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目的 探讨改良B-Lynch 缝合法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性分析对我院2006年~2010年剖宫产产后出血的患者施行改良B-Lynch缝合法治疗产后出血24例,根据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恢复情况与对照组(产后出血未缝合组)24例进行比较.结果 经改良B-Lynch 缝合法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均得以保留子宫,术中出血及手术时间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意义.结论 改良B-Lynch缝合法在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方面简单、安全,是治疗产后出血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2.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应用子宫背带式缝合术对产后出血的治疗效果。方法 94例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予以宫腔纱条填塞及子宫动脉结扎法治疗,实验组予以子宫背带缝合治疗,比较2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治疗效果等情况。结果实验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明显低于对照组,止血有效率高于对照组,术中、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亦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为差异具有显著性。结论子宫背带缝合术手术操作简单、能明显缩短手术时间,迅速止血,有效地控制产后出血,近期疗效显著,可作为剖宫产产后出血的首选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3.
产后出血是产科最主要的急危重并发症,预防产后出血是产科防治的重要课题,我院自2007年5月~2010年3月针对剖宫产术中因宫缩乏力可能发生产后出血的病例120例,应用卡孕栓配伍改良B-Lynch缝合法治疗,使产后出血发病率明显减少,无一例切除子宫,治疗效果显著,现总结如下:  相似文献   

4.
蒋红梅 《医学信息》2019,(6):130-132
目的 研究子宫B-Lynch缝合技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 选择2015年5月~2018年3月在本院收治的行剖宫产且需行预防性止血措施的孕妇70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与研究组,每组35例。对照组采用传统宫腔填塞法治疗,研究组采用子宫B-Lynch缝合技术治疗,比较两组孕妇的止血效果、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以及不同时间段的尿量与阴道出血量。结果 治疗后,研究组产妇不同阶段的尿量与阴道出血量均优于对照组孕产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中,研究组孕妇的临床止血总有效率与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97.14%与5.72%,对照组孕妇的临床止血总有效率与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分别为74.29%与28.5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采用子宫B-Lynch缝合技术对剖宫产孕妇进行产后出血治疗,可在有效提高临床止血疗效的同时不断减少其术中与术后阴道出血量,并且还有利于增加排尿量,在最小化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的基础上为其营造良好的预后效果。  相似文献   

5.
产后出血是分娩期严重并发症,居我国目前孕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而导致产后出血的主要原因是产后子宫收缩乏力。临床上多采用按摩子宫、应用宫缩剂、宫腔填塞等多种方法控制出血,当治疗无效危及产妇生命时,最后以切除子宫来控制出血。近年来,行髂内动脉栓塞术治疗难以控制的产后出血,以其操作方便,效果好,对患者创伤小,痛苦少,又避免了手术切除子宫的弊端,对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有着积极的意义。现将介入治疗产后出血15例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产后出血是产科的重要并发症之一。严重者可出现失血性休克,甚至危及生命。绝大部分产后出血经积极的保守治疗而治愈。少数难治性产后出血病例为挽救生命仍需行子宫切除术,虽治疗效果明显,但会不同程度的给育龄妇女造成身心损害。  相似文献   

