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目的:了解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的CT表现及影像学对该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临床确诊为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患者进行CT检查。结果6例CT表现正常,13例CT表现异常, CT异常表现有脑白质脱髓鞘样改变、脑梗死、脑萎缩、脑出血等。结论 CT对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的诊断及估计预后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牛锐  宋晓群 《现代医药卫生》2012,28(18):2786-2787
目的探讨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的临床特点和影像学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患者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15例患者均为急性或亚急性起病,临床表现为头痛、视觉障碍、癫痫发作、意识障碍。原发病包括高血压脑病、子痫、慢性肾炎、系统性红斑狼疮伴肾衰竭等。影像学改变:头颅磁共振成像(MRI)表现以双侧大脑半球后部白质为主的T1WI略低或等信号,T2WI、FLAIR高信号。结论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临床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MRI表现对其诊断具有重要价值,该病治疗及时其临床和影像学改变完全可逆,预后良好。  相似文献   

3.
狼疮脑病的MRI表现及24例病例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脑病的MRI表现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4例临床已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SLE)且怀疑狼疮脑病的患者的头颅MRI片。结果有阳性表现者18例,阳性率75%。其中以脑炎表现较为典型(11例),其中脑炎基础上出血2例,其次为缺血损害灶及脑梗死改变(4例),软化灶1例,多发钙化灶1例。11例脑炎表现者MRI诊断为狼疮脑病,其余病例,均需进一步鉴别诊断。结论MRI对SLE患者且疑似狼疮脑病者是首选的检查方法。MRI对颅内病灶显示较CT敏感,特别是FLAIR序列效果显著,脑脊液信号被压抑后,皮层内病灶可清楚显示,对狼疮脑病早期诊断及判断疗效有极大帮助。狼疮脑病的MRI表现非特异性,需与病毒性脑炎、结核性脑炎及高血压病引起的脑梗塞等鉴别。  相似文献   

4.
<正>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osterior reversible encephalopathy syndrome,PRES)是一种临床及影像学诊断,表现为抽搐发作、精神改变、视觉障碍、恶心、呕吐等,并伴随特征性神经影像学表现。磁共振成像(MRI)常表现为双侧对称的白质水肿,主要位于枕叶和后顶叶。8%~10%的PRES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1]),在系统性红斑狼疮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后。方法急性CO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46例进行CT及MRI检查。结果急性CO中毒在老年人中发生率高,临床主要表现为智能障碍,影像学CT及MRI表现主要为双侧苍白球等基底核及双侧大脑半球对称性异常改变,主要治疗方法为联合高压氧的综合治疗,约半数患者可治愈,预后与年龄、影像学改变严重程度有关。结论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治疗无特殊方法,预后较差,应早期诊断,联合高压氧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6.
目的 探讨急性一氧化碳(CO)中毒迟发性脑病的临床特点、治疗方法及预防.方法 急性CO中毒迟发性脑病患者92例进行CT及MRI检查.结果 急性CO中毒在老年人中发生率高,临床主要表现为智能障碍,影像学CT及MRI主要表现为双侧苍白球等基底核及双侧大脑半球对称异常改变,主要治疗方法为联合高压氧的综合治疗,约半数患者可治愈,预后与年龄、影像学改变严重程度有关.结论 急性一氧化碳中毒迟发性脑病治疗无特殊方法,预后较差,应早期诊断,联合高压氧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7.
目的 探讨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Rib-P)和抗心磷脂抗体(ACL)检测在神经精神性系统性红斑狼疮(NPSLE)中的价值.方法 检测19例NPSLE患者和38例无神经精神症状的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的血清Rib-P及ACL,同时根据临床及其他实验室资料评估SLE疾病活动指数(SLED,AI),所有患者均做脑电图、头颅MRI(或CT)检查.结果 NPSLE患者血清中Rib-P、ACL阳性率(分别为57.9%及73.7%)均高于无神经精神症状的SLE患者(23.9%及39.5%)(P<0.05).血清Rib-P阳性组患者SLEDAI(40.2±7.0)较阴性组(31.5±7.8)患者高(P<0.05).结论 NPSLE患者血清中Rib-P、ACL的阳性率升高,Rib-P阳性患者病情活动性较高.  相似文献   

8.
目的 分析结缔组织病并发纵向性脊髓炎的临床特点.方法 对2007年9月至2016年6月住院的10例结缔组织病并发纵向性脊炎患者的临床、影像学特点以及治疗和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10例患者均为女性,系统性红斑狼疮5例,干燥综合征4例,未分化结缔组织病1例,发病年龄为20~64岁.本病多以下肢无力为常见表现,临床表现包括视力异常、运动、感觉以及尿便障碍等,8例患者伴血液系统损害,血清抗核抗体及抗SSA抗体可阳性,10例患者脊髓MRI均表现为超过4个节段脊髓病变,均经大剂量激素、丙种球蛋白以及免疫抑制剂治疗,获得不同程度缓解.结论 结缔组织病并发纵向性脊髓炎多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和干燥综合征,抗SSA抗体可能与之相关,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可减少复发.  相似文献   

