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经颜面穿刺三叉神经痛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Radiofrequency Thermocoagulation,RFT)手术,是治疗原发三叉神经痛的一个重要的办法[1-3]。RFT手术的主要过程是经卵圆孔(Foramen Ovale,FO)穿刺达到三叉神经痛半月神经节。立体定向手术是神经外科的一种精确定位的手术方式[4,5]。我们应用立体定向技术对两例经3DCT三维重建显示纵径极小的卵圆孔患者进行了RFT手术,报告如  相似文献   

2.
三叉神经射频热凝微创术20例的护理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我科2006-11~2007-04采用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毁损术治疗顽固性三叉神经痛患者20例,效果显著,护理体会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男8例,女12例,年龄30~75岁,其中45岁以上18例。单纯性三叉神经痛16例,三叉神经痛和舌咽神经痛4例;有高血压病史9例,听力下降1例。术前均行常规检查,脑部CT排除继发性三叉神经痛。出院后随访4个月均无复发。所有患者均先行药物治疗,其中2例辅助外周神经阻滞,经上述治疗仍不能有效控制疼痛时行半月神经节射频温控热凝。1.2手术方法患者均采用全麻。经皮行半月神经节射频温控热凝毁损术,温度控制在68℃、78℃、…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CT靶点定位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配合阿霉素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效果及围手术期护理措施。方法对28例实施CT靶点定位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配合阿霉素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手术的患者进行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术后在规定时间内采用NRS评分评价治疗效果。结果 28例患者均手术顺利,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1月疼痛NRS评分与术前及术后1d、3d、7d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CT靶点定位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配合阿霉素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显著,有效的围手术期护理是保证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目的:回顾性分析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9年6月至2014年7月就诊于我科接受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的三叉神经痛病人。通过Kaplan-Meier分析和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性别、年龄、侧别、神经分支及射频温度对病人的复发情况及长期无痛率的影响。结果:不同性别、年龄、侧别及射频温度对于病人复发情况及长期无痛率影响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纯Ⅲ支痛者的长期疗效显著优于单纯Ⅱ支或合并Ⅱ、Ⅲ支痛者(P<0.05),单纯Ⅱ支与合并Ⅱ、Ⅲ支痛者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年龄、性别、侧别及射频温度均不是影响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长期疗效的因素;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单纯Ⅲ支痛者的长期疗效较单纯Ⅱ支或含有Ⅱ支多支病变的病人好。  相似文献   

5.
三叉神经痛分为原发性(真性或特发性)和继发性(症状性)两种[1],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是目前国际上有效、安全的方法之一[2].我院2004年1月-2005年1月共开展了此类手术63例.在CT定位引导下行半月神经节穿刺,准确率高,并发症少.术中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毁损,给予无插管异丙酚静脉全麻,患者痛苦小,创伤小,术后愈合快,疗效好.现将手术配合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6.
目的:研究利用弯针技术射频热凝毁损(radiofrequency thermocoagulation, RFTC)半月神经节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疗效以及安全性。方法:选取42名三叉神经痛病人,按数字随机表法分成2组,对照组A (n=20):采用直针穿刺技术进行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毁损治疗;实验组B (n=22):采用弯针穿刺技术进行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毁损治疗。观察病人手术前及手术1 d、3 d、7 d、1 m、3 m、6 m后的疼痛程度、生活质量、并发症,并对术中的操作情况及病人受到的电离辐射量进行观察对比。结果:两组病人术后同术前的基线相比,疼痛评分显著降低(P <0.001),生活质量评分显著提高(P <0.01),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曝光时间与剂量面积乘积弯针组优于直针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5);两组病人均未发生严重的并发症。结论:弯针技术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效果明显,安全性高;弯针技术在减少病人电离辐射方面优于直针。  相似文献   

