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DPN)是糖尿病最常见的并发症,其发病机制复杂,在过去的二三十年中,DPN的研究集中在神经元代谢相关的途径中。本综述总结了DPN发病机制的最新进展,即高血糖通过促进施万细胞病变,内质网应激参与DPN的发病机制;以及疼痛性的糖尿病神经病变(painful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PDPN)的发病机制,即Na+、Ca2+通道、小胶质细胞、巨噬细胞在PDPN中的作用,以期帮助临床医师更好的理解DPN和PDPN。  相似文献   

2.
张英  张建霞  刘俐君  安俊红 《护理研究》2022,(18):3304-3308
对糖尿病性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PDPN)危险因素及脊髓电刺激(SCS)治疗PDPN的有效性、人群特征、疗效评价指标、并发症进行综述,以期为其临床治疗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3.
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PDPN)是糖尿病患者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多无诱因,易引起患者失眠、焦虑抑郁,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PDPN发病机制复杂,除有高血糖、氧化应激、营养缺乏、微血管病变、胰岛素信号受损等多种易导致神经病变的因素外,关于PDPN患者累及小纤维继而出现疼痛症状时外周神经系统损伤与中枢神经系统结构的研究一直是近年来研究的热点。目前尚无PDPN的确切诊断工具及治疗方法。本文对PDPN的发病机制、筛查诊断工具和治疗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4.
目的:介绍神经干细胞和/或骨髓间质干细胞移植修复臂丛神经损伤的应用及其前景。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1997-01/2007-08,万方数据库2001-01/2007-08与神经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修复周围神经损伤、尤其是修复臂丛神经损伤相关的文章,无论中英文、有无对照组均纳入,排除重复研究或Meta分析类文章。共收集到80篇相关文献,34篇符合标准。结果:干细胞移植治疗神经系统疾病越来越引起关注,其中神经干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研究较多。神经干细胞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一些相关因素作用下可以分化为许旺细胞、神经元细胞、胶质细胞等,移植后对动物模型有较好的治疗效果,所以有巨大的潜能来修复包括臂丛神经在内的周围神经损伤。神经干细胞和骨髓基质细胞可用来构建组织工程神经,也许能够达到周围神经功能更完美的修复。如何为损伤神经提供有利的环境,如何促进干细胞的存活和增加向许旺细胞或神经元分化的数量,仍是研究者要面临的问题。结论:随着基础研究的深入,神经于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治疗臂丛神经损伤的技术得会更加成熟,有望更好地应用于临床。  相似文献   

5.
在外周神经发生神经病理性损伤后,一些未受损的神经纤维,如脊髓后角处的有髓纤维以及多处的交感神经,将在一些神经修复信号的作用下芽生并形成一些异常的突触连接和相关结构。大量研究已经证实,外周神经损伤后不同种类未受损神经芽生的现象普遍存在,且是产生神经病理性疼痛的主要机制之一。本文主要对三种类型的神经纤维:脊髓后角处的A类纤维、背根神经节处的交感神经纤维以及皮肤处的交感神经纤维,在外周神经损伤后发生芽生的现象、芽生的机制以及芽生现象与疼痛的关联展开综述,同时对未受损神经纤维芽生阻滞相关的镇痛治疗方法及疗效展开讨论。对未受损神经芽生的一系列研究为我们提供了干预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又一思路,即:通过及时干预来抑制未受损纤维的错误生长或促进其正确生长,进而防止异常结构出现,从而预防或治疗神经病理性疼痛,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解释了临床上交感神经阻滞镇痛疗法的治疗原理。  相似文献   

