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闫革彬  崔宝璋 《职业与健康》2007,23(23):2147-2148
目的对某玻璃制品厂职业卫生工作状况进行评价。方法对1999—2006年该厂配料车间空气检测资料及近3年该车间接尘(接触粉尘下同)作业工人职业健康检查结果进行分析。结果该厂配料车间控制室粉尘浓度1999年为28.0mg/m3(15.5~49.8 mg/m3),以后逐年降低,2006年为1.4 mg/m3(1.1~1.9 mg/m3);体检结果:59例接尘者中,检出Ⅰ期尘肺1例,无尘肺(0 )5例,轻度阻塞型通气功能障碍3例,轻、中度混合型通气功能障碍各1例,轻度限制型通气功能障碍1例,有自觉症状比率随接尘工龄延长而增加。结论矽尘对人体呼吸系统的危害程度与作业场所粉尘浓度、接尘作业时间等因素有关,改善除尘措施,从源头上改善空气质量,合理地确定接尘工龄,是防止尘肺病发生的有效综合措施。  相似文献   

2.
徐健英  刘仁平  姚俊  徐志明 《职业与健康》2008,24(24):2638-2640
目的调查分析电炉厂生产性粉尘对作业工人健康的危害情况。方法对苏州工业园区32家电炉厂作业场所进行劳动卫生学调查,并对1800名作业工人进行职业性体检。结果电炉厂的粉尘种类主要是电焊烟尘和岩棉尘(总尘、下同),其中电焊烟尘时间加权平均容许浓度(PC-TWA)为0.68~64.07 mg/m^3,超标率12.5%,超限倍数0.2~16.0。岩棉粉尘PC-TWA为1.05~12.53 mg/m^3,超标率26.6%,超限倍数0.3~4.3。作业工人体检1800人(接尘工人1067人,非接尘工人733人),尘肺0^+检出人数2人,检出率1.1‰;职业禁忌证14例(肺结核12例、肺气肿2例),检出率7.8‰;肺部异常阴影2例,检出率1.1‰。肺功能测试结果分为接尘组和非接尘组,结果接触粉尘可导致肺通气功能和小气道功能指标下降,接尘工龄长肺功能值异常率高,接尘工人的肺功能障碍的发生率高于非接尘工人。结论电炉厂存在比较严重的粉尘职业危害,接尘工人的肺功能已受到一定程度的损害,有关部门应重点做好通风防尘工作和个人卫生防护;做好从业人员健康监护,保障作业工人的健康。  相似文献   

3.
目的 了解粉尘作业工人的健康状况,分析不同接尘工龄粉尘作业工人的健康状况,研究接尘工龄与健康损害之间的关系.方法 对某五金厂1 112名接触粉尘作业的在岗人员进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 异常检出率为35.3%,检出尘肺1例,占0.09%.结论 随着工龄的增加,肺功能、胸片异常检出率升高.粉尘对工作人员的健康状况有较大影响,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切实做好生产环境治理,加强粉尘作业人员的个体防护,并制定严格的操作规程和职业卫生管理制度,保障粉尘作业人员的健康状况,预防职业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4.
李晓宏  贾玉珠  付清青 《职业与健康》2011,27(17):1929-1932
目的了解厦门市粉尘作业职业健康监护工作和尘肺病发病特点。方法对2006—2010年职业卫生统计年报表和职业健康检查结果汇总资料以及2006年以前尘肺病诊断资料进行回顾性研究。结果 2010年厦门市197家接尘企业接尘人数的总接触率为10.42%,总实检率88.79%,不同规模接尘企业实检率构成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006—2010年粉尘作业人员实检率均大于80%,检出率在0.99%~2.54%之间。尘肺病是该市主要的职业病,发病平均工龄和年龄明显缩短,病种主要是矽肺和电焊工尘肺。结论该市已建立了较规范的粉尘作业职业健康监护体系。尘肺病仍是该市主要的职业病,中、小型企业尘肺病发病形势严峻,发病年龄趋于年轻化、发病工龄明显缩短。  相似文献   

