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穿刺圆孔上颌神经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Ⅱ支)的护理方法。方法对60例实施CT引导下经皮穿刺圆孔上颌神经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Ⅱ支)的患者术前进行充分评估和护理,术中紧密配合,术后严密观察疼痛的变化,同时做好并发症的观察、预防及随访。结果疗效:优53例(88.3%),良好5例(6%),差2例(3%),优良率为96.6%。面部感觉减退者35例,均在治疗后2周内有所好转。2例患者分别于术后1、8个月复发。结论重视术前护理,术中有效配合,术后密切观察病情及健康指导对手术顺利完成、减少手术并发症、缓解疼痛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立体定向辅助射频热凝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45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头部安装立体定向头架后行薄层CT扫描,定位卵圆孔穿刺点X、Y、Z值,然后进入手术室根据所测定值给予行穿刺射频热凝治疗。结果 45例中一次性穿刺成功率97.8%,疗效优良率95.6%,显著缩短了手术时间,避免了反复穿刺及并发症的发生。结论立体定向直接定位三叉神经半月节,显著提高了穿刺的准确性和治疗效果。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73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36例)及对照组(37例),治疗组采用射频温控热凝术治疗,对照组采用药物或封闭治疗,观察两组的临床治疗效果及安全性。结果治疗组的总有效率为94.4%,明显优于对照组(73.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有2例患者出现面部感觉减退和角膜反射迟钝等不良反应,对照组有2例患者出现药物不良反应。随访6个月,治疗组复发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疗效好,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4.
原发性三叉神经痛发病机理不明,目前大多认为是三叉神经被微血管压迫所致,但是常常找不到微血管压迫的客观依据。根据三叉神经解剖,临床上常经卵圆孔穿刺入颅行半月神经节的物理或化学毁损,往往风险较大。我院疼痛科自2007年1月~2008年IO月采用DSA介导下,经蝶腭窝上颌神经射频热凝治疗19例三叉神经痛病人,特别对于伴有心血管疾病的三叉神经痛老年病人,取得了良好效果,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5.
目的:观察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对近两年来在本院收治的三叉神经痛患者施行射频热凝术治疗,记录其治疗前及治疗后不同时间点的VAS评分,观察其疼痛缓解情况及其副作用。结果:射频热凝术治疗后患者疼痛较治疗前有明显缓解,治疗前后VAS评分对照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时间点的疗效比较也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明显,副作用少,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
经皮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的理论研究与临床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三叉神经痛的射频治疗,是一项较成熟的治疗手段,在临床中已常规开展。射频治疗技术的疼痛缓解率高,缓解时间长,围手术期的严重并发症少,适合于老年以及合并有心血管疾病的患者。射频治疗也有一些并发症,常见有面部麻木、感觉迟钝、咀嚼肌力减退、角膜反射迟钝等。有些并发症如感觉缺失性疼痛,角膜炎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影响很大。三叉神经痛的射频治疗是具有广阔前景的一种治疗方法,临床医生在治疗时应该兼顾缓解疼痛与减少并发症,最大限度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7.
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的护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其特点是在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有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痛,又称痛性抽搐。目前临床上主要以药物治疗和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为主。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镇痛科2004年2月~2005年2月采用经皮穿刺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24例,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眶-圆孔穿刺入路在第2支三叉神经痛射频热凝治疗中的安全性和疗效。方法:对64例第2支三叉神经痛患者,先行CT扫描评估和确定穿刺径路。取眶外下缘交界处偏内侧为穿刺点,在CT引导下调整穿刺针的方向和深度,穿刺圆孔并成功定位后,行温控射频热凝治疗。结果:1例因CT扫描评估穿刺困难而改经Hartel前入路穿刺。余63例行经眶-圆孔穿刺,其中60例顺利穿刺达圆孔内和半月神经节,3例仅到达圆孔外口。治疗后疼痛均缓解,除面部麻木外,无严重并发症。结论:CT引导下眶-圆孔入路射频热凝治疗第2支三叉神经痛,定位准确,无严重并发症,安全性和治疗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9.
三叉神经痛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疾病,其特点是在面部三叉神经分布区内有反复发作的阵发性剧痛,又称痛性抽搐。目前临床上主要以药物治疗和三叉神经微血管减压术治疗为主。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镇痛科2004年2月~2005年2月采用经皮穿刺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患者24例,治疗效果满意,现将护理体会介绍如下。1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本组患者24例,男11例,女13例,年龄38~80岁,平均56岁;右侧16例、左侧8例,病程6个月~5年,平均3年。本组病例均曾行药物或其他方法治疗,但效果不佳。1.2治疗方法患者取仰卧位,颈后置一小枕,头轻度后仰,先选…  相似文献   