7.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一种发病率较低[1],但疼痛程度极为剧烈的疾病,表现为三叉神经分布区内闪电样反复发作的剧痛,特点为触痛、刀割、火烫样疼痛,以面颊部、上下颌或舌疼痛最明显,而不伴有三叉神经功能破坏的症状.目前病因仍不清楚 [2-3].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是目前国际上有效安全的方法之一[4],且有止痛效果好、复发率低、可重复治疗等优点[5],越来越成为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有力手段.作者自2006年起行52例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的护理配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观察CT引导下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加阿霉素毁损治疗三叉神经痛的远近期疗效。方法对68例三叉神经痛患者CT引导下行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加阿霉素毁损治疗。观察并记录术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进行疗效评估,并随访2年,观察复发率。结果治疗后各时段VAS评分均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7 d后各时段与术后1 d疼痛VAS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30 d后各时段与术后7 d疼痛VAS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疗效各时段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CT引导下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加阿霉素毁损治疗三叉神经痛,可以提高疗效,降低复发率,减少并发症,是一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安全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9.
CT引导下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手术配合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祁淑娥 《现代护理》2007,13(5):456-457
三叉神经痛分为原发性(真性或特发性)和继发性(症状性)两种[1],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是目前国际上有效、安全的方法之一[2]。我院2004年1月-2005年1月共开展了此类手术63例。在CT定位引导下行半月神经节穿刺,准确率高,并发症少。术中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毁损,给予无插管异丙酚静脉全麻,患者痛苦小,创伤小,术后愈合快,疗效好。现将手术配合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本组病例63例,男31例,女32例,年龄31~85岁,病程1个月~20年。病变累及三叉神经1支者13例,包括VⅠ支、VⅠVⅡ支、VⅠVⅡVⅢ支,病变累及三叉神经2、3支者50例,包括V…  相似文献   

10.
目的:分析在神经导航系统的引导下,通过卵圆孔定位穿刺,在半月神经节行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原发性三叉神经痛26例纳入研究。所有患者术前均采用CT技术对其颅脑进行薄层扫描,通过工作站给予颅底重建,分析测定卵圆孔并选其为靶点,采用导航棒辅助,对其进行定位穿刺,行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治疗。结果:本组26例患者穿刺均一次性即成功,术中平均阻抗500Ω,其运动刺激平均值0.88 V,感觉刺激平均值0.53 V。本组患者视觉模拟评分(VAS)术前为(9.3±0.5)分,术后为(1.5±0.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根据BNI评分,术后"疗效显著"19例,"有效"5例,"无效"2例。结论: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过程中,借助神经导航对卵圆孔进行定位穿刺,有助于提高卵圆孔穿刺准确率,提高疗效。  相似文献   

11.
经皮穿刺卵圆孔行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射频毁损是目前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方法之一,效果肯定。卵圆孔穿刺有侧入路和前入路两种,临床以前入路穿刺居多,侧入路穿刺鲜见报道。2008年1月至2010年11月我院采用三维CT引导下经侧方入路行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患者16  相似文献   

12.
<正>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一种临床常见的、顽固的、异常痛苦的慢性疼痛性疾病,症状发作时患者往往难以忍受,严重影响生活和工作。本病治疗棘手,是多学科临床研究的热点。近年来,随着影像医学、射频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发展,为影像介入引导下(如C形臂X线机、CT、MRI等)微创治疗三叉神经痛提供了条件,经皮穿刺卵圆孔行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是目前治疗三叉神经痛的常用有效方法之一[1]。该项治疗技术的关键在于准确的穿刺及定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C形臂后前位 正侧位影象结合皮区刺激电位引导穿刺行半月神经节射频治疗的临床优缺点。方法:按入院顺序选择20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为研究对象,C形臂后前位 正侧位影象指导下前外侧入路穿刺卵圆孔,记录低频电刺激下三叉神经三个分支支配区的皮肤电位,依电位强弱决定穿刺针深度和方向再行射频热凝毁损。随机选择前期15例盲穿半月神经节射频毁损患者和15例单纯C形臂定位半月神经节射频毁损患者为对照,比较穿刺过程顺利程度和近、中期疗效。结果:C形臂结合皮区刺激电位引导穿刺行半月神经节射频治疗穿刺次数少,但总治疗操作时间延长,患者的近中期疗效显著优于其它对照组。结论:C形臂结合皮区刺激电位引导穿刺行半月神经节射频治疗显著提高了治疗质量。  相似文献   