5.
目的 了解目前唐山市粉尘作业场所和职业卫生机构对粉尘危害分级管理的需求,为制定我国粉尘危害分级管理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对35名职业卫生机构人员和23家粉尘作业场所的30名职业卫生管理人员进行粉尘危害分级管理的重点和如何对防尘措施、粉尘监测及接尘者健康监护进行分级管理的问卷调查,采用SPSS 11.5建立数据库并进行描述性统计和等级相关分析.现场观察10家粉尘作业场所的原料、生产工艺及粉尘危害管理情况,进行定性分析.结果 认为粉尘危害分级管理的重点应放在防尘措施和粉尘监测的职业卫生人员比例分别为94.29%和51.43%,企业管理人员比例分别为90.00%和46.67%.国营和外资企业已按工种区别对待工作环境改善措施和接尘者个体防护,但私营和股份制企业表现欠佳.53%的职业卫生人员和80%的企业管理人员认为粉尘接触限值应按行业和工种分类设置.企业接尘人数与管理人员的期望监测周期呈负相关(r=-0.6129,P=0.0053),尘肺发病年龄较小和尘肺发病工龄较短的企业中管理人员的期望粉尘监测周期较短;技术力量较强的职业卫生机构希望在粉尘危害分级管理中考虑粉尘性质.健康监护方面,两类被调查者对接尘工人健康监护周期的意见一致(r=0.9109,F=14.6142,P=0.0315);建议健康监护周期的设置按工种分类>按行业分类>按接尘工龄分类>统一规定;接尘人数≤1000的企业中管理人员倾向于健康监测周期按行业和工种分类,接尘人数>1000的企业中管理人员倾向于按工种和接尘工龄分类.结论 粉尘危害分级管理应落实到行业和工种,按粉尘危害的级别确定相应的防尘措施、粉尘监测制度和接尘者健康监护制度.  相似文献   

6.
张春华  徐诚杰  赵过细 《职业与健康》2006,22(18):1430-1430
生产性粉尘是生产活动中最常见的职业病危害因素,长期接触生产性粉尘可引起以肺组织纤维化为主的尘肺病。因此,做好接尘工人的职业健康监护工作至关重要。我们对福山区2004~2005年职业健康检查中的628名从事粉尘作业人员健康监护情况和同期作业环境的监测资料进行总结,结果如下。1对象与方法1.1对象2004~2005年对福山区628名接尘工龄1 a以上的工人进行职业性健康检查,年龄为22~57岁,平均34.5岁,工龄为1~29 a,平均为11.7 a。1.2方法1.2.1作业场所中粉尘浓度测定采用同期粉尘作业场所的监测资料,采样及监测按照GB 5748-85《作业场所空气中粉…  相似文献   

7.
目的了解电焊烟尘对作业工人肺通气功能的损害情况,为电焊工尘肺病防治和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接受职业健康监护的某除尘器厂185名电焊作业工人进行肺通气功能测试并设为观察组,并同期选择136名无接触粉尘作业后勤人员作为对照组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观察组的肺通气功能各项指标均有下降,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焊作业工人的肺通气功能受到一定损害,随着接尘工龄的增长,肺功能损伤程度呈现下降趋势,特别是以接尘10年以上者表现更为突出,故应加强综合防护,保护电焊工人的健康。  相似文献   

8.
某矿务局粉尘作业工人健康现状调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煤尘作业对工人健康的影响,了解接尘工人健康状况,为用人单位做好职业健康监护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该矿务局1819名接尘工人进行职业性健康检查。结果接尘工人尘肺病和无尘肺O^+检出率分别为14.29%和31.89%。尘肺发病随工龄延长,发病人数有明显增多的趋势(P〈0.01),但无随年龄增大而检出率增高的趋势(P〉0.05)。此外,高血压、心电图异常、血常规异常检出率分别为26.61%、14.46%、19.13%、居常见病、多发病的前列。结论影响接尘职工健康的因素主要为生产性粉尘,煤矿作业工人整体健康状况较差,应引起有关部门的高度重视,切实做好煤矿生产环境治理和对接尘工人的健康监护工作刻不容缓。  相似文献   

