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探讨预防高压注射CT造影剂外渗的护理方法对本院自2010年1月~2012年2月使用高压注射器增强患者共计4524例的护理工作回顾分析,造影剂为Omnipaque(300或350mgI/ml),注射速率2.0~6.3 ml/s。剂量50~90 ml。结果12例患者发生少量造影剂外渗现象,其中7例为肿瘤患者多次化疗后,3例为老年大血管疾病患者,2例为女性肥胖患者。结论影响高压注射CT造影剂渗漏的主要因素是血管壁的弹性。 相似文献
2.
《中国医药科学》2017,(16):185-187
目的探究CT增强扫描碘造影剂不良反应的预防及护理干预效果。方法抽取本院自2016年2月~2017年2月收治的使用CT增强扫描中采用碘造影剂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在对照组患者的基础上进行护理干预。对比两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满意度(95%)远高于对照组患者的(75%),不良反应发生率(5%)远低于对照组患者的(2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护理干预,可以有效的降低CT增强扫描碘造影剂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进一步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细节护理干预对于CT增强扫描患者造影剂外渗的预防效果分析.方法:挑选我院在2020年5月到2020年12月在我院进行CT增强扫描的患者64例作为本次研究对象,按照入院登记时间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各32例患者.对照组进行常规护理,观察组进行细节护理干预.对观察组患者进行细节护理干预,对对照组患者进行常规...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放射科碘对比剂外渗预防中临床护理干预的作用。方法选取我院2010年1月至2012年12月200例采用碘对比剂注射剂行CT增强扫描检查患者,随机分成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实施临床护理干预,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观察两组注射碘对比剂后不良事件的发生率。结果观察组实施护理干预后碘对比剂外渗发生2例,发生率为2%。对照组发生碘对比剂外渗11例,发生率11%。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放射科碘对比剂外渗预防中实施有效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有效降低不良事件发生率,对保障患者生命安全,提高护理质量,建立和谐护患关系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6.
高压注射器造影剂外渗的预防体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使用高压注射器进行CT增强检查中,由于多种原因,高压注射器易发生针头穿破或脱出血管外,导致造影剂外渗和增强失败。为预防外渗,杜绝增强失败,笔者就我科采取的一些措施进行回顾性总结,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 研究CT增强检查造影剂外渗的护理.方法 回顾性分析28例CT增强检查造影剂外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19例造影剂轻度外渗的患者未处理或稍做处理均在3 d内痊愈,9例较重造影剂外渗的患者经处理均在3 d内痊愈.结论 CT增强检查造影剂外渗后护理,有利于预后. 相似文献
8.
9.
碘造影剂包括离子型碘造影剂和非离子型碘造影剂两种,研究显示[1],部分患者在应用CT碘造影剂后会发生不同程度的不良反应,部分程度较重,对患者有较大的影响.笔者通过分析178例接受CT增强扫描及CT血管造影的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碘造影剂不良反应的预防与护理. 相似文献
10.
干预用药减少碘造影剂不良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预防和减轻临床使用碘造影剂的不良反应。方法:回顾性收集在本院使用造影剂(60%泛影葡胺或碘普罗胺)的患者资料,依据是否用药预防造影剂的不良反应,将患者资料分成两组:干预组:于静脉注射碘造影剂前20min静脉注射地塞米松5mg;未干预组:只静脉注射碘造影剂。对两组患者不良反应的发生率、临床表现和严重程度进行比较。结果:收集2004年1月~2006年12月使用碘造影剂的患者资料6937例:干预组4460例;未干预组2477例。发生不艮反应:干预组42例,发生率0.9%;未干预组43例,发生率1.7%,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良反应严重程度:干预组轻中度41例,重度1例;未干预组轻中度40例,重度3例。两组严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采取预防用药干预能减少碘造影剂不良反应的发生,促进临床安全用药。 相似文献
11.
碘海醇是一种高渗性造影剂且具有一定化学毒性,在增强扫描检查中广泛应用,大大提高了病灶的检出率[1].因为造影剂的使用是通过高压注射器静脉给药的,一旦外渗至血管外会引起一系列物理、化学及生化反应,导致局部红肿、热痛、麻木,甚至可能造成局部组织坏死[2-3].现将本院1例碘海醇造影剂外渗患者的护理体验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2.
