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3 毫秒
1.
谢东升  侯新垓 《中国乡村医生》2010,12(10):F0003-F0003
资料与方法 2007~2009年6月收治重度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65例。患者入院时均具有反复发作的腹泻、黏液脓血便、腹痛。符合truelove和Witts UC分度的重度标准,即:腹泻每日6次以上,明显黏液脓血便,体温在37.5℃以上,脉搏在90次/分以上,血红蛋白〈100g/l,血沉〉30mm/小时。  相似文献   

2.
<正>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结直肠非特异性、慢性炎症性疾病,病程漫长且反复发作,给患者带来巨大痛苦且有癌变风险~([1-2])。UC发病原因尚未完全明确,诊断主要依靠临床症状以及纤维结肠镜检。UC患者根据病情严重程度不同,治疗方案也存在较大差异。纤维结肠镜检是UC诊断及病情评估的金标准,但其属于有创性操作、无法重复进行。  相似文献   

3.
目的 观察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外周血中性粒细胞(PMN)凋亡的变化,并检测C反应蛋白(CRLP)、IL-6水平的变化,探讨UC患者PMN凋亡与CRP、IL-6水平的关系。方法 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28例UC病人外周血PMN凋亡。结果 活动期UC患者PMN凋亡率明显低于健康人对照组和缓解期UC患者。缓解期UC患者PMN凋亡率与对照组无差别。不同病情活动期UC患者PMN凋亡有显著性差异。活动期UC患者外周血中CRP、IL-6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和缓解组,且与PMN凋亡呈负相关,与病情呈正相关。缓解组患者CRP、IL-6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UC患者PMN凋亡延迟,且与病情及疗效密切相关。IL-6产生过多可导致肝脏合成CRP增高,同时可能是导致PMN凋亡延迟的重要因素。适度调控PMN凋亡。有可能会成为治疗UC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4.
溃疡性结肠炎辨证治疗30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结肠炎,病变主要位于结肠的黏膜层,且以溃疡为主,主要症状有腹泻、脓血便、腹痛和里急后重,常反复发作.笔者辨证治疗UC30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相似文献   

5.
目的 :观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 PMN凋亡的变化 ,探讨细胞因子对 PMN凋亡的影响。方法 :检测 2 8例 UC病人外周血 PMN凋亡和细胞因子及粘附分子水平。结果 :活动期 UC患者 PMN凋亡率明显低于健康人对照组和缓解期 UC患者。缓解期 UC患者 PMN凋亡率与对照组无差别。不同病情活动期 UC患者 PMN凋亡有显著性差异。活动期 UC患者外周血中 IL - 8、IL- 6、TNF-α、NO、P- sel、ICAM- 1水平均高于对照组和缓解组 ,且与 PMN凋亡呈负相关 ,与病情呈正相关。缓解组患者 IL- 8、IL- 6、TNF- α、NO、P- sel和 ICAM- 1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结论 :UC患者 PMN凋亡延迟 ,且与病情及疗效密切相关。各种炎性细胞因子产生过多、各种免疫细胞粘附分子表达上调可能是导致 PMN凋亡延迟的重要机制。适度调控 PMN凋亡 ,有可能会成为治疗 UC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6.
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疡性结肠炎198例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 UC)是一种常见的原因不明的结直肠炎性病变,病变主要在大肠粘膜和粘膜下层,临床主要表现为腹泻,粘液脓血便,腹痛,病情轻重不等,多呈反复发作慢性病程。临床表现多样化,诊断缺乏特异性。在临床治疗中,由于UC反复发作,成为一种棘手的疾病,本文结合五年来中西医结合治疗198例临床观察总有效率达92.3%,现整理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香连丸对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自然杀伤T细胞(NKT)功能的调节作用。方法:收集坚持随访行电子结肠镜的56例活动期UC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各28例,分别使用香连丸及柳氮磺吡啶治疗,比较治疗前后外周血及肠黏膜内NKT及其胞内细胞因子γ干扰素(IFN-γ)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百分含量。结果:治疗前两组患者NKT、IFN-γ及TNF-α均无统计学差异;治疗后两组患者临床表现均好转,且上述三项指标均呈不同程度回升,但上升幅度以观察组明显,且治疗后观察组上述三项指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NKT降低是活动期UC的一个重要特征,香连丸可有效上调NKT、IFN-γ及TNF-α的含量,可能是香连丸治疗活动期UC的免疫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8.
目的 通过检测溃疡性结肠炎(UC)结肠黏膜前列腺素EP2受体的表达,探讨EP2受体与UC黏膜炎症的关系。方法 选取27例活动期UC、11例缓解期UC及23例正常对照者为研究对象。首先对UC患者按Southerland疾病活动指数(UCAI)进行疾病分期及病理学分级,再进行免疫组化检测每例结肠上皮EP2的表达。结果 免疫组化表明,活动期UC患者结肠上皮和炎症细胞中EP2的表达均高于UC缓解期及正常结肠黏膜(P<0.01),活动期UC患者EP2的表达与病理分级呈正相关。结论 EP2蛋白在活动期UC患者中的表达显著上调,且与炎症程度相关, EP2有可能作为UC治疗的新靶标。  相似文献   

