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朱晓荣 《现代医药卫生》2010,26(13):1949-1950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治疗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P)及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双盲法将2型糖尿病患者90例分为对照组和吡格列酮组,对照组联合应用磺脲类和双胍类药物,吡格列酮组每天加服吡格列酮15 mg治疗12周,分别检测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lc)、血清CRP、TNF-α水平,评估治疗前后胰岛素抵抗(IR)变化.结果:对照组糖化血红蛋白(HbAlc)显著下降(P<0.01),其他指标无显著变化;吡格列酮组治疗后FPG、2hPG、HbAlc、IR显著降低(P<0.01),血清CRP、TNF-α水平治疗后显著下降(P<0.01),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极显著性(P<0.01).结论:吡格列酮治疗T2DM能改善胰岛素抵抗、降低血糖,具有明显的抗炎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联合西格列汀及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分别治疗2型糖尿病对血糖及胰岛素的影响。方法:选取2016年8月—2019年1月于我院内分泌科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90例,随机分为两组(西格列汀组和吡格列酮组),每组45例。西格列汀组行二甲双胍和西格列汀联合治疗,吡格列酮组行二甲双胍和吡格列酮联合治疗,两组均连续治疗6个月。比较分析两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餐后2 h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及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结果:治疗后,两组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胰岛素抵抗指数均降低,且西格列汀组低于吡格列酮组(P<0.05);两组空腹胰岛素、餐后2 h胰岛素及胰岛β细胞功能指数均升高,且西格列汀组高于吡格列酮组(P<0.05)。结论:联合二甲双胍用药,西格列汀治疗2型糖尿病对血糖及胰岛素水平的改善优于吡格列酮。  相似文献   

3.
谢晓华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5):2271-2272
目的:观察使用吡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用量、肝功、肾功、血脂及体重指数的变化。方法:观察17例曾使用胰岛素联合一种以上口服降糖药(磺脲类、双胍类、α-糖苷酶抑制剂)血糖控制差的病人,在原治疗基础上加用吡格列酮前后之疗效。结果:加用吡格列酮后FBG、2hPG、HbA1C、胰岛素用量显著下降,肝功、肾功、血脂、体重指数无明显变化。结论:吡格列酮是一种胰岛素增敏剂,吡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尤其是肥胖患者降糖效果显著,可以明显减少胰岛素用量且无明显肝肾不良反应。  相似文献   

4.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单用及分别与二甲双胍、格列美脲联用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 2型糖尿病患者93例,随机分为3组各31例:单用吡格列酮治疗组给予吡格列酮口服控制血糖治疗;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控制血糖治疗;吡格列酮联合格列美脲控制血糖治疗。观察3组患者在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指标的变化情况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8周后,3组患者在控制FBG、2hPBG、HbA1c各项指标达标率方面均取得较好疗效,联合用药治疗组的指标达标率均高于单用吡格列酮治疗组,但联合用药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亦较单用吡格列酮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增高。结论吡格列酮单用能较好的控制2型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与格列美脲或二甲双胍合用在控制2型糖尿病的血糖方面则取得更好的临床疗效,但合用组易发生低血糖不良反应,尤以吡格列酮与格列美脲联用为明显。  相似文献   

5.
目的 评估已使用口服降糖药的2型糖尿病(T2DM)患者,加服盐酸吡格列酮胶囊后的长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2015年5月至2016年9月在本院门诊以及住院进行治疗的2型糖尿病患者61例,加服盐酸吡格列酮胶囊.治疗后的第4周,第8周以及第12周,抽取肘静脉血分别测定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胰岛素水平(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以及胰岛素敏感指数(ISI).结果 2型糖尿病患者经过12周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以及糖化血红蛋白、空腹胰岛素都有所下降,患者的胰岛素抵抗以及胰岛素敏感指数都得到了较大改善.结论 盐酸吡格列酮具有长效的降糖作用,且长期服用具有良好的安全性.  相似文献   