6.
胎儿娩出后24小时出血量超过500ml者为产后出血,产后出血是分娩期的严重并发症,是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之一,在我国居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2010年7月我院一名产妇,在剖宫产过程中发生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失血量约1000毫升,经过各种治疗后,子宫收缩仍欠佳,给予B-lynch背带式缝合子宫,经过严密监测,精心护理,患者已痊愈出院,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改良式B-Lynch缝合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宫体注射在剖宫产产后出血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5年1月至2016年6月我院72例剖宫产术中出现宫缩乏力产后出血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根据临床治疗方案的不同将随机分为对照组(n=36)与实验组(n=36),对照组给予缩宫素并行双侧子宫动脉结扎,实验组则采用卡前列素氨丁三醇联合改良B-Lynch缝合术,比较两组患者的各阶段临床情况,评估治疗效果及比较患者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在各个阶段,实验组在各个阶段的出血量均低于对照组,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改良B-Lynch缝合联合卡前列素氨丁三醇宫体注射,止血效果好,安全副作用少,能保留生育功能,是治疗剖宫产产后出血有效的止血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子宫下段压迫联合子宫动脉阻断术在治疗剖宫产术中子宫下段收缩不良导致产后出血的有效性和可行性。方法对2012年1月至2014年2月在我院剖宫产术中因前置胎盘、胎盘粘连、植入及滞产、瘢痕子宫再次手术导致产后出血28例患者,常规应用促宫缩治疗无效,采用子宫下段压迫联合子宫动脉阻断术,回顾分析其临床资料。结果子宫下段压迫联合子宫动脉阻断术治疗难治性子宫下段出血总有效率100%,术后未发现子宫缺血坏死或晚期产后出血情况。结论此种缝合术止血效果满意,操作简单、安全、有效,为治疗产后出血尤其是难治性子宫下段出血开辟了一条新思路。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子宫下段连续环形缩窄缝合术在剖宫产术中出血中的应用。方法:对2016年3月至2019年10月我院收治41例剖宫产术后子宫下段胎盘剥离面活动性出血产妇行子宫下段连续环形缩窄缝合术。观察子宫切除例数,术中出血量,术后2 h、2-24 h出血量,输血产妇例数。术后2 d检查血红蛋白和红细胞计数水平。结果:本组41例剖宫产术中出血产妇经子宫下段连续环形缩窄缝合术治疗后,术中、术后出血均得到有效控制。1例(2.4%)切除子宫,20例(48.8%)加用双侧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术,2例(4.8%)联合采用宫腔纱布填塞术。术中平均出血量862 ml,产后2 h平均出血量39.5 ml,产后2-24 h平均出血量为110.9 ml。17例输血,输血率41.46%。术后2 d血红蛋白水平为97.8±23.5 g·L~(-1),红细胞计数为(3.4±1.5)×10~(12)·L~(-1)。产后未见并发症。结论:子宫下段连续环形缩窄缝合在剖宫产术中的止血效果理想,操作方法简单、迅速,有助于保留产妇子宫和生育功能,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究子宫背带式(B-Lynch)缝合术辅助治疗宫缩乏力性难治性产后出血(Intractable postpartum hemorrhage,IPPH)患者的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 2月~2021年9 月 84例宫缩乏力性IPPH患者.随机分2组,各42 例.对照组行子宫动脉(Uterine artery,UtA)上方动静脉结扎及宫腔填纱;研究组在上述基础上联合B-Lynch缝合术.对比两组手术指标、宫底下降高度、恢复进程、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术中、术后2 h、24 h失血量、术中、术后24 h输血量较对照组少,术后1 d、3 d、7 d宫底下降高度较对照组长,住院及恶露持续时长较对照组短,并发症发生率较对照组低(P<0.05).结论:B-Lynch缝合术联合UtA上方动静脉结扎及宫腔填纱治疗宫缩乏力性IPPH患者可优化手术指标,缩短康复进程,减少并发症,促进子宫复旧.  相似文献   

11.
孙铁玲 《医学信息》2008,21(12):2306-2306
目的 探讨割宫产术中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时改良B-Lynch缝线术的应用价值.方法 对14例剖宫产术中子宫收缩乏力性出血的患者进行改良B-Lynch缝线术.结果 14例患者均迅速止血,保留子宫.结论 改良B-Lynch缝线术治疗训宫产术时的子宫收缩乏力性产后出血简单、有效.  相似文献   

12.
刘彦 《医学信息》2009,22(2):168-169
目的探讨B—Lynch缝合术在产后出血处理中的可行性及应用价值。方法经保守治疗无效的50例产后出血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20例,行髂内动脉或子宫动脉结扎、子宫切除术;治疗组30例,行B—Lynch缝合术。结果治疗组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组术中出血量显著少于对照组;治疗组全部病例止血成功。结论B—Lynch缝合术是一种操作简单、耗时短、损伤小、恢复快、成功率高的手术方法,既能有效治疗因子宫收缩不良等所致的产后出血,又能保留子宫,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临床上子宫瘢痕妊娠患者在进行剖宫产术中出现大出血的具体情况,并采用有效的措施进行治疗。方法选取2011年4月~2013年10月收治的23例瘢痕子宫剖宫产术中大出血患者作为本次研究的观察对象,分别采取宫缩剂、持续性子宫按摩或按压等保守措施进行治疗,而对于无法止血的患者,则采取改良式B-Lynch缝扎术进行有效治疗,观察患者的治疗效果。结果本次研究中,保守治疗有4例,止血成功,但患者有长期腹部疼痛症状,改良式B-Lynch缝扎术治疗有19例,止血成功,且无死亡病例,患者恢复良好,效果最为明显。结论瘢痕子宫妊娠患者在进行剖宫产术中出现大出血情况是十分危险的,必须进行紧急处理,而改良式B-Lynch缝扎术操作简单,且可立即控制宫体部的凶猛出血,它不仅能快速止血,还能最大限度保全患者的子宫及其功能,对患者创伤小,止血效果明显,可作为基层医院治疗瘢痕子宫妊娠患者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症状的首选治疗方式。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究改良B-Lynch缝合术联合药物治疗剖宫产术后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择2015年6月至2017年3月我院收治的剖宫产术后出血患者108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将所有患者分为两组,每组各54例。对照组患者行传统宫腔纱条填塞术治疗,观察组患者行改良B-Lynch缝合术联合药物治疗,比较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24h内出血量及切口愈合时间和术后2周内肠粘连、感染、肠梗阻等并发症的发生情况。结果:观察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24h内出血量、切口愈合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成功止血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改良B-Lynch缝合术联合药物治疗剖宫产术后出血能有效减少术中及术后出血量,提高成功止血率,且术后并发症少,利用患者预后,临床应用价值高。  相似文献   