10.
目的 :经随机双盲对照分析,对经翼腭窝与经卵圆孔上颌神经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进行临床疗效比较。方法 :2004年1月-2008年6月,50例顽固性三叉神经上颌支疼痛患者被纳入,并且随机分成A、B两组。分别在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介导下进行经翼腭窝(A组)或经卵圆孔(B组)上颌神经射频热凝术。利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scores,VAS)、患者满意度评分(patient satisfaction score,PSS)进行术前与术后不同时段疗效评定。同时记录手术副作用、并发症发生情况及复发率。随访时间为24个月。结果 :经翼腭窝与经卵圆孔上颌神经射频热凝术治疗三叉神经痛,术后VAS评分均明显下降(P<0.05),术后患者满意度高。术后临床疗效、副作用和术后复发率,两组患者相比无明显差异。在并发症方面,经翼腭窝组少于卵圆孔组(P<0.05)。结论 :经翼腭窝与经卵圆孔上颌神经射频热凝术相比,两者均具有定位确切、操作方便和有优良的临床疗效,但前者手术并发症较少于后者。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经皮穿剌圆孔射频治疗上颌神经痛的疗效。方法:对21例内科治疗失败或有创治疗后复发的上颌神经痛患者,在X线引导下,将头端塑形的普通射频穿刺针,以前下方入路经皮经翼腭窝穿刺圆孔,对上颌神经干行射频温控热凝处理。以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scale,VAS)记录患者术前、术后72小时以及术后随访期内疼痛程度来评价治疗疗效。结果:对21患者成功施行23次上颌神经干射频热凝术。21例患者术前VAS评分7.4±1.6分。术后72小时所有患者VAS评分均为0分。手术后随访时间4周到9周(平均31周),未出现上颌神经痛复发。术后上颌神经分布区面部麻木感发生率95.2%(20/21),面部肿胀发生率38.1%(8/21),无角膜感觉神经功能损伤病例发生。结论:经皮穿刺圆孔射频温控热凝处理上颌神经干治疗三叉神经上颌支痛是安全和有效的。  相似文献   

12.
目的:研究CT引导下经皮穿刺胸腔入路内脏大小神经阻滞术治疗胰腺癌疼痛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胰腺癌晚期上腹部或腰背部顽固性疼痛患者42例,在CT引导下经胸腔入路双针穿刺,行无水乙醇阻滞内脏大小神经。观察有无各种并发症;观察并随访术前、术后1周、1个月、3个月患者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pain scale,VAS)随访并评定疗效、生活质量(quality of life,QOL)评分及口服吗啡日用量。结果:无一例发生严重并发症;术后1周临床治愈36例,显效6例;与术前比较,术后各时间点的VAS评分及吗啡日用量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而术后各时间点QOL评分则显著升高(P<0.05)。结论:CT引导下经皮穿刺胸腔入路内脏大小神经阻滞术治疗胰腺癌顽固性疼痛疗效好、安全性高、简单易行,并显著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相似文献   

13.
目的:对经侧方入路与经卵圆孔神经射频热凝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下颌支顽固性疼痛进行临床比较.方法:2003年6月-2007年6月,6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下领支顽固性疼痛患者被纳入,随机分成两组,分别在DSA介导下进行经侧方入路或经卵圆孔三叉神经下颌支射频热凝术.利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进行各自术前与术后不同时段疗效评定...  相似文献   