14.
<正>射频热凝治疗是目前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最有效的方法之一,疗效肯定[1]。目前第Ⅱ、III支三叉神经痛射频热凝治疗,主要采用为Hartel入路穿刺[2],即从口角旁经卵圆孔穿刺入路。该穿刺入路在治疗第III支三叉神经痛的治疗中,定位准确;但对第II支三叉神经痛,则有定位不易和可能损伤下颌神经等缺点[2],因此会影响治疗效果、增加治疗次数并提高并发症的发生率。陶高见首先提出经眶-圆孔入路,应  相似文献   

15.
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2003年1月至2005年12月在我院采用经皮穿刺射频热凝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64例,包括眶上孔射频治疗3例,眶下孔射频治疗35例,卵圆孔射频治疗26例.其中半月神经节射频治疗Ⅱ-Ⅲ支三叉神经痛12例.治疗效果满意,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是一种以中老年患者为多见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以颜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域的一种反复发作性、短暂电击样剧痛为特点,发病率为4.7/10万人.目前三叉神经痛的治疗方法主要有药物治疗,神经阻滞,射频热凝疗法和外科治疗.对于顽固性三叉神经痛药物治疗效果欠佳,副作用大;神经阻滞复发率高;外科治疗创伤大,风险高.本研究为本科自2005年至2010年收住院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选择在C型臂引导下行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现将经验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7.
目的 观察CT三维成像引导下经皮卵圆孔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 对48例三叉神经痛患者在CT引导下,以前入路法穿刺半月神经节后行射频热凝治疗.结果 48例卵圆孔穿刺均顺利完成,45例治疗后疼痛消失,2例减轻,1例无效.术后随访3 ~18个月,复发1例,46例术后出现面部感觉麻木,7例咀嚼力减弱,无其他并发症.结论 CT三维成像引导经皮卵圆孔穿刺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有效、安全.  相似文献   

18.
目的:报道CT引导下半月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20例重度原发三叉神经痛患者的疗效。方法:脉冲射频治疗20例三叉神经痛患者,记录患者治疗前及治疗后1年内疼痛数字评分、辅助药物治疗、并发症及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7例(35%)患者获得比较满意的疗效;13例(65%)患者疗效差、改行射频热凝术治疗后疼痛缓解但均出现面部麻木感和咀嚼肌力弱。脉冲射频治疗后患者无明显的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CT引导下半月神经节脉冲射频治疗重度原发三叉神经痛虽然穿刺更准确、无不良反应发生、但是有效率较低,有待开展深入的实验与临床研究改进脉冲射频技术以提高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  相似文献   

19.
选择性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1936例临床分析与手术技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总结1936例选择性射频热凝治疗的三叉神经痛病例的经验和体会,探讨三叉神经痛射频热凝治疗的方法和技巧。方法:分别进行眶上孔入路、眶下孔入路、侧入路或前入路卵圆孔射频热凝治疗。对Hartel前入路卵圆孔穿刺法进行改良。对45例半月神经节定位困难的三叉神经痛病人,在射频热凝治疗术中应用X线、三维CT或导航进行卵圆孔定位或在术中验证靶点。结果:术后即刻疗效,优良1528例,良好336例,无疗效72例,总有效率96.3%。8个月~2年远期随访1097例,1年内复发122例,复发率为11.1%,2年内复发274例,复发率为24.9%,无严重并发症。结论:温控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可靠,X线、三维CT及导航卵圆孔定位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徒手穿刺的缺陷。  相似文献   

20.
<正>三叉神经痛是表现为三叉神经分布区反复阵发性剧痛的一种神经功能障碍,其在临床上有多种外科治疗手段:三叉神经显微血管减压术[1]、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2]、无水乙醇或甘油注射[3~4]、球囊压迫[5],伽马刀放射治疗[6]等。此外,神经调控因其可逆性成为该领域颇具前景的治疗方法[7]。在众多方法中,三叉神经半月节射频热凝术历史已久,因其相对安全简便及有效,仍具独特优势,尤其是对于不能耐受或抗拒全麻手术的患者。除了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