15.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定义,产后出血是指胎儿娩出后生殖道出血量超过500ml(阴道分娩)。早期产后出血发生在产后24h内,是引起孕产妇死亡的重要原因,近年来一直是我国孕产妇死亡原因的首位,产后出血引起死亡占到50%以上[1]。产后出血为危重急症,往往危及生命,因此降低孕产妇死亡率,减少和有效处理产后出血至关重要。自1979年经导管动脉栓塞用于产后出血治疗以来,此法被认为是治疗妇产科出血疾病中取代手术的首选方法[2,3]。我院于2010年1月收治1例产后出血导致DIC的产妇,急诊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手术顺利,疗效满意,5d后康复出院,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16.
韩会娟 《医学信息》2009,22(3):249-250
目的探讨剖宫产术中大出血的相关因素和防治措施,有利于减少产后出血的发生,提高孕产妇的健康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2003年11月~2008年11月剖宫产术中大出血98例临床资料。结果出血原因主要是子宫收缩乏力和胎盘因素,二者比较有显著性差异,但子宫收缩乏力所致术中出血占较高比例。结论预防和治疗子宫收缩乏力和胎盘因素,特别是前置胎盘的术中出血是减少产后出血,提高孕产妇健康平安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17.
近年来,由于剖宫产以及人工流产率的渐升,产科出血(obstetrics hemorrhage,OH)的发生率亦有相应上升。产科出血是我国孕产妇死亡的首要原因[1-2]。减少产科出血,降低孕产妇死亡率是临床治疗的首要目标。以往保守治疗效果不确切,而外科手术治疗因创伤大、并发症高、甚至使患者丧失生育能力,而不被患者接受。自1979年子宫动脉栓塞术(uterine artery embolization,UAE)首次治疗产科出血并取得成功后[3],UAE以  相似文献   

18.
目的探讨子宫下段环形缝扎术在治疗剖宫产术中因前置胎盘导致产后出血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对2011年1月至2013年1月我院21例剖宫产术中因前置胎盘导致产后出血在常规药物治疗及局部创面缝合无效后采用子宫下段环形缝扎术治疗,观察止血效果及安全性。结果 20例止血有效,1例失败改用全子宫切除术,有效率达95.2%。20例无并发症发生,随访月经均恢复正常,B超复查子宫双附件未见异常。结论子宫下段环形缝扎术止血有效、操作简单、迅速、能保留生育功能,对前置胎盘导致的子宫下段出血尤为适用,是一种有效的保守性外科止血方法。  相似文献   

19.
王丽   《四川生理科学杂志》2022,44(7):1272-1273
目的:观察子宫压迫缝合术对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止血效果及生育功能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18年5月至2019年9月收治的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105例临床完整资料,将行宫腔填塞联合子宫动脉结扎术患者53例纳入对照组,将行子宫压迫缝合术患者52例纳入观察组.观察两组术中出血量、术后2h、12h出血量,对比两组术前、术后1d时血红蛋白水平,并统计两组术后6 m内并发症及生育功能情况.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术中出血量、术后2h、12h出血量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术后1d时,两组血红蛋白水平、红细胞水平均高于术前,且观察组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子宫切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剖宫产产后出血患者行子宫压迫缝合术治疗止血迅速,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子宫下段剖宫产中以连续锁边缝合子宫切口肌层的便利性.方法 子宫下段剖宫产术使用1号可吸收线单层连续锁边缝合子宫切口.结果 971例剖宫产手术时间平均为26.5分钟.术中出血量平均236ml.子宫切口血肿发生率为0,剖宫产产后出血和晚期产后出血发生例数为0.结论 子宫下段剖宫产中以单层连续锁边缝合子宫切口肌层可缩短剖宫产手术时间,减少术中出血量,降低产后出血和晚期产后出血的发生率,有利于产后子宫复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