、2 Gy和4 Gy的照射,建立染色体双着丝粒畸变率和X射线的辐射剂量的剂量-效应曲线.将74 kBq的32p胶体加入淋巴细胞的培养液后72 h,进行G显带染色体分析,通过X射线的辐射剂量和染色体双着丝粒畸变率的剂量-效应曲线来评估32p的辐射剂量.结果 4 MV的X射线的辐射剂量和染色体的双着丝粒畸变率呈线性正相关,剂量-效应曲线为y=24.05x- 13.34 (R2=0.975).74 kBq的32P胶体产生的染色体双着丝粒畸变率为18%,即74 kBq的32p胶体在5 ml淋巴细胞培养液中72 h约产生1.3 Gy的辐射剂量.结论 应用染色体畸变率可以有效地评估放射性核素的内照射剂量.  相似文献   

14.
目的 研究外周血白细胞表面黏附分子的表达及其介导的细胞黏附能力变化与辐射剂量的关系。方法 人外周血细胞经不同剂量照射后不同时间用流式细胞仪双色标记分析不同白细胞表面不同黏附分子表达,特异底物包被微孔板法和结晶紫染色分析检测单核细胞对不同底物的黏附能力。结果 单核细胞表面CD11b和粒细胞表面CD29表达下降与辐射剂量间存在良好量效关系,照射后单核细胞对底物β1-整合素和胶原蛋白I的黏附能力改变与辐射剂量存在一定量效关系。结论 外周血白细胞表面黏附分子表达及功能改变展现出的与辐射剂量间的良好关系,为进一步深入研究将其作为评估生物受照剂量指标的可能打下基础。  相似文献   

15.
目的 研究氚水对早期发育阶段的斑马鱼造成的辐射剂量,并与其造成的生物效应相结合,初步观察剂量-效应关系。 方法 模拟真实实验条件,建立物理模型,计算斑马鱼受精后24 h(24 hpf )胚胎和 96 hpf 幼鱼在 3.7×103、3.7×104、 3.7×105 Bq/ml 3种不同浓度氚水中的吸收剂量率。观察经3种不同浓度氚水染毒后24 hpf 胚胎和 96 hpf 幼鱼的翻转频率和心率,并与对照组(E3溶液)进行比较。多组间比较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对照组与处理组之间的比较采用 LSD-t 检验。 结果 随着斑马鱼发育时间的延长,其吸收剂量有所提高。24 hpf 斑马鱼胚胎在3种不同浓度的氚水中对应的吸收剂量率分别为2.15×10、2.21×102、2.55×103 μGy/h;96 hpf 斑马鱼幼鱼对应的吸收剂量率分别为 2.95×10、3.03×102、 3.47×103 μGy/h。24 hpf 斑马鱼胚胎翻转实验结果显示,与对照组比较,3.7×103 Bq/ml 氚水处理组的翻转频率明显减少(t=3.94,P<0.001)。96 hpf 斑马鱼幼鱼心率随着不同氚水浓度的变化明显,与对照组比较,3.7×103 Bq/ml 氚水处理组心率明显下降(t=2.86,P=0.01),而 3.7×105 Bq/mL 氚水处理组心率上升(t=−12.12,P<0.001)。 结论 随着吸收剂量率的变化,24 hpf 斑马鱼胚胎翻转频率和 96 hpf斑马鱼幼鱼心率均出现显著改变 。  相似文献   

16.
辐射生物剂量计的临床应用与研究现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述了现行的辐射生物剂量计在临床应用中的优点和局限性,以及目前的研究进展.对近年来较受关注的可能成为生物剂量计的新指标和技术方法作一简介,并对其可行性和潜在应用价值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7.
低剂量辐射与糖尿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低剂量辐射(LDR)诱导免疫兴奋效应及适应性反应的机制可能与LDR诱导的保护性蛋白和抗氧化物质有关,并在糖尿病(DM)及其他疾病中具有明显的治疗效果。主要综述LDR对DM发生发展及其并发症的作用和可能的机制,并讨论LDR应用于临床及DM并发症的前景。  相似文献   

18.
目的 综述空间辐射的生物学效应及生物防护措施的研究进展,探讨各种生物防护途径的作用机制及未来的发展方向. 资料来源与选择国外该领域的研究及论著资料引用引用文献资料39篇. 资料综合空间辐射粒子尤其是高能重离子对人体细胞及组织器官有严重危害,某些药物及活性物可以通过抗自由基、调节免疫、调节细胞分裂周期等途径对抗辐射损伤效应. 结论 生物防护方法可以有效降低空间辐射带来的伤害,包括辐射诱导引起的癌症、免疫抑制以及神经损伤等不利效应.  相似文献   

19.
《单细胞凝胶电泳用于受照人员剂量估算技术规范》的起草人收集整理并全面阅读了与本标准有关的国内外技术资料和现行有效的我国放射性疾病诊断标准,并在明确了制定依据和原则的基础上制定了本标准.此标准适用于低线性能量传递射线比较均匀的全身急性外照射受照人员的早期DNA损伤定量分析.为更好地贯彻执行这一标准,该文对该标准的编制内容进行说明和解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