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分析利伐沙班对合并脑栓塞的老年心房纤颤治疗效果.方法:我院2016年8月~2017年8月收治的68例合并脑栓塞的老年心房纤颤患者为本次实验研究对象,按照临床给药不同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华法林治疗,实验组给予利伐沙班治疗,观察两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实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94.1%vs79.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合并脑栓塞的老年心房纤颤给予利伐沙班治疗可有效改善个体心慌、胸闷、肢体麻木、无力等临床症状,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2.
目的 比较达比加群、利伐沙班及华法林三种抗凝药物在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围术期的安全性。方法 选择2015年1月至2019年3月在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接受导管消融治疗的心房颤动患者120例,根据给予的抗凝药物不同为3组:A组(40例)给予达比加群、B组(40例)给予利伐沙班、C组(40例)给予华法林,观察3组患者围术期并发症及随访3个月的血栓栓塞及出血事件发生情况。结果 A、B、C 3组围术期并发症(12.5%、10%、1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随访3个月,A、B、C 3组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0%、2.5%、2.5%)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轻度出血事件发生率(5%、2.5%、1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达比加群和利伐沙班在房颤导管消融围术期抗凝治疗的效果与华法林相当,两者均可有效预防房颤导管消融术后血栓栓塞事件,安全性可能更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研究利伐沙班用于老年糖尿病患者髋关节置换术后对血栓形成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行髋关节置换术的老年糖尿病患者30例(B组)及无并发症的老年患者30例(A组),使用相同麻醉方法,术后均使用利伐沙班抗凝,监测其术前及术后2 d,7 d,14 d的凝血指标,包括凝血酶原时间(PT)、部分活化凝血酶原时间(APTT)、纤维蛋白原(Fib)。于术后14 d行下肢深静脉彩超检查。记录肺栓塞及严重出血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A,B两组下肢深静脉血栓(DVT)的发生率均为0。两组均未出现肺栓塞及严重出血事件。B组的术前PT,APTT比A组低,Fib比A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B两组术后PT,APTT,Fib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四个时段凝血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伐沙班对于老年糖尿病患者行髋关节置换术后血栓的发生有预防作用,且不会对其凝血功能产生大的影响,不会增加其术后严重出血的风险,可安全用于老年糖尿病患者。  相似文献   

4.
徐海亮 《北方药学》2018,(6):119-120
目的:探讨观察利伐沙班对髋、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抗凝疗效.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行髋、膝关节置换术患者71例为研究对象,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即对照组(n=35)、观察组(n=36).对照组术后应用依诺肝素治疗,观察组术后应用利伐沙班治疗,对两组治疗效果进行统计比较.结果:两组引流量、总输血量、失血指数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前后血小板、活化部分凝血活酶、凝血酶原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下肢深静脉血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明显(P<0.05).结论:利伐沙班对髋、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抗凝疗效突出,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分析Carto引导下心房纤颤消融术的护理效果.方法 选取2005年5月-2012年4月我院行Carto引导下心房纤颤消融患者42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护理组与对照组,每组212例.护理组患者行术前准备、术中护理配合、术后护理等,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与复发率.结果 护理组手术成功率为91.98%,复发率为4.71%,对照组成功率为75.00%,复发率为15.09%,两组患者在手术成功率与复发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心房纤颤患者行Carto引导下心房纤颤消融术治疗前后,进行有效的护理配合,能够显著提高手术成功率,降低复发率,值得进一步推广.  相似文献   

6.
目的探讨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采用利伐沙班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60例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依据抗凝治疗方法不同分为利伐沙班组和华法林组,各30例。利伐沙班组患者接受利伐沙班抗凝治疗,华法林组患者接受华法林抗凝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栓塞事件、出血事件、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利伐沙班组患者的栓塞事件发生率为10.0%(3/30),华法林组患者的栓塞事件发生率为13.3%(4/30),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伐沙班组患者的出血事件发生率为3.3%,低于华法林组的2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利伐沙班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16.7%,低于华法林组的40.0%,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采用利伐沙班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较华法林高,更能有效降低患者的出血事件、不良反应发生率,值得推广。  相似文献   