6.
目的:深入认识周围神经损伤后相关神经元和肌细胞变化特征,并从不同角度观察周围神经解剖与组织学变化,以期对周围神经损伤提供更多定性和量化的修复技术和评定方法。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http://www,wanfangdata,com.cn1980-01/2002-12的章,检索词:“周围神经,神经元,神经生长因子类”,限定章语言种类为中;同时检索http://www.ncbi.nlm.nih.gov/Pub Med 1984-01/1997-12的章,检索词“peripheral nerves,neurons,nerve growth factors”,限定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资料选择:选择与周围神经解剖、组织学研究以及周围神经损伤后相关神经元和肌细胞的研究相关的章。纳入条件:①基础研究。②随机对照实验研究。③前后对照临床研究。④观察性研究。排除类似、内容重复的献。资料提炼:查阅关于周围神经损伤的章及相关引全,共收集3l篇,其中17篇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14篇为非本综述范围献。资料综合:①解剖学研究:有研究表明神经干的近段切取少部分神经束可能对该神经的神经支配不产生或产生较小的影响;神经干上可进一步游离单一神经束支便于修复较原来更重要的神经束支。②组织学研究:通过对感觉神经纤维非特异性胆碱脂酶染色的研究证实,无髓神经纤维中非特异性胆碱脂酶活性可保持到神经损伤后30d;对隔神经。副神经,颈丛神经,第4和第6肋间神经进行组织化学研究表明,有髓神经纤维截面积分别为103.85,78.80,68.48,76.37μm^2。③周围神经损伤后相关神经元和肌细胞的研究:将腺病毒一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表达载体注射入受损的视网膜后,与对照组相比,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存活是对照组的4.5倍;将腺病毒一胶质细胞源性神经生长因子表达载体注射入鼠损伤后的面肌内,1周后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法检测发现相应神经核团内运动神经元的存活率达41.9%,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周围神经损伤的研究已从神经纤维局部扩大到神经元,神经纤维和效应器3个方面,神经损伤后修复中应全面权衡,合理选择神经修复方案,以期达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目的:深入认识周围神经损伤后相关神经元和肌细胞变化特征,并从不同角度观察周围神经解剖与组织学变化,以期对周围神经损伤提供更多定性和量化的修复技术和评定方法。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http://www.wanfangdata.com.cn1980-01/2002-12的文章,检索词:“周围神经,神经元,神经生长因子类”,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中文;同时检索http://www.ncbi.nlm.nih.gov/PubMed1984-01/1997-12的文章,检索词“peripheralnerves,neurons,nervegrowthfactors”,限定文章语言种类为English。资料选择:选择与周围神经解剖、组织学研究以及周围神经损伤后相关神经元和肌细胞的研究相关的文章。纳入条件:①基础研究。②随机对照实验研究。③前后对照临床研究。④观察性研究。排除类似、内容重复的文献。资料提炼:查阅关于周围神经损伤的文章及相关引文全文,共收集31篇,其中17篇符合纳入标准,排除的14篇为非本文综述范围文献。资料综合:①解剖学研究:有研究表明神经干的近段切取少部分神经束可能对该神经的神经支配不产生或者产生较小的影响;神经干上可进一步游离单一神经束支便于修复较原来更重要的神经束支。②组织学研究:通过对感觉神经纤维非特异性胆碱脂酶染色的研究证实,无髓神经纤维中非特异性胆碱脂酶活性可保持到神经损伤后30d;对隔神经,副神经,颈丛神经,第4和第6肋间神经进行组织化学研究表明,有髓神经纤维截面积分别为103.85,78.80,68.48,76.37μm2。③周围神经损伤后相关神经元和肌细胞的研究:将腺病毒-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表达载体注射入受损的视网膜后,与对照组相比,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存活是对照组的4.5倍;将腺病毒-胶质细胞源性神经生长因子表达载体注射入鼠损伤后的面肌内,1周后用辣根过氧化物酶法检测发现相应神经核团内运动神经元的存活率达41.9%,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对周围神经损伤的研究已从神经纤维局部扩大到神经元,神经纤维和效应器3个方面,神经损伤后修复中应全面权衡,合理选择神经修复方案,以期达到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背景:有研究证实甲基泼尼松龙在周围神经损伤后应用可促进神经再生;而曲安奈德在周围神经损伤方面的治疗效果尚未见报道。目的:对比观察曲安奈德与甲基泼尼松龙在兔周围神经损伤后神经再生中的作用。方法:36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曲安奈德组,甲基泼尼松龙组和对照组。兔双侧胫神经切断后行端端缝合,吻合口周围各组分别用曲安奈德注射液、甲基泼尼松龙注射液、生理盐水局部注射。结果与结论:曲安奈德组和甲基泼尼松龙组步态、足底溃疡及愈合情况均优于对照组,且均较少出现神经吻合口周围粘连,镜下观察吻合口周围再生神经纤维较多,结缔组织增生较少;在神经传导速度、有髓神经纤维再生率、小腿三头肌湿质量比等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曲安奈德组和甲基泼尼松龙组在上述各指标中无明显差异(P>0.05)。提示周围神经损伤修复中局部应用曲安奈德或甲级泼尼松龙处理神经吻合口,能有效防止周围神经粘连,促进周围神经再生。  相似文献   