9.
周磊  高波  高泉 《中国医药指南》2014,(31):195-195
目的联合检测抗核小体抗体(AnuA)、抗核糖体抗体、抗增殖细胞核抗原抗体(PCNA)在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中的价值。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5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60例其他结缔组织病患者,20例健康体检者的自身抗体。结果 58例SLE患者血清抗核小体抗体、抗核糖体抗体、抗增殖细胞核抗原抗体阳性率分别为67.2%、20.7%、10.3%,三种抗体联合检测阳性率82.8%。结论抗核小体抗体、抗核糖体抗体、抗增殖细胞核抗原抗体联合检测提高了SLE的诊断阳性率,可作为SLE诊断有效地辅助手段。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抗核糖体P蛋白抗体(ARPA)检测对诊断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诊断价值。方法用线性免疫法(LIA)检测了4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42例干燥综合征(SS)患者,67例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血清抗核抗体(ANA)谱,同时检测了30例健康体检人员ANA谱作为对照组,应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SLE患者血清中的ARPA阳性率显著高于其他风湿性疾病对照组和正常对照组(P〈0.05)。对诊断SLE的敏感性为32.5%,特异性100%。SLE患者血清中ARPA、抗ds-DNA、抗Histone、抗U1-snRNP、ANuA和抗Sm抗体中一项阳性的有31例,阳性率为77.5%。结论ARPA与SLE的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指标具有相关性;联合检测ARPA、抗dsDNA、抗Histone、抗U1-snRNP、ANuA和抗Sm抗体对SLE的临床诊治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11.
目的 观察免疫吸附治疗重症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疗效.方法 采用DNA免疫吸附柱对13例重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分别治疗3次,观察抗核抗体、抗DNA抗体、IgG和总蛋白、白蛋白变化等指标并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吸附治疗后,患者ANA、ds-DNA抗体滴度、IgG明显减少或降低(P〈0.01);总蛋白、白蛋白指标无明显改变(P〉0.05),临床症状有不同程度的缓解.结论 免疫吸附能有效控制SLE活动,明显改善临床症状,是治疗重症SLE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多项尿检对系统性红斑狼疮肾损害诊断的临床意义。方法研究选取我院在2009年2月至2011年7月收治的40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所有患者都自愿接受调查和服从所有准则,另外在将40例健康人群作为对照组。对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分别进行多项尿检。观察系统性红斑狼疮肾损害患者和对照组在尿蛋白定性,尿MALB,尿α1-MG,以及尿NAG的情况,并将所得到的资料进行对比分析和研究。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在尿蛋白定性,尿MALB,尿α1-MG,以及尿NAG的情况方面具有显著的差异,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系统性红斑狼疮肾损害进行多项尿检(尿蛋白定性,尿MALB,尿α1-MG,以及尿NAG),有利于医师将这些尿检结果作为判断患者是否具有狼疮肾损害的指标,因此该方法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使用。  相似文献   

