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硬膜外微创介入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应用硬膜外微创介入术治疗47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方法:患者分为两组,第1组采用影像引导下硬膜外植入导管连续注药术,第2组采用影像引导下硬膜外植入导管连续给药术和胶原酶溶解术,对照观察治疗前、治疗后14、30、60和90天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和皮肤触觉评分。结果:治疗后患者疼痛均明显减轻;治疗后60天和90天,第2组VAS评分明显低于第1组。两组治疗后触觉评分显著高于治疗前值,第2组治疗后各时间触觉评分均显著高于第1组。结论:影像引导下硬膜外植入导管连续注药术和胶原酶溶解术联合应用,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优于单纯硬膜外植入导管连续注药术。  相似文献   

2.
刘丽  吴云松  巨辉 《华西医学》2016,(4):728-730
目的研究医用臭氧(O3)对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早期疗效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2013年10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将其分为单纯应用胶原酶组(A组)和O3联合应用胶原酶组(B组)。两组患者均经椎板间孔入路穿刺,并将针尖调整至病变椎间盘突出物内,A组单纯注入胶原酶溶液1 m L(含胶原酶600 U);B组先注入50 mg/L O3 15 m L,15 min后再注入胶原酶溶液1 m L(含600 U)。根据视觉模拟评分(VAS)及改良Mac Nab法比较术后3 d、1周及1个月患者疼痛的程度及疗效。结果 B组术后3 d及1周VAS评分显著低于A组(P<0.05),术后1个月VAS评分无统计学意义(P>0.05);B组术后3 d及1周有效率分别为71.2%和88.5%,明显高于A组51.7%和71.4%,而术后1个月有效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O3联合应用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早期疗效明显优于单纯应用胶原酶。  相似文献   

3.
目的:观察CT引导下采用颈后路注射臭氧联合胶原酶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和影像学变化。方法:回顾性分析248例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24例采用注射胶原酶治疗(A组),同期124例患者采用注射臭氧联合胶原酶治疗(B组)。采用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作为疼痛程度评价指标,改良Macnab标准评估治疗效果。术后6月突出物缩小程度评价影像学改变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后1天、3天、7天、1个月、3个月、6个月VAS评分较术前均有明显降低(P<0.05),术后臭氧联合胶原酶组较单纯胶原酶组VAS明显降低(P<0.05)。6个月后两组患者优良率分别为82.3%和93.6%,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6个月后两组具有明显影像学改变者分别为83.7%和95.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引导颈后路注射臭氧联合胶原酶髓核溶解术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有效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4.
神经妥乐平治疗胶原酶盘外溶解术残留麻木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神经妥乐平用于胶原酶盘外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术后残留麻木的疗效,并与对照组比较.分组:80例伴有麻木症状的腰椎问盘突出症患者分为主观麻木组和客观麻木组(各40例),每组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各20例).方法:本组患者均行胶原酶盘外溶解术,治疗组在溶解术后第1天予以肌肉注射神经妥乐平3 ml,1次/日,7天为一疗程;对照组:溶解术后7天内不做任何相关治疗.分别记录溶解术前和溶解术后1周麻木VAS评分.结果:两组溶解术后1周麻木的VAS评分治疗组分别与对照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肌肉注射神经妥乐平可以缓解胶原酶盘外溶解术后残留麻木,提高出院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5.
目的:探讨椎间孔镜技术和靶点射频联合胶原酶化学溶解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比较。方法:60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分为两组,每组30例,A组用靶点射频联合胶原酶化学溶解术,B组用椎间孔镜技术。记录术前和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6个月、12个月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 score,VAS),采用Mac Nab标准评定疗效。结果:两组患者的疼痛均得到明显改善,A组VAS评分从术前的(7.25±1.56)分下降到12个月的(1.93±0.39)分,B组VAS评分从术前的(7.35±1.58)分下降到12个月的(1.76±0.27)分,两组术后VAS评分均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B组在术后即刻、术后3个月和术后6个月VAS评分低于A组(P<0.05)。术后12个月A组优良率83.33%,B组优良率89.67%,B组优良率高于A组,但是统计学没有显著意义(P>0.05)。结论: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椎间孔镜技术6个月内疼痛症状改善优于靶点射频联合胶原酶化学溶解术。  相似文献   