14.
三维CT导向卵圆孔精确定位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研究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10  
目的:探讨三维CT引导卵圆孔定位在三叉神经痛射频热凝治疗中的应用。方法:对20例三叉神经痛病人,取仰卧位,采用Hartel前入路穿刺法,应用三维CT引导以明确卵圆孔位置,并调整穿刺针的方向和深度,穿刺卵圆孔定位成功后,行温控射频热凝治疗。结果:穿刺针均位于卵圆孔内,治疗后疼痛即刻缓解,无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三维CT引导卵圆孔定位,提高了卵圆孔穿刺的成功率和精确性,弥补了徒手穿刺的缺陷,增加了操作的安全性,降低并发症发生,可供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5.
目的:观察三叉神经痛(trigeminal neuralgia,TN)病人双侧分别采用不同温度进行射频热凝术(radiofrequency thermocoagulation,RFT)的疼痛缓解、并发症及满意度情况。方法:对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疼痛科自2013年1月至2015年12月的3年时间内患有双侧原发性TN的34例病人,进行两侧不同温度的RFT治疗,观察术后疼痛缓解、复发率、并发症及满意度情况。结果:病人出院时疼痛缓解均满意。出院时完全无痛病人在两温度侧分别为97.4%(70℃)及98.2%(75℃);术后1年分别为93.7%,96.7%,术后2年84.0%,92.6%,术后3年84.0%,84.9%。两温度侧分别复发4例,3例。70℃RFT侧面部麻木、咀嚼肌无力及角膜反射减弱发生率及恢复时间均低于75℃RFT(P<0.05),满意度优于75℃RFT(P<0.05)。结论:70℃与75℃射频热凝术均可以有效缓解原发性三叉神经痛,但是,70℃RFT在术后并发症及病人满意度方面均优于75℃RFT。推荐临床采用70℃RFT治疗V2、V3支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相似文献   

16.
目的:观察和分析C臂引导下经卵圆孔半月节选择性位点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的临床效果。方法:78例三叉神经痛患者依据其受累分支不同分为三组:A组-Ⅱ支,B组-Ⅲ支,C组-Ⅱ、Ⅲ支;通过卵圆孔分区及进针深度确定不同受累分支的治疗位点,进而行C臂引导下射频热凝术。采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VAS)评定术前和术后即刻、3天疼痛程度;术后3月和12月进行疗效随访。结果:各组术后即刻、3天VAS均较术前减低(P<0.05)。术后3月和12月各组有效率均达60%以上,其中单纯Ⅲ支受累者为95.7%,有Ⅱ支受累者相对较低(60%~75.6%)。各例术中及术后均无严重并发症。结论:C臂引导下经卵圆孔半月节选择性位点射频热凝术为治疗第Ⅱ、Ⅲ支三叉神经痛安全而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17.
选择性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1936例临床分析与手术技巧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目的:总结1936例选择性射频热凝治疗的三叉神经痛病例的经验和体会,探讨三叉神经痛射频热凝治疗的方法和技巧。方法:分别进行眶上孔入路、眶下孔入路、侧入路或前入路卵圆孔射频热凝治疗。对Hartel前入路卵圆孔穿刺法进行改良。对45例半月神经节定位困难的三叉神经痛病人,在射频热凝治疗术中应用X线、三维CT或导航进行卵圆孔定位或在术中验证靶点。结果:术后即刻疗效,优良1528例,良好336例,无疗效72例,总有效率96.3%。8个月~2年远期随访1097例,1年内复发122例,复发率为11.1%,2年内复发274例,复发率为24.9%,无严重并发症。结论:温控射频热凝治疗三叉神经痛疗效可靠,X线、三维CT及导航卵圆孔定位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徒手穿刺的缺陷。  相似文献   

18.
目的:评估3D打印个性化经皮穿刺导航系统应用于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的有效性。方法:60例符合国际头痛学会分类委员会确定的原发性三叉神经痛诊断标准、有射频热凝术适应症的患者随机分为A组(3D打印组,n=30)和B组(对照组,n=30),A组在导航系统引导下行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B组在常规CT引导下行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记录经皮穿刺到达靶点所需时间、一次穿刺成功率、手术时间、CT扫描次数;患者术中反应(呻吟、肢动等);患者术后即刻、术后7 d、30 d疼痛完全缓解率、病人满意率;术后1 m、3 m、6 m优良率评估;术中(或术后)脑脊液渗漏、面部淤血肿胀等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组在穿刺到达靶点时间、手术时间、CT扫描次数、术中及术后不良反应发生率等方面明显减少或降低(P<0.05),而在一次性穿刺成功率、手术即刻疼痛完全缓解率、患者满意度、术后1 m、3 m、6 m优良率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3D打印个性化经皮穿刺导航系统辅助半月神经节射频热凝术可以提高穿刺成功率、缩短手术时间、减少患者损伤、降低并发症发生率、提高手术安全性,具有较好的学术价值和临床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