9.
吴岚  张苏闽  汪义军 《河北医学》2003,9(11):1011-1013
溃疡性结肠炎 (Ulcerativecolitis ,UC) ,又称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 ,是一种原因不明的慢性结肠炎 ,以大肠 (直肠与结肠 )黏膜与黏膜下层炎症为病变的主要特征 ,临床以腹泻、粘液脓血便和腹痛为主要症状。疾病往往反复发作 ,迁延数月、数年乃至数十年。结肠镜和活检诊断十分可靠 ,并有鉴别价值。我院 1999年7月至 2 0 0 2年 12月对 92例UC患者进行了结肠镜检查 ,并对活动期患者的肠黏膜组织进行了诱导型一氧化氮合成酶mRNA(iNOSmRNA)表达的测定 ,以探讨UC的又一发病机理。现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1.1 临床资料 :自 1999年 7月…  相似文献   

10.
 回顾性分析112例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不同临床严重程度、不同病变范围的血常规、凝血系列的变化,探讨各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活动期UC患者重度组血小板计数、FIB水平、HGB水平、PT值与中度组及轻度组比较;重度组MPV与轻度组比较;全结肠组血小板计数与左半结肠组及直肠、乙状结肠组比较;全结肠组及左半结肠组MPV与直肠、乙状结肠组比较;全结肠组FIB与直肠、乙状结肠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活动期UC患者血小板计数与FIB呈正相关,与HGB水平呈负相关(P<0.05)。因此认为活动期UC患者测定血常规及凝血系列有助于判断病情严重程度及病变范围。  相似文献   

11.
尹岸民 《吉林医学》2011,32(27):5682-5682
目的:观察不同分期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血浆中炎性反应细胞因子的表达情况。方法:检测24例活动期(活动期组)和18例缓解期(缓解期组)UC患者和28例健康体检者(对照组)血浆中IL-1β、IL-6、TNF-α及TGF-β等炎性反应细胞因子的浓度,并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活动期UC患者外周血IL-6和TNF-α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缓解期组,而TGF-β较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结论:UC活动期患者血浆中促炎细胞因子水平增高,而抑炎细胞因子水平降低,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可能在UC发病机制中起作用。  相似文献   

12.
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明确的直肠和结肠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目前尚没有方法能够治愈UC,而UC反复发作、难以长期有效缓解,严重影响了患者的健康状态、寿命,并造成了巨大的社会消耗。近年来,应用中医药治疗UC愈来愈受到医学界的重视。该文总结了白长川教授在应用中医药治疗UC的经验体会,并从现代医学与中医相契合的角度对UC的发病机理、诊治等方面进行了探讨,以期对中医药治疗UC的理论、临床研究有所裨益。  相似文献   