9.
[目的]分析应用高分辨率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HRCT)对粉尘作业人员早期肺气肿的检出情况,为实施职业健康监护干预提供依据。[方法]对312例粉尘作业职业健康监护观察对象进行分析,其中136例接触电焊粉尘,119例接触其他致尘肺粉尘,57例接触不引起法定尘肺的其他粉尘。全部人员经内科胸部检查、高千伏胸片、HRCT及肺功能检查。[结果]高千伏胸片检查均未见肺气肿表现。HRCT检查发现早期肺气肿51例,其中电焊作业人员29例,其他致尘肺粉尘作业人员18例,不致法定尘肺的其他粉尘作业人员4例,检出率分别为21-3%、15.1%和7.0%(x2=6.30,P〈0.05);且接尘工龄越长,检出率越高(x2=14.59,P〈0.001);年龄≥50岁组早期肺气肿检出率高于〈50岁组。[结论]粉尘作业人员早期肺气肿的检出率与年龄、接尘时间、接尘种类有关,电焊工早期肺气肿检出率高。建议对年龄≥50岁的接触电焊粉尘工人优先开展HRCT检查。  相似文献   

10.
分析渝北区页岩砖厂的粉尘现状及接尘岗位的粉尘暴露水平,提出防护措施及日常监管的要求。对渝北区4家页岩砖厂进行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收集职业健康检查和职业病诊断资料,同时对部分岗位进行粉尘采样并检测。结果显示,渝北页岩砖厂均为小型私营企业,接尘岗位缺乏粉尘防护设施,接尘劳动者防尘口罩佩戴情况不佳。其中一页岩砖厂曾在2020年出现矽肺病例。2021年接尘工人胸片异常改变以肺纹理增多、胸膜增厚人数最多,肺功能以限制性通气障碍为主。页岩砖厂的粉尘类型均为矽尘,岗位矽尘(呼吸性粉尘)总体合格率为27.78%。提示渝北区页岩砖厂矽尘危害严重,亟需进行相应整改。企业应落实主体责任,设置防尘设施、改善作业环境,培训和督促劳动者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同时加强职业健康监护。行政部门应加强宣传教育和监管,多措并举,避免及减少这类企业发生粉尘健康危害。  相似文献   

11.
了解钨钼粉尘对作业工人肺通气功能的影响,以某钨钼制品企业在岗期间参加职业健康检查的47名粉尘工人为接尘组,另选47名非接尘工人作为对照组进行肺通气功能测试,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显示,47名钨钼粉尘作业工人肺通气功能异常率为17.0%,不同接尘工龄组FVC、FEV1、FEV1/FVC 3项肺通气功能指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接尘组和对照组工人肺通气功能异常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344,P0.05);接尘组吸烟者的肺通气功能异常率(28.6%)高于不吸烟者(7.7%),但二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不同烟龄和吸烟量组别中,接尘组工人的肺通气功能异常率均高于对照组,在吸烟量为1~10支/d组中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6,P0.05),其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提示,该企业应加大戒烟宣传力度,保证钨钼粉尘作业工人的健康。  相似文献   

12.
  目的  探讨某市木质家具制造企业木粉尘危害现状及其对工人肺功能的影响。
  方法  选择某市职业健康监管平台中3家木质家具制造企业产生木粉尘的岗位及其生产工人作为研究对象,测定粉尘接触岗位中木粉尘的浓度。调查所有工人的基本情况,并用SinBo肺通气功能仪测定其肺通气功能。
  结果  共检测56个接尘岗位,其中21个岗位(占37.50%)的木粉尘浓度超标。56个接尘岗位木粉尘的平均浓度为(1.76 ± 0.32)mg/m3,其中锣机、车床、开料岗位的木粉尘浓度较高。本次研究共调查接触木粉尘工人411名,肺通气功能正常370名(占90.02%),有肺通气功能障碍41名(占9.98%)。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接尘浓度、工龄每增加一个等级,工人肺通气功能障碍发生风险分别增加3.52、3.42倍(P < 0.05)。吸烟、年龄对工人肺通气功能也有重要影响。
  结论  某市木质家具制造企业木粉尘浓度较高,对工人肺通气功能造成了影响。应加强生产工艺的改革和对木粉尘危害的工程控制,加强对接触较高浓度木粉尘、工龄较长工人的职业健康检查,预防肺部疾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3.
目的了解陶瓷粉尘对作业工人健康的危害情况。方法对某陶瓷制品厂进行职业卫生学调查,并现场进行粉尘浓度测定。同时对281名接尘工人和196名非接尘人员作健康体检。结果该厂作业场所各生产工序粉尘浓度(TWA)均超过国家卫生标准(1mg/m^3)6.3—35.4倍,粉尘中游离SiO2含量平均为19.4%-36.8%。体检发现接尘组人员胸部X射线照片中肺纹理有明显改变者41例,其中诊断为“O^+”9例。而对照组肺纹理改变只有5例。肺功能检查接尘组有24例小气道功能轻度异常,对照组仅为4例。两组检出率相比差异有非常显著性(X^2=7.52,P〈0.01)。此外,接尘组的自觉症状和慢性咽喉炎、慢性鼻炎以及心电图等改变均比对照组发生率高。结论陶瓷粉尘对工人健康有一定的危害性,尤其是对呼吸系统较为明显。建议陶瓷行业在生产中要加强对粉尘的治理工作,降低作业环境粉尘浓度,保障工人健康,防止尘肺病的发生。  相似文献   