6.
目的:采用体感诱发电位监测和量化评估激光椎间盘减压术与传统的胶原酶溶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并做1个月和1年的近远期差异分析。方法:2000—10/2003-04暨南大学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脊柱外科收治的符合微创介入治疗适应证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93例,经患同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激光椎间盘减压术组47例和胶原酶溶核术组46例。激光椎间盘减压术组采用激光椎间盘减压术介入治疗,Nd:YAG连续型激光,波长1064nm;胶原酶溶核术组采用胶原酶溶核术治疗.将胶原蛋白溶解酶1200u溶于5mL生理盐水中,缓慢注入。两组患在治疗前检查记录症状、体征和进行皮节体感诱发电位检查数据,在治疗后1周、1个月、6个月、1年对患进行随访,复查患症状、体征和皮节体感诱发电位结果。根据患症状、体征恢复程度、影像学检查结果和诱发电位表现形式作为评估标准,以优良率作为疗效指标,选择术后1个月和1年为早期和远期疗效评定时间点。结果:术后1个月时,激光椎间盘减压术组47例中有1例失访,胶原酶溶核术组46例中有2例失访,90例患进入结果分析,至1年随访时,仍为90例。①术后1个月时两组的优良率评分基本一致【(71%(33/46)和66%(29/44),(X^2=0.357,P=0.550)】.术后1年时激光椎间盘减压术组治疗优良率显高于胶原酶溶核术组【85%(39/46),(66%,29/44),(X^2=4.337,P=0.037)】。②术后1个月随访,两组体感诱发电位潜伏期和波幅变化相似,术后1年时,激光椎间盘减压术的潜伏期缩短和波幅升高与胶原酶溶核术组比较均有显差异。结论:激光椎间盘减压术与胶原酶溶核术两种方法均能不同程度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的疗效,近期疗效两种方法相似,术后1年远期随访时激光椎间盘减压治疗技术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7.
目的:采用体感诱发电位监测和量化评估激光椎间盘减压术与传统的胶原酶溶核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并做1个月和1年的近远期差异分析。方法:2000-10/2003-04暨南大学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脊柱外科收治的符合微创介入治疗适应证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93例,经患者同意,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激光椎间盘减压术组47例和胶原酶溶核术组46例。激光椎间盘减压术组采用激光椎间盘减压术介入治疗,Nd:YAG连续型激光,波长1064nm;胶原酶溶核术组采用胶原酶溶核术治疗,将胶原蛋白溶解酶1200U溶于5mL生理盐水中,缓慢注入。两组患者在治疗前检查记录症状、体征和进行皮节体感诱发电位检查数据,在治疗后1周、1个月、6个月、1年对患者进行随访,复查患者症状、体征和皮节体感诱发电位结果。根据患者症状、体征恢复程度、影像学检查结果和诱发电位表现形式作为评估标准,以优良率作为疗效指标,选择术后1个月和1年为早期和远期疗效评定时间点。结果:术后1个月时,激光椎间盘减压术组47例中有1例失访,胶原酶溶核术组46例中有2例失访,90例患者进入结果分析,至1年随访时,仍为90例。①术后1个月时两组的优良率评分基本一致[(71%(33/46)和66%(29/44),(χ2=0.357,P=0.550)],术后1年时激光椎间盘减压术组治疗优良率显著高于胶原酶溶核术组[85%(39/46),(66%,29/44),(χ2=4.337,P=0.037)]。②术后1个月随访,两组体感诱发电位潜伏期和波幅变化相似,术后1年时,激光椎间盘减压术者的潜伏期缩短和波幅升高与胶原酶溶核术组比较均有显著差异。结论:激光椎间盘减压术与胶原酶溶核术两种方法均能不同程度提高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的疗效,近期疗效两种方法相似,术后1年远期随访时激光椎间盘减压治疗技术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8.
目的:通过调整造影剂在腰椎间盘和突出物内分布,探讨提高胶原酶溶解术治疗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的方法.方法:将83例经腰椎CT或MRI确诊为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患者随机分成对照组和造影组,两组均在CT直视下经椎板间孔入路穿刺成功,针尖(靶点)位于突出椎间盘突出物内.对照组直接注射胶原酶;造影组注射碘海醇0.5ml,突出物显影完整后注射胶原酶;术后1周、3月、6月对两组患者进行随访.结果:造影组术后3个月、6个月有效率达90.48%、97.62%,造影组术后6月疗效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结论:胶原酶溶解术中调整造影剂分布可提高远期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冰袋冷敷对初次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和膝关节活动度的影响。方法将150例行初次单侧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的患者随机分成两组。对照组(n=72)术后不采用冰袋冷敷;研究组(n=78)术后采用冰袋冷敷。采用视觉模拟评分(VAS)评估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的疼痛程度,评估患者的膝关节活动度。结果两组患者术前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术后6、24、48、72 h 4个不同时间点疼痛VA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两组患者术前膝关节活动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在术后1、2、3、7 d 4个不同时间点膝关节活动度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冰袋冷敷能有效减轻初次单侧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程度,改善患者膝关节活动度。  相似文献   

10.
目的:比较椎间孔镜技术和靶点注射胶原酶髓核化学溶解术治疗极外侧型(Ⅱ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62例极外侧Ⅱ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人按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靶点注射胶原酶髓核化学溶解术(n=30);B组采用椎间孔镜技术(n=32)。分别于术前、术后1天、1周、3个月、6个月采用疼痛视觉模拟评分法(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评分和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 ODI)评价疼痛及功能障碍情况。末次随访时采用Macnab标准评价临床疗效,采用突出物明显缩小率评价术后影像学改变情况。结果:两组病人的疼痛均得到明显改善。两组病人在术后各时间点的VAS评分及ODI均显著低于相应的术前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术后各时间点两组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Macnab疗效评定发现术后6个月A组优良率90.0%,B组优良率93.8%,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0.05)。术后6个月两组突出物明显缩小率分别为93.3%和93.8%,组间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