碘造影剂的不良反应及预防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静脉肾盂造影(IVP)是泌尿系最常用的检查方法.不但能显示肾脏及尿路的器质性病变,而且能够观察肾脏功能变化.故对诊断泌尿系统疾病至关重要.但在造影过程中常用碘制剂,各种碘造影剂都存在一些不良反应,并有一定的危险性.所以,如何预防碘造影剂的不良反应,并及时发现与处理,显得十分重要.笔者对我院2002年~2006年12月的276例造影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如下. 相似文献
13.
临床上为提高对病灶尤其是小病灶的检出率,常用CT增强扫描。经静脉注入水溶性有机碘剂(如60%~76%泛影葡胺)后再行扫描,可使病变显影更为清楚,以显示平扫上未被显示或显示不清的病变,通过病变有无强化或强化类型,对病变作出定性诊断。由于造影剂通过浅静脉留置针静脉高压注射,穿刺时遇有静 相似文献
14.
目的总结CT增强扫描造影剂外渗后的护理措施及预防对策。方法分析2010年11月至2012年11月浙江省立同德医院22例CT增强扫描中出现造影剂外渗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均为45~75岁的中老年患者;男4例,女18例;20例为轻度外渗,2例重度外渗;22例患者均采用回抽药液、局部湿敷、抬高患肢、局部冷敷的护理措施。结果20例轻度外渗患者在24 h消肿,2例重度外渗患者也在48 h内消肿。结论CT增强扫描中造影剂外渗后,采取积极的护理措施,能尽快缓解症状,避免并发症出现。 相似文献
15.
赵新雁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3,19(18):2915-2917
目的分析在CT增强扫描中发生造影剂外渗的原因,探讨有效护理方法。方法回顾分析18517例患者在进行CT增强扫描中发生静脉注射造影剂时外渗的患者34例,立刻使用硫酸镁溶液对患者外渗处采取局部湿敷冷敷,并抬高患者的肢体,评价处理后的效果。结果34例患者在扫描前进行高压注射器注射造影剂时,造影剂发生外渗,造成患者注射处肿胀。经统计,轻度症状有29例,中度症状有3例,重度症状有2例。在及时进行相应的措施处理后,患者局部部位的肿胀均已消失。发生外渗现象的34例患者于3日内均恢复正常。结论对于患者在使用CT增强扫描的过程中,意外出现的造影剂外渗现象,采用硫酸镁局部及时湿敷冷敷处理效果显著,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16.
郑小梅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2012,18(23)
目的 探讨高压静脉注射造影剂药液外渗的护理策略.方法 回顾性分析在我院进行CT增强扫描前接受高压静脉造影剂注射的患者1225例.结果 有18例发生造影剂药液局部外渗,外渗发生率为1.46%.患者局部肿胀疼痛明显,经硫酸镁湿敷后,16名患者症状消失,两名患者肿胀处出现水泡,经抗感染等处理后痊愈.结论 早期预防可防止高压静脉注射造影剂药液外渗现象的发生,紧急救治可用硫酸镁湿敷,严密观察病情,提高自身专业水平,降低外渗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分析影像学检查增强扫描中造影剂外渗出现的原因,并提出相关的护理对策和处理方式。方法:选取2015年1月-12月一年之间影像学增强扫描资料出现造影外渗的30例患者作为临床研究对象,对这30例患者采用的全面护理的方式进行护理。结果:根据30例患者的病例资料来看,实施全面护理的方式患者并没有出现不良反应,全部恢复状况良好。而且资料显示,这30例患者生中,非常满意的有15例,比较满意的有13例,不满意的有2例。可以得出这些患者对全面护理的满意程度为96.7%。结论:对影像增强扫描造影剂外渗的患者实施全面护理的方式,可以大大减少对造影剂对患者造成的伤害,提高满意程度。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预防性护理干预对婴儿输注多巴胺外渗的影响.方法 118例患儿随机分为观察组(护理干预组)和对照组,对照组予儿科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护理干预,对观察组及对照组患儿输注多巴胺外渗发生例数及率和家长满意度进行统计.结果 护理干预组多巴胺外渗的发生率较对照组多巴胺外渗发生率低,家长满意度提高,观察组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尽早正确的护理干预对预防多巴胺外渗起着重要作用,明显改善护患关系. 相似文献
19.
随着高压注射器在放射科的广泛使用,碘对比剂在临床上的使用越来越广泛,碘对比剂的使用为临床医生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较大帮助,产生了巨大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但是,碘对比剂在使用过程中或使用后有时会产生不良反应或并发症,因此就容易产生医患矛盾甚至医疗纠纷. 相似文献
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