7.
目的 观察老年髋部骨折后下肢深静脉血栓防治中应用利伐沙班的临床效果.方法 入选2010年5月至2015年5月的我院内老年髋部骨折术患者150例,按照随机的分配原则分成对照组与观察组,各75例.对照组不应用抗凝药物,观察组给予利伐沙班预防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结果 观察组与对照组的术中出血量和术后引流量间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术后,观察组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为2.7%,对照组的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发生率是17.3%,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的意义(P<0.05).结论 应用利伐沙班预防老年髋部骨折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效果好,可在临床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8.
摘 要 目的:评价利伐沙班用于心房颤动患者导管射频消融术(RFCA)术后3个月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 方法: 采用回顾性分析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5年10月我院房颤RFCA患者141例,按治疗用药不同分为利伐沙班组70例和华法林组71例。利伐沙班组RFCA术后给予利伐沙班10 mg,po,qd,至少应用3个月;华法林组RFCA术前给予低分子肝素100 IU·kg-1,ih,术后口服华法林3~5 mg,po,qd,与低分子肝素桥接治疗,调整剂量维持国际标准化比值(INR)在2.0~3.0之间,至少应用3个月。观察两组总死亡率、血栓栓塞事件发生率和出血发生率。结果: 两组总死亡率、脑卒中率(短暂性脑缺血,缺血性脑病)、外周血管栓塞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均无大出血事件发生,少量出血及不明显出血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上述少量出血患者停用药物后无再出血发生,不明显出血患者经药物剂量调整后均未进一步出血。结论:口服利伐沙班用于血栓栓塞低、中危非瓣膜房颤患者RFCA术后抗凝治疗安全、有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比较利伐沙班片和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预防老年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2月—2016年5月天津港口医院收治的关节置换术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根据用药方案不同分为低分子肝素组(64例)和利伐沙班组(56例)。低分子肝素组术后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0.2 m L/次,1次/d,第3天后剂量调整为0.4 m L/d。利伐沙班组术后口服利伐沙班片,10 mg/次,1次/d。两组患者连续治疗10 d。比较观察两组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术中失血量、血液相关指标和血栓弹力图(TEG)。结果治疗后,两组深静脉血栓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关节置换手术中,两组术中总失血量和显性失血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4 d,两组血红蛋白、血小板计数、PT和APTT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2、4 d,利伐沙班组D-二聚体(D-D)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FDP)显著低于低分子肝素组,国际标准化比值(INR)显著高于低分子肝素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2 d,利伐沙班组凝血因子反应时间(R)、血凝块成形时间(K)显著高于低分子肝素组,描记图最大曲线弧度作切线与水平线的夹角(Angle)、最大振幅(MA)和综合凝血指数(CI)显著低于低分子肝素组,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治疗期间,低分子肝素组和利伐沙班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分别为46.88%、37.50%,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利伐沙班片预防老年关节置换术后下肢深静脉血栓优于低分子肝素钙注射液,可降低血液高凝状态,安全性较好,具有一定的临床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中国药房》2017,(11):1506-1509
目的:观察利伐沙班不同疗程对全髋关节置换术后深静脉血栓(DVT)的防治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回顾性研究方法,选择2014年12月-2015年12月我院127例择期行全髋关节置换术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抗凝药物不同分为A组(83例,又根据抗凝疗程分为A1组40例和A2组43例)和B组(44例)。A组患者于术后6~8 h给予利伐沙班片10 mg,po,qd,其中A1组疗程为5周(35 d)、A2组疗程为2周(14 d)。B组患者于术前12 d给予依诺肝素钠注射液5 000 Axa IU,sc,qd;术后给予依诺肝素钠注射液5 000 Axa IU,sc,qd,疗程为2周。比较3组患者的DVT发生率,术前3 d和疗程结束后的凝血酶原时间(T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血红蛋白(Hb)含量、全血黏度、血浆黏度、血小板计数和抗凝安全性。结果:A1组患者的DVT发生率为0,显著低于A2组(9.30%)和B组(11.36%),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2组与B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无论是术前3d,还是疗程结束后,3组患者的PT、APTT、Hb含量、全血黏度、血浆黏度和血小板计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患者均未出现重大出血事件和肺栓塞;A组患者轻微出血事件发生率为5.00%,略高于A2组(2.33%)和B组(2.27%),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2组和B组比较,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给予利伐沙班长疗程5周(35 d)抗凝,对患者凝血功能、血小板无明显影响,不仅能够降低DVT发生率,还不会增加出血风险,安全性较好。  相似文献   