6.
殷雪芹 《海峡药学》2016,(2):107-108
目的:观察金芪降糖片联合吡格列酮片治疗2型糖尿病高胰岛素血症的临床疗效。方法112例2型糖尿病高胰岛素血症患者随机均分为两组,均常规指导饮食控制、加强运动,对照组仅口服吡格列酮片,联合组采用金芪降糖片+吡格列酮片治疗。结果治疗后,联合组血糖指标(FPG、2hPG及HbA1c)和胰岛素指标(FINS、2hINS、HOMA-IR)均显著低于对照组,组间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金芪降糖片联合吡格列酮片治疗能有效降低血糖、改善高胰岛素血症、减轻胰岛素抵抗,有利于2型糖尿病的控制。  相似文献   

7.
目的观察艾塞那肽联合吡格列酮治疗肥胖2型糖尿病(T2DM)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68例肥胖T2DM患者,在口服吡格列酮一段时间后血糖控制不理想的情况下,加用艾塞那肽,疗程3个月,观察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糖化血糖蛋白(HbA1C)、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C肽(C-P)、体重指数(BMI)等变化情况,计算胰岛素抵抗(H0MA-R),胰岛β细胞功能(H0MA-β)。结果治疗后BMI、FPG、2hPG、HbA1C、HoMA-IR、TC、TG均下降;C-P,HOMA-β高于治疗前(P〈0.05)。结论艾塞那肽联合吡格列酮可显著改善肥胖T2DM患者血糖控制水平,同时能降低患者的体重,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8.
王巧文 《海峡药学》2010,22(6):118-119
目的评价胰岛素联合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降血糖的协同作用。方法将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n=31);胰岛素联合吡格列酮15mg.d-1;对照组(n=29);只应用胰岛素,疗程均为12周。观察两组患者的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和胰岛素用量。结果两组患者的FBG,2hBG和HbA1C均得到良好控制;治疗组胰岛素用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胰岛素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可更有效控制血糖,减少胰岛素剂量,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9.
目的 观察二甲双胍缓释片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采用电脑随机数字表法将2018年3月—2020年3月福建省厦门市第五医院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80例分为联合用药组(n=40)、吡格列酮组(n=40),吡格列酮组患者给予吡格列酮治疗,联合用药组患者在吡格列酮组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缓释片治疗,2组均连续治疗3个月。比较2组患者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糖[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血脂[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肝肾功能[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尿素氮(BUN)及肌酐(Cr)]水平、血清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及白介素-6(IL-6)]水平与不良反应。结果 联合用药组患者治疗总有效率为95.00%,高于吡格列酮组的77.50%(χ2=5.165,P=0.023);治疗3个月后,联合用药组FBG、2 hPG、HbA1c...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吡格列酮或胰岛素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血糖及血尿酸的影响。方法:133名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患者随机分为3组,监测12周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尿酸、肌酐、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结果:吡格列酮组治疗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尿酸、甘油三酯、总胆固醇等均较治疗前下降(P<0.05)。胰岛素治疗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HbA1c均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5)。胰岛素组治疗前后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和HbA1c均低于吡咯列酮和常规治疗组(P<0.05)。吡格列酮组降低尿酸的作用显著高于胰岛素治疗组。常规治疗组降低血尿酸作用高于吡咯列酮组和胰岛素组。结论:胰岛素组的降糖作用最强。吡格列酮显著降低血尿酸。对于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无痛风的患者,宜选用吡格列酮。  相似文献   

11.
吡格列酮联合胰岛素对2型糖尿病患者脂联素水平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对患者血浆脂联素水平的影响。方法6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2组,分别给予胰岛素及吡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疗程共12周。分别检测和记录2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脂联素以及胰岛素用量,观察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脂联素的影响。结果2组患者治疗后血糖和HbA1c均控制良好,其中观察组胰岛素日需求量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浆脂联素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吡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2型糖尿病不仅可良好地控制血糖HbA1c,同时增加患者血浆脂联素水平,提高患者对胰岛素的敏感性,减少胰岛素用量。  相似文献   

12.
卢乐 《海峡药学》2012,24(4):150-152
目的观察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的疗效。方法选择70例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予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对照组予吡格列酮联合二甲双胍,治疗12周。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BG)、餐后2h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指数(BMI)的变化。结果两组FBG、2hPG、HbA1c、BMI均下降,但治疗组下降更明显,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西格列汀联合二甲双胍治疗2型糖尿病疗效确切,是安全、有效的。  相似文献   