9.
要目的:神经移植可以通过不同桥接物来完成,各种周围神经再生桥接物在周围神经缺损修复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1996/2002期间有关周围神经再生桥接物研究的相关献,包括神经纤维组织桥接物、非神经纤维组织桥接物、人工合成材料等内容。结果:对周围神经再生桥接物的研究目前仍以3大类为主:①神经纤维组织桥接物:主要有自体神经、异体神经和异种神经。自体神经移植仍是目前治疗周围神经缺损的首选方法,然而对于粗大的、长段的外周神经移植物很难找到,且有供区神经瘤形成和运动、感觉障碍等并发症,造成新的神经损伤。异体和异种神经移植体,来源较自体广泛,不给患带来新损伤,各种类型的神经段均可得到等优点,但存在宿主对移植体的免疫排斥反应问题。②非神经纤维组织桥接物:自体非神经纤维组织桥接物来源广泛,其中静脉和肌肉研究较多。静脉桥接体桥接周围神经效果不及自体神经移植而优于肌肉、肌腱及硅橡胶.但由于缺乏促神经再生的活性因子,桥接较长的缺损时易于塌陷。③人工合成材料桥接物:人工合成材料具有生理性好,无抗原性,无致癌性,植入体内异物反应小,桥接神经纤维的管腔不易塌陷,使神经近端再生的轴索可顺利的通过,减少瘢痕干扰,跨越缺损长入远端实现自然修复等优点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结论:各种研究仍停留于动物实验阶段,目前临床治疗周围神经缺损仍以自体神经移植为主,临床新的治疗方法还有待学再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0.
沈杰 《护理研究》2010,(1):231-232
臂丛神经损伤是周围神经损伤最严重的一种,常常导致病人上肢功能的部分或完全丧失,遗留终生残疾。多年来国内外学者的大量实验和临床研究不断提供了电刺激促进周围神经再生的相关资料及临床作用。神经肌电刺激治疗,不但可促进周围神经的再生,改善受损神经局部血液循环,缓解或消除疼痛,提高神经肌肉的兴奋性,恢复神经功能,而且能有效防止肌肉萎缩。我院现已成功开展10例植入起搏器治疗臂从神经损伤的手术,现将护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1.
目的神经移植可以通过不同桥接物来完成,各种周围神经再生桥接物在周围神经缺损修复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方法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数据库和万方数据库1996/2002期间有关周围神经再生桥接物研究的相关文献,包括神经纤维组织桥接物、非神经纤维组织桥接物、人工合成材料等内容.结果对周围神经再生桥接物的研究目前仍以3大类为主①神经纤维组织桥接物主要有自体神经、异体神经和异种神经.自体神经移植仍是目前治疗周围神经缺损的首选方法,然而对于粗大的、长段的外周神经移植物很难找到,且有供区神经瘤形成和运动、感觉障碍等并发症,造成新的神经损伤.异体和异种神经移植体,来源较自体广泛,不给患者带来新损伤,各种类型的神经段均可得到等优点,但存在宿主对移植体的免疫排斥反应问题.②非神经纤维组织桥接物自体非神经纤维组织桥接物来源广泛,其中静脉和肌肉研究较多.静脉桥接体桥接周围神经效果不及自体神经移植而优于肌肉、肌腱及硅橡胶,但由于缺乏促神经再生的活性因子,桥接较长的缺损时易于塌陷.③人工合成材料桥接物人工合成材料具有生理性好,无抗原性,无致癌性,植入体内异物反应小,桥接神经纤维的管腔不易塌陷,使神经近端再生的轴索可顺利的通过,减少瘢痕干扰,跨越缺损长入远端实现自然修复等优点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结论各种研究仍停留于动物实验阶段,目前临床治疗周围神经缺损仍以自体神经移植为主,临床新的治疗方法还有待学者再进行深入研究.  相似文献   

12.
基底膜是沉积形成在有髓或无髓神经纤维周围的一层有序致密排列的细胞外基质。基底膜在周围神经损伤与再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神经受到损伤时,轴突和髓鞘崩解溃变,其碎片被大量聚集活化的巨噬细胞吞噬,但基底膜结构仍保持完整,且其内的雪旺氏细胞由静息转为活跃的分裂增值状态,为轴突再生提供一个适宜的微环境。近年来大量的学者对基底膜的成分结构、沉积、在周围神经损伤后的变化以及对再生轴突的作用、与非神经细胞间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以图从基底膜这方面为临床修复周围神经损伤寻找新方法。  相似文献   