11.
目的比较利伐沙班与依诺肝素在合并糖尿病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预防深静脉血栓(DVT)形成的疗效。方法将合并糖尿病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46例随机分为A组23例与B组23例。A组于术后6h开始予利伐沙班10mg口服,每天1次至术后4周。B组术前12h开始皮下注射依诺肝素30mg,以后每天1次,治疗2周。2组均于术后第7、14、21、28天行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患肢深静脉血流及DVT形成情况。结果 A组DVT发生率为0低于B组的17.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均无肺动脉栓塞及严重出血事件发生。结论利伐沙班较依诺肝素可更有效地预防合并糖尿病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患者术后DVT形成,具有很好的应用治疗前景。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缬沙坦治疗阵发性心房纤颤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08—2012年收治的42例阵发性心房纤颤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患者按治疗方法分为研究组与对照组。对照组20例患者行胺碘酮治疗,研究组22例患者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行缬沙坦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研究组的总有效率为95.5%(21/22),高于对照组的75.0%(15/2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两组患者左心房内径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3、6、12、18个月后,两组患者左心房内径均下降,且研究组治疗12、18个月后左心房内径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永久性心房纤颤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缬沙坦治疗阵发性心房纤颤可以更好地缓解心房纤颤,不良反应小。  相似文献   

13.
目的比较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对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围手术期的抗凝疗效。方法选择行手术治疗的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122例,其中低分子肝素抗凝组62例,利伐沙班抗凝组60例。比较2组术中出血量、伤口愈合时间、换药次数及术后深静脉血栓发生率。结果2组的术中出血量、伤口愈合时间、换药次数及深静脉血栓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分子肝素组4例出现皮下淤斑,1例患者出现血小板减少,利伐沙班组未出现并发症。结论口服利伐沙班对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抗凝效果好,患者依从性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4.
目的 比较利伐沙班与阿哌沙班治疗房颤并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有效性及成本-效果。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的100例房颤并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阿哌沙班组与利伐沙班组,每组50例,分别采用利伐沙班治疗和阿哌沙班治疗。评估2组临床疗效及不良反应和比较2组治疗前后神经功能、日常生活能力及血液流变指数。采用成本-效果法分析2种抗凝方案治疗房颤并发急性缺血性卒中的药物经济学,并进行敏感性分析。结果 阿哌沙班组临床总有效率略低于利伐沙班组,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1.84%vs 95.83%,P> 0.05)。2组患者治疗后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全血黏度、红细胞沉降率、血浆黏度等显著低于治疗前(P <0.05),2组治疗后Barthel指数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P <0.05),阿哌沙班组患者NIHSS评分、Barthel指数评分、全血黏度、红细胞沉降率、血浆黏度与利伐沙班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阿哌沙班组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明显低于利伐沙班组(P <0.05)。阿哌沙班组治疗总成本明显...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左心耳封堵术(PLAAO)治疗非瓣膜性心房颤动(NVAF)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9年1月至2021年1月于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治疗的NVAF患者88例为研究对象, 根据治疗方法不同分为A组(PLAAO)、B组(利伐沙班)、C组(华法林)三组, 观察比较三组患者卒中发生率、出血事件发生率、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以及治疗3个月后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结果三组患者卒中发生率、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A、B、C组出血事件发生率分别为9.3%(3/32)、15.0%(6/40)、31.2%(5/16), 三组总出血事件发生率比较,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8.07, P=0.001);治疗3个月后, 三组患者凝血酶原时间(PT)、纤维蛋白原(FIB)、国际标准化比值(PT-INR)、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血肌酐(Ccr)比较, 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 > 0.05)。结论 PLAAO、华法林、利伐沙班均能预防NVAF患者卒中, 而PLAAO相对于华法林与利伐沙班更具有安全性及可行性。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究妇科肿瘤患者在采用利伐沙班所呈现出的预防抗凝作用。方法 选取2020年9月至2022年2月南通市肿瘤医院收治的妇科肿瘤患者106例开展研究。106例患者结合不同的干预措施分为两组,研究组30例,常规组76例。研究组患者应用口服利伐沙班方式进行预防性抗凝,常规组在术后做好肢体按摩并穿戴弹力袜。分析静脉血栓发生情况以及两组干预前的凝血指标差异以及研究组干预前后的凝血指标差异。结果 研究组(3.33%)静脉血栓发生率显著低于常规组(11.84%),χ2=1.822,P=0.177。在预防干预后研究组的凝血功能指标测定结果与常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 针对肿瘤血栓高危患者在临床中应当积极预防抗凝,采用利伐沙班进行抗凝可以达到外源性、内源性双方面的预防抗凝作用,可以有效降低血栓发生风险。  相似文献   