14.
康立 《预防医学论坛》2011,(11):999-1000,1003
[目的]研究铸造工人的肺通气功能变化。[方法]2009年9月对郑州某铁路铸造厂工人作业场所进行环境检测,调查180名作业工人的防护情况和生活习惯,测试肺通气功能。选择与接尘组条件一致的同等劳动强度、不接触粉尘的某机床厂176名男性职工为对照组。[结果]粉尘浓度超过国家职业接触限值,接尘组与对照组肺通气功能指标FVC、FEV1.0和FEV1%、PEFR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接尘及作业环境与肺通气功能损害有密切关系,且随着工龄的增加,损害逐步加大。  相似文献   

15.
为及时发现职业健康损害,评价健康变化与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关系,诊断职业病,保护劳动者身体健康及其相关权益;了解不同年龄以及不同接尘工龄粉尘作业工人的健康状况。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职业健康监护管理办法》(卫生部第23号令)、《尘肺病诊断标准》(GBZ70-2002)。对全局23个单位607例接触粉尘作业的在岗人员进行了职业健康检查,诊断Ⅱ期矽肺1例,Ⅲ期矽肺1例。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电焊尘对作业工人肺通气功能的影响。[方法]2004年4月,对徐州铁路分局电焊作业现场进行了劳动卫生学调查,对电焊工进行了肺通气功能测定。[结果]作业场所电焊烟尘浓度较高。检测238名电焊工人,肺活量(VC)、用力肺活量(FVC)、第一秒用力肺活量(FEV1.0)、FEV1.0%(FEV1.0/FVC百分比)均低于506名非接尘的对照组(P〈0.01)。肺通气功能异常率接尘组为32.77%,对照组为8.50%(P〈0.01),2组均有随着工龄的增加异常率增高的趋势(P〈0.01)。[结论]电焊烟尘可引起电焊工的肺通气功能损伤,接尘工龄与肺通气功能损伤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17.
目的了解南宁市粉尘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状况,为加强职业病防控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照GBZ 188-2014的要求,对粉尘作业人员进行病史记录及职业健康检查,对健康检查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2 397名粉尘作业人员中,体检结果异常有715例,检出率为29.83%,疑似职业病有25例,检出率为1.04%,职业禁忌证有11例,检出率为0.46%。体检结果异常项目中,肺功能异常的检出率最高,占21.07%。50岁以上的粉尘作业人员异常检出率最高(42.89%)。接尘工龄20年以上的作业人员异常检出率最高(64.56%)。男性作业人员体检结果异常检出率(38.68%)高于女性(24.8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0.551,P <0.001)。结论粉尘作业人员的体检结果异常检出率、疑似职业病检出率与年龄及接尘工龄成正比,年龄越大、接尘工龄越长,检出率越高。应加强对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宣传教育,定期进行职业健康检查,及早发现职业健康损害。  相似文献   