13.
李晖 《实用医技杂志》2000,7(9):706-706
<正> 溃结呈慢性起病,反复发作,较顽固。活动期首选药物为皮质激素,SASP对反复发作的间歇期效好,长期服用可维持缓解和防止复发。但用药时间长,均有一定副作用。故我院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溃结。现对观察的65例患者作临床分析,旨在观察疗效。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千喜片+水杨酸柳氮磺胺吡啶片(SASP)+泼尼松]治疗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的疗效。方法:将70例活动期UC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为治疗组(予以千喜片+SASP+泼尼松治疗)和对照组(予以SASP+泼尼松治疗),治疗1个疗程后,观察两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显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总有效率与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比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ASP加糖皮质激素基础上加用中成药千喜片治疗活动期UC的显效率明显优于使用SASP加糖皮质激素的疗效,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5.
刘素华 《中原医刊》2006,33(10):34-34
目的 观察思密达和5-氨基水杨酸(5-ASA)肠溶片治疗轻、中度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UC)临床资料。方法选择70例轻、中度活动期UC患者,随机分成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服思密达和5-ASA肠溶片,对照组服5-ASA肠溶片,疗程6周。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91.9%,对照组总有效率78.8%,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思密达配伍5-ASA肠溶片治疗UC较单用5-ASA疗效高,可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该研究目的是运用流式细胞仪,创立一种检测小肠嗜酸性粒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的方法,并比较这些细胞在溃疡性结肠炎(UC)不同阶段的分布与活性。方法:活检标本分别取自10例活动期全UC、10例非活动性全UC、8例活动期远端UC患者和11例对照者,活检标本及周围血的细胞悬浮液分别采用荧光单克隆抗体标记后进行孵化,在流式细胞仪分析中,运用散点图设门和特异性抗体进行检测。结果:活动期UC与对照组比较,嗜酸性粒细胞的数目增多、活性增强。有趣的是,在非活动期UC中,嗜酸性粒细胞的数目更多,嗜酸性粒细胞的数目在远端结肠炎的患者中轻微增多,…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益生菌对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活动期诱导缓解及缓解期维持治疗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 (1980年1月~2014年11月)外文数据库及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万方数据库(1989年1月~2014年11月)等中文数据库,采用RevMan5.3软件对纳入文献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10篇文献符合标准,其中7篇入选益生菌治疗活动期UC组,5篇入选益生菌治疗缓解期UC组(有2篇同时入选以上2组)。纳入的10篇文献中有6篇提供了不良反应例数。系统评价结果:(1)对单独服用益生菌或安慰剂治疗活动期UC进行比较,益生菌组的诱导缓解率明显高于安慰剂组(RR=1.43,95%CI 1.14~1.80,P=0.002);(2)对益生菌与美沙拉嗪合用糖皮质激素治疗活动期UC进行比较,益生菌组的诱导缓解率与美沙拉嗪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95%CI -0.22~0.104,P=0.0508);(3)对益生菌与美沙拉嗪维持治疗缓解期UC进行比较,益生菌组与美沙拉嗪组的复发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1.00,95%CI 0.79~1.2,P=0.98);(4)益生菌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其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RR=0.92,95%CI 0.74~1.15,P=0.47)。结论益生菌较安慰剂可明显提高活动期UC的临床缓解率;益生菌对缓解期UC维持治疗的疗效与美沙拉嗪相当;益生菌具有安全性好、不良反应少的优点。  相似文献   

18.
正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 colitis,UC)为累及直肠、结肠的一种特发性肠道炎症性疾病,表现为腹泻、腹痛、便血、腹块的腹部症状并伴有不同程度的发热、贫血、营养不良等全身症状,具有反复发作、迁延难愈等特点。慢性UC患者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免疫紊乱与菌群失调。菌群失调与免疫紊乱相互作用,并与脾脏、大肠关系密切,因此"脾-肠-菌"轴功能失调是导致UC发病的重要因素。中医运用健脾治疗慢性  相似文献   

19.
慢性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尚不十分清楚的直肠和结肠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患,属中医“肠游”、“久泻”、“滞下”、“休息痢”等证范畴,临床表现有腹泻、黏液便及脓血便、腹痛等,多呈反复发作的慢性病程。目前,西医治疗UC仅能暂时缓解病情,疗效不佳;近年来,笔者运用中医辨证施治UC的独特优势,采用口服中药汤剂配合保留灌肠治疗UC取得较满意的疗效。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20.
谭丽 《医学新知杂志》2011,21(2):101-102
目的对溃疡性结肠炎(UC)患者进行血清中C反应蛋白(CRP)和IL-10水平的检测,并分析CRP及IL-10与UC患者的临床疗效和预后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8例活动期UC患者、13例缓解期UC患者及42例健康成人血清标本,检测CRP及IL-10水平,观察CRP及IL-10与临床治疗效果和预后的相关性。结果活动期UC患者血清CRP水平及IL-10水平比缓解期患者及正常成人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CRP和IL-10在活动性UC患者血清中显著升高,并可用于判断UC病变程度与活动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