13.
目的 探讨孕产妇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PLS)的CT及MRI诊断特点.方法 回顾性分析11例出现头痛、呕吐、视物障碍等先兆子痫及子痫症状且并发RPLS的孕产妇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 RPLS病灶CT表现为稍低密度影,MR表现为T1WI等或稍低、T2WI高、FLAIR高信号,病灶主要分布于双侧大脑后部皮质下脑白质.10例累及两侧大脑半球(其中枕叶受累8例,顶叶受累8例,额叶受累6例,颞叶受累4例,另有2例累及两侧基底节区),1例仅累及左侧顶枕叶.MRV成像的5例患者中均没有观察到明显静脉血栓征象.MR显示病灶较CT更清楚,尤其是FLAIR序列.患者经治疗后症状均有明显好转、甚至消失,8例复查后发现病变范围明显缩小、消失.结论 孕产妇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有较特征的影像学改变,认识这些特点并正确诊断对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析MRI、CT诊断酒依赖致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的价值。方法选取2016年3月~2018年2月我院收治的74例疑似酒依赖致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患者,均行MRI和CT双重检查,以临床最终诊断为评定依据(嗜酒表现、血糖检查、血电解质及脑电图检查),评估MRI和CT检查的诊断价值及检查费用。结果 MRI诊断准确度、敏感度、特异度及检查费用均高于CT诊断,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MRI检查费用(820.5±25.5)元高于CT检查(421.5±25.0)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MRI与CT检查均见胼胝体变性、脑萎缩、脑梗死、脑白质变性、韦尼克脑病及多病变并存,其中MRI检查见4例胼胝体变性、56例脑萎缩、15例脑梗死、脑白质变性7例、韦尼克脑病5例、多病变并存49例;CT检查见4例胼胝体变性、54例脑萎缩、13例脑梗死、脑白质变性7例、韦尼克脑病3例、多病变并存44例,除胼胝体变性和脑白质变性两种检查方法其检出率相同外,脑萎缩、脑梗塞、韦尼克脑病、多病变并存检出率MRI均高于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均能见异常影像学征象。结论 MRI、CT检查诊断酒依赖致慢性酒精中毒性脑病均有一定价值,MRI检查准确度、敏感度及特异度较高,但价格昂贵,医者可根据患者个人情况推荐使用,以保证检查科学性,为后续诊疗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5.
目的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的消化道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7例红斑狼疮患者的腹部平片、消化道造影和CT扫描。结果 2/7例腹部平片表现为不完全性肠梗阻;2/7例消化道造影表现为食管明显扩张、空回肠皱襞消失,黏膜皱襞增粗,结肠黏膜呈颗粒状,结肠袋消失;7例CT扫描表现为肠道管壁增厚和肠系膜密度增高,4/7增强见靶征和肠系膜血管呈"梳齿状"排列。结论系统性红斑狼疮所致消化道影像改变多样,且不具特异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通过分析系统性红斑狼疮(SLE)合并假性肠梗阻(IPO)患者的腹部CT征象,结合临床及实验室检查,以提高放射线科医生对此并发症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3例系统性红斑狼疮并假性肠梗阻腹部CT增强表现及临床特点.结果 3例患者均以假性肠梗阻症状为首发,出现恶心、呕吐、腹痛及腹泻,CT增强出现典型的"靶环"及"梳齿"状改变,其中1例可见右侧肾盂轻度积液.实验室检查:3例患者血清狼疮细胞、抗核抗体均为阳性.结论 系统性红斑狼疮CT表现为小肠和结肠广泛肠壁水肿、增厚,主要表现为小肠的广泛扩张,肠系膜充血,并多伴有腹水和泌尿系受累.临床及时使用大量糖皮质激素配合免疫抑制剂及胃肠动力药治疗,病情稳定,避免了不必要的手术.  相似文献   

17.
目的:研究脑后部可逆性脑病综合征(PRES)的MRI表现。方法分析13例PRES患者的磁共振表现,总结其特点。结果13例患者MRI均发现异常。病变位于双侧额、顶、枕、颞叶脑7例,位于双侧顶、枕叶5例,位于双侧枕叶1例。病变表现为长T1长T2信号11例,长T1长T2信号中混杂斑点状短T1短T2信号2例。3例患者磁共振扩散加权成像(DWI)序列病变呈高信号,1例呈稍高信号,9例呈等信号。预后良好。结论 PRES影像学表现具有特征性,结合特定病史及常见临床表现,可早期做出正确诊断。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索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血清免疫检查的指标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本院自2012年3月至2013年3月48例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资料,给予常规治疗,并测定治疗前后血清检查抗核抗体(ANA)、抗双链DNA抗体(抗-dsDNA)、免疫球蛋白(IgG)和补体(C3)水平、并与对照组的结果进行比较分析。结果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的抗-dsDNA和ANA的检出率为62.5%和89.6%。和对照组相比,治疗前各血清指标有明显区别,治疗后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治疗后与治疗前相比,各血清指标趋于正常化。结论血液免疫检查对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诊断、观察疾病的转归具有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19.
分析和总结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reversible posterior leukoencephalopathy syndrome,RPLS)的CT、MRI表现,提高对此种疾病的认识水平。回顾8例经临床、影像学及其治疗结果证实的RPLS的CT、MRI的影像学特点。8例RPLS中,双侧枕顶叶白质均可见病灶,2例累及额颞叶,1例累及基底节,1例累及左小脑区。5例CT均表现为片状低密度,边界不清;MRI所有病例T1WI序列为低信号,T2WI、FLAIR为高信号,3例DWI为等或稍低信号,1例DWI为稍高信号。所有病例治疗短期(10~15 d)复查均见病灶吸收消失或明显缩小。RPLS在CT、MRI上有一定的特点,尤其是MRI,表现为枕顶叶白质为主对称性发病,DWI等或稍低信号,ADC图高信号,结合临床病史、症状、体征,可以作出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26例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的临床特点。方法收集2015年3月至2018年9月漳州市医院诊治的26例可逆性后部白质脑病综合征患者的病因、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26例,女17例,男9例,其中16例子痫患者,6例高血压脑病患者,4例肾功能不全患者。23例出现头痛,18出现癫痫发作,17例出现视物障碍,5例肢体麻木无力,4例出现意识障碍,1例有精神异常。影像学病灶以对称性为主,大部分位于双侧大脑后部白质,CT低密度影,MRI长T1、长T2,FLAIR高信号,大部分患者DWI低信号,ADC高信号。22例复查后病灶完全消失。结论 RPLS是妊娠期女性好发的,以头痛、癫痫、视觉障碍为主要表现,影像学为可逆性后部白质损害的神经系统疾病,尽早诊断及时治疗是提高预后的关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