17.
目的对心房纤颤(简称:房颤)患者抗栓治疗效果进行分析。方法 90例非瓣膜性心房纤颤患者,随机分为华法林组、阿司匹林组与对照组,各30例,将三组发生出血事件几率、发生脑卒中几率进行对比。结果治疗后,在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几率方面,阿司匹林组与华法林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华法林组明显低于阿司匹林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中发生出血几率为6.67%,华法林组发生出血几率为10.00%,阿司匹林组发生出血几率为6.67%,三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于心房纤颤患者采用华法林或者是阿司匹林进行抗栓治疗,能明显降低发生缺血性脑卒中几率,但是华法林效果较为理想。  相似文献   

18.
目的系统评价利伐沙班与达比加群治疗老年非瓣膜性房颤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 Library、Medline、中国知网、万方、维普数据库,收集利伐沙班与达比加群治疗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有效性和安全性队列研究,检索时间从建库至2021年2月28日。结果最终纳入了7项研究。Meta分析结果显示,脑卒中/系统性栓塞、心肌梗死的发生率,利伐沙班组与达比加群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大出血、临床相关出血发生率及全因死亡率,利伐沙班组均显著高于达比加群组(P<0.05)。亚组分析表明,低剂量组和标准剂量组,利伐沙班与达比加群脑卒中/系统性栓塞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利伐沙班组大出血风险高于达比加群组(均P<0.05)。结论利伐沙班与达比加群用于老年非瓣膜性房颤患者的有效性相似,但达比加群安全性更高。  相似文献   

19.
目的:比较利伐沙班与低分子肝素预防膝关节翻修术后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分析2014年1月—2017年1月收治的58例(59膝)膝关节翻修患者的临床资料,按 DVT预防方式分为低分子肝素组33例(33膝)和利伐沙班组25例(26膝),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术后DVT及出血事件的发生率和膝关节疼痛、肿胀、淤血瘀斑、功能以及不良事件发生率的差异。结果:术后患者切口均Ⅰ期愈合,利伐沙班组和低分子肝素组DVT的发生率为分别为4.00%(1/25)和6.06%(2/33),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利伐沙班组皮下瘀斑的发生率为36.00%(9/25),显著高于低分子肝素组6.06%(2/3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术后引流量、出凝血指标、肢体肿胀程度及膝关节HSS(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knee Score)评分、VAS(Visual Analogue Score)疼痛评分、不良事件的发生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利伐沙班和低分子肝素预防膝关节翻修术后DVT安全有效,二者效果相当,但利伐沙班增加了皮下瘀斑形成的风险。  相似文献   

20.
目的评价高龄老年(≥80岁)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应用新型口服抗凝药(NOACs)达比加群、利伐沙班抗凝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指导临床用药。方法纳入2014年6月至2016年6月我科室使用华法林、达比加群、利伐沙班抗凝治疗的高龄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各50例,达比加群组使用110 mg,2次/d,利伐沙班组使用10 mg,1次/d,华法林组将国际标准化比值调整至2.0~2.5,比较3组间的出血、栓塞事件的发生率,观察所有患者治疗前、治疗后1个月、3个月、6个月血红蛋白、肝肾功能的变化,观察治疗前及治疗后3 d、1个月、3个月、6个月相关凝血功能指标的变化。结果 (1)华法林组、达比加群组、利伐沙班组组间比较栓塞事件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达比加群组与利伐沙班组出血事件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达比加群组及利伐沙班组的出血事件发生率均低于华法林组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达比加群组血红蛋白、丙氨酸转氨酶、肌酐等指标用药前后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用药前[(34.25±0.59)s]、用药后3 d[(44.73±2.60)s]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3 d、1个月、3个月、6个月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未超过正常值上限的2倍;利伐沙班组血红蛋白、丙氨酸转氨酶、肌酐用药前后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凝血酶原时间(PT)用药前[(14.94±0.31)s]、用药后3 d[(18.05±0.58)s]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用药后3 d、1个月、3个月、6个月有升高趋势,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且均未超过正常值上限的2倍。结论 (1)高龄老年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应用NOACs有效性不劣于华法林,安全性优于华法林。(2)使用NOACs无需常规监测凝血功能,但当应用于特殊人群(如高龄老年患者)怀疑出血风险升高或出现轻微出血时,使用达比加群患者将APTT、使用利伐沙班患者将PT血药浓度谷值时升高不超过正常值上限的2倍作为安全性指标之一,且要定期监测肾功能,并在用药前计算肌酐清除率。本次研究样本量较小且随访观察时间短,需增加样本量及观察时间进一步证明上述结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