13.
目的探讨血糖变异性参数与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PDPN)的关系。方法选取2型糖尿病(T2DM)合并周围神经病变(DPN)患者135例[PDPN患者58例(PDPN组)和非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NPDPN)患者77例(NPDPN组)]、单纯T2DM患者63例(单纯T2DM组)和体检健康者42名(正常对照组)。收集所有对象的一般资料,并检测其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FBG)、餐后2 h血糖(2 h PG)、空腹胰岛素(FINS)、血脂[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DNF)、高迁移率族蛋白B1(HMGB1)、血糖变异性参数[日内最大血糖波动幅度(LAGE)、全天血糖平均值(MBG)、全天血糖标准差(SDBG)、空腹血糖变异系数(FBG-CV)]以及神经传导速度[正中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MCV)、腓总神经运动神经传导速度(PMCV)、正中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MSCV)及腓总神经感觉神经传导速度(PSCV)]。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分析血糖变异性参数对PDPN的诊断价值。采用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评估PDPN的影响因素。采用Kaplan-Meier曲线评估PDPN患者心血管疾病及致残的发生风险。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各项指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PDPN组、NPDPN组及单纯T2DM组体质量指数(BMI)、糖尿病病程、FBG、2 h PG、TG、HDL-C、HbA1c、BDNF、HMGB1、MMCV、PMCV、MSCV、PSCV与正常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DPN组FBG、TG、HbA1c、BDNF、HMGB1、PSCV与NPDPN组、单纯T2DM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LAGE、MBG、SDBG、FBG-CV诊断PDPN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748、0.727、0.785、0.837,FBG-CV诊断PDPN的效能优于LAGE、MBG、SDBG。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显示,LAGE、MBG、SDBG、FBG-CV与BDNF、PMCV显著相关(P<0.05)。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LAGE、MBG、SDBG、FBG-CV是PDPN发生的危险因素。PDPN组心血管事件累积发生率显著高于NPDPN组(P=0.017)。以FBG-CV诊断PDPN的最佳临界值30.00%进行分组,结果显示,FBG-CV≥30.00%组心血管事件累积发生率显著高于FBG-CV<30.00%组(P=0.013)。结论血糖变异性参数可能与PDPN有关,且是PDPN患者远期发生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14.
周围神经病理性疼痛(peripheral neuropathic pain, pNP)是公认的疑难病,现有疼痛理论很难解释其怪异的临床现象。一方面p NP病人多变的痛苦主诉多与客观损伤不符;另一方面疼痛部位传入神经损毁后疼痛缓解难如人愿,甚至要以麻木等功能障碍为代价。大量证据显示,神经调控和修复治疗p NP常可获得满意疗效,而神经损毁显著降低神经调控的疗效。动物实验证实,脑神经和脊神经损伤后的p NP均可引起全脑、脊髓、神经节及周围神经结构广泛改变和认知障碍,神经调控可在逆转上述神经改变的同时,有效缓解疼痛并改善认知障碍。据此我们提出p NP的全神经损伤学说,核心内容是周围神经损伤可引起包括大脑、脊髓、神经节和周围神经的广泛改变,治疗则应以修复和调控为主,尽量避免神经损毁。  相似文献   

15.
电针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的修复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电针对大鼠坐骨神经损伤后的修复作用邵水金1单宝枝1严振国1周围神经损伤后提高神经功能恢复是临床治疗的目的。迄今为止,神经断裂性损伤后的肢体功能恢复率仍不理想。因此,如何进一步提高神经轴索的再生率,促进神经再生,加快神经损伤后的功能恢复仍是神经科学研究...  相似文献   

16.
中药对周围神经再生的促进效应   总被引:19,自引:3,他引:16  
周围神经损伤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创伤并发症。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后的再生,恢复其功能已日益成为研究的重点。在促进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药物研究中,神经生长因子及神经营养因子的替代物与诱生剂是热点之一,但进展不大,亦认识到周围神经损伤后的修复与再生是多因子、多因素参与的生理过程,补充单一因子对神经再生的作用非常有限。而中医虽没有单独对周围神经损伤进行描述,但其损伤后的症状属于祖国医学中的瘘症和痹症,且中药正是一种多因素复合物,有可能提供更多、比例更接近神经生理需求与生长活性因子的环境,有其独特优势,已逐渐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对其中药的研究集中在对单药、传统方剂及自拟方剂的研究上,在临床和基础各个领域都取得一定进展。  相似文献   