13.
苗志宏 《现代医药卫生》2007,23(15):2272-2273
目的:观察吡格列酮联合胰岛素强化治疗对口服降糖药(OHA)失效的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控制及胰岛β细胞功能的改善。方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46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为单用胰岛素强化治疗组,B组为吡格列酮联合胰岛素组。进行2周的胰岛素强化治疗,分析比较其治疗前后空腹血糖(FPG)及餐后2小时血糖(2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用量、胰岛素β细胞功能、胰岛素抵抗指数。并对治疗成功组患者随访3个月。结果:2周的胰岛素强化治疗可以逆转2型糖尿病患者的β细胞功能,且吡格列酮组效果更明显,胰岛素用量少,低血糖发生率低。结论:短期胰岛素联合吡格列酮强化治疗OHA失效的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可得到进一步改善,安全性和耐受性好。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精蛋白生物合成人胰岛素注射液(诺和灵30R)联合盐酸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DM)的疗效。方法 64例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34例和对照组30例。2组治疗期间均适当控制饮食、锻炼身体。对照组给予诺和灵30R皮下注射,治疗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加用盐酸吡格列酮15mg口服,每天1次。2组疗程均为12周。观察2组FBG、2hPG、HbA1c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 2组治疗后FBG、2hPG、HbA1c水平均低于治疗前,且治疗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治疗过程中均有轻微低血糖反应发生,进食后缓解。2组疗程结束后实验室检查均在正常范围。结论诺和灵30R与盐酸吡格列酮联合应用可更好地控制血糖水平,减少胰岛素抵抗,同时避免了大剂量应用胰岛素出现的低血糖事件,避免或延缓了各种并发症的发生,是治疗2型DM的较好选择。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重组人胰岛素、吡格列酮、那格列奈和瑞格列奈4种药物对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清铁蛋白水平的影响。方法58例T2DM患者分为4组,分别接受4种药物84 d的治疗。治疗前、后测定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A1 c(HbA1 c)及血清铁蛋白。结果重组人胰岛素组、吡格列酮组和瑞格列奈组的FBG和HbA1 c均有明显下降(P<0.05),其中重组人胰岛素组的HbA1 c下降值大于其他两组(P<0.05)。重组人胰岛素组及瑞格列奈组的血清铁蛋白水平有显著性下降(P<0.05及P<0.01,吡格列酮组下降接近统计学水平(P=0.052)。那格列奈组的FBG、HbA1 c和血清铁蛋白水平均有下降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分别对4组的FBG和HbA1 c与血清铁蛋白水平变化进行相关性分析,未发现明显的相关性(P>0.05)。结论重组人胰岛素、瑞格列奈治疗T2DM患者84 d,降低了血清铁蛋白水平,未发现血清铁蛋白水平的下降与血糖水平的下降相关。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瑞格列奈联合吡格列酮对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胰岛素抵抗的影响及不良反应。方法选择2017年1月-2018年1月广东省东莞市沙田镇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收治的2型糖尿病患者118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59例。对照组给予瑞格列奈治疗,研究组给予瑞格列奈联合吡格列酮治疗。对比2组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PB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血脂水平及药物不良反应。结果治疗后2组FBG、2 hPBG及HbA1c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TG、LDL-C及PG-LDL均低于治疗前,且研究组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8.64%稍高于对照组的10.1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18,P>0.05)。结论瑞格列奈联合吡格列酮治疗2型糖尿病控制血糖效果好,能改善患者血脂水平,且安全性好,值得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7.
张燕 《广东药学》2013,(12):824-826
目的观察二甲双胍分别联合吡格列酮及磷酸西格列汀对治疗2型糖尿病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30例服用二甲双胍500mg和吡格列酮15mg(卡优平)12周以上的患者,改为每天服用二甲双胍缓释片1g及磷酸西格列汀100mg持续治疗12周。结果二甲双胍联合磷酸西格列汀对空腹血糖(FBG)、糖化血红蛋白(HbAlc)、空腹胰岛素(FINS)、餐后2h血糖(2hBG)及低血糖发生率均显著下降(P〈0.05)。结论二甲双胍联合磷酸西格列汀在血糖控制,低血糖发生率,减少体重增加的风险方面优于二甲双胍联合吡格列酮。  相似文献   