18.
[目的]了解目前某市粉尘的管理现状,粉尘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建议,为制定某市尘肺防治工作计划、修订国家粉尘管理政策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对某市的所有职业卫生机构采用普查的方法,以职业卫生专职管理人员为调查对象填写问卷。采用EXCEL建立数据库,进行分析。[结果]某市新发矽肺病例主要集中在冶金、煤炭、耐火材料、陶瓷、建材等行业。粉尘作业场所的平均监测率为60.64%,平均超标率为62.94%。接尘工人的平均监护率为40.68%。作业场所空气粉尘的监测指标主要是总粉尘浓度、游离SiO2含量、呼吸性粉尘浓度和粉尘分散度等。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就粉尘作业场所管理方面提出如下建议,应加强监测人员培训,完善监测规范;粉尘的接触限值应按行业、工种等个性化制定;监测周期应该一年1次;健康监护的对象应包括所有的接尘工人和接尘5年以上的脱尘工人;监护周期应根据行业和工种制定,同时还应该考虑接尘工龄等因素。[结论]某市粉尘危害仍很严重,粉尘管理的工作还不到位,在粉尘管理方面仍需采取相应措施。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在粉尘作业场所的监测和健康监护等方面提出的相关建议,为国家修订粉尘危害管理政策提供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9.
广东省2867例尘肺死亡病例分析   总被引:9,自引:3,他引:6  
作者对广东省2867例尘肺死亡病例进行研究分析。结果显示:接尘工龄长短与尘肺死亡年龄呈密切相关(r=0.3678,P<0.05)。在不同接尘工龄组中,接尘工龄越短,尘肺患者的平均死亡年龄越低(F值=71.27>F0.01,P<0.01)。随着年代发展,尘肺的平均死亡年龄逐渐增高(F值=232.87>F0.01,P<0.01)。说明机体对粉尘反应的敏感程度有明显个体差异。为及时发现尘肺易感人群,应加强接尘工人的健康监护工作。  相似文献   

20.
[目的]了解粉尘作业对员工呼吸功能的影响,探讨小气道功能测定在粉尘作业人员职业健康监护及尘肺风险评估中的应用。[方法]2009年对某机械制造企业粉尘作业车间进行生产环境调查、粉尘浓度检测,对216名粉尘作业人员进行肺功能测定等职业健康检查及问卷调查。[结果]粉尘作业人员用力呼气75%肺活量的瞬间流量(forcedexpiratoryflowat75%offorcedvitalcapacity,FEF75%)的中位数为79%,低于正常值,用力肺活量(forcedvitalcapacity,FVC)、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forcedexpiratoryvolumeinonesecond,FEV1)、1秒率(FEVl/FVC)、最高呼气流量(peakexpiratoryflow,PEF)、用力呼气25%肺活量的瞬间流量(forcedexpiratoryflowat25%FVC,FEF25%)、用力呼气50%肺活量的瞬间流量(forcedexpiratoryflowat50%ofFVC,FEF50%)的均数或中位数都在正常范围内,PEF、FEF25%、FEF50%和FEF75%异常的人员比例明显增高,分别为21.30%、BO.56%、45.37%和50.00%,而且这些参数异常人员接尘工龄较短,中位数分别为3.5年、4年、5年和5年。FVC、FEV1、FEV1/FVC、PEF、FEF25%、FEF50%、FEF75%异常人员的胸片检查异常比例分别为55.56%、60%.00、0、21.74%、15.15%、23.47%、25.00%。将胸片异常组与正常组的肺功能进行比较,胸片正常组的PEF、FEF25%、FEF50%的参数值低于异常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工龄10年以上的粉尘作业人员FEV1、FEF25%和FEF75%异常比例高于工龄较短组(P〈0.05)。[结论]粉尘作业人员存在气流受限、小气道功能障碍。随着接尘工龄的增加,FEV1、FEF25%和FEF75%异常人员有增多的趋势。该人群肺功能检查结果与胸片表现并不同步。在职业健康监护工作中,应对粉尘作业人员的肺功能尤其是小气道功能进行重点观察和动态对比分析,并将其作为尘肺风险评估的指标之一。建议在职业健康检查中将FEF25%、FEF50%、FEF75%等反映小气道功能的参数增设为监测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