17.
周围神经损伤是目前临床上常见的创伤并发症。促进周围神经损伤后的再生,恢复其功能已日益成为研究的重点。在促进周围神经损伤修复的药物研究中,神经生长因子及神经营养因子的替代物与诱生剂是热点之一,但进展不大,亦认识到周围神经损伤后的修复与再生是多因子、多因素参与的生理过程,补充单一因子对神经再生的作用非常有限。而中医虽没有单独对周围神经损伤进行描述,但其损伤后的症状属于祖国医学中的痿症和痹症,且中药正是一种多因素复合物,有可能提供更多、比例更接近神经生理需求与生长活性因子的环境,有其独特优势,已逐渐成为新的研究热点,并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目前对其中药的研究集中在对单药、传统方剂及自拟方剂的研究上,在临床和基础各个领域都取得一定进展。  相似文献   

18.
目的:观察西酞普兰和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联合治疗老年痛性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painful 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PDPN)临床效果。方法:PDPN患者82例,按Excel随机数生成器随机分为两组,实验组41例,口服西酞普兰+静脉及肌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对照组41例,肌注甲钴胺注射液。治疗4周后对所有患者进行有效性和安全性评价。结果:①治疗4周后,密歇根糖尿病神经病变评分量表(Michigan diabetic neuropathy score,MDNS)评分及密歇根神经病变筛查量表(Michigan neuropathy screening instrument,MNSI)评分较对照组及实验前明显降低,P<0.05。②在治疗过程中,4周末实验组的疼痛视觉模拟(Visual analogue scale–pain intensity,VAS-PI)评分均较对照组及实验前明显降低,P<0.05。③治疗后患者的冷感觉阈值升高,热感觉、冷痛觉阈值下降,均较对照组显著,P<0.05。④实验组有1例(2.42%)治疗2天后因不能耐受心率加快停药。结论:联合用药治疗PDPN在缓解疼痛,感觉障碍方面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在老年人中使用较为安全,值得推荐。  相似文献   

19.
基底膜与周围神经再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武雷  杨俊  秦建强 《中国临床康复》2004,8(10):1922-1924
基底膜是沉积形成在有髓或无髓神经纤维周围的一层有序致密排列的细胞外基质。基底膜在周围神经损伤与再生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神经受到损伤时,轴突和髓鞘崩解溃变,其碎片被大量聚集活化的巨噬细胞吞噬,但基底膜结构仍保持完整,且其内的雪旺氏细胞由静息转为活跃的分裂增值状态,为轴突再生提供一个适宜的微环境。近年来大量的学者对基底膜的成分结构、沉积、在周围神经损伤后的变化以及对再生轴突的作用、与非神经细胞间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研究,以图从基底膜这方面为临床修复周围神经损伤寻找新方法。  相似文献   

20.
目的:对周围神经损伤后神经系统发生的可塑性变化以及如何利用周围神经具有的可塑性修复周围神经损伤做一回顾性综述。资料来源:通过计算机对CNKI,万方数据,维普数据库1994/2006的中文文章,ovid数据库1960/2006的英文文章进行检索,检索词:周围神经损伤,神经可塑性;peripheralnerveinjury,nerveplasticity。资料选择:选取与周围神经损伤和神经可塑性有关的论文,无论观察对象为人或动物均纳入。资料提炼:未直接检索出同类论文,可见70余篇相关报道,选取CNKI,万方数据,维普数据库收录的发表于核心期刊上的中文文献7篇,ovid收录的英文文献13篇进行分类归纳。资料综合:通过举例说明周围神经损伤后中枢及周围神经系统发生的可塑性变化,即脊髓和大脑皮质发生的动态功能重组,外周神经纤维发生的侧支发芽、神经自身的伸缩及神经的趋化性再生。同时介绍了神经端侧、侧侧吻合,神经自身延长,神经小间隙吻合,带神经血管的肌束植入术这些利用周围神经具有的可塑性来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方法。结论:周围神经损伤后在中枢及周围神经系统中的确存在可塑现象,如何最大化利用和挖掘这种可塑性变化将是未来周围神经修复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