18.
曹春丽  张静  张红梅 《中国药师》2015,(10):1747-1749
摘 要 目的: 探讨单用二甲双胍血糖未达标的初诊2型糖尿病加用沙格列汀或吡格列酮治疗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82例单用二甲双胍治疗12周血糖未达标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联合沙格列汀或吡格列酮治疗12周,观察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糖控制情况、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体质指数(BMI)变化及两组不良反应的差别。结果: 联合治疗12周后,两组空腹血糖(FPG)、餐后2 h血糖(2hPG)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沙格列汀组2hPG及HbAlc下降幅度优于吡格列酮组(P<0.05),但FPG下降幅度小于吡格列酮组(P<0.05)。吡格列酮组空腹胰岛素水平下降及HOMA-IR的改善优于沙格列汀组(P<0.05),沙格列汀组治疗后BMI无改变(P>0.05),吡格列酮组治疗后BMI增加(P<0.05);两组患者药品不良反应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用二甲双胍血糖控制不佳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加用沙格列汀或吡格列酮均能有效控制血糖,改善胰岛素抵抗,沙格列汀更适合于合并器质性心脏病或老年患者。  相似文献   

19.
目的了解血清白介素-6(IL-6)和脂联素(APN)在Ⅱ型糖尿病(T2DM)患者r的水平及胰岛素联合吡格列酮治疗后血清IL-6和APN水平的改变。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了58例无任何并发症且血糖控制不佳的T2DM患者(治疗前后)和40例健康对照组血清IL-6和APN水平,同时并检测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hPG)。结果①T2DM患者治疗前、后外周血IL-6、APN及FPG、2hPG水平与NC组相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较,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②T2DM患者外周血IL-6水平与FPG、2hPG水平呈显著性正相关(r=0.317,P<0.05;r=0.353,P<0.05);外周血APN水平与FPG、2hPG水平呈显著性负相关(r=-0.285,P<0.05;r=-0.271,P<0.05);外周血IL-6水平与APN水平呈显著性负相关(r=-0.496,P<0.05)。结论T2DM患者体内存在IL-6和APN的异常表达,吡格列酮能增加T2DM患者血清APN水平,降低血清IL-6水平,具有抗炎症及改善IR功能。检测血清IL-6和AP水平,可作为T2DM病情判定以及治疗效果观察的指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观察吡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成人隐匿性自身免疫性糖尿病( LADA)的疗效.方法 将36例新诊断LADA患者完全随机分为单用胰岛素治疗组(17例)和吡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组(19例).观察12个月,记录比较2组患者治疗后空腹血糖(FPG)、餐后2h血糖(2 hPG)、糖化血红蛋白(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I)和体重的变化,以及胰岛素用量和低血糖发生情况.结果 治疗12个月后,与治疗前比较,吡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组和单用胰岛素治疗组患者FPG、2 hPG、HbA1c均得到良好控制[前者分别为(6.4±1.2) mmol/L比(9.1±1.1) mmol/L,(8.7±2.2)mmol/L比(19.2±2.4) mmol/L,(5.8±1.1)%比(8.4±1.3)%,后者分别为(6.9±1.2) mmol/L比(8.4±1.2) mmol/L,(9.0±1.6)mmol/L比(18.1±2.6)mmol/L,(7.2±1.2)%比(8.2±1.4)%,均P<0.05].治疗后吡格列酮联合胰岛素组HbAlc、Homa-IRI、胰岛素用量、低血糖发生次数均低于单用胰岛素组[(5.8±1.1)%比(7.2±1.1)%,1.16±0.25比1.45±0.28,(17±4) U/d比(27±8)U/d,(0.8±0.3)次/例比(1.6±0.8)次/例,均P<0.05].结论 吡格列酮联合胰岛素治疗早期LADA患者可更有效控制血糖,减少胰岛素用量及低血糖发生,改善胰岛素抵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